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常艳  页数:312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于1899年传人中国的。从那时起,中国学者已经开始了对他们思想的研究。但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中国和世界命运的思想武器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则是从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等人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在我国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建国前的初步研究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的系统研究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入研究阶段。经过一代又一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重要成果。如黄楠森、施德福、宋一秀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三卷本),黄楠森、庄福龄、林利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庄福龄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四卷本),余源培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叶汝贤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1837-1949》,杨春贵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等。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全面考察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梳理恩格斯晚年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主要观点;进而在可能性的前提与领域中厘清晚年恩格斯与晚年马克思在社会发展理论某些方面的异同;最后,简要总结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书籍目录

总序:开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的新境界序言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选题的前沿动态及创新之处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创新之处  三、逻辑思路及主要内容    (一)两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阅读法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三)比较分析法第一章  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脉络第二章  社会发展方式论第三章  社会发展道路论第四章  社会发展动力论第五章  社会发展条件论第六章  社会发展目标论第七章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除了上述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之外,学者们还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本进行个案研究,如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费尔巴哈论》、《反杜林论》以及列宁的《哲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经典文本进行细致的研究和阐述。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中年、晚年不同时期思想进行了分期性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行了多侧面的纵向研究,如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学思想、实践思想、社会发展理论等等。通过长期的研究探索,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至少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宏观性,即在宏观的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总体性研究,包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生平事业,某一著作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各种著作的内在联系等,力图在宏观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二是学科性,即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新闻学、美学、历史学、军事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三是规范性,即各个方面、各个学科的研究都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具有比较稳定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规范。四是现实性,即紧密联系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进行研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是独立性,即主要以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为基础,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这些特点实际上也是我们在研究中自觉或不自觉坚持的基第三,对恩格斯所谓“经济决定论”的诘难。吕贝尔和莱文都认为,恩格斯将社会发展看做是经济结构和阶级对抗所主导的。莱文指出,有些人不同意说恩格斯是经济决定论者,毕竟恩格斯在晚年的许多书信中提到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莱文始终认为这些晚年书信不过是表明了恩格斯仍然坚持他的实证主义。之所以这样讲的原因在于,尽管恩格斯肯定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但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强调经济因素是第一性的,起着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所以,他们仍旧主张经济决定论是“恩格斯主义”的基础。第四,对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理论的误解。西方学者往往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思想对立起来,尤其是认为他们在俄国社会问题上观点有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分歧。他们说,马克思晚年更倾向于俄国农村公社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恩格斯晚年则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取代农村公社。以此为据,他们在社会发展道路的单一性和多样性问题上制造马恩对立。莱文认为马克思承认不同民族国家可能会走不同的发展道路,而恩格斯则不承认这一点,固执地认为社会发展只有一种路向与进路。英国人类学家莫里斯·布洛克指出,恩格斯为“社会的进化提供了一条单一、固定的路线”,而马克思看到并承认“进化路线未必就只有一条。关于这一点,我们已在《人类学笔记》中看到了。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仅仅局限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则这种灵活性就显得极其晦暗。”第五,有关“历史合力论”的批评。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阿尔都塞公开批评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他认为社会发展是无主体的过程,而恩格斯借用平行四边形来形容“意志合力”,其意义是模糊不清的,无法解释社会发展,所谓合力会“使一些纯属偶然的和个别的决定性因素竟与一些普遍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经济情况)相提并论”,这样难以分清楚主次关系,而且还要用一种理论解释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人们必须“把自己期待的结果——经济——偷偷地塞进最终的合力中去,这就完全等于在单个意志的情形下一开始就把宏观决定性因素塞进微观决定性因素中去”①。阿尔都塞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价值的,是做无用功。西方对于恩格斯晚年思想的批评无外乎上述几点。麦克莱伦认为恩格斯是在1883年以后最有资格与影响力从而能够对马克思思想作出解释的人,“一般而论,恩格斯在两个不同方面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这两个方面显然都与马克思原来的思路很不相同:第一,马克思主义最终被描绘成苏联(及其他国家)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所体现的那种教条主义形而上学体系,这条道上最初几步是由恩格斯迈出的;第二,面对以革命党著称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民主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成功,恩格斯不得不作出了妥协、予以承让。”麦克莱伦关于恩格斯的这番评价基本上一直得到西方学者的普遍认同与借鉴。

后记

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时光,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段经历与岁月。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结识了众多的良师益友。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能够沉淀于记忆中的片断和感悟里凝结了在人民大学的点点滴滴。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在即将付梓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新教授。张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地影响与教育着我。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离不开导师的关怀与教诲。从论文的选题构思、结构安排到遣词造句,导师都给予了精心指导,他为本书的顺利完成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三年的学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张雷声、梁树发、黄继峰、张云飞、刘建军、王顺生、徐志宏、张旭等多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致以诚挚谢意!深深感谢各位匿名评审专家与答辩委员会专家张雷声教授、马俊峰教授、赵甲明教授、聂锦芳教授、鲁克俭研究员的辛勤工作与不吝赐教!您们睿智、客观、中肯的指导与建议,也为本书的最终成稿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恩格斯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其晚年对于社会发展方面。的诸多问题确实有很多独到的看法和观点.表达出许多他一生深思。熟虑的科学见解。需要我们进行。系统化的梳理.甄别与阐发。毋庸置疑,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研究恩格斯思想的书不多,这本书还是可以的。
  •   衣老师的博士后写的,非常好。
  •   内容丰富,非常深刻,逻辑严密,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