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之谜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王建国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探索世界未解之谜》系列之一,为读者朋友们呈现了历史上未曾解开的古文明之谜。全书为你详细讲述了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亚洲文明、欧洲文明、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如果你有较强的好奇心,本书一定适合你!

书籍目录

埃及文明  古埃及重见天日探秘  灵魂永驻的木乃伊探秘  破解古埃及的钥匙——象形文字之谜  埃及法老的诅咒探秘  人与兽的化身——狮身人面像之谜  神秘帝王谷之谜  “百门之都”——底比斯之谜  拜火教徒丹尼斯及《智慧之书》之谜  指明灯——亚历山大灯塔之谜  古埃及飞机之谜希腊文明  艺术宝库卫城之谜  亚历山大石棺之谜  迈锡尼文明之谜  弥诺斯王宫之谜  宙斯神庙之谜罗马文明  母狼的传说——罗马城起源之谜  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之谜  罗马与白鹅——罗马打败高卢人之谜  石头城佩特拉之谜  庞培古城消失之谜  地下“死城”赫库兰尼姆之谜  古罗马女角斗士之谜  “裹尸布”之谜  比萨古船之谜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文明之谜  石碑上的楔形文字之谜  亚述都城——尼尼微之谜  巴比伦空中花园之谜  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之谜  诺亚方舟之谜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文字之谜  泰姬陵之谜  孔雀帝国之谜  蹈火舞之谜  摩亨佐·达罗之谜  印度“人骨湖”之谜印加文明  离太阳最近的城市之谜  结绳记事之谜  纳斯卡巨画之谜  复活节岛巨像之谜  印加木乃伊之谜  冰冻少女之谜  印加开颅手术之谜  朗戈朗戈木板之谜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的崛起之谜  活人祭神之谜  世界中心泰诺克蒂兰之谜  冥街之谜  特奥蒂瓦坎之谜  十一颗石头脑袋之谜  “太阳之石”之谜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之谜  玛雅文字之谜  玛雅人的数学发明之谜  玛雅人的历法之谜  玛雅最后的领地——科潘之谜  玛雅纪年柱之谜  玛雅金字塔之谜  水晶头骨之谜  玛雅人消失之谜亚洲文明  楼兰古国之谜  塞族“人畜殉葬”之谜  “东方庞培”——尼雅之谜  公主堡之谜  “海上丝绸之路”之谜  吴哥遗迹群之谜  印尼婆罗浮屠寺庙群之谜  阳关古塞之谜  汗血宝马之谜  悬棺葬之谜  东方“石棚”之谜  “夜郎古国”之谜  圆沙古城之谜  日本陶器与绳纹“维纳斯”之谜  秦始皇陵之谜  三星堆之谜  喇家村史前大灾难之谜  摩索拉斯陵墓之谜  赫梯王国的都城之谜  巨人族之谜欧洲文明  巨石阵之谜  英国伦敦塔之谜  马耳他文明之谜  大西洲失落之谜非洲文明  阿尔及利亚的塔西里之谜  阿克苏姆及“金约柜”之谜  马里的杰内古城之谜  苏丹努比亚人之谜  利比亚大莱波蒂斯考古之谜美洲文明  南美洲蒂华纳科古城之谜  秘鲁昌昌古城之谜  秘鲁查文之谜  玻利维亚蒂瓦纳科城之谜

章节摘录

插图:“海上丝绸之路”之谜19世纪20年代,太平洋的荒岛上发现了“有段石锛”,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是远古人类的“现代化工具”。考古队和探险队纷纷涌向人迹罕至的岛屿,以期获得新发现。他们在太平洋诸岛范围内,甚至远在新西兰、复活节岛及南美的厄瓜多尔等地也都见到了“有段石锛”的踪影。它们是出自当地还是来自外界?考古学家和航海家苦苦思索大洋彼岸“有段石锛”的神秘来历。1929年,浙江良渚也发现了“有段石锛”,广东海丰和香港南丫岛也相继获得类似的发现。远隔重洋的两地被相同的发现联系到了一起,许多学者希望破解“有段石锛”之谜。难道是中国的先民早在远古时代就随洋漂流,带着具有先进功能的石器到了太平洋诸岛和拉丁美洲西岸?对此学者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一些专家根据考古发现,河姆渡人是最早的航海人,至少在距今7000年前的古老年代就开始了漂洋过海的实践,并将石器制作、人工种稻及海洋捕捞等远古文明传播到海外。河姆渡人借助北太平洋暖流漂向太平洋的深处,途经夏威夷群岛北端,而后直向墨西哥北部的瓜达卢佩岛附近;还有顺着赤道洋流,与西风漂流汇合向东到达南美的秘鲁。也有学者认为“殷人东渡”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相传周武王伐纣灭商,殷商遗民由西向东大逃亡。一部分乘船渡海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定居下来。另一部分继续随着海风和洋流漂移,到达了美洲,并在墨西哥和秘鲁等地定居。墨西哥各地也陆续发现了与商代风格酷似的墓碑、雕塑、石刀、壁画等。法国有位人类学家,曾经拿墨西哥出土的一些器皿同中国商朝时的青铜器皿做比较,发现两者上面刻画的饕餮纹惊人相似。而且,谁也不会想到墨西哥出土的一个陶制圆筒,刻有20多个与殷商甲骨文完全相同的古“帆”字。是殷人纪念找到了新的立足点,还是偶然的巧合?历史在这里又给了我们一个深深的悬念。1886年,秘鲁北部禧玉的一个小山洞里,发现了一尊美洲裸体女神铜像。这尊女神头戴太阳帽,坐在有蛇缠绕的龟背上,双手各提一面铜牌,两面铜牌上都赫然铸着“武当山”三个汉字。7000年前的船桨、大洋中的鲸鱼椎骨、散落世界的人工种植的远古稻谷、美洲女神与中国文字的纠葛……中华民族的远古海洋之路时隐时现。班超出使西域,副将甘英曾经到达波斯湾岸边,但却错过了创造辉煌历史的机遇!事实上,秦汉时候的航海活动就已步入历史的高峰。相传秦始皇称帝后,为寻找生长在海上仙山的长生不老药,派方士徐福率船队多次往返于海上。最后一次,徐福带了3000童男童女到了扶桑。秦始皇在位12年,有五次出巡,其中四次是巡海,他已经将自己的远大抱负融入到了海洋之中。在完成统一大业以后,急于开通海路与海外诸国进行交往。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平定南方沿海闽越的分裂势力时,曾派出1000多人乘船探寻日本的航路,这种探寻一直延续到东汉。1784年,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被日本九州岛福冈志贺岛的一个农民挖出,经鉴定是东汉光武帝赐予倭奴国王的金玺。东汉时期,一条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出海和另一条从广东经南海到印度、斯里兰卡,最后经波斯湾到达罗马的两条通向欧洲的海上丝绸航线终于铺就,东西文明开始交流。唐代丝绸之路的兴旺是伴随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大食帝国各民族是一个勇于航海和善于经商的民族,他们很早就在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里航行自如,与印度及欧洲、非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广泛联系。从公元651年至798年,大食国派遣到中国的使团达39个之多。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刺激了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反之又推动着海上丝路的延伸。唐、宋时代的海上丝绸贸易成为世界航海的东方明珠,水密隔舱的问世和用铁锚取代石碇和木石结构的船碇,使锚泊系统有了划时代的变革。福建泉州出土的古船“特别巨大”,一位到过印度和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描述他所见过的唐船时这样形容。他还提到,“唐船由于体积过大,吃水太深,无法直接进入幼发拉底河口”。海上交往空前繁荣,唐朝设置了市舶司,专门从事海上贸易的管理。同时还派出非贸易船只,与远近国家进行友好往来。宋朝开始了最早的“招商引资”。赵匡胤十分重视海外贸易,他派出内侍官员携带诏书和金帛,分四路去东南亚各地招引番商来华做生意,并在几大通商口岸专门设立了驿站。据史料记载,宋朝时候的市舶收入曾经占到财政总收入的15%—20%。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宋代瓷器的繁荣,大宗物资的出口由丝绸为主逐渐转化到以瓷器为主,丝绸之路也被人称为“丝瓷之路”,海上贸易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元朝忽必烈是一位横扫亚欧大陆的千古英雄,也是位胸襟广阔雄视汪洋大海的皇帝。他注重扩充水军,发展海上防卫力量。他与海外来客马可·波罗的不解之缘,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美谈,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创造了一个历史机遇。公元1271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马可·波罗踏上通往中国的万里征途。在元大都,被委任为钦差巡视各地,并带领船队出使东南亚诸国及印度、斯里兰卡。1292年,忽必烈派出船队,让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去波斯完婚,顺道回意大利。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此后他陆续讲述在东方世界的所见所闻,比萨作家鲁斯梯诺将其整理成书,这便是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掀起了到东方寻找神秘国度的热潮,成为后来欧洲航海运动一个诱因。明朝初年的远航活动,至今仍然让大家争论不休。永乐皇帝登基以后,决心“超三代而轶汉唐”,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郑和肩负起了下西洋的重大使命,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他率领大明船队,七次往返西洋,从北太平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直抵非洲东岸,遍访沿途各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大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郑和去世后,大明船队也烟消云散,帝国的远洋航行也戛然而止。对海上探寻一直纷争不休——有人攻击郑和远洋航行违反禁海祖制,是不惜耗费巨资换取无益之奢侈品的“弊政”。郑和死后,这类攻击更是不绝于耳,七下西洋辛勤积累的航海资料也被付之一炬。据说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一位东非人大发感慨:大明船队像一片云一样飘过来,又像一片云一样消失了。郑和之后,“片板不许入海”,明、清两代的海禁绵延了400年之久。从禁止出海活动到禁止在海边居住,清朝统治者变本加厉,曾经将禁海令向全国推行,并发布“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搬出靠海50里以内的地方。没落的东方帝国在封闭保守的封建驿道上徘徊了数百年,以致积贫积弱,远远落在世界的后面。

编辑推荐

《古文明之谜(最新版)》:神秘帝王谷之谜,古埃及飞机之谜,亚历山大石棺之谜,地下“死城”赫库兰尼姆之谜,玛雅最后的领地——科潘之谜,玛雅人消失批之谜,三星堆之谜,巨人族之谜,最迷人的知识,就在探索世界求解之谜!权威探秘百科连续畅销九年,最新版。超越时空,纵横天地,疑云密布,趣读万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文明之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