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薄伽丘 页数:536 字数:586000 译者:肖天佑
内容概要
《十日谈》是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文学丰碑。意大利近代著名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书中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时,借欢宴歌舞和讲故事消遣,十个人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书中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在抨击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欲望,歌颂爱情。
作者简介
作者:(意大利)薄伽丘(Boccaccio G.) 译者:肖天佑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青年时代曾学习法律,热心研究古籍,通晓希腊文。著有长篇小说《菲洛柯洛》,史诗《苔塞伊达》、《菲洛斯特拉托》,牧歌《亚梅托的女神们》,长诗《爱情的幻影》、《菲埃索莱仙女的故事》等,其最重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如提倡复古文化,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肯定人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利,歌颂人间的爱情和欢乐等,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肖天佑,1937年11月生于湖北省郧西县。1955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年8月被派往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意大利语,1960年毕业回国,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一年后调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教授意大利语至2001年6月退休。其间,1990年评为正教授;1985年曾参加意汉字典的编辑工作,1986-1987年参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翻译工作,1992-1996年被派往我驻意大利使馆商务处工作,担任一等商务秘书,代理商务参赞等职务;1996年回国后被授予国家级特殊贡献奖。先后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外语系副主任、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意大利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书籍目录
译序
序言
第一天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第四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
第六个故事
第七个故事
第八个故事
第九个故事
第十个故事
第二天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第四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
第六个故事
第七个故事
第八个故事
第九个故事
第十个故事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文雅的女士们,你们天生富有同情心,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本书的开端既凄惨又枯燥,因为它一开始便追叙了前不久发生的那场象征死亡的瘟疫。对那些曾经身临其境或耳闻其事,深知其危害与悲惨的人士来说,这里的回忆是十分痛苦的。你们决不要以为本书只会使你们叹息、流泪,不愿读下去;我可不希望这样。本书的开端固然令人望而生畏,但它却好似一座险峻的高山,挡着一片美丽的平原。翻过这座高山,就是那片令人赏心悦目的平原,攀援的艰辛会换来加倍的欢乐。乐极生悲,苦尽甘来嘛。开头这种凄凉的感觉只是暂时的——我说暂时的,是因为本书的开端仅占寥寥几页篇幅——,接踵而来的将是欢乐与喜悦,正如前面许诺的那样。如果我不声明在先,你们也许不会想到苦尽还有甘来。说真的,如果有别的道路可走,我真不愿意把你们领上这条艰险的山间小道,只是因为不回顾一下历史背景,你们便无法理解下面将要读到的那些故事为什么会发生。 当圣子顺利转化成肉身后的1348年,意大利城市中最高贵的城市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不知是因为天上众星辰的恶作剧,还是因为我们作恶多端,激怒了天主,招致天主对我们进行惩罚。几年前东方发生瘟疫,死亡者不计其数。然后瘟疫一处处蔓延,最后不幸扩展到西方。人们束手束脚,所采取的措施,如佛罗伦萨当局命令清扫市内垃圾,禁止患者进入市内,号召大家保持清洁卫生,虔诚的信徒们还以个人许愿、集体请愿等形式多次祈求天主,等等,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就在那年初春,令人担忧的瘟症仍然出现了,并迅速蔓延开来。 这里的瘟症与东方不一样,那里患者鼻子出血就是死亡来临的征兆。这里不论男女,只要染上瘟病,先是在鼠蹊间或腋下出现隆肿,肿块有大有小,有些能长到苹果或鸡蛋那么大。老百姓管这种大肿块叫“疫瘤”。这死兆般的疫瘤不要多少时间便由人体的这两部分蔓延到其他部分。此后才出现这瘟病的典型症状:患者的手臂、大腿和身体其他部分,出现黑色或紫色斑点,稀稀疏疏的大斑点或密密麻麻的小斑点。因为先出现的疫瘤是死亡的征兆,这些斑点也就成了死亡的征兆。 不管是求医还是服药,这病都是不治之症。那时的医生,不论是男是女,除少数真正的科学工作者外,大部分人并未学过医学,不知道此病发生的原因,因此也拿不出治疗办法来。许多病人,或者说几乎所有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三天之内,有的早点,有的晚点,都丧了命,而且多数人并没有发烧或其他并发症状。 这种病传染力很强,健康的人一接触患者就能感染上瘟疫,仿佛干柴或油污的东西,一靠近火就能燃烧起来。后来,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不仅与病人接近,而且与病人讲话,也能使健康的人感染上瘟疫,导致双方死亡,连触摸病人的衣服或触摸病人使用过的其他物品,也能感染瘟疫。我讲一件事,令人更觉得奇怪;如果不是我和许多人亲眼所见,这件事即使是最值得信赖的人告诉我,我也不会信以为真,更不敢把它记录下来:这种瘟病,当人与人接触时,传染能力很强;当病人或死人的衣物接触到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时,它的传染能力不仅很强,而且能够迅速致死。有一天,前面已经说过,是我亲眼所见,马路上堆着一堆破衣服,分明是哪个患瘟病而死的可怜虫的衣物;一会儿来了两头猪,它们习惯地用鼻子拱拱那堆衣服,用牙咬咬,然后叼着衣服来回晃头。没过多会儿,这两头猪像中了毒似的,一头扎在那堆破烂衣服上死了。 两头猪突然死亡这件事和许多同样令人可怕的事,使活着的人心中充满恐惧,产生种种联想。结果,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不近情理:厌恶病人和病人的衣物,尽力避开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保持健康。 有人以为清心寡欲,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可使他们免遭瘟疫。于是,他们各自结伴,选择那些没有病人的孤宅独院住下来,不与外界接触。他们有可口的食品,香甜的美酒,但他们节制饮食,免谈外界瘟疫,只是讲讲故事,听听音乐,过着少欲寡欢的生活。 另有些人,想法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只有暴食豪饮,狂歌乱舞,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一笑了之,过着一种纵情欢乐的生活,这才是对付瘟疫最有效的办法。于是他们尽力照此行事,从这家饭馆逛到那家饭馆,日以继夜地纵情狂饮。更有甚者,听到谁家有令他们感兴趣的声响,便闯入其中。他们之所以敢于如此胡作非为,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反正活不长了,置自己的财产于不顾。许多私宅仿佛成了公房,过往的人都可像主人一般出入。这种人虽然不近情理,但对瘟病患者还是尽量回避的。浩劫当前,本市的法纪和圣规也荡然无存,因为执法的法官和神甫也和普通人一样,病的病,死的死,手下的人也没有了,无以履行自己的职权。
编辑推荐
《十日谈》以全新的姿态摆在读者面前。《十日谈》大量收入了儿童文学作品,力求从原文翻译以组及织了一批著名的翻译家,他们的译本是上乘的,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