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罗元  页数:352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推荐购买理财畅销书:《一本书读懂投资理财学》点击购买
★★★★★推荐购买公文写作畅销书:《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点击购买
★★★★★推荐购买心灵激励超级畅销书:《正能量——正向心态带来非凡的成功》点击购买

作者简介

相关推荐:
★★★★★推荐购买市场营销学畅销珍藏版:《销售攻心术: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销售》点击购买
★★★★★推荐购买心灵激励超级畅销书畅销书:《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点击购买
★★★★★推荐购买市场营销超级学畅销书:《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点击购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风礼俗
 古时排行的称谓是怎样的?
 古人是如何起号的?
 在古时什么样的人称为‘祖”或“宗”呢?
 “六亲”具体包括哪些人?
 古时的叩手礼是怎么来的呢?
 你了解古代的祭礼吗?
 为什么古代帝王要封禅?
 古时的“斋”和“戒”是一回事吗?
 古时“避席”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初生礼是什么样的?
 你了解古代的三朝礼吗?
 古代的满月礼是什么样的?
 古时的百日礼是什么样的?
 你了解古时的周岁礼吗?
 你了解古时女子的成年礼仪:笄礼吗?
 你了解古时男子的成年礼仪:冠礼吗?
 古代一般是怎么称百姓的呢?
 古人一般什么时候结婚?
 “黄花闺女”这种称呼是怎么来的?
 古人为什么把自己贫贱之时娶的妻子叫‘糟糠之妻”呢?
 古人为何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呢?
 古人常说的“三姑六婆”都是哪些人?
 古人为什么在送别亲友时要折柳枝相赠?
 古代的君子为什么喜欢佩玉?
 为什么人们在‘寒食节”这一天都不生火做饭?
 为什么古代新娘出嫁时要在头上盖一块红布?
 古时的交杯酒怎么喝?
 古代“十里红妆”的嫁妆有多丰厚?
 春联是如何演变的?
 为何“福”字要倒贴?
 “五福临门”是指哪“五福”?
第二章 官政典制
 为什么把古代的官署称为“街门”呢?
 “县今”、“县长”、“知县”这些名称是怎样由来的?
 清代的“贝勒”是不是官职名呢?
 宋江人称“宋押司”,押司是做什么工作的?
 被张飞暴打的“督邮”是什么官呢?
 鲁智深人称“魯提辖”,提辖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走后门”的由来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有没有合同呢?
 为什么古时称官员的工资为“俸禄”或“薪俸”?
 古代退休官员的待遇是怎样的?
 古代会有人因为俸禄低而辞官吗?
 古人为什么很崇拜“九”这个数字呢?
 古时公堂之上为何要悬挂“明镜高悬”的匾呢?
 秦始皇在宫中摆放十二个巨大铜人的目的何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外交官是谁?
 古代有没有消防队呢?
 古时的‘真/乙百里加急”有多快呢?
 清代的军机处主要是负责什么的?
 我国古代有贺年片吗?
 我国最早的养老院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吗?
 古代的“受贿”与今天的“受贿”是一样的吗?
 古人是怎么打击造假行为的?
 ‘刑”、‘罚”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古时候犯罪可不可以花钱免刑呢?
 我国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行刑呢?
 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是同一回事吗?
 古时候为什么要给犯人剃光头呢?
 “监狱”的“狱”字原意是什么?
 枭首示众是怎样的刑罚?
 古时真的存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第三章 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你知道多少?
 古人口中的“六书”是指什么?
 什么是小令?
 什么是话本?
 什么是元曲、元杂剧?
 什么是志人小说?
 什么是志怪小说?
 什么是讲史小说?
 什么是神魔小说?
 什么是世情小说?
 什么是公案小说?
 什么是谴责小说?
 你了解唐传奇吗?
 你了解豪放派词人吗?
 建安风骨指什么?
 竹林七贤都有哪些人?
 什么是花间派?
 什么是江西诗派?
 永嘉四灵是谁?
 什么是古文运动?
 什么是桐城派?
 什么是赋比兴?
 什么是楚辞?
 什么是永明体?
 什么是“颠张醉素”?
 “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二行书”
 是什么作品?
 什么样的书法可以说是“力透纸背,人木三分”?
 你知道毛笔有多少种类吗?
 为什么要“惜墨如金”?
 “铱墨宰相”和“淡墨探花”分别指谁?
 “扬州八怪”怪在何处?
 我国最早的文人画家是哪位?
 我国清朝初期四位著名的僧侣画家是谁?
 我国古代著名的楷书四大家是谁?
 古代的“写真”是什么样的?
 “连环画”是怎么来的?
 古人为什么会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说法?
 “唐伯虎点秋香”是真的吗?
 古代的“情人”和现在是一个意思吗?
 宋体字是谁发明的?
 我国最早出现的报纸是什么?
 为什么要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说风凉话”最初是什么意思?
 “坐山观虎斗”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说话不算数为什么叫‘食言”呢?
 古时的“跳槽”和现在是一个意思吗?
 古人是怎么夸奖有才华的人呢?
 “桃李满天下”是怎么来的?
 “二百五”以前是用来骂人的吗?
 为什么用“替罪羊”来比喻代人受过?
 什么是“小巫见大巫”?
 “下海”和做生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为什么称女英雄为“巾帼英雄”?
 古人为什么把旅费称作“盘缠”?
第四章 衣食起居
 你知道古人一天吃几顿饭吗?
 古人一般吃什么蔬菜?
 古代的人吃过面条吗?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第一个吃“涮羊肉”的人是谁呢?
 “饺子”是怎么来的?
 我国最早发明“方便面”的人是谁?
 “醋”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馒头”是谁发明的?
 “豆腐”是谁发明的?
 “臭豆腐”是怎样由来的?
 是谁最早提倡“四菜一汤”的?
 春卷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最早吃糖炒栗子是什么时候?
 满族风味糕点“萨其玛”最初是怎么制成的?
 苏东坡的“东坡肉”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什么鱼是“江南第一鱼”?
 我国古代夏天有“冰激凌”吗?
 黄瓜为什么不叫“绿瓜”呢?
 瓜果蔬菜中为何没有“北瓜”呢?
 你知道冰糖葫芦的由来吗?
 “狗不理”包子为何取这样一个怪名?
 古时候的“赏花宴”人们都吃什么东西呢?
 古时的山珍海味是什么?
 你知道清朝皇家膳食的特点吗?
 古代人们是如何清洁口腔的?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专职的理发师?
 “刘海”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
 古代女子用什么来画眉呢?
 古代女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戴耳坠?
 古代为什么很流行穿“石榴裙”?
 手镯在古代仅仅是为了装饰吗?
 “洗净铅华”中的“铅华”是什么?
 古时假发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十大名茶”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宋代的茶具大多是黑色的?
 紫砂壶什么时候受到士大夫的青睐?
 夜市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第五章 哲学思想
 诸子百家是谁?
 九流十家是谁?
 ……
第六章 中医药学
第七章 国学典故
第八章 科技发明
第九章 体育休闲
第十章 建筑工艺
第十一章 宗教文化
第十二章 音乐戏曲

编辑推荐

  国学,即中国学术。从时间而言,纵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从空间而言,涵盖神州三江五岳的人文和生活经验。都记录在历代的典籍中,表现了华夏民族高度的智慧,以及东方文化丰厚的内蕴。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传统文化读书人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  民风礼俗·官政典制·文学艺术·衣食起居·哲学思想·中医药学  国学典故·科技发明·体育休闲·建筑工艺·宗教文化·音乐戏曲  快乐掌握国学常识  领略国学文化精髓  提升个人国学修养  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7条)

 
 

  •   国学,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增加文化素养的学问。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比俗,蕴含着国脉、国魂、国宝,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依。国学之用,重在丰富、淬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长人生智慧,增强比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从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三个方面深入讲解国学知识。国学常识,重点介绍中国的天文历法、职官制度、伦理道德、礼仪风俗、饮食服饰、考古发现、小说戏曲、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常识。国学经典,收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介绍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评点经典、解析经典,让读者全面通览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浩瀚,对于国人重建文化自信、重振文化尊严具有重大作用。国学精粹,精心选取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经典名句、精彩华章和趣味典故等形式展示出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顺利完成今日复兴和古老文明内在文脉上的传承与对接,古今贯通,再创文明辉煌。《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一本通(超值白金版)》荟萃百家,包罗万象,充分体现“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国学常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通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文化架构,让你一本书学通国学知识。你想知道的国学知识尽在其中。
    3000个中国人必知的国学知识点,国学,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融汇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宝、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依,国学之用,重在丰富、淬炼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增长人生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延续中华文脉传承国学经典,提高国学素养弘扬国学精粹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五千年文化遗产。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决不能够数典忘祖。
  •   说实话,《每天学点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
  •   掌握国学常识,领略国学文化精髓,提升个人国学修养,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经典大全集!
  •   常听人说五福临门,看了这本《每天读点国学常识》才知道五福是:“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分开就不美妙了。但就五福的变化来说,只有五福全部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其余各种情况都是有缺陷的福,是美中不足。
    作为中国人真是倍感惭愧,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一不知道出处,二不知道内涵。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面临亡国。但是,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可能面临亡种。文化的消亡才是真正的灭亡。肯德基进入中国前就曾预言要侵略一个国家首先是在文化精神上占领。结果他们做到了。挺悲哀的一件事情,我推荐这本《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它不仅适合上班族来读,也适合最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尤其是面临考试的学生,能够用很快捷的方式了解国学,作为考试的题材也是不错的。我也很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遇到这样一本书,没有读过这本书,来了解我们国家历史的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五谷杂粮”有哪五谷?“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都包括谁?为什么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为什么说话算数叫“一言九鼎”,换成“六鼎”“七鼎”行不行?……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每天读点国学常识》里找到答案。
    这里所说的“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同义,它不仅写在典籍里,更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除了经典常识、制度法律、教育科技,传统的民生礼俗、戏曲曲艺、体育娱乐……也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这里所说的“常识”,有两个重点: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二是读书时经常遇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大家知其然但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   这本书总体感觉不错,厚厚的一本,内容算比较全面了,分了十个部分:国学名家、经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学思想、传统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民俗、文化艺术和医学科技,基本囊括了传统中国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佛教、道教等等学术范畴,比一般理解儒家的国学的范畴大了很多。
    每一章的问题设置都很不错,内容既有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感觉作者选择问题时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回答也非常详细,有些我很熟悉的内容,如孔子、论语?这些问题,不但回答了是怎么回事,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些我不太清楚的问题,如佛教、禅宗等哲学宗教问题,讲的也很透彻。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插图是相当多,真正是读图读国学,而且其中还有一些以前不曾见过的古人的珍贵书画作品,这对好古的鄙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可惜的是书本采用单色印刷,如果是彩色就更完美了。不过前面的彩色拉页算是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
    拉页正面是一幅唐寅的《西园雅集图》,本书编者借名画将传统国学中最高雅的琴、诗、书、画、隐逸佛道等内容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文化昌盛的传统社会。拉页背面?者对儒释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图解介绍,观点非常新颖,通过这个明晰的图解,让我对中国古代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总之,本书是一个本值得推荐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好书!
  •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专注于经济利益而忽视个人的文化修养,如果连中国的国学常识都不懂,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但是有时确实很苦恼,因为文学修养不够,有些书过于高深,可能会看不懂,所以想买一本稍微通俗点的,前几天在网上逛,看见当当推荐的这本新书还不错,首先封面给我的感觉就很大气,里面的文字也很契合我的读书喜好。如果你跟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推荐你读一下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每年都要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一些经典的图书,除了一些世界名著处,这本《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也在其中。我希望学生们能尽早接触到国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国学素养.
  •   泱中华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国人在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方面积淀和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精髓,将这些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呈现出来,以遗后人。了解国学,你就拥有了一把开启精神家园的钥匙 身处其间,你即可以穿越时空,看华夏千年光阴游走,看它们所历经的灿烂辉煌。
  •   快速掌握国学常识,领略国学文化精髓,提升个人国学修养。
  •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传统文化读书人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蛮有意思的一本书!
  •   学习掌握必要的国学常识,不仅是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 书中作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常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最具代表性、最实用、我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这本书涵盖了国学各领域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常识,为我们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为了方便阅读,这本书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本该数千字甚至数万字才能阐述清楚的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纲挈领,传达出丰富的信息,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都有哪些?“天下”的范围是什么?“郊祭大典”是怎样的一种祭礼?“郡县制”和“州县制”有什么联系?“品阶”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称古代官署为“衙门”?“南北面官制”是什么时候的制度?何谓“举孝廉”?“连中三元”的“三元”具体指什么……所有这些你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
  •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分了是个部分:国学名家、经史子集、名典名句、哲学思想、传统宗教、政治军事、古典文学、礼仪民俗、文化艺术和医学科技,不仅仅是我以前所理解的狭义上的只有儒学的国学,而是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内容也是中国人的学问,我认为归为国学也未为不可。这本书中每个方面都几乎提出了上百个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以前就已经知道的,但更多的还是我不清楚的一些内容,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禅宗方面的问题,非常有趣,很吸引人。另外名典名句中的那些有趣典故很有趣味,让人了解到原来国学也不是那么枯燥死板的学问。
  •   中国的国学常识博大精深,无奈却不知道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熟知中国国学,这本《国学常识》在了解国学常识方面给予了我不少帮助,更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还是相信开卷有益吧!多读书总会有好处的。提倡多读一些国学常识,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
  •   这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关于国学的较为全面的概念;有志于深入研究者,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探寻进入国学殿堂的门径。
  •   这本书内容全面,十个部分基本上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网打尽,而且问题也都是一些比较浅显而国人必知的国学知识,因此对于普及国学知识具有很高的价值。买了一本,虽然里面的许多内容我都很清楚,但是里面的图片很多,尤其是那拉页上的《西园雅集图》,宋朝文人的聚会,确实令人神往。惟中国有国学,于此书为正!呵呵。
  •   通过此书,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常识,真是不错。但对于一些专业水平不太高的同志,不建议购买,因为会觉得枯燥。
  •   内容很全,结合《一本书看懂中国史》更透彻,能学到很多平时用的时候很多就是想不起来的国学常识,结合中国历史了解国学常识,一方面加深记忆,另一方面对历史渊源的了解更多,很值得一读。
  •   我自认为对国学还是略知一二的,看过这本书后,感觉编辑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这本书的内容很全面,还提到了不少有趣的典故,像郑板桥说愿作青藤门下一走狗的典故,编辑都引用了过来,说明编辑在编写过程中还是狠下功夫的,并不只是材料的堆砌搜集而已,所以这本书值得一看,尤其对那些想了解古代传统国学的同志,传统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人对此似乎并不重视,大学课程中反倒是外来的ML主意成了各科的必修课,这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   本书有一个特别亮点是图片非常多,其中有很多珍贵的古图,像文征明的一些字帖、一些珍贵的古本书等等,每幅图片都配有精彩的图说。可惜这本书不是彩色的,不然就更精美了。
    感觉相对于其他的国学书籍,这本书图文并茂,读着并不觉得很累,并不枯燥。而那些全是文字的书对眼镜真是一个严峻考验,读着读着就想睡觉,我看这本国学书就没有这种感觉。
    眼下国学书籍相当多,简直到了泛滥的程度,如果你还在为买哪一本而发愁,那么我就给你推荐这本了!
  •   国学常识在读书的时候学过一些,不过毕业这么久早就还给了老师,所以学习还是一件长久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尤其是作为自己本国的国学常识,更应该熟知于心,这本《每天学点国学常识全集》很适合工作之余的消遣。不仅增长自己的常识而且还能很快的打发时间,不可谓不是一个上上之选。
  •   我本人就是书店的,在单位 就看上这本书了很有知识性,只是折扣不如当当便宜又赶上限时抢购算下不到62折比在单位买还便宜就买了2本强行给朋友也买了。收到后她也很满意,适合大人小孩看的。内容很丰富,讲解一些咱很熟悉但又讲不出所以然的知识。比如职官典制的来历称号称呼的不同,像“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太守是怎样的官职,法律文化篇讲为何要在午时三刻行刑,网开三面的网原本是用来干什么的?什么叫班房,盗窃就是偷东西么?等等。民生礼俗篇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祖、宗。为何把女婿称为东床岳父为何称泰山。很多知识。真的作为中国人要是不懂这些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反正此书是大爱啊。以后孩子问起咱也好交代啊呵呵
    极力推荐有学生的家长买本看看。
  •   看了这本《每天读点国学常识》才知道五福是:“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   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容不下启蒙的时代了。
    人之初,学的不是母语,而是强而灌之的英语。
    我不去评说现在的教育如何如何了,我只是想对这本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读本说几句。
    百家姓我们要看的不只是有哪些姓,而是其背后的历史、人物,不但对于自己的姓氏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深刻的了解,对于祖国同胞的姓氏也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尽管这些姓氏还不能完全包括到全国人民,但是90%以上的覆盖率已经是足够了。
    千字文我认为是千古奇书。据说是用王羲之手迹中的一千多个字组成的文章,只有几个字重复。而内容涉及到了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道德修养等等诸多方面。我觉得除了可以背诵以外,作为练字的素材也是很好的。
    弟子规是清代一位山西籍的教师爷编的。最近很火,许多企业甚至把其作为企业员工的必读甚至背诵的数目。以此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可见其影响力是很鲜明的。里面所说的道理也确实很好。
    这几个对于儿童学习来讲,很不错。读书识字,从这些做起,很好。
    作为高层次的读者,我认为读读也是不错的。每个字都有其意思。每句话可能都有典故,如果能找出来写出来,把相应的道理说出来,那也是不简单的。
  •   制作精美,内容比较丰富。每天读上一小段,增进许多国学常识。没有长篇大论,挺好。
  •   开开心心学点国学常识,很好很有用
  •   推荐给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也推荐给家里有孩子的,是一本必不可少的中国百科大典,书中有所有你想知道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东西。超级有用,超级喜欢。
  •   本想买大陆台湾同步上市的《小学生应知的国学常识》,但没有了。因价格便宜,所以买啦。还是不错。
  •   翻开这本书,发现这本书震得很不错。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这本书里包含了我们所不了解的文化常识;作为 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按照现今高考的发展趋势,这本书可以推荐给高一高二的文科的学生,让他们作为课外读物去阅读,增长知识,非常值得一看!
  •   开始看到很多人推荐,就买了,可是看了觉得真的很好看,首先让我们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常识,
  •   台湾重视国语国学,希望我们让年轻人也学一学,多一些文学素养,我特意买来读给小年轻听的,很喜欢这本书,他们至少有点兴趣了。
  •   晚清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这样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不经历这三重境界难成大事业,也难成为大学问者
    我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推崇西学的背后,才发现我们传统国学的宝贵。
  •   国学常识杂乱而浩繁,这本书将国学常识有条理地列举出来,方便随时翻阅,很不错
  •   书的内容挺好的,更喜欢封面上的设计!内容很完善,有很多国学常识是以前都不了解的。
  •   能够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国学常识
  •   国学常识,收益匪浅!
  •   内容很多,适合4年级的孩子看,国学常识,应该了解的.
  •   这是一本国学范围内的百科全书。不仅可以丰富你的国学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你之前很多似是而非的国学概念。书很厚很大,装订精美,绝对物超所值。无论是作为初学用书,还是作为补充工具,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难得一读的好书,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东西真便宜,质量也好,希望越来越好.
  •   中国人的精神,这并不单单意味着仅仅论及中国人的性格抑或特性。关于中国人的特性,这些描述抑或说是关于中国人特性的例举,迄今还没能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关于中国人内在本质的图画。除此之外,当我们言及中国人的性格抑或特性的时候,要将其抽象概括是不可能的。正如大家所知的那般,中国北方人的性格和中国南方人的性格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如德国人的性格和意大利人的性格不同一样。
    我这里所说的中国人的精神,是指中国人生存所凭借的东西,即一种在心灵、性情以及情感上具有本民族独特性的东西,它让中国人得以和其他任何民族有所区别。尤其是和现代的欧洲人以及美国人区别开来。或许在我这个论述的主题上,能够最好地将我的意旨表达出来的是:中国的人性类型,或者用更清晰精简的话来表达,那就是所谓的真正的中国人。
    那么,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呢?对此,我敢确定,你们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论题。对现在来说更是如此,当我们从如今中国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切来看,中国的人性类型,也就是所谓的真正的中国人,正在面临着消失的境地,而取而代之的,便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种新的人性类型,即进步中的抑或现代化的中国人。实际上我提议,在真正的中国人、古老的中国人性类型完全从这个世界消亡之前,我们应当最后将其考察一番,看一下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有机的特殊的东西,而正是这种东西让真正的中国人得以和其他民族有如此的不同,并且和我们在如今中国看见的新型的中国人有所区别。
    在我看来,首先,在古老的中国人性类型中,首先能够打动大家的是,那里面没有一点野蛮、残酷以及暴力的东西。借用一个用来形容动物的术语来表达,我们可以这么说:真正的中国人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命。我认为,一个生活在中国最底层的人和欧洲社会同一个层的人相比,更少一些动物性,也就是德国人所谓的“蛮性”。实际上,我认为,概括中国的人性类型带给你印象的那个词,便是“gentle”(即温和)。这里我所说的温和不是指天性软弱抑或软弱温顺。对于“中国人的顺从”,已故的麦嘉温博士说过,“不是绝望的、阉割了的人的那种顺从”。实际上,我所说的“温和”是指没有那种生硬、粗糙、野蛮以及暴虐,也就是不具有任何让你感到震惊的东西。也可以这么说,在真正的中国人性类型中有这么一种特质:从容、镇定以及历经磨炼之后的成熟,犹如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金属。甚至可以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身体上抑或道德上存在的缺憾,即使不能够补救,也能够被他身上那种温和的品质淡化。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会很粗鲁,但这粗鲁中并不存在下流。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会很丑陋,但这丑陋中并不存在丑恶。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会很粗俗,但这粗俗中并不存在放肆嚣张。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会很迟钝,但这迟钝中并不存在愚蠢。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会很圆猾,但这圆猾中并不存在阴险。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即使在那些真正的中国人的身体、心灵以及性格中存在的毛病和缺点中,?不会有那些让你为之厌恶的地方。在中国旧式学校中,甚至在最下等的真正的中国人中,你也很难找到一个让你十分厌恶的中国人。
    在我看来,中国的人性类型带给你的整体印象便是温和,那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温和。当你对这种真正的中国人身上存在的不易言表的温和品质进行分析时,你会看到那是同情和智能这两种东西相结合得到的产物。我曾经将中国的人性类型和驯化动物相比,那么,是什么让驯化动物和野生动物如此不同呢?在那些驯化动物的身上,我们能够找到某种人类所特有的东西。而这种区别于动物的人类特性?什么呢?区别在于智能。驯化动物的智能并非是聪明才智,也不是那种通过推理而得来的理智。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比如说狐狸的聪明,让其知道去哪儿能够找到小鸡吃。狐狸这种天生的智能是一切野生动物都具有的。可是,驯化动物身上具有的某种可以称为人类智能的东西,大大不同于狐狸抑或任何动物的智能。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天生,而是源自同情和一种依恋。纯种的阿拉伯马之所以可以明白它的英国主人的意图,不是由于它学过英语语法抑或它天生知晓英文,而是由于它对主人有着生就的爱和依恋。而这正是我所谓的人类智慧,它明显区别于狐?以及其他动物的聪明。而驯化动物和野生动物的区别正在于是否具有这种人类品质。同样的道理,我要说明的,正是这种同情的智慧所予以中国的人性类型、真正的中国人难以形容的温和。
    我曾经在某处读到一位外国朋友的评论,他在日本和中国这两个国家都住过。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发觉在日本居住的日子越久,就越对日本人感到厌烦;而在中国居住的日子越久,却越发喜欢起中国人来。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不是真实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只要是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能同我一般赞同这种对中国人的评价。大家都知道,外国?居住在中国的日子越久,那种可以称之为中国味的情感倾向就会越多。尽管他们(中国人)不怎么注意卫生和讲究生活,尽管他们的思想及性格中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他们身上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东西,这种东西让他们获得了其他民族都无法获得的外国人的喜欢。我将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称之为温和,如果不加以正名,外国人心中便会将其误以为中国人身体以及道德上固有的缺陷,也即温顺与懦弱。就像我试图向你们表述的这样,那种温和便源自于被我称为的同情或真正的人类智慧,这种真正的人类智慧既非来自后天的推理也非与生俱来,而是源于一种同情,或者说?一种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这种同情的力量是源于什么秘密呢?
    在这儿,我冒昧给出一个中国人同情的力量的秘密是什么的回答,如若你愿意,也可将它称作一个假设,下面就是我的解释。中国人之所以具备这种力量——这种源于同情的巨大力量,是由于他们彻底,或者说几乎是彻底在用心灵生活。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完全是一种对生活的感觉,它既非那种来自身体器官的感觉意义上的感觉,也非你所想象的那种来自神经系统的激情意义上的感觉,而是源于我们天性最深处也就是心灵的激情,或者也可以说是人?情爱意义上的感觉。实际上我是想说,真正的中国人生活在心灵和情感之中,这种生活可能让他变得更加超脱,甚至超脱于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物质和灵魂所构成的世界上所必需的条件之外。这便很好地解释了中国人对诸如恶劣环境或不甚讲究这类物质上不便的漠然了。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此处要论述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人具备同情心的力量,是由于他们彻底生活在心灵或者说是人类情感之中。首先我给你们看两个实例,解释一下我所谓的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含义。第一个例子是:你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认识我在武昌的一个老朋友兼?同事梁敦彦先生,他曾做过北京的外务部长。梁先生对我说,在他首次接到汉口海关道台任命的时候,他渴望以及追求清朝大员的官职和顶戴花翎。他很欣然接受这道任命,不是由于他喜欢顶戴花翎,也不是由于他会因此而享有富贵荣华(而在武昌时我们都十分贫穷),而是因为他所受到的提拔能够让他远在广东的老母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便是我所谓的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心灵、情感抑或说是人类之爱中的含义
  •   当初念3+2学的是英文专业,但是个人非常喜欢国学。
    买了这一套来加深基础知识。
    现在看的话觉得有些浅显了,现在的教育这么强,初二左右的学生看应该比较合适。
    纯属个人观点。
  •   国学经典之作,适合每一个人看。
  •   好,都是国学的经典,非常喜欢
  •   年轻人现在都基本上忘记国学了,可我还是想学习一下。
  •   很实用的一本国学知识书籍。明白了好多之前困惑的知识。有必要看看这类书目的
  •   这是一本国学范围内的百科全书。不仅可以丰富你的国学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你之前很多似是而非的国学概念。书很厚很大,装订精美,绝对物超所值。无论是作为初学用书,还是作为补充工具,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   把国学知识概括性的总结,适合如今的快节奏生活。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采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许多重要内容、基本常识将在以后各册陆续回答。
  •   我对国学比较感兴趣,所以这些小故事,小短解说,看着挺有意思的
  •   好多我感兴趣的国学知识,赞一个!
  •   此书以较少的篇幅浓缩了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的一些国学精粹,闲来读读确实受益匪浅!
  •   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都很感兴趣。曼妙的诗词歌赋、独特的音乐和乐器、中国画、书法等都很棒。
    但是现在会唱流行歌曲的人很多,会作诗的会却少得可怜;会弹奏钢琴、小提琴的人很多,会弹古筝、琵琶的人却很少;学画画的,学的都是西方的油画、素描,会画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人却很少;会写毛笔字的人就更少了……
    是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抛弃了我们?
  •   每一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浸润在先民们创造的文化中,同时自己也创造着文化,并汲取着他人创造的文化。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无限的。没有广博的基础便没有高耸的大厦,广泛地涉猎文化常识对每个人的成才都至关重要.我想这本书作者想让我们了解世界文化的初衷吧.
  •   领略国粹,通晓文化精髓,蛮有意思的!
  •   增添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个人魅力和修养,嘻嘻,很不错。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惜中国人现在自已已经抛弃了,现在的孩子对于古典文学,毫无兴趣,学校也不重视,只有升学,升学,这是唯一目标,这真是中国的悲哀。这本书只能说是简单的了解一下,但是聊胜于无,让孩子闲暇时翻翻也是好的。
  •   超好的一本书,内容相当丰富,有十二章,相当于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读,准备让上初中的孩子作为课外书读读。从民风礼俗到音乐戏曲,补充了自己很多知识。
  •   一点一点拾起我们已经一代代逐渐抛弃的文化,哪怕只是一点点。
    原本是在图书馆借阅的一本书,但怕看过了就忘了,于是买下来,随时翻翻
  •   蛮受益的,并且还能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
  •   这本书我与周围的同事一共买了5套,感觉很好。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图像很多很精美,大多数还是照片式的,真实感强。另外每一则都很短小,不会形成阅读负担,哪怕只有五分钟也可以捧起书看上一两则,非常适合用于积累知识、提高素质与修养,只是知识性强,只适合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与成人阅读,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书很好,内容丰富,如果能静下心来读还是会很友收获的,不过知识点之间没什么前后联系,纯粹的罗列内容,读起来还是有点枯燥,可以当成工具书来用,查阅点什么或者给孩子每天读一点增长知识还是可以的。
  •   我常识匮乏,深表惭愧,专心研读,以求无悔,希望你也能停下脚来看一看。
  •   都是常识,很好
  •   拿到手发现真的很大,要携带不是很方便,只有放在那里在休息的时间翻着来看看。中间的内容分类很细,涉及很多方面,如文学、医药、风俗、典故等等。有些词条可以再详细些。总的来说很不错了,可以看成是一种普及读物O(∩_∩)O
  •   看一个人看品行看修养,它可以帮我们提高一下这些。
  •   人生短暂,在这个有限的瞬间,应该尽可能的努力活着,活出意义,活出精彩,活出快乐,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足够了。想读书就读书,想学习知识就学习知识,不断地让自己过的充实,改善你的生活。
  •   能丰富知识,中学生读不错。
  •   久不看书,知识会慢慢忘的,此书很不错,简单易懂,适合平时小读,又收获知识
  •   先在书里见了“实物”,觉得不错,尤其是对自己正上初中的孩子可称为是“对口的快餐”。但,从当当网上购得现在的“全三册”摆在孩子面前时,孩子却没想象的那么“振奋”——终究抵不过网络游戏的“魅力”呀。但愿这不是普遍现象。
  •   有必要看一看 了解民风民俗 不然什么也不知道
  •   翻了翻,能学到不少新知识
  •   内容很全面,争取每天看一点儿。
  •   通俗易懂,丰富自己的知识,做有涵养的人,嘿嘿,很好。
  •   书质量很好,和我想的内容有点不一样,但也很妙趣。
  •   把读书是为生活的一部分
  •   很好的一本书,很满意。价格比书店便宜。
  •   非常喜欢,那是相当的满意。谢谢!!!!
  •   省钱才是硬道理,看到书店卖的以后才到当当买的,很喜欢
  •   拓宽知识面的好书,闲来时捧着读读,放松的很多,忘却一切烦恼和喧嚣,感谢当当提供给我们这么好的书
  •   送货速度很快,昨天下单,今天就到了。书也不错,正在品读。
  •   好书丢在厕所慢慢学习,内容不错,值得一看。
  •   very good!~~ I read hard!~~
  •   内容全面,增加知识的读本
  •   快餐有时候也要吃吃
  •   当作入门看看,小学生也可以
  •   内容是必须要了解的
  •   还可以吧,要慢慢看
  •   装订好,内容好,通俗易懂,很喜欢~~
  •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国学是其中的精髓,身为中国人学习国学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义务。
  •   学习一下国学常识
  •   内容很好通俗易懂,增加了许多国学常识,很喜欢,纸质也不错
  •   这本书挺不错的,内容挺宽泛,不太懂国学的人看看挺长见识。当然了,看完了之后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多匮乏。没事还是得多读书啊!
  •   对学习国学很有帮助。
  •   可能是排版的缘故,虽然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感觉反而失了国学的内涵
  •   好书,国学基础知识读物,受益匪浅!
  •   最近对国学甚是感兴趣,所以就买一本给自己充充电!
  •   但是觉得和《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有大篇幅的重复,两本都买了,觉得有点浪费
  •   很多东西都是在身边的,平时常说,却不知道具体含义,这本书讲解了很多的常识,很有好处!
  •   没事的时候看看~~学学小常识~~不精~~~~
  •   每天给女儿读一篇,还不错
  •   原意是打算给孩子看的,现在看来,可能有些孩子还看不懂,太小了,理解不了。不过我们自己也能看看,学习一下。挺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