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阎京生,刘怡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前言
对战争事务稍有了解的人,都背得出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的金句:“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倘若我们对照德文原著,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并不确切。克劳塞维茨的本意是,战争是政治交往“混合以另一种手段”(mit Einmischunganderer Mittel)的继续。它至少包含两层意旨:其一,战争这种存在与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政治:其二,战争还包含超然于政治之外的“另一种手段”,它神秘莫测,深入人性的最底层,难于诉诸言说。 无人能确定人类第一场战争发端于何时。它早于农耕文明,早于部落社会,甚至早于“战争”这个概念本身。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西方传统中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和第一部政治史《伯罗奔尼撤战争史》都是关于战争问题的,而中国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中也有“兵家”一门。不朽的希腊人修昔底德还着重指出,战争是一种如此巨大的运动——一种力量和财富的顶峰在其中渐趋消耗殆尽的运动,它的对立面“和平”则是一种静止。 我们应当这样理解这种运动:当一场战争开始后,所有日常生活的规则、范畴、组织和秩序都会退场,由战争本身来充当至高无上的立法者。最惊人的勇气、最可贵的忠诚、最残忍的暴虐、最廉价的牺牲,都会在其中一一展现,并一次次地超越自身。当我们简单地把人视作理性的支配物、视作“文明”的代表者时,战争以最怪异的方式提醒道:还存在着差异如此之大的“另一种手段”,并且不受控制。也正是在这种不受控制的非常态中,我们重新获得对人之可能性的认识,并将其应用到作为“常态”的和平状态中。无怪乎托尔斯泰要以这样一组二元对立的概念作为他最伟大作品的标题——《战争与和平》。 与这种“可能”相对,我们也从战争中看到了人之“不可能”。精明的战略算计往往为突发的偶然状况所破坏,未来失败的阴影时时隐匿于当下胜利的荣耀中。“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而人们依旧不肯放弃驾驭它的努力。战争如同最宏大的希腊悲剧,在最激烈的碰撞中展现命运之无常,人之伟大与渺小。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说法,暴力一激情、不确定性一偶然性(“摩擦”)、政治目的一理性规划乃是三位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战争之神的全貌。此时之人则有如亲见耶稣的罗马百夫长,于敬畏中油然叹出:”我亦是权下之人。” 战争是这样一种“可能”与“不可能”的混合体,以至于我们不可能脱离它来理解人类生活的整体。相反,只有对战争事务进行广泛的研读,才能获致关于人类生活的完整知识。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从第一期《战争史研究》面世到现在,已然七年矣。七年前,国内民间军事刊物的开创人陈朴先生为战研厘定了办刊主旨与题材特色,即以历史眼光与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在关涉技术、战史、人物、战略等战争问题诸层次文章的撰述中,增进读者对军事和历史研究的兴趣,尤其要杜绝简单化、片面化的“唯军事论”、“唯武器论”思维。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海量新资讯的流通,特别是海内外民间军事爱好者依托电子社区展开的广泛交流讨论,《战争史研究》在赢得一批忠实读者的同时,自身的办刊质量也不断地再上台阶,跻身于国内有影响力的军事历史类书刊之列。 虑及战争研究在西方史学界尤其是欧洲政治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战争史研究》也将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到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冲突历史上。针对中国读者兴趣浓厚的近代中日关系及日本海军发展史,战研推出了“明治以来的日本与日本海军”系列连载,详尽地叙述旧日本海军的装备、战略、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及兴衰演化的全过程,反响热烈。而由战研首创的“近世的小国与战争”专题文章,围绕近两个世纪以来冲突多发的敏感国家与地区(如南斯拉夫、伊朗、以色列等),从军事视角检视这些地区的历史变迁,纵论与之相关的内政、外交、经济、民族、宗教等诸种要素,在增进读者阅读趣味、开阔历史眼界的同时,也使人推古及今,获致“穷存亡之际,通兴衰之变”的功效。 《战争史研究丛书》,精选《战争史研究》创刊七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及专题,依内容的不同编为七卷:三种小国战争专题及《塞尔维亚的轮回》是战研“近世的小国与战争”系列文章的精选,从巴尔干、波斯湾讲到东北亚、南美洲,其中“近世的泰国与战争”、“近世的海地与战争”等章节为国内首次刊载。《欧洲最危险的男人们》是近世欧洲几位传奇军人的传记,国内读者耳熟但未必能详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等均列入其中。《被遗忘的较量》属于“历史群像”系列,对纳粹黄金、原子弹发明、1944年华沙起义等军事史上极富传奇性但又疑窦重重的事件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分析。《武神与将军》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的“二战”时期德国内部抵抗运动史。阅读过这一百余万字的选文后,相信读者会对历史上的战争有一番全新的观感。 就我个人而言,《战争史研究》远不仅是一份刊物,更是一种感情。在它初生之时,我是它的读者,如同许多热心国防问题、贪婪地找寻一切相关书籍来阅读的年轻人一样,翘首期待着每一期杂志。也因为它在高三的艰难岁月中带来的慰藉,我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国际政治系,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对战争事务的关注。嗣后蒙前辈章骞先生引荐,得以拜会阎京生兄,开始为战研撰文,最初为撰稿人之一,而后为主笔、副主编。四五年间,参与了全部三十余册刊物中超过半数的编撰工作,得偿夙心往志。放翁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年轻时经历过从爱者到任事者的渐变,体味过数年焚膏继晷撰稿的艰辛,感慨过历史缪斯克利俄(Clio)质朴而庄严的魅力,对世事与人生自会有不寻常的观感。 我们生活在广义的和平时代。上一次世界大战已是六十余年前的旧闻,发达的传媒则将伊拉克、巴勒斯坦、阿富汗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日常发生的一切包装为可资猎奇的肥皂剧。似乎和平本属天经地义,战争倒是不多见的病态。然而我们终究无法否认,当今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是经由流血的独立造就的,同样由战争塑造的还有现存的国界及版图。在人类标榜“科学”与“理性”的时代来临后,战争的残酷性反而显得愈加突出,造成的破坏也更为恐怖。而尽管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最近六年国际军火贸易总额却仍在直线上升。人类陆续征服过天花、结核病与脊髓灰质炎,但在可见的岁月里,我们仍必须适应在一个时时有战争的世界上生存——这便是阅读与思考战争的起因。 我不敢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小书足以使人“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伯罗奔尼撤战争史》1.22)。它仅仅是一种助产术,旨在唤起关于正见的思索,以便让人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作为持剑武士与和平召唤者双重角色的人类自身。在此,我愿以美国历史学家塞缪尔·莫里森在14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战史》中的结语为本序作结: “如果说对日战争的胜利除却变更了国际均势外还有些别的内涵的话,那便是始自希腊的永恒价值与恒常道德的复归。这些信条常遭折损,当人们为生存拼杀时,往往对其视而不见。但人类终将复归于斯,且诚然复归于斯,以期安享造物主之伟大馈赠——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之权。” 刘怡 2010年春 于西坝河
内容概要
《战争史研究》之于其他种类繁多的军事刊物的意义,就像1808年下水的无畏舰之于同是期的所有其他军舰的意义的枉——它带来一种全新的战舰模式。以复制粘贴构造起来响“时效性”。和靠宾丽兴光丰的纸张装订出来的“叔威性”,在《战争史研究》厚重踏实的历史内涵和敏捷尖锐的观点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作者简介
阎京生,刘怡多年来致力于梳理古今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因素,尤其是战争与人的关系,以丰富的资料性与生动幽默的笔法见长。二人出版的《战争史研夯》杂志书系列,受到军事迷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其编撰的思维跳出了传统的军事杂志的范畴,立足点高,涉猎面广,被誉为“螳臂挡车的伟大杂志”。
书籍目录
多头国家的诞生
塞尔维亚人的历史
克罗地亚人的历史
波斯尼亚、斯洛
文尼亚和黑山
“迟早总会有一个巴尔干的家伙挑起一场欧洲大战”
塞尔维亚战役
混乱中诞生的王国
战争风云
“为我保卫南斯拉夫”
德国祸
棕榈星期天
瓜分南斯拉夫
白鹰、万字和红星
从“白色计划”到“跳马”
倒戈之潮
推迟七天结束的战争
尾声:回到塞尔维亚
苏南分裂
铁托时代的终结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到公元586年,阿瓦尔人已经在欧洲建立了一个新帝国。这个帝国给人印象之深刻,恰如两代人之前他们在万里之外的蒙古草原统治过的那个帝国。这个帝国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今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以及乌克兰的广大地域,东抵伏尔加河,南接东罗马帝国的多瑙河边境。东罗马帝国是阿瓦尔帝国的奶牛,斯拉夫人则是使这个帝国赖以运作的主要傀儡。在半个世纪中,东罗马帝国被迫向阿瓦尔帝国纳贡,阿瓦尔人从中净赚了至少7万磅的黄金。为了向阿瓦尔人支付巨额贡款,查士丁尼王朝末代皇帝莫里斯(582~602年在位)几乎榨干了自己的国库。公元6世纪后期肆虐欧洲的几场瘟疫又使得东罗马帝国人口锐减,莫里斯皇帝为此不得不设法开源节流,抽调士兵用于耕种,宣布今后军队获得的战利品大部分收归皇室,并拒绝付赎金赎回被俘的军人。公元7世纪初,出现了一个转折点。602年11月,在多瑙河彼岸出征的东罗马士兵们愤懑地发现,他们必须在敌对的斯拉夫人土地上过冬,因此发动兵变,拥护冷酷残暴的百人队长福卡斯·尼斯弗鲁斯为帝,簇拥着他返回君士坦丁堡即位(福卡斯杀死了精明强干的莫里斯,并把皇族诛杀殆尽)。作为对君士坦丁堡政权动荡的直接反应,波斯人在603年如秃鹰般扑食了积弱的东罗马帝国。福卡斯被迫将与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对峙的前线部队调往新的波斯前线,此后东罗马帝国的西部国境完全向斯拉夫人洞开。事实上,东罗马帝国那时已经完全无法阻挡斯拉夫人的洪流。他们不受阻碍地长驱直入,淹没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在几年时间内,斯拉夫人不仅占领了整个亚得里亚海岸,而且直捣爱琴海边巨大的帝国要塞城市——萨洛尼卡。大约在公元625年左右,斯拉夫人更进一步南下,一直打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最南端,甚至乘船攻打爱琴海各岛屿。在斯拉夫人人侵的洪流下,东罗马帝国巴尔干各行省的居民纷纷从受到袭击的地方夺路而逃,寻找藏身之地。这些居民不可能全部迁入设防较好的大城市,许多贫苦的人只好躲藏到斯拉夫人进军时有意避开的深山丛林和偏僻山区。因此,在巴尔干半岛的偏僻山区,留下了许多由古代拜占廷土著臣民——伊利里亚人组成的“孤岛”。
编辑推荐
《塞尔维亚的轮回:近世的南斯拉夫与战争》:20世纪初,各国战事频繁,政权更迭纷迷。地处欧洲东南响塞尔维亚。虽版图狭小。却一再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巴尔干战争激荡而出的宗波.把连同塞尔维亚在内的整个欧洲拖进了两次世界大战。塞尔维亚的命运在近代史中跌宕起伏.它先后加入、退出南斯垃夫阵营。一个世纪的轮回又为塞族带来怎校的深刻影响?穷存亡之际通盛衰之变成一家之言民间第一军事杂志《战争史研究》倾七年之力首次结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