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美国]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  页数:287  译者:李华夏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凡勃伦于1899年出版的首部著作,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之作。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级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微妙的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鞭辟入里,说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同时又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经济意义。

作者简介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Veblerl),美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1857年7月30日生于美国成斯康星州;1874年进入卡尔顿学院,师从新古典经济学派理论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后转至霍布金斯大学读哲学,又转至耶鲁大学;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91年进入康奈尔火学任教;1892年转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并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主编;1906年转任斯坦福火学副教授,1909年辞职;1911年走上密苏里大学讲台,1918年步入仕途,赴华府供职于食品局,1924年拒绝接受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一职;1929年退休后定居于加州,不久便溘然长逝,享年72岁。  1899年,42岁的凡勃伦出版了生平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有闲阶级论》。此书奠定了凡勃伦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也确立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基础。另著有《企业论》(1904)、《德意志帝国和工业革命》(1915)、《学与商的博弈--论美国高等教育》(1918)、《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1919)、《工程师和价格制度》(1921)、《近代小在所有制与营利企业》(1923)等。  李华夏,1951年生,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十,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台湾清华火学及暨南国际大学兼任教授等,译有《国富论》(合译)、《有闲阶级论》、《蝴蝶效应经济学》等。

书籍目录

导读
作者序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财力的攀比
第三章 炫耀式休闲
第四章 炫耀性消费
第五章 生活的财力水平
第六章 品味的财力规范
第七章 服装作为财力文化的一种展示
第八章 劳务免除和保守倾向
第九章 远古特质的保存
第十章 勇武的现代残存
第十一章 仰赖运气
第十二章 敬祀仪典
第十三章 非歧视性利益的残存
第十四章 高深学养作为财力文化的一种表现

章节摘录

  第三章炫耀式休闲  上一章提纲絮领式所陈述的这类财力斗争,如果在执行上没受到别的经济势力或攀比过程中其他属性的干扰,其立即的效果就是使人们勤奋及节俭。对于那些下层阶级的人而言,他们通常获取物品的手段就靠生产性的劳力,多多少少就会出现这种结果。这对一个以农为本、安土重迁社会的劳动阶级而言特别真实,该社会的财产已有详细的划分,且其风俗及法律已保障这些阶级或多或少拥有他们勤劳成果的确定份额。这些下层阶级的人们无论如何都免不了劳动,所以劳动的这个污名并不会带给他们太大的损伤,至少在他们阶级内部并不以为辱。反倒是由于劳动是他们所认可及接受的生活形式,他们以能在工作效率上出类拔萃而引以为傲,这通常是唯一能开放给他们攀比的底线。对于那些只能在生产效率及节俭方面进行获取及攀比的人们而言,以财力博取声誉的斗争多多少少会提升勤奋及吝啬的程度。然而,下文将会论及在攀比过程中的某些次级属性,会从几方面来实质限制及调整攀比的进行,这不独出现在财力处于劣势的阶级,即使是财力处于优势的阶级也一样。不过,对于财力处于优势的阶级而言,情况也不尽然如此,我们现在就要来说说。就这些阶级而言,并非不存在勤奋及节俭的动机,但这项动机的作用受到财力攀比的附带需求极大的约束,以致任何朝此方向进行的企图,实践起来都遭到压抑,且任何勤奋的动机都显得没有效果。这些攀比的附带需求中最具强制力、同时也是实施范围最广的一项,当属不得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要求。该项要求在文化处于未开化阶段时显得特别真实。在掠夺型文化时期男性的思维习惯中,劳动是和软弱无能及臣服主子相连的。因此,劳动是卑下的标志,所以有地位的男性是不屑一顾的。拜这项传统所赐,劳动被认为是足以降低品格的举措,而这项传统永不消失。随着社会分化的演进,这项传统由于古老及不容置疑的时效而取得其理自明的力量。  想赢得及维持人们的尊重,光靠拥有财富或权力是不够的。财富或权力必须提出证据,因为唯有取得证据才享有尊荣。财富的证据不仅仅是让别人对自己的权势产生深刻的印象,及让自己对权势的意识保持活力和警觉,并且在营造和维系本身的自我满足方面的功能也不遑多让。除了在文化处于最低阶时期外,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要靠“高尚的环境”及免于“卑贱的职责”才能怡然自得且活得有自尊。要是这个人被迫降低其惯常的身份水平,不论是从其生活的配套设施,或其日常活动的方式及次数来衡量,即使不在乎朋友的毁誉,也是有损其尊严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分化日益明显。追逐“有闲”本无可厚非,似其若与荣誉联姻,就形成虚荣的价值观,和消费性文化碰撞,即构成炫耀性消费。人们迫名逐利背后所隐含的动机为何?其与经济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而阶级结构的演变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且看辛辣的社会批评家凡勃伦以其独特的进化论思想来深入解析现代生活中的经济谜题。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讽刺作家。  ——《时代》杂志    在大萧条那样的黯淡岁月里,没有·个人能够理智地对待当时的社会制度,而凡勃伦却是例外。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经济学家、原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凡勃伦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令人困惑的影响。他像来自另一个肚界的访客,以超然的眼光冷静地剖析时下司空见惯之物。他平常思想里所熟悉的一切,就像外力在他身上炼成的奇妙产物一样。在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没有任何一个心智的解放者能像他一般摆脱环境的微妙钳制。而在思想探究的领域里,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像他一样锲而不舍的人。  ——威斯雷·米歇尔(经济学家)    自内战以来,在学术成就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刘易斯·芒福德(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有闲阶级论》对于经济的研究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服饰、运动、家居装修到工业、商业、学术、教育、阶级、宗教信仰……凡勃伦犀利的目光、独特的视角,即使在百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也同样令人震撼。  ——玛莎·班塔美国加州大学特聘教授、原美国研究协会会长)    这本书.部分是经济,部分是社会学,部分是历史,还有部分是文化人类学。  ——理查德·帕克(传记作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有闲阶级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世界上没有一个阶级,也没有一个国家,会在物质短缺的压力下那么卑怯地屈服,以致放弃自己对这个较高层次需求或精神需求的完全满足。——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社会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主流经济观点,认为富人因才能**而富,穷人因软弱无能而穷。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 一经推出即引起整个社会的思想动荡,睿智的辩驳、严密的思维逻辑、对遵循传统的反叛态度、敏感而灵动的制度解释构成了本书基本格调,其对富人阶层的辛辣揭穿、对“生产主义”占主导的社会规范的突破,在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艳的一笔。
      凡勃伦历史性地打破了当时经济思维局限。在机构上,本书中用整体主义原则分析制度演变、用二分法解析制度结构、用制度分析工具剖析了有闲阶级特征等三方面。在内容上,研究了经济行动的非经济意义,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分析制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炫耀消费行为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有闲阶级、食业营利者和机器操作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 有闲阶级的产生
      凡勃伦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野蛮部落、未开化文化、准和平文化、现代文明四个阶段。在野蛮时代末期有闲阶级的孕育胚胎出现,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与细化,到了人类未开化文明时期一部分人脱离了生产自此产生了有闲阶级。“各阶级的业务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经济特点,那就是在性质上总是属于非生产的。”在凡勃伦看来,“任何努力只有其最终目的在于利用‘非人类’的事物,才可以看做是非生产性的”,则这类非生产性的上层阶级业务,归纳起来大致是以下几项——政治、战争、宗教信仰和运动比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有闲阶级可以被描述为:从事非生产性工作的上层阶级。
      有闲阶级往往和私有制关系紧密。当私有财产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就满足了我们称之为自尊的基本条件。在财产积累过程中有闲阶级为了展示和下层阶级的区别往往选用一些特殊手段以达目的。
      为保持自己的荣誉性地位,有闲阶级有一套自己的规范特征 :
      一 金钱至上原则是成为有闲的最基本条件。社会环境下金钱代表一个人的价值,也就决定了这个人的生活品味与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掠夺性本能是对事物占有的最初动因,嫉妒性区分满足了有闲阶级的炫耀心态。
      二 明显有闲是有闲阶级的惯常表现方式。从希腊哲人的时代一直到今天,那些沉思着的高尚的人们认为,享有一定程度的闲暇、避免一些为人类需求直接服务的生产工作乃是一种有价值、美好、体面的生活必需。例如礼貌,“其流行的深层经济依据是要在与有闲的荣誉性或非生产性地利用时间与精力的荣誉性中来寻求”。礼貌是有闲的衍生物,表现了控制与从属的象征性姿势。
      三 明显消费是有闲阶级的发展行为模式。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加丰富、交际范围明显扩大,有闲阶级为了“歧视性”地给别人留下高级印象,明显的无知消费成了首选。包括“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在内的炫耀性消费 使有闲阶级找到了证明身份面子的捷径。
      四 高雅的时尚潮流是有闲阶级永远的追逐。“社会认可什么样的生活是有闲的或荣誉性的方式,大体是由最高阶级决定的;这个阶级的职责是通过教诲和示范来表明这个社会拯救方案的最高理想形态。”有闲阶级的品位引领了下层阶级的流行风潮。以文化资本的占有为表现形式的消费压倒了单纯的物质消费,人们从炫耀金钱转向炫耀品味。
      
      二 劳动的“堕落”
      高雅人士认为,低层次的精神生活总是和简陋的住宅、粗鄙的生产活动相关联,忙碌的生产劳动被指责与高尚的思考不相融合。从凡勃伦的观点看,人们将生产性的劳动当作是“有损体面的事”是竭力避免的。“于掠夺的文化时期,在人们的思想习惯中,是把劳动跟懦弱或对主子的服从这类现象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劳动是屈居下级的标志,是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男子所不屑为的。在这样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感到劳动是要降低品格的。”非生产性劳动具有荣誉性,而下层阶级要从事纯生产性劳动,人们崇尚事物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鄙视徒劳无益、浪费和无能,“劳动由于已成为贫困的证明,也仍将无可避免地带上不光荣的色彩”,凡勃伦将之称为“工作本能”。
      所谓的上流阶层的工作则是非生产性的劳动,也就是“有闲阶级”的工作: “……在不生产的情况下消耗时间,是由于:(1)人们认为生产工作是不值得去做的,对它抱轻视态度;(2)借此可以证明个人的金钱力量可以使他安闲度日,坐食无忧。作为一位有闲的先生,他生活中的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这种可敬的有闲,他要使旁观者获得印象的也就是这一部分。但他的有闲生活并不是全部在旁观者的目睹下度过的,其间有一部分势不能为公众所看到,为了保持荣誉,对于这个不能为人所窥见的部分,就得有所显示,使人信服他的生活的确是有闲的。他应当想出些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对于不为旁观者所见的那部分有闲生活,他应当有所证明。这一点只能间接地做到,办法是把他从有闲中得来的一些具体的、持久的成绩显示出来,这就同他所雇用的工匠和仆役们的情形一样,他们也是惯于把工作中一些具体的、持久的效果显示出来的。”
      古典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 ,马克思继承此看法认为生产比市场更重要 。凡勃伦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生产劳动,他颠覆性地提出与正统经济学理想消费理论相背驰的观点:消费的文化理论——习惯、风俗及迷信等非理性都将决定人们的消费;消费的另一个重要目的——给他人留下印象,或称之“炫耀性消费”。
        
      三 派生出的“代理消费”
      在工业社会范围内有闲阶级不再满足以往的自身消费模式,他们为了财富的累积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舍去“有闲”使琐碎杂事占用了时间,但为了给大众留下更为深刻高贵的印象,有闲阶级寻找到了“明显有闲”“明显消费”新模式——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
      “占有并蓄养一批奴隶,叫他们从事生产财物,其所证明的是财富与威力;但是蓄养一批仆役,不让他们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其所证明的却是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有钱是有闲阶级的基础条件,其财富可以通过他人(配偶、子女、仆役等)来显示,这种消费模式叫做代理有闲或代理消费。
      “家长明显有闲这一主要事实在较高的等级点上消失……主妇实行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在古代,一个“健壮男子”在社会经济中的专职就是杀戮,通过妻子和若干的奴隶获得有闲标志;在中古,贵族或者富人通过迎娶漂亮的妻子或者妾侍来表明其财富。凡勃伦说主妇的功用大部分在于他们的明显地脱离生产劳动,在于能由此证明他们的主人的有财有势。“妻子最初不论在事实上还是理论上都是丈夫的苦工和动产,生产供他消费的物品;作为这个古老制度演化的后果,妻子现在成为礼仪方面的消费者,要消费她丈夫所生产的物品。但是在理论上,她无疑还是丈夫的动产,因为经常进行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是无自由的仆人持久标志。”让妻子流连于高级会所,在高级商场任意挥霍,在他人面前不经意间透漏出妻
  •   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好书,好好看
  •   社会统计学和社会经济学老师强烈推荐
  •   我在一本杂志上偶尔发现了这本书,对于学经济的人来说很实用,受益匪浅,对企业管理者也是一本很不错的参考书籍。
  •   学社会学和经济的都应该看看
  •   作者强调的炫耀式消费在后面得到了许多进一步论述,影响很大
  •   好好地读一读大师的作品
  •   结合《奢侈与资本主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多个角度思考另外,三联的新知文库里的《茶》,《香料传奇》也值得参考
  •   经典著作,值得一读再读。
  •   翻译不咋地,读起来太绕了
  •   嗯 还可以吧帮别人买的 好评!
  •   还没仔细看,大概翻了一下,内容挺吸引人的
  •   还没看完,但内容很有用,需要慢慢理解。
  •   得漫漫看才行。
  •   这个书的品质很高,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商品不错~
  •   还没看啊~~~~~~~~~~~~~~~
  •   本版译者是台湾人,相对于早年商务的汉译名著版,术语翻译应该更准确些。可惜两版都没有索引可供比对。
  •   书是正版。不过有点褶皱,不知道是不是运输过程中弄的,不过不影响大体就是
  •   好书,读起来有点拗口
  •   也许是知识积淀不够吧,读着不是很顺,但确有收益
  •   总体还马虎,我说的是书的印刷质量。
  •   应该说这本书是经济学的经典吧。思考角度非常独特,能帮助读者从不同的出发点思考一些社会现象。新版本的书纸质不错。但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喜欢八几年那版的,可能是因为个人原因,觉得新版本翻译的不如旧版本的好懂。
  •   阶级的差距
  •   什么是有闲阶级?
  •   有闲阶级论
  •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
  •   有深度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