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华侨 作者:郑连根 页数:202
Tag标签:无
前言
他们是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一度,我们视他们为“文化侵略者”。 可是,随着时光将情绪化的泥沙沉淀,我们发现传教士们在近代中国还干过这样一些事情:在传播基督教之外,他们搞慈善、开医院、办教育、办报纸、翻译西学书籍,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西方文明的传播者。 他们与中国名流交往,交往中发生过许多趣事,这些细节为我们解读那段历史提供了可感可触的鲜活场景。 他们对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他们中的某些人还成了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 他们当然也有他们的偏见和局限,但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有意“屏蔽”他们的理由。 且让我们正视他们,正视一段近代史中不该忽略的篇童…… 本书无意也不想对传教士问题做出“盖棺定论”式的评判,只是想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互动的视角切入,告诉读者一些鲜为人知的传教士故事、现象及相关的发展脉络。
内容概要
他们是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群;他们在给中国带来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文化、新科技乃至新思想。
他们不是慈善家,却改变了许多疾苦民众的生活。
他们在中国办学校、建医院、救济灾民、结交政要,甚至参与维新变法。这些行为对衰败、落后、贫穷的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有趣的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长期生活在中国,最后竟变成了汉学家,成为向西方传播汉学的使者……
在华传教士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另一个历史侧面,他们是大时代变迁下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有助于看到更真实更全面的历史。
作者简介
郑连根,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199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现供职于济南时报社。作品散见于《南风窗》、《书屋》、《随笔》、《同舟共进》、《炎黄春秋》、《杂文月刊》、《杂文选刊》、《社会科学论坛》等报刊,著有《新闻往事》、《济南老街老巷》(与张继平合着)、《中国古代小说名句赏析》。
书籍目录
前言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互动
第一辑 趣闻与正事
彼得·伯驾与林则徐的疝气
罗孝全与洪秀全:从师生到敌人
徐继畲和雅裨理之间的友谊
布朗与容闳:开启中国留学之门
传教士给予王韬的启示
第二辑 西学与东方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丁韪良的中国传奇
李佳白:从传教士到社会活动家
傅兰雅:从传教士到翻译家
第三辑 传教与汉学
传教士倪维思与烟台苹果
理雅各:从传教士到汉学家
带枪传教的狄考文
卫礼贤和他的《中国心灵》
明恩溥的中国研究
第四辑 报刊与传播
马礼逊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郭士立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传教士报刊的非宗教化倾向
互动与转换:“洋报人”林乐知在中国
第五辑 教育与社会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
司徒雷登的若干个前缀词
教会女校与中国的女子教育
昨夜西风——教会学校在中国
附录一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之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通过雅裨理的日记,我们可以看出徐继畲已然在用心收集资料,为写作《瀛环志略》做准备。除了通过雅裨理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外,徐继畲还向其他传教士及外国驻福州的官员请教相关问题,时任英国驻福州领事的李太敦及随后的阿礼国都解答过徐继畲关于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及政治状况的相关提问。阿礼国夫妇还送给过徐继畲一幅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表明了各国的疆界。此外,徐继畲还参考了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的《美利哥合省国志略》一书,从中获得了关于美国的比较详细的情况。徐继畲是那个时代少数几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他痛感中国人对世界缺乏了解,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根本做不到“知己知彼”,所以就极力收集有关外国的地理、历史及政治状况的资料。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徐继畲进京觐见。道光皇帝向他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根据自己所知对答,道光皇帝非常高兴,遂责成他纂书进呈。于是,徐继畲发愿著书。他随时采访,广泛搜集资料,终于在1844年写出了《瀛环志略》-书。此书初名《舆地考略》,其后,他继续采寻西人杂说,询问西方官员,并参阅魏源《海国图志》(初版)等书,补充疏漏,日臻完备,最后定名为《瀛环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初刻于福建抚署。同治四年(1865年)经沈桂芬大力提倡,由总理衙门主持重刻,次年刻成。该书分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等均有详细记述,亦间有议论。《瀛环志略》-出世,便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福建巡抚刘鸿翔赞誉此书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福建道员鹿泽长说该书“于国家抚驭之策,控制之方,实有裨益”。
编辑推荐
《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是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