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华侨 作者:任啸科//文若愚 页数:3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地理全知道》(任啸科、文若愚主编)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中国地理知识的工具书。《中国地理全知道》分三部分,先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概况和自然区划,然后以省级行政单位为单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经济、旅游等诸方面的知识,展示悠久的中华文明渊源、壮美绮丽的疆域风光、地域分异明显的环境资源、因地制宜的工农业生产和趋于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还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分层次、多角度解读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并设置了民间传说、名品制作工艺等相关链接,对中国地理知识加以延伸拓展,力图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形成有其起源背景、地域特点等的有机整体,方便有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学习掌握。
同时,本书配以200余幅与文字内容相契合的精美图片,通过与版式的有机结合,让地理知识变得鲜活,陪伴读者步入愉快的中国地理风情之旅。
书籍目录
上篇 中国地理环境概述
国名、国旗、国徽、行政区划
国名
国旗
国徽
行政区划
民族历史及文化渊源
石器时代
传说时代
夏、商、周时期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宋时期
辽、金、元、明、清时期
中华文明发展成果
中华民族大家庭
疆域
地理位置
国土
地貌
地形复杂多样
阶梯状斜面地势
主要山脉
最典型的丘陵区
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
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地表物质对地貌的影响
气候
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与季风进退
主要天气系统
气温与热量资源
降水状况
流域和水系
流域概况
水系
河川径流的主要特征
湖泊
沼泽
植被与土壤
植物种丰富
土壤发育古老
植被与土壤的水平分布
植被与土壤的垂直分布
隐域性植被与土壤的特征及分布
珍稀动植物种及保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经济发展
农业
工业
交通
旅游业
对外贸易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中篇 中国自然区划与地理区域
自然区划
自然区
自然亚区
自然小区
华北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华北区的自然概况
华北区的自然区划
内蒙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内蒙区的自然概况
内蒙区的自然区划
东北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东北区的自然概况
东北区的自然区划
华中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华中区的自然概况
华中区的自然区划
青藏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青藏区的自然概况
青藏区的自然区划
西北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西北区的自然概况
西北区的自然区划
华南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华南区的自然概况
华南区的自然区划
西南区的自然概况及其划分
西南区的自然概况
西南区的自然区划
下篇 中国各省级区域
北京市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天津市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上海市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重庆市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黑龙江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吉林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辽宁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河北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山东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河南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山西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陕西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江苏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浙江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湖南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湖北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江西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安徽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福建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广东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海南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台湾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香港特别行政区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地貌
气候
经济
旅游
澳门特别行政区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地貌
气候
经济
旅游
四川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贵州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云南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甘肃省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宁夏回族自治区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青海省
行政区划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西藏自治区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历史文化
气候
自然资源
经济
旅游
章节摘录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意是指国都、京 师,后指华夏族、汉族活动及其文化所及的地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朝代,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立国号日“夏”,自此中国历朝都立国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作为其简称,国名远播世界各地,成为 世人所向往的东方文明国度。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又称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颜色为 红色,象征革命。旗面左上方有五颗黄色五角星,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 ,四颗小五角星环拱于大五角星,且都有一个角尖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象 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行政区划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划分的。中国 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 “一国两制”;省、自治区下分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县、自治县 下分镇、乡、民族乡;乡、镇以下设村。 中国目前有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3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 、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859个县级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 是民族自治的地方。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民族历史及文化渊源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大约在距今1400多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有 被称为腊玛古猿的人类祖先生活在这里。距今一二百万年前,出现了会制造 工具的“猿人”。这些猿人有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云南元谋)、80万 年前的“蓝田人”(陕西蓝田)、77万年前的“北京人”(北京周口店)等。此 后又相继出现了二三十万年前至十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如“马坝人”( 广东曲江)、“长阳人”(湖北长阳)、“丁村人”(山西襄汾)等,以及四五 万年前的新人,如“柳江人”(广西柳江)、“资阳人”(四川资阳)、“河套 人”(内蒙古河套)、“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等。这些猿人、古人、新人 均属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新石器时代 距今八千年至四五千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从时间上划分,先后 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其中仰韶文化以1921年在河南 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文化遗址命名,是距今5000~7000年母系社会留下来 的文化遗存的总称。除了渑池以外,在黄河中下游、黄准海平原沿太行山山 麓的许多地方,也都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1953年在西安东郊发现 的半坡遗址最典型。此外,距今4000~6000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4000 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宁夏及渭河上游地区的齐家文化等,都 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代表。 古人类文化遗址与地理环境 古人类文化遗址的形成是和当时各地较为优越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根 据对各遗址伴生植物化石和古地理的分析,适于古人类生活的地方大多水草 丰美,气候适宜。 例如:河姆渡遗址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测定 ,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300年,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的氏族村落遗址。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为原始农业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遗址附近水源丰富,适合需要水的稻 作生长,这里普遍发现稻谷、稻壳、稻杆、稻叶的遗存,是中国水稻栽培起 源的最佳例证。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 、锥、锯形器等器物,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着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 案。遗址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其他古人类文化 遗址还有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 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平原和晋南、晋东南、豫西的河谷地区,这里除了主 流外,还有一些大型支流,如渭河、汾河、洛河、沁河等。这些河流大多具 有宽阔的谷地,谷地由河水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有近河水利 ,便成为农耕区域和古人类聚居的地方,文化发达。如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 地区,就已发现了400多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半坡遗址反映了当时西安 地区不仅有林木葱郁的山丘和芳草茂密的沼泽,还有广阔的竹林,附近河流 的水量也很丰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传说时代 在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之间的争斗不断发生,一些弱小部落融入 更强大的部落中。居于中原地区以轩辕氏为首领的黄帝族和以神农氏为首的 炎帝族发生了激烈的征战。其间各族不断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古老的中华 民族。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 通过“禅让制”产生,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就是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 让”于自己后任的,反映了当时在部落联盟内推举首领的一种制度。到了 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即禹后,“禅让”转变为“传子制”,原始社会 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夏、商、周时期 禹治水成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奴隶制大国—— 夏朝的创始人。夏朝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历经了470年的历史。到夏桀王 时,于公元前1600年被属国商族的成汤灭掉。商朝约有554年的历史,公元 前1046年,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周王朝延续了790年,经历了西周和东周 两个时期,到公元前770年,先后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公元前221年)。其中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时期,战国时 期已是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商朝 后半期的王朝也称为殷朝。在殷墟(河南安阳)曾出土大量甲骨文字,记载了 商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情况,还记载了几百个大小地名和河流名。在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品种多,制造精良,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已相当发 达。西周农业更进了一步,金属制作的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灌溉、施肥、除 草已是农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水利,已进入相当发达的时期。养蚕 、缫丝、织帛、种麻、彩葛、染色、刺绣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出现了历 史典籍和文学作品,《尚书》、《诗经》反映了商周两代政治和社会各层面 情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 ,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产生了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杂家等学派和《论语))、《老子》、《墨子》、《庄子 》、((韩非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周易》、《左传》、《 楚辞》等传世之作,还出现许多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禹贡》、《山海 经》尤为重要。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大帝国。秦始皇在中国推行郡县制,确认封建土地所有制 ,统一文字、货币与度量衡,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 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的又一位雄才大略的封 建帝王,他凭借强大的国力,北击匈奴,经营西域,南平南越,开发西南, 他还两度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欧亚大陆、长达7000余千米的“丝绸 之路”,加速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推进世界文化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 东汉以来居住在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由于受到中原地区 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逐渐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匈奴、鲜卑、羯、氐、 羌等族已在黄河流域与汉族错居杂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至汉中盆地成 为各民族大杂居的地区。由于西晋统治者残酷剥削奴役内迁各族,民族矛盾 不断加深、恶化,引发了随后100多年的战乱,北方相继出现了1 6个割据政 权。公元439年鲜卑族的北魏统一,从此开始了长达一个半世纪南北对峙的 南北朝时期。从十六国到南北朝是中国民族再融合的一个高峰。频繁的战争 加速了民族迁徙和融合。中原汉族的大规模南迁,大大推进了江南地区的民 族融合与经济发展;在北方,一些有远见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如北魏孝文帝 主动接受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加速封建化进程,客观上也为民族融合作出 了贡献。在中外学术界影响深远的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就是在这个民族 大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 隋、唐、宋时期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天下,由于财政日益依靠江淮地区,加以东北用兵 的需要,急需沟通南北通道,于是隋炀帝先后开凿了通济渠、山阳渎、江南 运河和永济渠,形成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河北平原、 南达太湖流域的全国运河系统,密切了南北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有利于隋帝国的统一与巩固。P2-4
编辑推荐
《中国地理全知道》(任啸科、文若愚主编)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中国地理知识的工具书。 《中国地理全知道(最全集)(超值白金版)》由近30位长期从事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专家、学者联合精心编撰,他们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探索,科学、严谨而又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地理知识。 全书分为中国地理环境概述、中国自然区划与地理区域、中国各省级区域三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