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闹市中修行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华侨  作者:释颢  页数:273  

内容概要

静如止水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无欲无求、心平气和。水中月,梦中花不足为依,虚幻的东西不应以为动。
看清了,也就释然了,难得糊涂,糊涂难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能在平静之中体味这人生的酸、甜、苦、辣。忙处偷闲,痴中取乐,且于半醉半醒问。
本性常因外物而迷惑,进而丧失真我,于是红尘中纷扰迭出。人只有返璞归真,恢复真我本性,才能跳出轮回的苦海。
《在闹市中修行》由释颢编著,一种道理,一种智慧,一种思维方式。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静乾坤大,欲少智慧多
 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心中空明,人自清明
 丢下妄念,任心清净
 浮躁每多催智昏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篇 笑看得失,泰然自若
 ——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
 流水不腐,舍而后得
 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
 得必失,而失必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莫为错过伤神
 得失皆因果
第三篇 顺逆欣戚,荣辱不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荣不肆意,辱不失意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可逆,即顺之
 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经得苦难,始得新生
 死时无悔,不枉此生
第四篇 名利之下,几多腐骨
 ——世人贪痴重名利,我求平生刹那闹
 一念贪欲,自毁平生
 权贵门中多炎凉
 人生苦短,何为名利所累
 可留意于物,不可流连于物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北邙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
 脱得俗情,便入名流;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第五篇 物锈则坏,人妒则败
 ——君子不因嫉毁人,智者不因妒自贬
 智者不因妒自贬
 “嫉”实为“疾”也
 妒火中烧,灵魂不在
 毁人终毁己
 赏“敌”之所长
第六篇 仇扰心乱,恨令智昏
 ——是非憎爱世偏多,相逢一笑泯恩仇
 淡忘仇恨,解放自己
 存爱于心,不相仇视
 去仇恨,以远祸
 常行于慈心,除去恚害想
 释得仇怨,始得祥瑞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第七篇 善迂不败,不争一时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一时不争,一世清宁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能让终有益,忍则免伤身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争让有度
第八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肚能容天下事,豁开心扉任从他
 以德报怨,量大则福大
 豁开心扉任从他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人之毁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取大节,宥小过
 比丘常带三分呆
第九篇 不谓分明,难得糊涂
 ——时似酒醉时似醒,平生常念糊涂经
 忙处偷闲,痴中取乐
 且于半醉半醒间
 睁眼视己,闭眼视人
 看破不点破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愚以避嫌,痴以远祸
第十篇 藏锋守拙,长安之道
 ——甘闻众生笑我拙,人前轻不露峥嵘
 蛲蛲者易缺
 君子之才,玉韫珠藏
 形拙而心清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拙出于诚,则动人心弦
第十一篇 情由缘生,家因爱恒
 ——莫为离台生愁苦,常怀柔忍家自宁
 聚散皆是缘
 欲如火炽
 往日情怀已是诗
 夫妇和而家道兴
 物极必反,爱紧则崩
 坦然以对,洗净铅华
第十二篇 从善如流,弃恶如遗
 ——莫视恶小即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善恶一念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普度众生,有教无类
 予无所求,善不挟私
 爱人者人恒爱之
 大善无涯
第十三篇 返璞归真,平淡是福
 ——纷扰每多催华发,乎平淡淡才是真
 不从外物取物,而从内心取心
 世味浓,忙自至;世味淡,乐自至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平淡方知真味
 享受坦然,追逐自然
 天然去雕饰,结果自然成
第十四篇 去苦存乐,悠然自得
 ——若无闹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苦乐同根生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观照己心,切莫苛求
 乱我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唯有淡忘,才能恬然
 去苦存乐,悠然自得
 苦中取乐,苦尽甘来

章节摘录

  一个囚犯的“丑事”大白于天下,定罪以后遂被关押在某地区监狱。他的牢房狭小、阴暗,住在里面很是受拘束。囚犯内心充满了愤慨与不平,他认为这间小囚牢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在这种环境中,囚犯所想的并不是如何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而是每天都要怨天尤人,不停地叹息。  一天,牢房中飞进一只苍蝇,它“嗡嗡”地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囚犯原本就很糟糕的心情,被苍蝇搅得更加烦躁,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你还来招惹我,真是气死人了,我一定要捉到你!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被捉到时,它就会轻盈地飞走。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依然无法捉到。最后,囚犯感慨地说道:“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  感慨之余,囚犯突然领悟到,人生在世无论称意与否,若能做到心静,则万事皆可释怀,若能做到心静,自己也绝不至于身陷囹圄。其实他早该明白——“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天地宽”。  心中平静,内心自然凉快。我们在遭遇问题、困难、挫折时,若能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迎接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则世界就会变得无限宽广。  曾闻人言: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一个人,倘若脱离外界的刺激依然能够活得快乐自得,那么,他就能够守住内心的安宁与安详。然而,我们多是普通人,每日穿梭于嘈杂人流之中、置身于喧嚣的环境之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任心清净呢?于是,很多人需要寄托于外界的刺激来感受自己的存在;于是便见得一些人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于是又见得一些人自诩为“隐者”,远避人群以求得安宁。殊不知,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著于自我,刻意去追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如此又怎能达到将自我与他人一同看待、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却的境界呢?  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环境在于其次,否则把自己放进真空罩子里不就真静无菌了吗?其实,这样的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俗世事物,内心仍然是一团繁杂。何况既然使自己和人群隔离,同样表示你内心还存有自己、物我、动静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动静如一的主观思想,从而也就不能真正达到身心俱安宁的境界。  真正的心静之人,对于外界的嘈杂、喧嚣具有极强的免疫功能,他们耳朵根子听东西就像狂风吹过山谷造成巨响,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们内心的境界就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着痕迹。如此一来,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便都宣告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物我两相忘。  佛家所谓的“六根清净”,不单是指耳不听恶声,也包括心不想恶事,眼、耳、鼻、舌、身、意六者都要不留任何印象才行。而物我两忘是使物我相对关系不复存在,这时绝对境界就自然可以出现。可见想要提高人生境界就必须除去感官的诱惑,要做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当然,以现实状况来看,绝对的境界即人的感官不可能一点不受外物的感染,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意志锻炼,控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排除私心杂念,建立高尚的情操境界却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开始,由己及彼,从心着手,净化灵魂,则我们必会受益匪浅。  ……

编辑推荐

  《在闹市中修行》主要介绍:人生就是一种修行,修的不是苦难,而是一种心态。“修行”意味着一种不为物累的超脱,若能看穿得失,我们的人生便可泰然自若;若能看穿顺逆,我们的人生便可宠辱不惊;若能看穿名利,我们的人生即可超尘脱俗;若能看穿苦乐善恶、爱恨情仇,则我们的修行便已臻化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闹市中修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