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金平、 雷定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01出版)  

内容概要

《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是“观念的变革”,认为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要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进步;第二篇是“权利的平衡”,着重讨论了权利平等特别是经济权利平等问题;第三篇是“经济的协调”,主要论述了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政府与民间分配结构实现平衡等问题;第四篇是“劳动者的权利与人的幸福”,主要论述劳动者的权利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幸福的新诠释;第五篇是“生态的平衡”,论述如何实现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等问题。

作者简介

金平,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现为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长期从事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曾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哲学与中国环境保护”的研究,出版专著《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情报中心全文复印,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篇观念的变革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民性 对经济发展观的再认识 反思重商主义发展观 “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及其超越 论我国基本经济道德的失落与重建 第二篇权利的平等 经济权利论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克服 经济平等与和谐社会 全球化时代的“三大本位”及其相互关系 论经济权利平衡——对一个法律条款的解析 论和谐社会的宏观经济伦理 第三篇经济的协调 我国应强化经济内循环 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论经济发展中的消费约束及其克服 政府与民间分配结构的失衡——历史教训 政府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失衡——现实分析 非主流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之发展 第四篇劳动者的权利与人的幸福 论劳动权及其保障措施 论“劳动力资源诅咒” 女性教育与社会发展 论“高成本生存”及其治理 中国共产党对幸福的新诠释 第五篇生态的平衡 生态文明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意蕴 外部性的复杂性及几点思考 和谐社会需要新的消费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他把中国民众的消费与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资差距相互联系,这一观点是新颖的,其中蕴含的逻辑是合理的:国内消费越是增加,越会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产业越发展,其员工的劳动工资就会提高,这就缩小了我国企业工资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如何克服消费约束,我们提出下列几点措施: 第一,克服收入约束的措施。克服收入约束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社会人均收入水平;二是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由于消费是收入的正函数,所以,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提高社会收入水平主要通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来实现,凡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方法也都能提高收入水平。还有,就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数据表明,在同等人均收入水平条件下,由于分配结构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大不相同。也就是说,在同等人均收入水平条件下,收入分配结构可能导致产生贫富悬殊,也可能实现收入较为平均的结果,后者对消费的作用就优于前者。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突破0.5,不良指数(社会最富的10%阶层的收入与社会最贫穷的10%的阶层收入之比)也在高位,这表明,我国的财富在向富裕群体集中。因此,为打破收入对消费的约束,我国应采取各种有利于分配平等的措施:如打破垄断,防止垄断集团对社会其他阶层的剥夺;加快城市化步伐,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防止社会财富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利益集团倾斜等等。 第二,克服时空约束和效用约束的措施。可从多方面人手解决此问题:从政府来说,可以科学安排商业布局,解决人们购物难的问题;加强交通建设,实现网状交通,节约消费者购物时间;从商家来说,可加强服务,方便顾客;从用人单位来说,可实行弹性工作制;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让消费者有大量的消闲时间。国家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实施“居者有其屋工程”,以此带动相关的消费。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实践看,居住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而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已成为政府的一项职责。

编辑推荐

《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