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石晓燕 页数:305
Tag标签:无
前言
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吧。还记得希腊神话里那个年代久远的故事吗?在国王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所有的神都被邀请了,唯独遗漏了专司争吵的女神厄里斯。被冷落的厄里斯一怒之下将一只写有“送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投到众神的筵席上。看吧,美的荣耀竟是这样地吸引人!纷争立即爆发了。最后,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洛狄忒成了争持不下的三个“最美丽”的女神,即便天神宙斯也无法裁决。他建议由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判定。正当无辜的帕里斯束手无策时,三位女神分别对他许诺以权力、荣耀和世间最美丽的女子。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呢?帕里斯选择了世间最关的女人。那个最美丽的女人,就是宙斯在人间最美的女儿——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海伦被劫走,激起了希腊的愤怒,从此开始了希腊与特洛伊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这就是美,这就是美的魅力。它带来愉悦,带来荣耀;它给你爱情,让你心醉神迷,让你生命飞扬;但是它同样残酷,它富有权力,引起纷争甚至战争;它让你的心中充满苦涩,让你感觉自己的渺小、命运的悲怆。然而,这就是美吗?究竟什么是美?仅仅是美丽的女子吗?我们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大漠孤烟,看小桥流水,这些难道不美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人类的创造呢?《米洛斯的维纳斯》不美吗?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不美吗?有着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不关吗?贝多芬的音乐不美吗?那它们的关和天地之美有什么不同呢?还不止这些。《巴黎圣母院》里那个钟楼怪人伽西莫多难道真的那样丑陋吗?那令人伤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情故事难道不曾打动过你吗?梵高的那一双《鞋》难道不美吗?但是他们和前面所说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内容概要
美,是一个永远的神话。也许,当我们诞生在这大地上的那一刻,当我们的眼睛被第一缕阳光照亮的那一刻,我们就注定要用整个生命来感受关、创造美。生命就是美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或许,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我们就这样生活着,在星空之下、大地之上,以一种“美”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在人类的家园。 好吧,让我们默念着席勒的“通过美,我们才能达到自由”,让我们打磨起我们敏锐的触角,去感受、去创造、去探寻那个诗意的世界。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美学是什么 ◎探寻无处不在的美 第一节 来自古希腊的感受——感性学 第二节 沉思——艺术的哲学 第三节 真、善、美的交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美学的历史和流派(上) ◎回溯西方文化的源头 第一节 对美的最初探索——古希腊罗马美学 第二节 在上帝的名义下——中世纪美学思想 第三节 人性的飞扬——文艺复兴美学思想 第四节 理性的光芒——启蒙时代的美学第三章 美学的历史和流派(下) ◎对人的自由的发现 第一节 美学史上的高峰——德国古典美学 第二节 从传统到现代——19世纪美学 第三节 流派纷呈——现代美学第四章 美学的研究问题 ◎由“苏格拉底之问”所引发的 第一节 现实与艺术的本然——什么是美 第二节 灵魂的甘露——什么是审美 第三节 洗涤生命的圣泉——什么是艺术第五章 美学的意义 ◎超拔物欲的升华 第一节 诗意地栖居——一种生存方式 第二节 体味的欢愉——美是具有力量的第六章 美学研究的方法 ◎踏访绚烂花园的香径 第一节 象牙塔里的冥想——哲学的方法 第二节 以科学与理性的名义一一自下而上的美学 第三节 触摸心灵——美学研究的心理学方法 第四节 和谐之美——美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第七章 美学的未来 ◎批判与怀疑之后 第一节 传统的颠覆——哲学美学向经验美学的过渡 第二节 叩开未来之门——前沿美学思想 第三节 永恒的拓荒——路漫漫其修远兮附录一 大师书单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影响较深的还有弗洛伊德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人的本能欲望在现实中被压抑,在“白日梦”中宣泄和升华的结果。在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和常人一样,有一些为人类社会的伦理、宗教、法律所不容的本能欲望,这种本能欲望在现实中是受到压抑的,如恋父恋母等,但是压抑的情感总要得到宣泄,否则便会产生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疾病,于是艺术家就借助于艺术这种形式,通过幻想把被压抑的情感经过改装,宣泄出来。同时,人们对于艺术品的鉴赏,实际上也分享了艺术家的幻想,通过分享使自己的本能欲望在想象中得以实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古希腊的古典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一生下来,就被神预言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娶自己的母亲。于是,他的父亲把他遗弃,一个牧羊人可怜他,把他送到另外一个王国。等俄狄浦斯长大以后,听到关于自己的预言,远离城邦,试图不让悲剧发生。后来,他来到一个陌生的王国,由于口角,杀死了一个老者。又由于他消除了这个城市的灾难,得到了国王的宝座,娶了原来的王妃。正自得意的俄狄浦斯王万万没有想到,他来到的城市正是他的出生地,他所杀死的老者,正是他的父亲——这个王国的国王,而他所娶的正是他的亲生母亲。尽管剧中的人物一直试图阻止这一悲剧发生,但是作者还是毫不犹豫地让神的预言得以实现,并且把它归结为命运的悲剧。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索福克勒斯的剧本并不是什么命运的悲剧,而是艺术家以及观众的本能欲望被压抑的结果。也就是说,或者索福克勒斯,或者俄狄浦斯王,内心里是有杀父恋母的冲动的。也就是剧作依据的是人物的情感线索。这样的一种艺术观与先前的模仿论艺术观是大不一样的。按照表现论的看法,艺术是一种表现人的内心尤其是人的情感的活动。作为这样一种活动,艺术不可能是一种技艺,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则,甚至也不涉及对材料的改造。艺术本身只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或是一种把各种不可名状的内心感受表现为形式的活动。这种活动虽然有时也被看做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实质上不可能是模仿论所说的那种认识活动。很多美学家认为,艺术活动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一种体验或表现情感的活动,一种有别于具体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想象活动。因此,艺术不是模仿,而是创造。
编辑推荐
《人文科学大全读本·何谓美学》:通过美,我们才能达到自由——席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