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唐汶 编 页数:211
Tag标签:无
前言
2010年9月,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美国前400大富豪榜单,伯克希尔公司董事长沃伦·巴菲特仍然排名第二。根据福布斯杂志的估计,沃伦·巴菲特目前的财富总额为450亿美元,这一数字较2009年的400亿美元增长了50亿美元。 在投资业的发展史上,沃伦·巴菲特可谓独占鳌头。他从零开始,仅仅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积聚起巨额财富,成为20世纪世界大富豪之冠。在40多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在股票市场的业绩非凡,获取了惊人的赢利,未曾遭遇过大的风险,也没有出现过亏损年度,这真是一个奇迹!在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及旁观者们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通过连续、高质量的滚动,巴菲特获得了多年稳居世界富豪前三强的位子。 无论股市行情牛气冲天抑或疲软低迷,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总是很好——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比尔·克林顿执政,从50年代到90年代,从战争时期到债券、信息时代。在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却达到了28.6%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成就的独特性:它是传统的长期投资的结果。巴菲特核心技巧是在适宜的时候买入和卖出。时刻尊循价格投资理念,他不是炒股,而是投资股票,他所持股票每年的换手率不超过28%。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年代,巴菲特的惊人之处是他的适应性,他所做的大多数事情能为普通人所模仿。巴菲特的天才之处是他的性格:谨慎、严谨、理性。而这些普通的性格,对于那些搏击股票市场的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金融狂潮时期却很少见。就此而言,巴菲特的性格和职业把他推举到投资业和美国企业的公共导师的地位。巴菲特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养成了一种记述其非常行为的习惯。 巴菲特的最基本和最有名的三条股票投资的理念: 一、巴菲特长线投资的方法: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都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二、巴菲特投资秘诀:第一条: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条: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三、巴菲特成功的秘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本书首先介绍巴菲特的成长经历,接下来深入探讨他所以依据的投资理念,再者,分析巴菲特的选股策略;紧接着分析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买入和卖出时机;然后学习巴菲特如何阅读财报和分析投资策略;最后举例说明巴菲特出色的投资案例。本书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讲解深入浅出,同时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等要素,把巴菲特投资哲学和策略提炼出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掌握投资精髓,从而在投资的领域中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实现财富梦想。
内容概要
巴菲特被喻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者、华尔街股神,《巴菲特投资策略》总结了巴菲特40多年的投资经验.从怎样选股、怎样评估股票价值到怎样找到最佳买卖时机、怎样持股等九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投资经典案例,对巴菲特的投资理沦精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教会你在投资中怎样具体实践操作,赢得财富。 《巴菲特投资策略》从巴菲特的成就说起,逐步剖析其投资哲学,并按照投资操作中选股、估值、市场、买价、组合、实践等基本步骤,将巴菲特40多年驰骋股海的投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从而成为一本为投资者讲述如何进行长期投资的实用教程。 《巴菲特投资策略》语言精练、通俗易懂,让您轻松领略巴菲特的投资精髓。 向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学习: 牢记巴菲特的投资格言,像巴菲特一样富有智慧; 牢汜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像巴菲特一样果断行动; 牢记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像巴菲特一样赢得成功。
作者简介
唐汶,经济学硕士,首席证券分析师、高级经济师,国家一级执业证券分析师。涉足股市十余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在各大金融报刊发表数篇文章。
书籍目录
本书内文图示第1章 巴菲特的成长史巴菲特出生的背景:经济大萧条时代少年巴菲特最感兴趣的两件事:数字和股票巴菲特的良师益友:影响巴菲特的三位智者第2章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投资企业而非股票:把持股企业当成自己的资产要投资不要投机:投机者不可能长久获利生意不熟不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股生意不懂不做:坚决不买不熟悉的股票市场先生理论:勿受短期波动影响理性投资:情绪是投资的最大敌人独立思考:永不被别人所左右第3章 巴菲特的选股策略选股如选妻:全面了解要投资的公司简单才是硬道理:挑选简单易懂的股票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挑选有潜力的股票消费垄断性企业:挑选有消费垄断性的企业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挑选有优势地位的股票经济特许权:挑选有护城河的股票企业的经营历史:挑选有稳定经营史的股票管理者是否优秀:挑选管理者值得信赖的股票管理者是否理性:挑选理性思考管理者的股票.价格是否合理:挑选价格合理的股票自由现金流是否持续充沛:选自由现金流充足的股票第4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买入时机股价回圈:当股市低迷时买入股票物超所值:股价非常有吸引力时买入明星企业:当现金牛企业出现时买入股价波动:内在价值严重低估时买入专购价值:看好的股票出现危机时买入利用市场:经济运行出现转机时买入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时买入反向投资:当有坏消息传来时买入第5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卖出时机承认你的错误:当发现自己犯错时果断卖出把握换股时机:当更好的机会出现时卖出牛市泡沫:在股市疯狂时卖出未雨绸缪:当所预料的事件发生时卖出制定投资标准:当不再符合投资标准时卖出懂得适时收手:在投资目标得以实现时卖出基本面原则:企业竞争优势减弱时卖出第6章 巴菲特如何阅读财报在财报中寻找投资机会:淘金之地如何阅读公司财报:巴菲特读财报的方法如何解读损益表:判断企业利润情况如何解读资产负债表: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解读现金流量表: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第7章 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多元化vs集中投资: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寻找杰出公司: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控制股票持有数:坚持奉行少而精的原则投资如赌博:下大赌注与高概率事件集中投资要有耐心:不要在意短期行情集中投资要保持冷静:价格波动时不要惊慌不要盲目买进多种股票: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第8章 巴非特的长期投资策略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的魔力不要随便投资:良机在频频换手中错失长期持股的优势:放长线才能钓大鱼长期持股要有耐心:不准备持有十年的股票不买长期持股要有决心:死了都不卖长期持股但不是永远持有:长期持股的期限精心选股: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四项原则第9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内在价值:股票投资的基础衡量企业的价值:影响价值投资的因素最简单的估值方法:根据资产评估股票价值最常用的估值方法:市盈率估值法最正确的估值方法:现金流量折现估值方法经济商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源泉第10章 巴菲特的安全投资策略安全第一:保住本金是最重要的止损计划:永不亏损的秘诀安全边际:投资成功的基石要投资:不要投机关注股票内在价值:不要在意股市短期涨跌坚持独立思考:避免受行情消息的影响认识长期与短期:警醒评估企业长、短期价值市场风云多变:不要预测市场的走势附录一 巴菲特的人生简历附录二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附录三 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九个启示附录四 23个制胜投资习惯附录五 股市专业术语
章节摘录
第1章 巴菲特的成长史 天才的出现,既有自身天赋的因素,又有环境塑造的因素。股神巴菲特的成长经历,已经昭示出聚敛财富的捷径——树立创富梦想,从点滴积累。巴菲特从读幼儿园开始,他的爱好和兴趣就围绕着数字打转。童年的苦难更激发了他对财富的向往。股神巴菲特是从他自己作为一个11岁孩子那一刻开始投资,逐步地诞生的。 巴菲特出生的背景 经济大萧条时代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股市崩溃,被人们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这样苦难与危机并存的大背景下,一位天才的投资者应运而生。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引发了全世界长达10余年的经济衰退,是史上影响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 作为一个证券经纪人,霍华德?巴菲特(巴菲特的父亲)在这次股灾中所受到冲击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他工作的那家银行倒闭了,而比这更惨的是,他一生的储蓄几乎都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这导致霍华德?巴菲特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 为了生存,也为了两个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父亲霍华德决定重起炉灶,他与好朋友乔治?斯克莱尼卡在法纳姆大街的联邦州立银行大楼成立了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两人决定一起经营证券投资、市政公司以及债券投资的业务。但这个决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当时的股市在经受了崩盘的洗礼后,已经失去了公众对它的信任,而众多投资人也大多心有余悸,再加上全美小麦价格暴跌导致的经济危机,大部分人根本没有闲钱去投资股票,能生存下去就不易了。因此,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的业务一直开展不起来,不但没赚到钱,还将借来的资金倒贴进去不少。尽管如此,巴菲特的母亲还是非常支持丈夫的事业,为了能让丈夫能吃饱肚子去做事,她常常减少自己的饮食;而为了省钱,她甚至在那一段艰苦的岁月里没去过一次教堂,因为这样做能省下来29美分。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说1929年的股灾是华尔街的投机商们乐极生悲闯下的人祸,那么高度依赖农业经济的小城奥马哈受到恶劣气候的侵扰便属于天灾了。沙尘暴从俄克拉荷马滚滚涌来,奥马哈人紧闭房门躲避蝗虫的侵袭。到了严寒的冬季,情况甚至比炎热的夏季还要糟糕。 不过,童年经历的这些苦难对巴菲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对财富充满了一种执着的渴望。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种强烈的渴望,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丝毫动摇。时代与家庭让巴菲特过分早熟,这或许剥夺了他童年的些许快乐,但也让他经历了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所经历不到人生,学到了50岁的人都学不到的人生智慧。 少年巴菲特最感兴趣的两件事 数字和股票 少年时代的巴菲特对数字和股票显得如饥似渴,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赚钱的主意。 从巴菲特读幼儿园开始,他的爱好和兴趣就围绕着数字打转。6岁左右的时候,他非常痴迷于用秒表来精确地记录时间,并且非常想要一只秒表。他的姑姑艾丽斯知道了巴菲特的这个愿望以后,就送了一块秒表给他。 伺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菲特的娱乐工具就只是这块秒表。他经常拿着它的秒表,叫姐姐妹妹和他到浴室,一起观看他发明的新游戏。他在浴缸里装满水,把每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弹珠放在浴缸后面的水平边缘上,排成一排。然后,他把弹珠扫进水里,同时按下秒表。它们沿着瓷制浴缸的斜面向下滚,发出碰击声,然后击中水面,跳进水中。这些弹珠相互追赶,向浴缸塞子奔去。当第一个弹珠到达目的地时,沃伦就按下秒表,宣布胜利者。他的姐姐妹妹看着他一遍又一遍的让弹珠赛跑,想要提高它们的成绩。弹珠不会疲倦,秒表也不会出错,少年巴菲特似乎从不会对这种重复游戏感到厌倦———不过,他的观众可不像他。 巴菲特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即使在教堂也这样。他通过赞美诗集中赞美歌作曲者们的出生、死亡日期,来计算他们的寿命,以此消磨时间。 9岁的时候,巴菲特和拉塞尔在加油站的门口数着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数,并把它们运走,储存在巴菲特家的地下室里。这可不是9岁少年的无聊举动,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 巴菲特11岁那年,他被股票吸引住了。他从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手里搞来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把它们铺在地上,用父亲的标准、普尔指数来解释这些报价符号。他果断地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为自己和姐姐分别买进3股城市设施优先股股票,在股价升至40美元时抛出,扣除佣金,获得5美元的纯利。看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5美元,巴菲特感到想象中的金山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到了高年级,学校里的许多人都认为巴菲特是股票专家,就连老师也要从他那里挖一些股票的知识。 1947年,巴菲特中学毕业时,在370人的年级里排名第16。威尔森年鉴上对巴菲特的评价是: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家。 巴菲特的良师益友 影响巴菲特的三位智者 巴菲特能够长期保持出色的投资绩效,一方面来自他天赋的的数字敏感度,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他独特的投资哲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深受以下三位智者──他的恩师和挚友的影响。 ★ 师从格雷厄姆 在美国,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字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但是他的得意门生巴菲特却是家喻户晓。巴菲特是以杰出的投资业绩与显赫的财富而立名于世,但在投资理念上几乎全部师承了格雷厄姆的学术精华。巴菲特曾虔诚地说:“在我的血液里,流着80%格雷厄姆的血。”可以说,没有格雷厄姆的教导,巴菲特或许也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绝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和格雷厄姆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巴菲特拜读了格雷厄姆的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资人》。由于这个锲机,让巴菲特在1950年就读哥伦比亚商学院时,毅然投入格雷厄姆门下,开始钻研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还是巴菲特的领路人。他把巴菲特引入了一个令人向往而又令人望而却步的城堡——股市。格雷厄姆教会了巴菲特该如何选择股票的系统方法,而在掌握这些方法之前,对巴菲特而言,股票与赌博之类的伪科学并无二致。 格雷厄姆的教学方式,没有空泛的理论,都是完全基于实践。在格雷厄姆的指点下,巴菲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价值投资的思想,系统地学习了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技术。 总结来说,这套理论只有一个简单的核心概念:投资人应该在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进,在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格雷厄姆认为,投资人在买进股票前应该要有足够的讯息,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并且计算出适当的安全边际。所谓安全边际是指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算,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即安全边际)就可选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 正是在这套理论的基础上,巴菲特在实际投资中不断总结合完善,终于建立起一套完善合理的“巴菲特式”投资理论,并靠着这套理论建立了无比庞大的伯克希尔商业王国。 ★ 巴菲特和费雪 如果说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使巴菲特永不亏损,那么菲利普?费雪则使巴菲特在永不亏损的前提下财富迅速积累。 格雷厄姆与费雪的投资策略各有长处,然而却有巨大的不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格雷厄姆只关注股价相对于其内在价值是否便宜、有无安全边际,而公司业务、管理、盈利增长不在其考虑之列,如其所言的“一视同仁地单纯以股票的吸引力作为评估标准”。而费雪则异常重视公司的产业前景、业务、管理及盈利增长能力,把公司的管理阶层必须诚实且具备充分的才能作为选股的前提。格雷厄姆投资策略的致命缺点是买入便宜股票,而费雪全力寻找收益将大幅增长的“真正杰出的公司”的策略,则刚好修正了这个“缺点”。 其次,格雷厄姆认为,投资组合应该多元化,如果只买入一只或两只股票也可能业绩很差,仅有安全边际并不能保证一定获利。而费雪认为,人的精力有限的,如果过度分散化,势必造成投资者买入许多了解不充分的公司股票,这样的结果可能比集中还要危险。费雪指出,“不要只顾持有很多股票,只有最好的股票才值得买。就普通股来说,多不见得好。”“把蛋放到太多篮子里,一定会有很多蛋没有放进好篮子,而且我们不能在蛋放进之后,时时盯着所有的篮子。”事实上,巴菲特正是靠了为数不多的几只股票便积累起巨额财富。这便是费雪的集中投资原则。 第三,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一只股票在未来两年内不能达到获利50%目标的,应该在两年期满后卖出。而费雪认为,只有在三种情形下才考虑出手手中的股票: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营运每况愈下,不再属于优质成长类公司的标准;二是买入时所犯下的错误情况越来越明显;三是发现另一家前景更好的成长股,卖出相对成长性不够好的股票。除此之外,仅仅根据市场每天的涨跌起伏来决定是否卖出手中的成长股是非常愚蠢的。在费雪看来,只要优秀公司的价值在不断增长,就会使其股价不断上涨;反之,业绩低劣的股票因为价值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其股价也不可能持续上涨。 虽然巴菲特声称:“我的投资理念,85%来自格雷厄姆,15%来自费雪。”但是他又说:“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很显然,如果巴菲特只运用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他可以战胜市场,也可以赚到钱,但可能不会远远超出其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水平。 ★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巴菲特和芒格构成了非同寻常的智慧组合,创造了堪称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巴菲特的智慧是众所周知的。向巴菲特学习并不困难,关于他的文章和著作已经汗牛充栋,而他本人也经常发表文章和公开演讲。但芒格却极其低调,他本人很少公开发表意见。因此,芒格的天才以及对巴菲特的深远影响很少为人所知,尽管后者很乐意承认这一点。巴菲特的大儿子就曾说:“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第二个最聪明的人’,谁是No.1呢?查理?芒格。”巴菲特则这样评价他的伙伴:“查理把我推向了一个不像格雷厄姆那样只购买便宜货的方向,这是他真正给我的影响。他把我从格雷厄姆观点的局限中拉了出来,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 芒格于1924年的新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并开始投资于证券,并联合朋友和客户进行商业活动。随后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 1958年,父亲的离世给查理?芒格留下痛苦的空虚感,不过这却打开了他人生的新篇章。他在回家乡去料理父亲房产时,经人介绍认识了比他年轻6岁的沃伦?巴菲特,那是一次会改变很多人命运的见面,也是芒格常说的那种成功组合的绝佳例证,几个好点子凑到一起爆发出惊人的结果。 在第一次会面后,巴菲特和芒格继续通过电话进行讨论,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芒格和几个朋友正打算开一家新的事务所,巴菲特却催他放弃法律做一个专业投资人。虽然芒格已经和好几个搭档合作过了,巴菲特却基本都是孤军作战。“我们看到双方都有些怪脾气,不过恰巧相当合拍,从此以后就以这样的形式做了伙伴,”巴菲特说,“我们不是非常正式的合伙人,不过精神上我们从来都是合伙人。”巴菲特有时候称芒格“世道好的时候是初级合伙人,世道不好的时候就变成资深合伙人”。 虽然见面后不久他们就决定合作,基于信任和双方对彼此智力的深深尊敬,这种合伙关系逐步深入、水到渠成。 收购喜诗糖果是芒格和沃巴菲特一起做的最早的几桩交易之一,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公开收购的公司。芒格当时的主张认为,好公司值得付出某种程度的对价来购买。最终,这间糖果工厂获得了高于净值好几倍的报酬。 第2章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 在股票市场,沃伦?巴菲特是无可争议的投资大师,但他其实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哲学家。深入研究巴式投资方法,你会发觉影响其最终成功的投资决定,虽然确实与“市场尚未反应”的信息有关,但所有信息却都是公开的,是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利用的。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花费大量的金钱,就像学术界的比喻:当有1000只猴子掷币时,总有一只始终掷出正面。但这解释不了有成千上万个投资人参加的投资竞赛中,只有巴菲特一人取得连续几十年战胜市场的纪录。其实,巴菲特的成功,靠的是一套与众不同投资哲学与逻辑。在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背后,你其实能悟出深刻的道理,但是又简单到任何人都可以利用。 投资企业而非股票 把持股企业当成自己的资产 巴菲特在选择股票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在巴菲特看来,只有把持股公司的股票当成自己资产的一部分,像企业老板一样对待投资企业,才能获取收益。 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利用股价的波动来获取利润,一些技术派人士甚至光凭图表就可以进行股票的买卖,而从不去了解投资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们对股票的实质意义当然就不会去深究。而巴菲特显然深得个中三昧,在他的投资哲学里,股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每一个份额都是企业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象,其实质是股票持有人拥有和管理企业的权利,巴菲特正是充分了解并利用了这种权利使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巴菲特投资的过程中,他基本不直接参与投资对象的企业经营活动,但是他一直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管理者来看待。从研究财务报告、分析行业动态开始,他就始终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他就已经把投资对象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成为了该行业的专家。对GEICO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格雷厄姆对该公司投资时,巴菲特就对该公司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正是由于对GEICO公司以及保险业的深入了解,他在GEICO公司濒临破产时果断投入重金。事实证明,巴菲特是正确的,这部分投资随着GEICO公司经营的好转而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巴菲特提醒投资者,投资和经营企业每什么两样,投资时所做的一切,要像一个真正的企业所有者那样,明白企业的优势在哪里,知道它下一步会怎么做,并了解它的管理层。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想要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审查该企业前几年的年度报告,特别要注意当时管理层对未来战略的部署。 其次,将当时的部署与如今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在多大程度实现了当初的规划。 第三,将几年前的战略与今年的战略和观点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观念上的改变。 第四,将该企业的年报与同行业其他类似企业的年报相比较。 要投资不要投机 投机者不可能长久获利 巴菲特致富的核心武器是投资,而不单单是长期持股。巴菲特笃信投资,一贯反对投机。在他看来,投机者是不可能长久获利的。 投资和投机这两个不易分辨但又迥然不同的经济概念,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区分。 首先,投资看重的是长期的稳定回报,而投机仅仅是短期对风险因素的技术性套利。如果巴菲特在原油期货市场上一掷千金、几进几出获取巨额利润的话,那么这种榨油机式的行为绝对可以说是对能源市场的投机。但事实上,巴菲特并没有试图利用能源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而牟取暴利,他是通过投资、经营基础产业的形式增加能源市场的供给,以促进能源市场价格稳定的手段,谋求长期的、整体行业的成长性获利。这种目光长远的投资战略绝非鼠目寸光的投机者所能想出的。 其次,投资追求的是“双赢”发展路径,而投机在利用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能源市场近几年来的价格波动,用市场眼光来看就是“供不应求”的直观体现,巴菲特进军能源行业无异于给“看不见的手”提供了助力,供求在趋于平衡的过程中,不仅减轻了能源风险的负面影响,也给巴菲特旗下公司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投机势力擅长的不过是损人利己的方式,在推波助澜、兴风作浪获得暴利之后抽身而出,只留下身后满目狼藉的一池碎萍。至少,巴菲特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市场的崩溃和大多数人的痛苦之上。 巴菲特曾将其在股票市场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 巴菲特在股市的成功,倚仗的是他对“基本面”的透彻分析,而非对“消息市”的巧妙利用。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老实本分的投资者,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世界上最稳定、最成熟、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又反过来对经济产生了良好的反馈作用,成为美国经济长期保持强势的根本保障。 可见,投资才是巴菲特致富的真谛,而并非是投机。只有投资者明白了这一点,才不会只表面化地记住了“长期持股”,在被套牢后,索性学起了巴菲特,做长期投资者了。没有了投资这个前提,或者说前提错了,盲目的长期持股损失可能更为惨痛。 生意不熟不做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股 巴菲特为了追求资金的稳定增长,提出了著名的能力圈原则,其核心思想为:投资者一定要把自己的投资目标限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不熟悉的坚决不买。 “能力圈”是巴菲特在1996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熟不买,不懂不做”。在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一直坚守这一原则。只要观察一下他长期持有的股票,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在这一原则上的坚定性。 巴菲特认为,衡量是否理性投资的关键,就是看他是否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投资。他说过:“你可以选择一些尽管你对其财务状况并非十分了解,但你对其产品非常熟悉的公司。”我们对其产品或服务非常熟悉的公司一般出现在三个圈内,即: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巴菲特所选择的公司股票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三个圈。 ★ 工作圈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对于我们来说,长年累月地在一个行业里工作,并与工作相关的公司打交道,那么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熟悉、了解程度,是很多证券分析师无法相比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巴菲特就非常善于在自己的工作圈内寻找投资机会,例如《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就是他在工作中发现的。 巴菲特的第一份工作是13岁时送《华盛顿邮报》。他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通常巴菲特下午5点20分出发,坐上开往马萨诸塞大街的公共汽车。聪明的他把春谷区的两条投递《华盛顿邮报》的线路和两条投递《时代先驱者报》的路线结合起来。后来《华盛顿邮报》公司收购了《时代先驱者报》公司。巴菲特后来又把西切斯特公寓大楼的报纸投递工作揽了下来。 在近4年的时间内,他同时建立了5条送报路线,总共赚了超过5000美元。巴菲特最初自己当散户做股票,有一半资金来自于送报攒的钱。 时间过了30年,原来的小报童已经成为一个投资家,43岁的巴菲特大笔投资《华盛顿邮报》,赚到了股票投资中的第一桶金。他投资1000万美元,持有这只股票37年,挣了15亿美元,上涨了150多倍。巴菲特自己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给自己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给自己带来了股票投资中的第一桶金。 ★ 生活圈 生活中也隐藏着许多投资机会,也许很多人会因为太过熟悉而忽略,但真正优秀的投资者是不会放过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投资目标的。巴菲特就有很多股票来源于生活中,可口可乐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只。 在生活中,巴菲特接触时间最长、消费数量最大的莫过于可口可乐。早在1936年,他还只有6岁的时候,就去爷爷开的杂货店里就以25美分的价格批发一捆6瓶的可口可乐,然后到自己家附近去零卖,一瓶卖5美分,这样一捆6瓶能卖30美分,净赚5美分,毛利率17%,相当高,而且卖得相当快。这样巴菲特从小就了解到了可口可乐的产品有多么畅销,产品有多么赚钱。 1988年至1989年,巴菲特终于找到一个绝佳的机会,一口气买进了12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后来这批股票升值到96亿美元,上涨了8倍,是巴菲特赚钱最多的一只股票。 ★ 交际圈 人的一生会结交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有时会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可能会帮我们做出正确的选股决策。巴菲特好几次都是从朋友圈里找到了大牛股。 1991年,巴菲特购买了3亿美元的美国运通公司可转换优先股。而他之所以买入美国运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的CEO哈维?格鲁伯非常能干,他有能力领导这家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但是,这家公司的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让巴菲特感到怀疑。于是,巴菲特决定卖出运通公司的股票。 在已经做出卖出决策但还没有到期真正卖出的那个月,巴菲特碰巧与赫兹(Hertz)公司的CEO弗兰克一起打高尔夫。弗兰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经理人,精通信用卡业务。因此从第一杆开球区开始,巴菲特就不停问他,对信用卡行业怎么看。当他们走到第二块草坪的时候,一路上听了弗兰克的话,巴菲特就已经明白,美国运通公司的卡相对于竞争对手有一种惊人的垄断经营权,因此巴菲特决定继续持股。等到后面的第9洞时,巴菲特对美国运通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变得非常看好,以至于巴菲特从最初的准备全部卖出转变成了准备大量买入。 巴菲特马上将这部分可转换优先股转换成了1400万普通股,在短短几个月内巴菲特又投资4.24亿美元继续买入。1995年巴菲特再次增持,投资6.69亿美元买入2.17亿股普通股。1998年巴菲特又小幅增持108万股,总持股达到5053.69万股。至2004年年底,巴菲特所持股份占美国运通总股票的11.30%,买入成本为14.70亿美元,总市值为85.46亿美元。巴菲特投资11年总赢利70.76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4.81倍以上。 生意不懂不做 坚决不买不熟悉的股票 除了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选股之外,巴菲特还有一个选股原则,那就是对于自己不懂的股票,坚决不买。正是由于巴菲特坚持不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从而避过了上世纪90年代末因网络股泡沫引起的股市暴跌。 1998年,股市正处于对高科技尤其是网络公司股票的狂热中,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巴菲特,是否考虑过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投资于科技公司。巴菲特回答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于他们的公司,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微软和英特尔的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这个国家分析这类企业的优秀专家,第100位、第1000位、第10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能。” 巴菲特的这种观点得到查理?芒格的响应。查理?芒格说:“我们没有涉及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及这个领域的能力。我们买进低价传统行业股票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而其他股票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没有优势而只有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游戏,而不在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呢?” 巴菲特并不因为自己不懂很多行业而沮丧,他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他常常说:“当我读完一家公司的这些材料之后,会问我自己:我还有什么地方不知道却必须知道的东西?很多年前,我经常四处奔走,对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雇员等相关方面进行访谈……我一直不停地打听、询问有关情况。” 有一次,巴菲特要收购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过来与巴菲特进行交谈,巴菲特问了一些问题,让这个总经理大吃一惊,他说:“巴菲特比我对自己的公司还要了解。”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深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呢?由于报道水门事件而声名大振的鲍伯?伍德沃德有一次问巴菲特:应该如何分析股票。巴菲特是这样回答他的:投资分析就像如何写出一篇新闻报道一样。他为此要询问很多问题,挖掘出很多事实,他会深入了解这家传媒企业,投资分析就是这样。巴菲特深入了解、真正弄懂一家上市公司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多读上市公司的年报;二是多与外界人士聊天;三是多进行实地调研。 市场先生理论 勿受短期波动影响 投资市场不可能是平稳向上的,它总是动荡不安,股价的波动也在所难免。真正的投资者不会在意每日股价的波动,只要对投资企业的竞争力、获利能力、发展前景等做出客观地分析评估后,需要做的仅仅是等待。 ★ “市场先生”理论 对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提出了“市场先生”的概念。 格雷厄姆说:“你必须想象市场报价来自于一位特别乐于助人的名字叫‘市场先生’的朋友,他是私人企业的合伙人。‘市场先生’每天都会出现,报出一个他既会买入你的股权,也会卖给你他的股权的价格,而且从未失灵。即使你拥有的企业可能有非常稳定的经济特性,‘市场先生’的报价也会有各种可能,这个可怜的家伙有心理脆弱的毛病。有时候,他的心情会非常乐观,只看得见对合伙公司有利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报出非常高的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盯上他的股份;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他会变得很沮丧,只看得见对合伙公司不利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报出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将自己的股份脱手给他。” 对于格雷厄姆的观点,巴菲特非常赞同,不仅如此,巴菲特还对“市场先生”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还有另外一个非常讨人喜爱的性格:他从不介意别人对他的冷漠。如果他今天的报价不能引起你的兴趣,那么明天他又会重新报出一个价格,交易与否完全按照你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他越是急躁不安,你越是有利。 此外,巴菲特也指出:“‘市场先生’可以服务你而不是指导你。对我们有意义的,是他的钱袋,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有一天他表现得很愚蠢,你完全可以忽略甚至利用他;如果你受到他的影响,你会很惨。如果你不能确定你比‘市场先生’更了解合伙公司的运作情况,那么你最好不要参加这场游戏。就像他们在纸牌里说的那样,如果你玩上30分钟,还不知道谁将是替死鬼,你便将是替死鬼。” ★ 颠覆有效市场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学家尤金?法默最早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充满信息交流和信息竞争的社会里,一种特定信息能够在股市上迅速被投资者知晓,随之而来的金融产品市场竞争,会在价格上充分、及时反映这种信息,从而使得投资者根据这种信息所进行的交易排除非正常报酬,只会赚取平均市场报酬率。简单地说就是只要股票市场上能够充分反映现有全部信息,股票价格就能代表股票的真实价值。所以,这样的股票市场是有效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持续取得超出市场平均业绩的投资回报,除非凭运气。 巴菲特对市场有效理论是嗤之以鼻的。在他看来,那些信奉市场有效理论的观点,只不过是投资者与所谓的经济学家们的一厢情愿罢了。在巴菲特眼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它时刻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而偏离正常状态,不可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如果有效市场理论是正确的话,除非靠机遇,否则几乎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能取得超出市场的业绩。任何个人或团体更不可能持续保持这种超出寻常的业绩。然而,巴菲特在过去几十年的骄人业绩就是确凿的证据,并且还有其他几位步巴菲特后尘的聪明投资家,他们也打败了市场,其经验也证明了产生超出市场业绩的可能性。这对于市场有效理论意味着什么呢? 巴菲特之所以说市场有效理论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智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采用了所有可信的信息后,就会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股价来。可是,可笑的是投资者不可能都是理智的,理智的投资者也不可能总是理智的。 其次,即使有关股票的信息是充分而有效的,投资者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也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尤其是他们不可能根据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来确定股价,而通常会采用其他更“便捷”的方式决定股价高低。 第三,即使投资者是理智的,也确实是根据公司内在价值来决定股价的,股价也是反映“当前”而不是“长远”的内在价值。 理性投资 情绪是投资的最大敌人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是巴菲特写给股东们信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充分阐述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 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信投资股市的人都听说过。某个证券营业部的炒股高手既不是带点神秘色彩的私募基金,也不是那些神通广大的所谓“消息灵通人士”,而是营业部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每次均能在低点买进,高点卖出,屡试不爽。有人问其秘诀,老太太说:“很简单,当这里没有自行车看时,说明股市很冷清,到了最低点了,我就在这个时候买股票。当这里的自行车多得没地方放时,说明股市已到高点了,我就在这个时候把股票全抛了。” 这位老太太不懂投机经济学,也不懂金融学,但她能在大起大落的股市中赚钱,正好应对了巴菲特那句著名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是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人们的心态往往是用错误的思维决定自身的行动:当股市高涨时,人们往往买人股票,其实股市早已孕育着极大风险;当大厅里人员稀少时,股市下跌,人们纷纷抛出股票,其实正是机遇所在。贪婪和恐惧是人性最大的弱点,假如在股市里无法弥补这样的弱点,十有八九会成为股市的牺牲品。 巴菲特认为,当股市大跌时,即使那些非常胆大的投资者也会变得缩手缩脚起来。因为,股市的下跌使人们趋向保守,内心的避祸心理占据主导地位。即使遇到好股票,也很可能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这时,就是考验我们面对恐惧时的胆量了。巴菲特在前期分析挑选的基础上,会果断地出手,大量买进早已看好的公司的股票,耐心等待股票的上涨。 相反,当股价大幅度上涨后,不仅激进的投资者,就连保守的投资者都增添的股票,股评家也不断地推荐“好”的股票,这时候,人们受到股市环境的影响,会变得过于兴奋和乐观。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自己的决定是最正确的。越来越多的钱投入到股市中来,大规模的投机买入又全面抬高了股价,让投资者感受到了财富增加的快乐。财富的增加又反过来刺激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形成股市泡沫。但巴菲特却认为,此刻投资者更应当持谨慎的态度。因为此时的股市处在一种狂热的状态中,随时都会有崩盘的危险。在这个时候,巴菲特总是会果断卖出手中的股票。 巴菲特常说:只有设法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保持谨慎,才能在別人都谨小慎微的时候勇往直前。 独立思考 永不被别人所左右 巴菲特认为,投资是门学问,投资者要想战胜股市,首先要战胜自己,而战胜自己的主要途径就是独立思考和独自行动,不被别人所左右。 巴菲特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独立思考的态度。 ★ 巴菲特不相信证券公司的报告 证券分析师的工作,就是将所有股票列入三个等级之一:应该买入的好股、应该继续持有的中等股和应该卖出的坏股。大部分股票分析师都附属于证券公司,而证券公司的生存能力,还取决于股票的交易量。因此,为了增加营业额,股票价格的极度波动对证券公司是一大好事。这使得证券分析师的投资建议,显得漂浮不定。巴菲特把这些分析师称为思想和行动上过度情绪化的老鼠。他曾说:“只有在华尔街,你才会看到有人开劳斯莱斯上班,却听取搭地铁上班者的意见。” ★ 巴菲特从不相信技术分析 巴菲特提醒投资者,技术分析不能为你长期赚钱。他说:“你看过技术分析师鼓励他的孩子以他的技术分析法选股投资的吗?但他们可能会鼓励孩子学他当技术分析师,尤其是当你明白这个行业可以不停地吸引到还未烧到手的人一试,而且每个课程你都可以每人收取几百甚至上千元的学费。每个技术分析师都深懂期货经纪人也懂得的致富秘诀:只要自己不玩肯定发达。” ★ 巴菲特一贯反对多元化投资和短期持有 巴菲特一直坚持长期投资,反对多元化和短期投资,这一点在本书第七章有详细的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 巴菲特坚持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一般人眼里,凭直觉投资往往意味着草率、盲目,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会这样“草率”、“盲目”吗?其实不然,巴菲特凭直觉感到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令人满意,认为这家企业的股票值得投资时,他才不去关心目前的股市行情和所谓点位高低呢。因为这家企业的内在价值通过直觉告诉他,这只股票值得投资,这时候还有什么必要关心股指高低呢?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