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易洲 页数:417 字数:76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地球上曾生活着一群奇特的动物——恐龙,它们是陆地上的霸主,称霸地球达1.75亿年之久。从19世纪中期人们第一次发掘出恐龙的骨架化石开始,一代代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对恐龙充满了好奇。
这是一本探索史前生命的科普书,也是一本权威的恐龙百科全书。《恐龙大百科》以时间的演化为轴,探究从生命起源到人类之始关于进化的秘密。书中先梳理了生命发展的足迹,然后重点介绍不同种属恐龙的具体特征,最后带领读者走进哺乳动物时代,去认识人类最早的祖先。《恐龙大百科》分为远古生命、古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恐龙探秘、恐龙大发现和恐龙知识趣味问答几部分,既纵向介绍了不同时期恐龙的生活状况,也横向介绍了每个时期存在的不同恐龙及其他物种;既有分门别类的对恐龙不同科属的介绍,也有对某一恐龙成员的详细描绘。
书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神秘的恐龙世界,揭秘古生物学家对恐龙的考察、发掘过程,带领读者探寻世界各地的恐龙化石遗址,解读从中挖掘出的珍贵化石,系统讲解形形色色的恐龙,以及恐龙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信息海量,你最想知道的、最想看到的还有意想不到的所有关于恐龙的内容,尽在其中!
书籍目录
远古生命
爬行动物时代
恐龙时代
恐龙探秘
恐龙大发现
恐龙知识趣味问答
章节摘录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 最古老的动物遗迹有长达10亿年的历史,最古老的动物化石源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动物是软体微生物,它 们生活在海床的表面或者下面。这种生物很难 形成化石,它们所能留下的也只是一些非直接 的线索,如洞穴和足迹。虽然这些早期的动物 非常微小,但也曾在一段时间内繁荣过。地球 上第一种肉眼可见的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 群——就是从它们中进化而来的。□偶然的发现 埃迪卡拉动物群发现于南澳大利亚的埃迪 卡拉山,并因此而得名。1946年,一个澳大利 亚籍地质学家在古砂岩板中发现了一些奇特的 化石,其中一些像是珊瑚、水母和蠕虫的化石,而另一些却根本无法与现有的动物相对应。起初,人们认为埃迪卡拉动物群源于寒武 纪——开始于5-4亿年前“生命大爆炸”(大量 动物涌现)的时代。但是经仔细研究后发现,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的年代要更久远,应该产生 于震旦纪(恰早于寒武纪)。在此之前,震旦 纪似乎一直都是生物界的“黑洞”,几乎从未 发现任何动物的遗迹。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埃迪卡拉动物群 在世界多个不同的地方被发现,包括格陵兰、俄罗斯和纳米比亚。随着发现的化石增多,生 物学家们正试图去确定这些动物的生存方式,并弄清楚它们在震旦纪末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 变故。□埃迪卡拉王国 与大多数的现代 动物不同,埃迪卡拉 动物既没有头、尾巴 或四肢,也没有嘴巴 或者消化器官。它们 可能是从周围的水环 境中,而不是靠觅食 来获得营养。它们有 的身上可能会寄宿着 海藻,这种共生关系 使其能够分享海藻从 阳光中收集到的能量。有很多埃迪卡拉动物 都固着在海床上,看 起来就像是植物;但有的则只是躺在浅滩处,静静等待着漂浮过来的营养。这种类植物物种有:查恩虫,看起来就像 是果冻做成的羽毛;斯瓦塔须鱼巴,一种更奇怪 的动物,拥有四个半圆形的梳状结构;但是它 们中最大的则是狄更逊水母,能够生长到门口 脚垫那么大。和所有其他埃迪卡拉动物一样,狄更逊水母的身体像纸一样薄——对通过外层 皮肤获取食物的动物而言这是必需的结构。与随后进化出来的动物相比,埃迪卡拉动 物的生活宁静如水。它们既没有攻击武器,也 没有防御盔甲,或者其他御敌方法。因为它们 根本不需要——震旦纪的海洋就是最好的天然 屏障,那时候捕食者都还没有出现。□试验有没有失败 在埃迪卡拉动物被首次发现之后的50多年 里,它们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一直都是科学界争 论不休的话题。有的科学家认为,它们根本就 不是动物,而更像是一种与今天的青苔类似的 有机生命体。也有人认为它们属于一个完全独 立的生命王国——震旦纪生物群,并在寒武纪 初期就已经消失了。支持后一种理论的人指出,埃迪卡拉动物奇怪的体形就像是被分成了几个 部分的充满液体的垫子。他们认为,它们是一 场生物的进化试验,直到寒武纪出现了更具活 力和攻击性的动物时,它们才消失了。□有成有败 由于具体的证据太少,这两种理论都不能 让研究古生物的专家们信服。不过,大多研究 者都认为,埃迪卡拉确实是一种动物,只是在 震旦纪末期,它们的命运才有了不同的转向。有的演化成了寒武纪非常普遍也更为人所知的 动物,有的则走向了灭亡,它们那些奇异的特 征也随之从动物界中消失了。动物的进化 自第一个动物出现以后,动物就逐渐形成 了各式各样的外形和生活方式。这个发展的过 程叫做进化,所有动物都历经进化。在还未对化石进行科学研究以前,人们认 为,世界连同现存的所有生命形式是一起被创 造出来的,从来没有变过。打个比方,也就是 说世界上一直都只有两种大象,大约3700种蜥 蜴和大约9450种鸟类。但是当史前动物的化石 被挖掘面世之后,这种观点就变得越来越站不 住脚了。□适者生存 史前动物是如何适应这个世界,又是缘何 绝迹的呢?进化论给了我们答案。如果生物总 是繁殖出跟它们一模一样的后代,那么每一个 物种都将永远保持不变。幼年动物长大以后,它们的大小形状与父母完全一样,生活方式也 没有任何改变。但这并不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生物是变化多端的,它们会把这些变异遗传给 它们的后代。这些变异往往都比较微小,但是却能产生 一些深远的影响。例如,如果一只蜥蜴的视力 比平均水平好一点点,那么它就能够更好地觅 食。与处在平均水平的蜥蜴相比,这只蜥蜴就 会吃得更好,活得更健康。也就是说,会更有 可能受到异性的青睐而进行交配繁殖。因为动 物在繁殖的时候会将变异传递下去,那么它们 的后代中也就会有许多个体的视力高于平均水 平,而这些个体也会将变异继续遗 传给它们的后代。视觉敏锐 的蜥蜴就会逐渐变得 普通起来,高于 平均水平的视 力也就成为 了该物种 共有的特 征,这个 物种也因 此得到了进化。这种变异背后的驱动力量被称为自然选择,是大自然挑选出了那些更适于生存的优势个体。自然选择在生命伊始就开始了,此后一直都在 挑选着那些有用的变异。□新物种的形成 进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那些细微的 变异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才会产生可见的效 应(简单有机生命体是个鲜有的例外,如细菌,因为它们繁殖得实在太快了)。在漫长的时间 长河里,就连当初最微小的变异也开始累积 起来,造成了动物们在体态和行为方面的重大 改变。随着一代代的遗传与继承,当变化积累到 足够大的时候,一个全新的物种形成了。或者,这些变化会使原始的物种分裂成为几个不同的 群系。如果这个种群系由于只在内部进行交配 繁殖而产生隔离的话,那么就会有两种甚至更 多的新物种取代原来的物种了。在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相互竞争 得到它们所需要的物质,如繁衍所需的食物和 领地。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活习性相近,那么它 们之间的竞争就变得激烈。这场争夺可能会历 经几个世纪或者数千年,但是结果只有一个:一个物种占了上风,而另一个物种则处于劣势,最终还可能会走向灭亡。灭绝是生命的自然。一般来说,这个过程 发生得非常缓慢,而且能够与新出现的物种达 成平衡。但是灭绝也会发生突然的波动,当生 存环境发生突变的时候,成千上万甚至几百万 的物种就会顷刻覆灭。很多生物学家认为,我 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的波动中。□测验与选择 19世纪,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开 始进行进化论的研究。达尔 文收集了大量关于物种 进化的证据,并且确认了进化背后的推动力量。在他的那个时代,许多人都以为进化会有一定 的程式可依,生命的进化方式就跟设计者不断 地去提高机械水平一样,平稳地向前发展。但 是,现代的生物学家们对这种观点却不以为然。因为,自然选择并不能像人类的设计师那样提 前做好计划,反而更像是一个不偏不倚的法官,对每一个细微的变异都会进行检验,那些不能 立即见效的就会遭否决。这种选择方式意味着,那些复杂结构(如 眼睛、腿或羽毛)的进化需要经历一系列连续 的阶段,而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必须对整体的进 展有所裨益。例如,原始羽毛对于飞行可能是 没有用的,所以它们最初进化出来的时候肯定 有着其他用途。古生物学家们相信自己明白了 这种用途,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鸟类,而且对于理解恐龙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物种进化的另一个特点是,绝不会从头再 来。相反,自然选择会以生物的现存状态为基础,促进那些有助于充分利用其生活方式的特征得 到优势发展。但是,无论生物体的外形会变成 什么样子,它们的体内依然保留着一些远古进 化的证据。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这些证据就 是解读生物进化之谜的信息宝库。P4-7
编辑推荐
《恐龙大百科》包含远古生命、古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恐龙探秘、恐龙大发现等几部分,系统讲解形形色色的恐龙,以及恐龙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现恐龙王国的多姿多彩与无穷奥秘。 《恐龙大百科》以时间的演化为轴,先梳理了生命发展的足迹,然后重点介绍不同种属恐龙的具体特征,最后带领读者走进哺乳动物时代。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各种古生物,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全书图文并茂,近千幅珍贵插图生动再现恐龙王国,对特定情境、代表种类特征、身体局部细节等的刻画惟妙惟肖,极具视觉冲击力,能够拓展读者想象空间,带给其美的享受和无穷启示。海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