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张允和 页数:2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曲终人不散》将张允和散见于几本旧作的文章,汇成一本回忆文录,向读者娓娓道出“合肥四姐妹”及其丈夫、亲友们的旧闻轶事,从中再现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和魅力人格。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年至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任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我的母亲
亲爱的父亲
本来没有我
寿宁弄——我们的乐园
王觉悟闹学
乐益女中
女大学生三部曲
结婚前后
附(一):温柔的防浪石堤
附(二):“流水式”的恋爱
看不见的背影
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爸爸和大大
难途有寄
绕地球一周
我是老虎
小白兔
小丑
我与曲会
70年看戏记
二次亮相
86岁学电脑
喜的是《水》,忧的也是水
第二辑
洒到人间都是爱
红双喜——我的好奶妈
六兄弟
姊妹情长
沈二哥
大弟新娘俏
扑满
小蜻蜓
庆庆的一天
附:给庆庆的两封信
安安的一天
附:给安安的两封信
万老师
张闻天教我国文课
落花时节
人得多情人不老——纪念俞平伯先生和夫人许莹环
悼笛师李荣圻
范用吃醋
昆曲——江南的枫叶
不须曲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
附录(一):妻子张允和
附录(二):张允和女士事略
张家世系图
周家世系图
章节摘录
小四妹回来了,妈妈就派我当她的小先生,因为我比她大四岁。大姐教大弟宗和,三妹教二弟寅和。三位小先生很来劲。妈妈买了蓝布,教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做一个书包。书包做好后,三位小先生都认为得替学生起个学名。每位小先生都对自己的学生特别巴结。尤其是我,我认为我的学生最难对付。她虽然只有七岁,可是她在合肥有两位老学究教她念古文,古文的底子比姐姐们强。但是姐姐们知道胡适之,她就不知道。我们新文学水平比她高。我左思右想,要替小四妹改上一个名字。叫“王觉悟”。不但改了名字,连姓也改了。我在四妹书包上用粉红丝线,小心地绣上了“王觉悟”三个字,我好得意。大姐规规矩矩绣了“宗和”两个字,三妹不会绣,只好作罢。小四妹不及大弟二弟乖,看来她对我这样的老师不敬重,不怎么佩服。有一天,四妹忽然问我:“我为什么要改名觉悟?”我说:“觉悟么,就是一觉醒来恍然大悟,明白了一切。”她又问:“明白了什么?”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所以然,就煞有介事地回答:“现在新世界,大家都要明白道理,要民主、要科学,才能救中国。”她摇摇头说:“就算你起的名字没有道理也有道理,我问你明白道理的人,你为什么改我的姓。我姓张,为什么要姓王?大王、皇帝也要觉悟,老百姓可不是要吃苦。什么王觉悟,我不稀罕这个名字。”她撇撇嘴:“还是老师呢,姓名都起得不通,哈哈!”这一笑可把我气坏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的弱小的生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像早上大雾中一缕细雾;又像我们小时候,轻轻一吹就可能破的“滴弄”;更像“摇漾春如线”的一根游丝。可是我的小神经,却像电流一样,轻快又健壮地活动到现在八十八个春秋。 ——张允和
编辑推荐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阅读张允和文集,让时光在优雅和美丽中回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