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吴仁平,彭隆辉 主编 页数:435 字数:4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阐述了自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至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欧洲哲学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力求阐明各流派哲学的基本术语、哲学问题、哲学观点、论证理路、哲学方法、历史意义以及不同哲学家的思想在义理上的内在联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有助于读者简明扼要地把握和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内在的逻辑线索。本书适合师范院校作教材之用,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吴仁平:1984年毕业于江西师大政教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江西师大政法学院教授,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生导师,江西省哲学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历任江西师大政法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副主编著作5部;主持省级课题6项,主持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有10余项成果分别获省级二等奖或三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 古希腊早斯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唯心主义
三、爱非斯学派
四、爱利亚学派
第二节 古希腊中期哲学
一、原子论唯物主义哲学
二、智者学派
三、苏格拉底哲学
四、小苏格拉底学派
五、柏拉图哲学
六、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三节 古希腊晚斯哲学
一、伊壁鸠鲁
二、早期斯多亚学派
三、皮浪的怀疑主义
……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四章 16—18世纪西欧各国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第五章 18世纪法国哲学
第六章 德国古典哲学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与神学的天启说和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是对立的。他籍此批判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和能思的实体说,指出,任何观念都不是天赋的,所有的观念都来自外部对象。观念只能是对通过感觉感知的外界有形物体的反映,没有什么观念是从我们心里产生并且居住在我们心里的。上帝的观念也不可能是天赋予心中的,是由人们的抽象思维对那些可见事物的观念进行推理得来的。例如,三角形不在任何地方,也就是不存在,因此它就没有性质。实际上人们心里边的三角形来自他们见到的三角形,或者来自他们见到的好多三角形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三角形。即使是上帝的“全知”、“全能”等观念也是来自外部对象、来自感觉的。 2.感觉与理性推理 尽管霍布斯坚持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开端,但是在具体阐述感觉经验的性质和可靠性时,他却带有笛卡尔的唯理论倾向。 一方面,霍布斯指出:“当作用出现时,它所产生的观念也叫感觉,一个事物的作用产生了感觉,这个事物就叫做感觉对象。”也就是说感觉就是一种影像,由感觉器官向外的反应及努力所造成,为继续存在或多或少一段时间的对象的一种向内的努力所引起,它向我们报导了感觉对象的各种性质。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感觉所提供的信息并不直接存在于物体之中,感觉不过是我们认识物体的方式。换句话说,当外界物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我们所产生的感觉只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受到外界作用而产生的主观反应,并不是物体本身的特性。通过这种反应,我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性质。霍布斯试图运用伽利略的机械力学来解释感觉经验。他认为我们对物体作用产生的关于“色、声、味”等感觉并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特性,而是事物的某种运动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在我们以外(实在的)并没有我们叫做形象或颜色的东西,形象或颜色的东西只是运动、激动或变动对我们的显现,“我们的感觉使我们觉得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偶性或性质,都并不在世界上,而只是外观与显现。真实存在于我们以外的世界上的东西,是引起这些外观的那些运动”。可以看出,对于霍布斯来说,感觉并不等于反映对象性质本身,只是一种由于运动产生的主观反应。不可否认,霍布斯确实看到了主观感觉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别,这是可贵的,比朴素唯物主义进了一步a但是他却因此过于强调这种区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又背离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立场,反映了他的认识论哲学内含的矛盾性质。因此,他得出结论:一切感觉不是别的,只是原始的幻影。他的这个观点就是后来洛克的“两种性质”理论的原型。 在论述了感觉经验的主观性后,霍布斯进而认为虽然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但它本身无确定性,不可靠,不具有普遍必然性,还算不上哲学,因为哲学是具有确定根据的学说。只有通过推理得到的知识才是哲学或科学,“因为我们通过正确推理认识到的一切,是既不会错误,也不会可疑的”。接下来,他阐述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如何得来的问题。他认为,只有经过理性推理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人们只能凭本能知道这些感觉经验的存在,但是具体论述它们为什么存在,或者根据什么原因而产生,只能由推理来完成,哲学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一门推理的学问。
编辑推荐
《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适合师范院校作教材之用,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