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死学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陈兵  页数:466  字数:4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实际上,早在人类文明发轫的初始,远祖们就开始破解人类自身的生死之谜,提出了为全社会所信受的答案。只要是理智健全的文明人,若没有对生死之谜的解答作舵和桨,大概很难使自己的生命之舟启航和保持平稳。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从僧侣修士、哲人智者、英雄领袖,到守财奴、酒鬼淫棍、江洋大盗,无不有各自对生死问题的答案。即使他不承认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必然在他的潜意识中萦绕盘桓。

作者简介

  陈兵,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土生导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文史馆员。主要著作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新编佛教词典》、《道教气功百间》、《道教之道》、《佛教心理学》、《佛法真实论》、《佛法在世间》、《佛法正道论》、《问道》、《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中国道教史》(合著)、《道藏提要》(合著)等。指导佛教专业的博后、博士、硕士生七十多人。

书籍目录

序 言:生死之谜——人类理智面临的尖刻挑战
一、灵魂观念产生的渊源
二、从原始人的灵魂观到人殉与厚葬
三、古希腊罗马先哲的灵魂与轮回观
四、古印度的自我与轮回说
第二章 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
一、“了生死”与佛祖对轮回的思考
二、缘起法与生死轮回之中道观
三、迦叶和弊宿关于断灭论的问答
四、大小乘论典论证人死非断
五、“无我”说与对有我论的批判
六、无我与轮回
七、关于轮回主体的再思考
第三章 业与轮回
一、“业”的含义及种类
二、业因果报定律
三、善恶果报与生死轮回
四、业性本空与业果相续
五、业由心造,转消有道
六、“野狐禅”公案
七、佛典中对宿命论等的批判
八、佛家因果说的伦理学价值
第四章 众生相种种
一、众生及其类别
二、皆依食住,皆有生死
三、天界奇谈
四、似天非天——阿修罗
五、鬼神掠影
六、地狱漫游
七、畜生种种
八、《楞严》十仙
九、劫灾与众生之来源
十、天龙鬼神等实有的论证
十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
一、死亡诸相
二、藏密所说临死诸相
三、“中有”情状
四、《正法念处经》十七种“中有”
五、藏密所说“中有”境界
六、“中有”投生及人之出生
第六章 生死唯心造
第七章 超越生死之道
第八章 生死关怀
第九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
第十章 史料中的轮回事件
第十一章 轮回说与心灵学
第十二章 对生死之谜破解历程的反思

章节摘录

  是从起惑造业的六识上显现。若平生由眼识贪色等而造恶业,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人无间狱”。平生由耳识闻声造恶业,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从大水中堕入无间地狱。平生由舌识贪味造恶业,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焰炽燃,遍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铁网,头下脚上,倒堕入无问地狱。平生由贪着触觉造恶业,“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矛,驱人城门,向无间”。若平生由意识算计而造恶业,“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问狱”。此类将堕入地狱的临终经验,佛经中称为“地狱相现”。《净度三昧经》则说:  生天堕狱,临命终时,各有迎人,病欲死时,眼自见来迎……所见  不同,口不能言,各随所作,得其果报。  生天与堕地狱这两种人,临终时会看见有人来,应生天者会看见天人拿着天衣伎乐来迎接,应生他方净土者,会看见佛菩萨为说妙法;应堕地狱者,会看见兵士持J1盾矛戟索来抓捕。  亡者的临终主观经验和神识去向,也可从其外在的表征骏知。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列举将生于六道的临终迹相:  将生天道者,有十种相:起怜悯心、善心、欢喜心、正念现前、无诸臭秽、鼻不欹侧、心无恚怒、于家财妻子眷属心无爱恋、眼色清净、仰面含笑想念天宫来迎。  将生于人道,也有十种相:生善念、身无痛苦、忆念父母、怜悯爱视妻子儿女、于善恶心不错乱、其心正直不谄、知父母亲属之护念、赞叹感谢亲人等的照护管理、遗嘱家事、生净信佛法僧之心。  将生饿鬼有十相:好自舔唇、身热如火、常患饥渴好说饮食、张口不合、两目干枯、无小便、遗漏大便、右膝先冷、右手常拳。  将生畜生道有五种相:爱染妻子贪恋不舍、蜷手足指、遍体流汗、出粗涩声、口中嚼沫。  将堕地狱有十五相:恶眼赡视眷属、举两手扪摸虚空、不听善友劝诫、悲号啼泣呜咽流泪、遗失大小便、闭目不开、常覆头面、侧卧吃喝、身口臭秽、脚膝颤动、鼻梁欹侧、左眼胭动、两目变赤、倒伏而卧、蜷身左胁着地而卧。  4.寿暖识之解体与死后去向之验知  《本事经》卷五偈谓“寿、业未消亡,有情终不死,寿、业若尽灭,含识死无疑”,说人死决定于寿命和业。佛经又说,人的生命是寿(寿命)、暖(体温、生命热量)、识(心识)三要素的结合体,临终之际,三者解体,当即死亡。《杂阿含经》卷二一佛偈云:  寿暖及与识,舍身时俱舍,  彼身弃冢间,无心如木石。  三者的解体,实际上是暖与识的分离。《俱舍论颂疏》卷五说死亡的关键是“命根”断坏,命根属“心不相应行法”(非属心理现象亦非物质现象),乃生命之本,以寿为体,起着维持寿、暖、识三者结合的作用。寿,可以看做决定寿命的基因之类因素。  同书卷十从死亡时间的长短,分兀亡为顿、渐二种,顿死者,如往生天上、净土,及遭斩首、枪毙等横死,“意识、身根,忽然总灭”,在极短的时间内身心皆忽然死亡。渐死则完全死亡的过程较长,身内水、火、风三大元素增盛,触及遍布全身、形相甚小的生命之关键“末摩”(译“死穴”、“肢节”,相当于感觉神经的作用),令身体失去感觉,即“风JI解体”或“解肢节”,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非如斩薪令成两段”。至于意识,则与暖热同时存在,同时离身。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教生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