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王佳  页数:230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纯洁而完美的,甜美的笑容、稚嫩的童音、活泼的身影……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一切都变了,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变得越来越难“对付”。孩子就像一本书,从幼年到童年、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尽管我们的父母都在一页一页地往后翻,但是真正读懂的却寥寥无几。为何父母很难读懂孩子这本书?原因恐怕在于我们的不少家长在“读”孩子这本书的时候,往往从“行为”入手,而并非从“心灵”入手。事实上,我们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实际上就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教育效果只会显得苍白而无力。作为父母,如果你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听建议,对抗管教”;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搞定问题多多的孩子;如果你还是道听途说“虎爸”、“虎妈”们的片面经验;如果你总是陷入“孩子冲动叛逆,父母气急败坏”的教育困境……那么,真心地提醒您,应该好好学点孩子心理学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与其心理、成长特点有关。然而,学会站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那么,你的“教育”于孩子而言才会是一件幸事!“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了解他的心。”当你打开这本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之路就已经开始了。本书的作者不仅是一位细心聪慧的职业妈妈,更是一位有着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她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与孩子亲身相处的点点滴滴,以“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独特风格,用真实而细腻的文字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每天懂点教子心理学,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孩子就会每天优秀一点点。如果你爱你的孩子,想教育好你的孩子,渴望引导你的孩子走向成才成功之路,那么请你从阅读这本书开始。本书涉及到的品格心理学、习惯心理学、沟通心理学、成长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七大主题框架,将帮助你洞察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给予切实有效的教子指导,全书不仅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可行的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

内容概要

也许,父母对孩子的“爱”并非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读懂孩子心理,是正确教子的前提。只有家长做对了,才能真正解放父母,解放孩子。流传千年的教子智慧,受益终身的心理法则。每天懂点心理学效应,每天改变孩子一点点。
#好书尽分享#
正能量——正向心态带来非凡的成功(畅销珍藏版)(改变全世界10亿人生活及命运的神奇力量。不可思议的有趣启示,有求必应的美妙体验!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奥巴马、马云、柳传志等人都是此书受益者!)

作者简介

王佳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与心理学家,有着近十年家教实战经验的职业妈妈,孩子称她为“天使妈妈”,职业妈妈视她为“亲密朋友”。她的文字以温婉细腻见长,她的作品以家庭教育、亲子育儿及心灵感,,吾类居多。她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教育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也引领了中国家庭教育领域的新风尚!
#精彩阅读推荐# :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一本专为中国家庭个人定制的理财宝典,最实用,最体贴的理财枕边书。当当网年度最畅销财经图书众多理财者疯狂)

书籍目录

PART 1 “雕塑”孩子有技巧——品格心理学
无论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孩子自信能力测试
自信让孩子的路越走越长——杜根定律
乐观也是一种能力——斯万高利效应
勇于承担的孩子最优秀——尤人效应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甘地夫人法则
孩子的“谎话”要不要戳穿——说谎心理
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狐狸法则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棘轮效应
让孩子做个有主见的人——改宗效应
培养想当将军的士兵——成就动机
别让孩子成为“温水青蛙”——温水效应
PART 2 好习惯收获好命运——习惯心理学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认识到:家庭式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育儿教子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孩子的一个好习惯。
★孩子细心度测试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冷热水效应
做事要有始有终——半途效应
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最后通牒效应
规则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手段——热炉法则
克制是成功的前提——延迟满足
善用孩子的模仿力——模仿效应
教育孩子,从细节入手——蝴蝶效应
好习惯需要不断强化——强化定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因效应
PART 3 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沟通心理学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亲子沟通程度测试
别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瀑布心理效应
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孩子——椰壳效应
孩子表现不好,关怀、激励最重要——南风效应
降低和孩子说话时的音调——低声效应
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可是”——可是效应
掌握说服孩子的有效技巧——欧弗斯托原则
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投射效应
让孩子把你当成“自己人”——自己人效应
PART 4 解放孩子的手脚——成长心理学
成长中的孩子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烦恼也牵动着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解放孩子的手脚,把成熟和成功的品质带给孩子,这是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也是家长必然要面对的。
★亲子了解程度测试
教子不要“心太软”——逆向关怀
让孩子自由成长——鱼缸法则
有梦想的孩子走得远——梦想法则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卡迪拉克效应
给孩子选择的权力——霍布森选择效应
换一种眼光看孩子——刻板效应
让孩子尝尝“自作自受”——自然惩罚法则
不要给孩子自我设限——跳蚤效应
教孩子正确认识“不公平”——马太效应
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鲶鱼效应
PART 5 善于社交的孩子有出息——社交心理学
社交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的才能和智慧,它可以帮助一个人改变自身命运,甚至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孩子交往类型测试
教孩子合理地拒绝别人——比林定律
让孩子学会宽容最重要——海格力斯效应
交往要注意说话分寸——阿伦森效应
适应能力强的孩子不碰壁——自适应效应
与人亲近,他们才会与你亲近——亲和效应
孩子要有分享之乐——互惠原理
待人接物不要以貌取人——以貌取人心理
不要让孩子的思想成为别人的复制品——从众效应
PART 6 为孩子的情绪解套——情绪心理学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历程,有痛苦与无奈、害怕与失望、迷惘与无助,而这些又都是成长过程的必修课。当孩子有了心结自己解不开、被负面情绪困扰摆不脱,没有哪个心理医生比父母的理解、信任和帮助更有用了。
★孩子情绪稳定性测试
孩子不是大人出气的“猫”——踢猫效应
容许孩子犯错误——习得性无助心理
孩子同样需要宣泄情绪——霍桑效应
父母心态好,孩子好心态——杜利奥定律
换个角度看自己——情绪ABC理论
别让孩子心太累——心理疲劳
逆反的孩子怎么管——飞镖效应
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哭泣效应
PART 7 好成绩必有好方法——学习心理学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几十年的,是孩子的学习力,而这些学习力,又构成了孩子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竞争力。
★孩子厌学倾向测试
怎样克服学习“停滞期”——高原现象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自由的想象力——定式效应
是爱分数还是爱孩子——第十名效应
好奇心是需要呵护的——潘多拉效应
别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另一张脸”——篮球架效应
短时间内,让孩子记忆的东西别超过9个——7±2法则
给孩子的压力要适度——倒U形假说
根据遗忘规律帮孩子安排学习时间——遗忘曲线

章节摘录

生活中,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不能坚持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地做完?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别人漠不关心?为什么有些孩子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孩子缺少责任感。然而,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我们的不少家长往往喜欢主动为孩子找借口,比如,孩子还小、孩子还不懂事等等。其实,只要孩子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家长就应该让他们勇敢地去面对,不能让他们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份愿意负责任的热情,只要有人去点燃它,孩子的心灵就会“闪光”,而且这也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一种体验。值得庆幸的是,故事中小男孩的爸爸就做得非常好,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必须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后果。而且这位爸爸的解决方式也很有效,让小男孩从内心中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是多么的不应该。要知道,孩子做事时往往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换句话说,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孩子……

编辑推荐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13岁前,父母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编辑推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与其心理、成长特点有关。然而,学会站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那么,你的“教育”于孩子而言才会是一件幸事!我们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实际上就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教育效果只会显得苍白而无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0条)

 
 

  •   读懂孩子心理,是正确教子的前提。
    ●只有家长做对了,才能真正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并非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爱才能成为帮组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
    ●本书将会告诉所有父母,如何与4~12岁孩子安心相处,如何摆脱饺子过程的点滴烦恼。
    ●这是一本结束父母与孩子冲突对抗、带来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也是一本让数千万家庭拥有更加轻松快乐氛围的家庭指导手册。
  •   13岁前,父母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 (浓缩了家庭教育思考与实践的倾力之作,一个心理学效应蕴藏一种教子方案,揭示儿童行为表相的背后动机!1000多位家长倾情推荐阅读!)
  •   书中有很多地方让我感慨万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该制止吗 书中,周周在小区游乐设施旁排队,奇奇却来插队,周周说:“是我先来的,你应该排队”奇奇却不理,几次下来。周周生气了,欲挤开奇奇,奇奇用力推开了周周。周周见自己的利益被侵犯,自己争取不拉来,跑去妈妈那里哭诉。周周妈妈说:“妈妈看见了,是你先排在那里的,你有站在前面的权利,要不你在去跟奇奇商量一下?” 奇奇妈妈见状,欲把奇奇拉走。周周妈妈却制止了:“每次周周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我都不插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但几乎每次小孩都被对方家长,这样,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学习处理冲突的机会。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别插手,让他们自己处理。” 周周刚满3岁,解决冲突的是以抢夺、还击、哭和求助的方式为主,还不会和小朋友沟通协商,这无疑是缺少解决冲突的机会所致。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只要没有拿器械,我是不会插手的。 家长们不希望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觉得发生冲突不是好事,担心孩子打到别人,也担心自家孩子受欺负。不少家长由于爱子心切,不知不觉的吧孩子间的冲突想象的过于严重,一有冲突就挺身而出。然而,这样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脆弱、易受到伤害。 家长过早干预孩子间的冲突,就剥夺了孩子和同伴的沟通协调,解决冲突的机会,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如何解决和同伴之间的矛盾,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 对于柔弱的孩子,家长越是一遭遇冲突就冲过去保护,孩子就越是依赖家长,从而丧失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孩子遭遇冲突是,家长不能直接生硬的让孩子自己解决,然后撒手不管,孩子会觉得非常孤立无援。 晓晓原来是个懦弱的孩子,受了委屈只会眼巴巴的望着大人,打了也不还手。 晓晓在我们家住了几个月,我给晓晓最大限度的资源,强调规则,让她懂得:规则第一,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只要遵守规则,不必做无谓的谦让;同伴发生冲突时,不要先动手,但如果别人先攻击了,我们有还击的权利。遇到侵犯时,鼓励晓晓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解决与小伙伴间的冲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晓晓的内心慢慢强大起来,有最初的犹豫不决到后来的理直气壮,掌握规则后不被别人左右,玩具被抢一定要夺回来! 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强调规则,我们要让孩子在内心建立这样一个意识:只要遵守规则,就不必向任何人妥协,不管对方是多么强大。第一、要双方强调规则,第二,承担结果。要求大人的向被打的人道歉,并安抚;要求抢东西的孩子自己把东西换回来,并道歉,而不是妈妈要回来。 我们不可能护卫孩子一生一世,有朝一日孩子总会离开我们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学会自我保护和沟通协调是孩子适应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孩子遭遇冲突时不要立刻介入,等等,再等等。 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 家长很多社会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结果孩子把自己父母当外人;因为担心孩子安危而阻止孩子,结果是孩子以为周边处有危险,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因为胆小孩子的冷暖,害怕孩子生病,而阻止孩子,结果是我们的孩子如温室中的花朵,脆弱不堪。 停止不必要的帮助 孩子只有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成功的做好某事,才会获得自信心。只有当孩子经过努力尝试难以达到目标,并主动向成人求助时,成人可以适当介入。 让孩子做自己 玉玉家人的教育方式堪称大多数家庭的代表,他们期望孩子乖巧听话,要有礼貌。见人就叫;安全第一,唯恐孩子出意外,倘若孩子出意外,倘若孩子摔跤会心疼大半天,内疚不已;不准玩水、玩沙、玩棍等一切他们认为会弄伤孩子的东西;饮食起居等方面精心照料,担心孩子生病,衣服总是比别的孩子多一件,身上永远干干净净;吃喝拉撒、交友都由大人决定,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他们喜欢控制孩子,在这种教育下,天赋不错的玉玉变得脆弱,被动,没主见,盲从,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 她喜欢盲从,别人怎么说,她就这怎么说,别人怎么玩,她便怎么做。经常屁颠屁颠的跟在周周后头。哪怕周周行为错误,她也跟着学。没有一点主见。 这些弱势的孩子在父母的安排和控制下,按照父母铺好的道路按部就班走下去。他们吃穿住行都被父母包办,上哪所学校由父母决定,甚至连哪里上班,找什么样的对象都有父母操办。 如果你想人孩子幸福快乐,那么很简单,让他听从他内心的声音,让他做自己!从现在开始,不要试图去操控他,左右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不要随意去评价他。 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能打破的碗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听到“别动,这个你不会”“停下,妈妈来弄”这样的话,有的家长尤其是老人不经意见会打击和摧毁孩子的信心。 你是否经常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6岁以前的孩子会反复验证父母是不是爱他,一定要得到验证才安心。孩子就是这样,希望妈妈最爱的那个人是自己。周周说“不行,最爱的是我,爸爸排第二名!”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如果经常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孩子就会认为妈妈真的不再爱他了。有些残忍喜欢逗弄孩子,骗孩子说:“你妈妈不爱你了,她喜欢你弟弟”,随口说出的话会让孩子不安和痛苦。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在验证父母是否在乎她。父母要理解孩子在这种心理,要去平复孩子这种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就是孩子耍赖皮,犯了错,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对他们的爱都不应该少一分,这样孩子才安心。 做父母,这个学问可大了,没有人生来就会当父母,做得对的就继续发扬,不对的当然要改正,我们也的在摸索中,希望多多学习,少走弯路。看到后面在继续跟大家分享哈!
  •   13岁前,父母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告诉所有父母,如何与4-12岁孩子安心相处,如何摆脱教子过程的点滴烦恼……
  •   儿子是个捣蛋王,关于整么正确的教导他,我看了不知多少书,也跟他谈了很多心,那个时候,他看着很乖,可是,一到幼稚园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老师欺负小朋友,还不还好学习。 育儿书,我也看过不少,但是总是理论的多,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本书却真的不一样。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知道了。好妈妈应该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好妈妈,应该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教会孩子记清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这点对孩子的安全很重要。有個朋友的女儿小时候在海边捡贝壳时走失了,找到孩子时,孩子正在一群热心人的围护下问孩子的家庭住址,可是孩子只知道自己住在哪个村,至于哪个县哪个乡就不知道了,当时好心人因为不能联系孩子家长很着急,所以我常告诉别人让孩子记清自己的详细住址。 作为一个好妈妈,要让孩子远离危险,生命是最为宝贵的,对自己孩子的安全负责,是一个做母亲的首要责任。孩子小时要精心看护,不可粗心大意。有个刚会自己玩儿的小女孩儿自己玩农药瓶子,自己用舌舔空瓶子口儿,一会儿就中毒身亡了。有的孩子喜欢拿药片吃,中毒的也不少。孩子稍大时,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地方和危险做法,实施好自己的监护责任。孩子懂事时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一个好妈妈,不能溺爱孩子。我并不很提倡挫折教育,但我觉得对孩子不需要过分呵护,孩子并不是温室里的娇花,室内的弱苗不能经风雨见世面,不能够让孩子独挡一面;孩子应该是室外的树苗,风吹日晒,雨露滋润,寒霜瑞雪,冬去春来,始而往复,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偏多,至多才有两个孩子,所以现在过分呵护孩子的情况大有人在,吃的买好的,穿的买好的,玩具买高级的,营养品要买,智力画辅导书要买,为了孩子花掉多少钱都舍得,其实孩子的生长条件并不要求那么优越,孩子只要吃饱穿暖玩儿好照样能健康成长。 作为一个好妈妈,不能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更应该给孩子室内自己支配的时间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对孩子的限制不是太多,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条条框框会使孩子思想僵化,循规蹈矩并不能激起孩子的创新火花。 作为一个好妈妈,不能任由孩子的兴趣,孩子从小就要有责任感。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没有责任感的人是最不可取的。如果认为吸毒好玩儿就去吸毒,认为成天打游戏过瘾就不顾一切去打游戏,认为早恋感觉不错未成年人就去学着大人谈恋爱,那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兴趣并不一定是可取的,应该引导孩子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良嗜好要有自制力去抵制。 作为一个好妈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孩子的缺点,必须认真的调查分析,有话好好说,万万不可开口就骂,举手就打,要给孩子指出错在哪里,帮助孩子改掉错误,否则孩子就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慢慢地造成感情疏远,以致造成再教育的困难。作为一个好妈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生活可以很俭朴,花钱可以精算,上街买菜可以节约,可以少用零花钱,可以不买新衣服,但是买书、买随身听和电脑是要支持的,为了学外语,为了了解国家大事,为了用好电脑这一现代工具,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我们要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好书要读,英语要学,电脑的精华取之不尽。当然常用电脑打游戏和看片子还是不值得提倡的。作为一个好妈妈,还要学会倾听,注意消除和孩子的代沟,一个家庭应该有一种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把孩子当作知心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体谅,互相理解。要教育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告诉孩子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人格和向高层次冲刺理念。告诉孩子学无止境,要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阴,学好先进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回报人民。 作为一个好妈妈,不能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哪个妈妈都认为儿子是条龙,女儿是个凤,所以家长常常攀比,处处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的孩子的后边,其实这又何必呢,人和人的爱好不同,人和人的天赋不同,人和人将来喜欢做的事情也不同,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孩子最忌讳用自己的短处比其他孩子的长处。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收获一点点,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以上是通过这本书,我所认识到的一些东西。 我很想做个好妈妈,所以还要不断学习他人经验,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为自己的母亲骄傲,每一个母亲都会为自己的孩子自豪!
  •   “做妈妈的辛苦,只有在做过妈妈后才能切身体会到。做妈妈又是幸福快乐地,尽管你付出太多太多的艰辛,可当你同天真稚气的孩子在一起嬉戏时,那份天伦之乐是无法言喻的。”这段话选自最近我在读的一本育儿书《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这本书简单实用,它直接以作者自己女儿的成长为例讲述了一个孩子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 该作者是一位百分百的忙妈妈,可是她的女儿彤彤却并没有因此而缺少陪伴,她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是利用早晨、晚上和节假日等拼接起来的。她也是一位非常智慧的妈妈,她的智慧是通过学习而来,据她讲她看了有三十几本育儿书籍,其中很多书籍都被翻烂了,可见这位妈妈多么用心啊。 书中的一节“聪明的妈妈会忽悠”让我印象深刻。忽悠——看到这两个字眼,你一定会想到赵本山的小品。而此“忽悠”非彼“忽悠”也。这里的“忽悠”是聪明妈妈制胜的法宝。这里的“忽悠”就是家长适当的“示弱+表扬”。作者说,在女儿彤彤五六岁时,自己下班回来,彤彤会马上迎上来,这时,她会轻轻地摸着彤彤的头说:“妈妈好累啊,你给妈妈拿拖鞋再倒一杯水,好吗?”彤彤会忙不迭地去给妈妈拿拖鞋,又连忙给妈妈倒水,喝着女儿倒来的水,作者感概着:“有个女儿真好,喝着彤彤给我倒的水,就是一种享受啊,妈妈真高兴。”经妈妈这样一“忽悠”,女儿彤彤的小脸笑成了一朵小花。作者就是经常采取“忽悠”的方法,教会了女儿许多生活技能,培养了她的优秀品格。 在生活中,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怕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点苦,受点累,受点委屈。千万不要事事冲锋在前,为孩子排忧解难,把自己突出得强大威猛,把孩子衬托得弱小无能。应当学会在孩子的面前示弱,让孩子为自己“遮风挡雨”。爱就像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在大人的频频“示弱”中,孩子渐渐品尝到了施与的快乐。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其实和孩子相处,我们也要用孩子的心态去想一些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了,那么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也就明朗得多了。
  •   尊严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父母给予关怀和教育外,首先让他感觉到有尊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作为师长父母,我们总是端出一副权威的面孔,虽然没有发号施令但也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这样做那样,一旦孩子稍有懈怠,我们总是变得恼火浮躁了起来:这孩子为什么总老不听话?---没有按照我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我们便给孩子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父母师长很多时候都把自己的意愿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了。我们作为师长父母,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灌输的经验: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达到自己心中的愿望,我们便变得快慰了起来。懂事的孩子看见按照父母师长的愿意做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许他们也乐于看见大人们的欢喜,于是也就愿意一直做我们的“乖孩子”---尽管他们心里不是那么愿意和那么快乐,但为了成为我们眼中的乖孩子,他们在努力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下去……我猜也许我的女儿此刻正是这样做,努力做师长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可她内心里那个真实的自己一定有着她小小的无奈和纠结,但是这小姑娘知道这小小委屈注定无从可说。我们是否把儿童真正当做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当我一次次地想当然要求孩子做这样做那样的时候,意识里是希望孩子长成一个优秀的人,但是潜意识里却是自己的主观思想作崇,将自己的思想投射到孩子身上。《不一样的孩子》这本书直接否定了这种破坏儿童自然成长的“暴力压迫”行为。藉着文字传递出的思想告诉我:我无权控制、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有其作为一个与我平等的人的选择和权利。孩子应当同时也是一个独立而思考的人,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包办,而是陪伴,在他们成长的过程当中陪伴在其身边,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适时地给予建议和疏导。正是基于这种温暖舒适的关系,揭示我们最应当与孩子建立一种好朋友式的关系:无论春夏秋冬、开心失意、喜悦迷茫,总有高大温暖的身影在身后陪伴,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总之,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不是一个包办控制的主角,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我们只是陪伴的配角,陪伴孩子成长当中为他摇旗呐喊欢呼喝彩加油的好朋友式配角。
  •   如果说0-3岁是孩子初生和健全成长发育的阶段,那么4~12岁便是孩子塑造品格、培养习惯、快乐沟通、锻炼社交力、管理情绪、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都是相当地重视和关注。随着教育学,心理学,分析学等方面的不断深入,我们也深刻地在认识到对于孩子需要有着不同的对方方式和教养手段。于是乎,相关的教养类参考书籍也随之不断地细分方便家长朋友们学习和阅读。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养书籍,此类的细分更可以让家长们对症下药般地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手段。因为家有一千金宝贝,所以我自然而然地也相对比较关注教育女儿的书籍。毕竟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作为那个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女儿而言,她绝对是从小娇生惯养坏了。看着她茁壮成长的过程固然让我开心,看着她娇滴滴无理撒娇的情状我又好气又好笑。为了一些她的缺点坏毛病,大人们的确也算使劲了浑身解数,不过也毕竟杯水车薪。有时连自己都会觉得是否太纵容了这个家中的小丫头片子。如今的这本《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的到来,让我如获至宝。怎地这也是一本让我可以参考学习的养育好书呢!无论如何看看他人的经验,总是让我自己可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吧!
  •   结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
  •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沿用着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当年的委屈、不开心、愤怒已经了无痕迹的浸入了骨髓。难道,我们真的要孩子们再一次体验这样的成长经历吗?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吗?我们可以选择让孩子拥有更快乐的成长经历,我们拥有更亲密的亲子关系,这样不是更好吗?让我们都学一点孩子心理学,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   从踏进幼师校门开始,就开始了《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的学习,一路走过教院、师范大学,老师还是不断地给我们讲授儿童心理,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儿童心理学习的感受也就不同,最近,又重读了这本《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这本书,有很多新的思考与感悟,草草记下: 一、重新理解和认识了儿童的一些心理表现和行为。 记得刚学习儿童心理的时候,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更没有接触过儿童,没有具体直接的感知,对老师所讲的很多章节的内容,基本是囫囵吞枣,照单全收,先记住再说,对于儿童感知发展的特点,记忆发展的规律,想象的特点,思维发展的过程等等,考试都考的不错,可要说自己真正能理解的,是少之又少了。可现在重新再读,往往会会心的一笑,感觉确实是这样,觉得当年晦涩难懂、玄而又玄的儿童心理是这样简单和直接的摆在我面前,完全没有了当年感觉到的困难,虽然不能说我对孩子的心理了如指掌,但总算读起来就像看到老熟人一样,不在迷惑和茫然了。比如:看到记忆的的特点,我心理就想,作者对儿童记忆的表述真是准确,“儿童记忆的范围是随着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识记目的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识记对象的分类和结构也影响着记忆范围的变化。一般儿童对韵律材料的记忆比对散文材料的记忆要好。”这一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儿童对朗朗上口的诗歌很快就能记住,而对一些很美的散文,我们却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识记。 二、儿童心理的学习研究和把握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助推剂。 这本书在编写的时候,根据人类心理的机能作用:认知、调节和交往三个方面,以广义的认知发展为主线,分别从儿童心里的过程、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集合过程。书中以丰富的实验资料和有关学术流派的观点,阐述了儿童心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一步证明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幼儿这一个年龄段,必须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了解儿童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了解儿童从生命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他的思维、情感、社会化(包括道德)日益成熟和相互协调,形成人格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语言、行为、交往有个正确的把握和引导,从而科学的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所以说:对儿童心理的学习研究和把握应该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助推剂。 三、儿童心理有很多的空白有待于大家去探究很填补。 虽然王佳在《不一样的孩子心里写》一书中对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做了详尽的介绍,但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书中有很多地方是不尽详细的,有些笼统的,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真正脱离哲学独立出来也才近百年的历史,儿童心理研究就更晚了,而我们国家儿童心理研究还要晚,所以,这是一个有待于愿意致力于儿童心理研究的学者、教师、家长、社会共同研究的课题,希望能读到更多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   作为妈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升为母亲的我,找不到好的方式方法,儿童心理学是我的首选。在当当找了好久,不知道什么样的书合适自己。看着这本书还不错,就下单购买了。已经看了大半,里面对孩子的心理分析很到位。也引导作为父母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很好借鉴学习的书。想要更好的了解孩子,掌握好心理,就能更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喜欢的妈妈,可以尝试买来看看。强推哟。
  •   成长中的孩子总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烦恼也牵动着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解放孩子的手脚,把成熟和成功的品质带给孩子,这是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也是家长必然要面对的。
  •   对宝宝的教育,我也算是花尽了心力,但是现在的孩子都很早熟,有时候,一句毫无意识的话就可能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为此,我烦恼至极。这本《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是宝宝的保育院老师推荐的。老实说,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清楚他们在想什么,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这本书让我知道: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应当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发育,而且要保证其心理健康。1像饿了需要吃饭一样,孩子的心理饥饿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就要求父母经常给孩子提供高营养的精神食粮,如积极向上的歌曲、高雅健康的摄影美术作品、获奖的优秀电影或电视剧、“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等等。2像冷了需要穿衣一样,在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这种“寒潮”袭击孩子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提醒,使孩子穿上“防寒衣”。父母应要求孩子不进营业性的游戏厅、歌舞厅、录象厅、网吧。如果因某种原因非进不可的话,父母要提前提醒孩子要防止哪些“病毒”的侵袭。孩子如果和后进的、懒惰的、自私的、怪癖的、偏执的孩子长期交往,父母也要给孩子穿上“防寒服”,以免让孩子的心理被“病毒”感染。
  •   这本书浓缩了家庭教育思考与实践的倾力之作,一个心理学效应蕴藏一种教子方案,揭示儿童行为表相的背后动机!!!
  •   挺有收获,告诉家长不要把眼光始终盯在孩子的不良情绪、坏习惯上,更多的应该做到自我觉察,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所谓的坏行为坏情绪坏习惯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父母应该把更多精力投注到培养孩子心理的问题上。了解了孩子的心。才能对症下药的教育孩子。
  •   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的的确确能缓解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融洽相处。
  •   父母一定要懂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孩子一定要用心,这本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是第一老师。孩子的乖巧和人性,孩子的谦逊和孤傲,孩子的温柔和暴戾,孩子的快乐和悲伤,无不深深的刻有父母影响的烙印。如何说,孩子会听?如何听,孩子会说。这是交流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看自己,每每父母有心为自己指点一二的时候交流一开始便是失败的,结果导致后面的交流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坎坷,最后以不欢快而结束。也许是多年来形成的成见,也许是自己还是接受不了父母的方式,大家都会说,当你成为了父母的时候你会理解的,但是,你不觉得这样的时间跨度太大?这样的理解太残忍么?我希望我可以用孩子更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交流,让沟通一上来便没有障碍,让成见不会出现在我们之间,让孩子体会到他是我们的爱,我们是爱他,但是也是支持他,他也是他自己的梦的载体,他需要我们的鼓励和自己的鼓励不断前行!这本书要好好读,慢慢读,和孩子一起长大,是一种快乐!
  •   父母对孩子的“爱”并非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
  •   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开始,所以父母一定要懂点孩子心理学,以便于教育子女!
  •   父母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教育孩子要知道的事情!
  •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言传身教。如何才能做到一个真正“懂”爱孩子的家长,这本书使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找到了方向,掌握了方式方法。
  •   孩子的心理学真的是一门功课。读懂了孩子的心里做父母的轻松很多。
  •   父母一定要懂点心理学。这样才能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沟通!
  •   其实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也特别重要,也许我们因为忙忽略了孩子的心灵成长,这本书从孩子心理学方面给父母一个很好的参考。
  •   教育孩子是一门非常有艺术的学问,处理不好会引起一身的悲剧,看了这本书后,和孩子相处空气不会紧张,家庭也变的美满,建议有孩子的父母认真读一读,幸福和谐一生
  •   整理一下自己一直以来的教育方法 哭的时候我一般不阻止,我觉得小孩子也是有情绪的,他也需要发泄,很多时候他们想做的想吃的 得不到满足,就会用哭来表达不满,他们有表达的权利,我很少说 别哭了别哭了这样的话,每次他哭了我会抱抱,然后轻轻告诉他 哭完了 把眼泪和鼻涕擦擦。尽管很多时候鼻涕还是挂在那里,我也不急于给擦,而是紧紧抱着他。12页提到这一点了,我庆幸做的还算不离谱。就像周周妈妈说的 要是我很难过,我哭了,耳边有个人不耐烦的告诉我,快别哭了!!我想我受到的伤害更多。孩子想玩的时候,我也曾经以各种的理由来让他回家,甚至也凭借自己是大人的优势强行抱走他,其实周妈说的对,超只不过是没有玩够,想和小朋友或者和自己的小车子多玩一会罢了,而我以我很累了为由,多次阻拦他。以后我会注意这方面的,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我会让他好好和小伙伴玩的,玩多久由他安排 五分钟还是十分钟 他说了算。孩子碰了头 摔了跤 家长却要去打玩具或者地板,这一点我从来没做过,我会告诉超超,你之所以受伤了 不是玩具的错误 不是家具的错误,它们好好的在那里从来没动过,这次你碰伤了,想想办法下次别再碰了。就在今天中午 超超跑去厨房掀锅盖,我听到了,我知道那个锅不是很热了,非要去掀开,我没阻止,说你想摸摸它吗 他说 嗯 我说 好 你去摸吧 但是有点热,你自己去试试看。 他去摸了一下 果然很热被烫了一下,于是对锅盖失去了兴趣,比我说一万句别碰那个锅好使。超的爷爷奶奶 一看见超摔倒了 就会狠狠的打那个绊住超的玩具或者家具,然后对超说再叫你把我摔倒 我就打你!!!孩子也要面子 这个我至今为止有一次没有做到过,在外边打了他一下屁股 还大声训斥了他。不怕孩子犯错 这个我做到了。他尿湿了裤子 失手把勺子碗打碎了 把我刚洗干净的衣服用来擦他的尿了 吃饭撒的到处都是 自己洗手满桌子的水 学我化妆把我最爱的口红抠的体无完肤 学我上网把电脑踩成两半了 只要不是他有意的 我都会选择原谅,没有指责羞辱和粗暴的对他,而是默默的收拾好,随着他的长大懂事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好。让我想起来一件我小时候的事情,有一次 家里做晚饭 要炒菜了妈妈发现还没切肉 而肉还在冰箱冷冻着,于是她让我赶紧去拿出来切点肉,我就去拿了,硬邦邦的肉 很滑 我力气也小 根本切不动,锅里已经放上油了 妈妈在烧火,没空切 还不断的催促我赶紧的!!我没办法就使劲剁下去 以为这样可以切下来,谁知道肉一下滑到另一边了 我按着肉的那只手还在案板上,于是我那一刀切在自己的手指上,切下一块肉和指甲,这时候大概是因为锅里的油都冒烟了 而我还笨手笨脚的没有切下来,妈妈对我发火了 爸爸也没好脸色给我看,骂我干什么都得要点工夫钱 这是老家的话意思就是 磨磨蹭蹭不但干不好活 还帮倒忙。我的手出血了 可是他们依然只记得锅里的饭菜,没想过首先该做的就是帮我包扎起来,看看到底切到哪里 严重不严重 需要不需要缝针。这件事对我伤害颇大。第二天我的手还没好 吃完饭我不想刷碗,就那么坐着,妈妈说 哎呀你这个懒闺女 你得懒死么、我倔强的站起来就去刷碗了 一边刷一边想我的手指怎么办 见了水会不会发炎 发炎了会不会烂掉 烂掉了会不会把我胳膊也切掉 。这样的事情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数不过来。差不多每天都会听到指责和羞辱。去亲戚家里做客 人家夸奖我几句 妈妈就会说 她懂事个P 在家懒得什么都不干就知道吃喝玩。我就觉得无地自容。后来我自己到了烟台 学着做饭,一次炒不好 我倒掉 再来,两三次之后 我做的就很好了,做家常菜没问题了。学会了自己包饺子 包包子,在家里 妈妈总是矛盾 她想让我学 但是我真要做 她会不停的说我,你得笨死吗 你这样的去婆婆家两天就被打回家了 你怎么连和面都不会啊你 快去一边吧 而这时我还没摸着和面的门道就被赶走了。 我自己住以后 我豁出去买了一袋面 回来一次一次的和面 发面 琢磨最合适的办法 两次就蒸出来了大馒头,蒸出来了包子。我变得很勤快,甚至有点洁癖 我喜欢做家务 喜欢洗衣服,一家三口的身上永远是干干净净,屋子整洁,我并不是懒。对孩子放手 我做到了。我是有原则的 只要对自己没危险 对他人没伤害 我就允许他去探索去玩一玩。我想到了我在孕婴店上班的时候,有很多玩具,顾客来问是怎么玩的,我讲不出所以然来,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明白。后来我就告诉自己 想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 那就打开玩玩,去了解它,闲着的时候我就玩,挨个打开看看,结果卖的比原来好多了,尤其是给超买过的那几个 但凡是顾客打听我就能卖出去,因为整天看超玩,我知道怎么去解说 知道好不好玩。对孩子也是,我们活了几十年仍然有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那么小,肯定什么都好奇的,只要不危险 不危害他人安全 ,玩玩何妨。脏了就回来洗洗 没关系的,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懂得。童年的经历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一点我更能做到,因为我的童年确实影响到我现在。兴趣班 上还是不上? 这个问题小区的妈妈问过我,我说的是不上 等他长大以后有一天主动告诉我 妈妈我对什么感兴趣,那时候我会考虑的,只要他不说,我永远不会勉强他。很多孩子都跟赶场一样 今天这个 明天那个,很多家长根本不是考虑孩子的需要,而是攀比心里,看别人家的都学,我家要是不学 我就落后了啊,或者根本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真是莫名其妙的惶恐。所有的孩子都所有的孩子都有了特长 那还能叫做特长吗??不要随意许诺 这一点我没做到,回忆起来似乎总是在骗他,你干嘛干嘛了我就带你干嘛干嘛了!! 在超一岁半的时候,我带他去超市回来买的东西多,我抱不动他,让他自己走,我家离超市 步行大概15分钟的路 而且我住五楼,一路上他有几次央求我抱着,我说 你自己走回家我就给你酸奶喝,他听了真的就信了,自己愣是跟着我走回来了 还爬上五楼,回来以后我忙着收拾买回来的东西 又换衣服,他围着我转了几圈,见我没理他,自己爬上床 就那么睡着了,现在想起来,我承诺的酸奶没有做到,他转圈就是在等我实现诺言给他酸奶喝。不知道小小的人儿睡梦中是否会埋怨我骗他走了那么远的路呢。
  •   有必要多看看,孩子的心理学,掌握一些对孩子教育有用的信息,推荐做父母的看看!
  •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为父母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案,非常实用。
  •   让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
  •   正如该书书名,许多家长说懂孩子,实际上是根本不留心去懂孩子。应该好好琢磨琢磨本书内容,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根本上真正懂孩子,做懂孩子心的父母。
  •   对这本书十分满意,对儿童的心理分析得挺全面,教导父母如何了解自己的孩子,如何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没想到原来儿童的心理是那样的,也没有意识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大。很实用的一本儿童心理学。
  •   如果父母不能适时给以指点和引导,对孩子的内心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和伤害,但在现实生活中,就像当下流行的名牌攀比,相信不只是孩子,作为今天的父母也难以逃脱这份紧箍咒,深处世俗的隔阂还有自身骨子里的自卑,对孩子的身心和健康都会拥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发现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指责和抱怨孩子需要如何面对时,是否有时间回头在自身做出改变,减少自身对孩子的言行举止的影响和无意识的伤害也是当下很多父母需要在意的一门功课,作为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经历磨练中,虽然社会和学校老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孩子的父母也是有着不可回避的潜在影响,就像很多人在说,孩子就是父母外在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可以或多或少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相处方式和关系无不在孩子身上呈现。
  •   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是第一老师。孩子的乖巧和人性,孩子的谦逊和孤傲,孩子的温柔和暴戾,孩子的快乐和悲伤,无不深深的刻有父母影响的烙印。 如何说,孩子会听?如何听,孩子会说。这是交流的第一步,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看自己,每每父母有心为自己指点一二的时候交流一开始便是失败的,结果导致后面的交流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坎坷,最后以不欢快而结束。 这本书要好好读,慢慢读,和孩子一起长大,是一种快乐!
  •   对于书里所说的这些儿童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这本书可以不需完完全全看,但是觉得父母应该懂的这些必要的东西才行。
  •   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够得到众人的肯定呢。对于孩子,莫过于鼓励,支持和包容的爱。用这些去让孩子懂得父母的教育如此用心良苦。
  •   了解孩子心理学是父母教育的前提,父母有必要看。
  •   家庭式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育儿教子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有时间还是要多和自己的子女互动!
  •   做个优秀的父母就要从教育入手,带给孩子最好的,也要给孩子最需要的家庭教育,读一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   这本书是我目前看过的最适合六岁前孩子父母看的一本书,非常全面,几乎孩子可能在六岁前遭遇的问题都提到了,而且有解决的方法。此书对我影响很大,纠正了我很多育儿方式的错误。感谢作者,一个伟大的母亲。
  •   只有父母领悟了教育的技巧,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力量。
  •   父母要懂得孩子心理学,教你如何教育他们!
  •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影响和教育方法特别重要,希望我们能对孩子的身心方面有更多的关注,这本书对家长的教育方向和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不错的书。
  •   家庭成就孩子,这话一点都不错,年轻的父母要看看,受教育!
  •   关于家庭教育的,更适合孩子上小学以后的父母看。
  •   这本书真的是父母必备的书籍,有许多我们平时忽视的问题,学会如何与孩子真正的沟通,很经典。推荐给爸爸妈妈们!
  •   我相信,倘若父母们能多学习一些关于孩子心理学的知识,针对每种孩子的问题剖析原因,并且理性地帮助他们思考最好的解决方式。
  •   这本书浓缩了家庭的教育思考与实践的倾力之作,在孩子的心理学方面还是挺受用的!
  •   看了前面一些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太重要了,所以决定一定要做个细心称职的家长。
  •   现在的父母,自己就是独生子女,到做了父母了,自己还没找大呢,哪知道做家长!所以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   管类似的书籍很多,但是还是喜欢该书,从孩子的心理学入手帮助人们认识的更清,适合每一位父母阅读!
  •   我在读,对我们这些正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年轻父母来说,可以学到很多和孩子相处以及怎么教育孩子的方法
  •   教育家长改变育儿观念,很不错的书,有孩子的父母可以看哦。
  •   想做个成功的家长多看看这些书,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有用,做一个优秀的父母。
  •   家庭是孩子永不退休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很给力的书
  •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理解孩子,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感觉到爱,同时化解矛盾,而不是父母说父母的,孩子说孩子的。用孩子能接接受和认同的方式沟通,事半功倍。
  •   每个做父母的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候,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不喜欢和自己交流沟通了。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在想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懂孩子心理是父母教育的一部分,值得看看。
  •   13岁前,父母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
  •   父母必读,这本书讲述了孩子从0岁开始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非常使用。
  •   正在阅读中,是一本很好的教育孩子的书,也是家长怎样学会做父母的一本好书,我会进行反思和改进的。
  •   一部告诉中国2亿父母如何让孩子独立成长的心灵之作,不错,顶一下!
  •   推荐,要是内容多一些解决办法就好了,不过每个孩子都有差异需要父母耐心观察,教育是一门需要耐心和钻研的学问。家长们加油吧!
  •   很适合家长们看,其实有时方法对了,父母和孩子们是很好沟通的!
  •   父母必须要懂得孩子心理学,必须要看~!受益匪浅!不看追悔莫及!
  •   很好的心理学书籍,让父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
  •   还没有全看完,明白了些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好书,这本书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有吧!
  •   父母必懂的心理学,家庭教育的好版本!
  •   对于真正想教育孩子的父母,可以看看。。。了解现在最新的观点。。爱他,就为他好好想想,就给他自由
  •   建议想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要知道怎么和孩子怎么相处的父母,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   作父母的一定要看,要学,要懂的。为了孩子,我们应该学习。
  •   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指导父母如何与孩子更好相处的一本书。
  •   推荐给爸爸妈妈们,很适合父母们一读,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心思。
  •   很好的一本书,很多孩子不学好,走上弯路,与父母不懂孩子心理,不善施教有关,是每位作父母都应读一读的好书!
  •   感觉里面的知识很值得父母去学习和借鉴,为了和孩子沟通的更好,相处更愉快,不妨也买一本看看吧
  •   作为父母,多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理!
  •   如何教育孩子是父母永恒的话题,跟着专家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少走一点弯路,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父母给予关怀和教育外,首先让他感觉到有尊严也是非常重要的。
  •   帮朋友购买,让她更好的孕育她的小宝宝,教育孩子应该从小做起,父母们的影响也挺重要的、
  •   孩子的成长离不来父母的教育,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好好看看这本书。
  •   现在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上很有缺陷,由于不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常常会犯错,这本书教会你很多
  •   一本教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为以后教育孩子积累经验的。
  •   对孩子的教育、沟通,学习到了许多,父母们都应该读一读。
  •   此书是教父母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看过很多教育的书,这本书获益匪浅,现学现用,非常有效,强烈推荐。
  •   每个父母爱孩子都是无私的,可为什么孩子却与我们越走越远呢。这本书可以让你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吐露心声。更融洽的处理好亲子关系。
  •   孩子的心理很难懂,即使把他养育成人了也未必能懂。现在父母该懂。
  •   孩子的心理很难懂,即使把他养育成人了也未必能懂。现在父母该懂,祖辈们也应该懂点。看看这书会有帮助的。
  •   父母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父母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父母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父母冷静,孩子就学会了观察;父母认真,孩子就会学会方法;父母宽容,孩子眼里计较的事就少;父母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父母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
  •   这本书也不错,注重孩子心理成长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对父母有很大启发。
  •   很不错的一本书,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推荐给家长读者看,好评
  •   一本帮助父母们答疑解惑的书,很好的书,都应该看看才能学会怎么跟孩子正确交流和相处!
  •   非常好的教育孩子书籍,值得父母一看,让自己学会一些沟通技巧,更好地与孩子交流。
  •   学会尊重孩子非常的重要!孩子只有知道自己被尊重了,就会很配合你去做某一件事。对孩子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孩子会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被尊重了,所以我省了很多的心思。很值得一看。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朋友,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对于教育子女很有帮助
  •   交给我们这些80后的父母怎么教给孩子知识,妈妈们都可以买来看看
  •   爱需要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好书
  •   告诉我们做父母的怎样才能更好地跟孩子沟通,哈哈,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书。
  •   孩子的天赋是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父母在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之后,便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挖掘出潜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