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处世哲理故事全知道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李睿  页数:289  

内容概要

为人处世要超越小技巧,寻找大智慧,即中庸处世哲理。中庸处世,不是不讲原则立场,也不是墙头草随风倒,更不是“和稀泥”,它的核心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之亦无不及”。“无过之亦无不及”“恰到好处”,这才是为人处世最高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体现大智慧的最佳状态。     中庸处世之道是一套很高明的处世哲学,认真学习并实践,必能受益匪浅。那么,该如何来学习它呢?《中庸》生涩难懂,《论语》枯燥乏味,各种解说泛泛而谈,让人昏昏欲睡,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容易领悟的轻松读物。于是,《中庸处世哲理故事全知道》跟读者见面了。本书对中庸处世哲理思想进行了精心编排,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将中庸处世哲理的精华全部展现到读者面前。     活学妙用中庸处世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左右逢源。让我们一起踏上通往中庸处世哲理故事的旅程吧!

书籍目录

引言:超越交际小技巧,寻找处世大智慧第一章  端庄沉稳  守善持中——奉行中庸修身自省的故事  一、不偏不倚  顺势而为    故事1  恰到好处的中庸哲学    故事2  尊重规律的中庸之道    故事3  顺应天道的中庸智慧  二、藏锋露拙  明哲保身    故事1  顺宗守拙成大业,杨晾显能遭废弃    故事2  范蠡勇退保身,文种居功惹祸    故事3  “聪明”杨修遭妒被杀,“愚钝”僧虔平安无事  三、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故事1  以德报怨:宋就替邻浇秧    故事2  转换立场:孔子学生要马    故事3  推己及人:大禹胸怀天下  四、立仁立信  至诚至性    故事1  忠信仁义:孔子五品分人    故事2  仁德无敌:羊祜被人尊敬    故事3  仁者爱人:子产受人爱戴  五、修身正己  完善自我    故事1  莫论是非:李法修身自省    故事2  修身正己:朱元璋以身作则    故事3  不欺暗室:蘧伯玉慎独修身第二章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中庸》谈品格的故事  一、善良而不懦弱    故事1  行善积德:梅父推迟完婚    故事2  一心向善:赵叔平以豆自检    故事3  至仁至善:武训行乞办学    故事4  懦弱无为:张扬下场悲惨  二、正直而不清高    故事1  正直无私:蔺相如感动廉颇    故事2  一身正气:海瑞流芳百世    故事3  正气凛然:苏武千古留名    故事4  自讨无趣:张之洞清高失礼  三、原则而不呆板    故事1  拒绝为官:严于陵恪守原则    故事2  不畏皇权:狄仁杰依法办事    故事3  不贪为宝:子罕拒收美玉    故事4  悬鱼拒礼:羊续仕途受阻  四、自知亦要自嘲    故事1  自知者明:孔夫子坐论智者    故事2  知耻后勇:皇甫谧幡然感悟    故事3  检视自我:宋昭公改行易操    故事4  潇洒豁达:张大干勇于自嘲第三章  从容自若  气定神闲——《中庸》谈心态的故事  一、自制而不压抑    故事1  君子之怒:狼暉怒而不乱    故事2  智者之怒:司马懿怒而不发    故事3  匹夫之怒:刘备一意孤行    故事4  妇人之悲:子夏悲痛过度    故事5  不松不紧:佛家般若智慧  二、自尊但不自我    故事1  不卑不亢:晏子巧对楚王    故事2  嗟来之食:饥者彰显自尊    故事3  自尊自信:诸葛亮舌战群儒    故事4  盲目自大:马谡痛失街亭    故事5  自负可笑:康肃欣然受教  三、“糊涂”而不愚蠢    故事1  假痴不癫:司马懿奠定帝业    故事2  小事糊涂:吕端大事清醒    故事3  三年不鸣:楚庄王一鸣惊人    故事4  不动声色:袁凯装疯避祸    故事5  替人遮丑:名医不揭隐私  四、忍让而不退却    故事1  以忍为先:吕蒙正处世有道    故事2  忍让相安:牛弘治家有术    故事3  忍成人事:燕王委曲求全    故事4  忍辱负重:越王成就霸业    故事5  忍让过度:寒山消极避世第四章  变通之道  比中而行——《中庸》谈待人的故事  一、友善而不伪善    故事1  莫逆之交:鲍叔牙善待管仲    故事2  鼎力相助:胡雪岩资助王有龄    故事3  乐善好施:孟尝君礼遇门客    故事4  不亲近邻:陈桓公自食恶果    故事5  假仁假义:王莽用心险恶  二、取义而不避利    故事1  舍生取义:云敞大义葬师    故事2  生财有道:范蠡为富乡里    故事3  不义之财:田稷子奉母退金    故事4  动之以利:刘邦收买人心    故事5  义利之辩:孔子教导子贡  三、诚信而不迂腐    故事1  不失诚信:郭伋守诺亭侯    故事2  以诚立身:季札挂剑践诺    故事3  信誉为本:晋文公失城不失信    故事4  信守承诺:齐桓公顺利称霸    故事5  愚诚愚信:尾生命丧黄泉  四、宽容而不纵容    故事1  让地三尺:郑板桥宽厚待邻    故事2  以德报怨:韩信不计前嫌    故事3  兼容并包:李斯力劝秦王    故事4  宽宏大量:李世民重用魏征    故事5  供桌开花:方丈悔恨不已  五、和顺而不逐流    故事1  和而不流:孔子路遇阳货    故事2  以和为本:陆贾献计陈平    故事3  君子之交:孔子盛赞子夏    故事4  不附俗人:商鞅不谋于众    故事5  缺乏主见:爷孙不知所措  六、到位而不越位    故事1  各行其职:丙吉问牛不问人    故事2  不越职权:孔子制止子路    故事3  越矩惹祸:沈万三巨商陨落    故事4  让名于王:晏婴劝止扰民    故事5  授权于众:陈平为官有道  七、施威不忘施恩    故事1  七擒七纵:诸葛亮降服孟获    故事2  恩威并施:王旦节制有度    故事3  边推边拉:朱元璋奸计得逞    故事4  德刑并用:皇太极威震四方    故事5  施恩下属:曾国藩提拔众将  八、知人亦要善任    故事1  驭人有术:汉高祖成就大业    故事2  任人唯贤:齐桓公不计私仇    故事3  千金市骨:郭隗细论求贤    故事4  量才而用:猗于皋养豹捕鼠    故事5  爱鹤失众:哀帝错宠董贤  九、尽孝而不愚孝    故事1  亲亲为大:老莱子孺子之孝    故事2  取血和药:赵善应恪尽孝道    故事3  无怨无悔:王祥孝感继母    故事4  尽孝有方:孔子教导曾子    故事5  结草衔环:魏颗孝而不愚  十、知礼而不拘小节    故事1  破除三害:周处除害学礼    故事2  走为上计:刘邦不拘小节    故事3  弃瑕取用:刘邦重用陈平    故事4  水清无鱼:丙吉不究细行    故事5  无礼不尊:晏子智斗财主  十一、谦恭而不谦卑    故事1  不耻下问:孔子谦虚求教    故事2  知人下士:韩信求教左车    故事3  给人面子:郭解利己利人    故事4  出言不恭:韩信得罪刘邦    故事5  谦而不卑:越石父绝交晏子第五章  张弛有度屈伸有节——《中庸》谈处事方法的故事  一、能屈还要能伸    故事1  藏巧于拙:冒顿以屈为伸雪国耻    故事2  忍辱负重:司马迁带疾修书    故事3  忍辱逃生:孙膑终灭庞涓    故事4  尊隋攘夷:李渊后发制人  二、知进还要知退    故事1  以退为进:公孙弘彰显智慧    故事2  功成不居:张良淡泊名利    故事3  功高盖主:曾国藩裁撤湘军    故事4  功成身退:李泌不恋官职    故事5  居功不退:商鞅遭受极刑  三、耿直还要变通    故事1  耿直受贬:西门豹变通辞官    故事2  耿直遭祸:朱元璋怒杀好友    故事3  变通受益:徐文远保全自身    故事4  直而知变:苟息叠棋放蛋    故事5  不知变通:于谦遭人暗算  四、善言还要知呐    故事1  巧言避祸:纪晓岚巧解词语    故事2  投其所好:淳于髡巧言纳谏    故事3  巧言善语:子贡纵横各国    故事4  强谏惹祸:孔子评论泄治    故事5  夸夸其谈:田巴败于鲁连  五、谨慎而不多疑    故事1  敞开门户:郭子仪深谋远虑    故事2  伐与不伐:隰斯弥慎之又慎    故事3  不置可否:贡禹谨慎纳言    故事4  患得患失:惠子臆度庄子    故事5  用人不疑:齐威王不听谣言  六、居安还要思危    故事1  有备无患:赵襄子坚守晋阳    故事2  赏一安百:张良谏汉高祖    故事3  居安思危: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故事4  卓识远见:薛简肃藏印防患    故事5  未雨绸缪:冯谖深谋远虑  七、善谋而不奸诈    故事1  田忌赛马:田忌以智取胜    故事2  宗庙为大:淳于髡救孟尝君    故事3  虚张声势:廉范智谋取胜    故事4  指鹿为马:赵高阴险狡诈    故事5  处心积虑:春申君自食恶果  八、从容而不拖延    故事1  沉稳坐镇:诸葛亮唱空城计    故事2  从容淡定:谢安冷静迎战    故事3  遇事不乱:崔巨伦顺利脱身    故事4  一震之威:刘备巧妙应答    故事5  镇定自若:列御寇临渊射箭  九、自强而不独斗    故事1  远交近攻:范睢助秦统一    故事2  善借人势:刘邦合众取胜    故事3  鸡口牛后:苏秦拉拢盟友    故事4  借名争霸:齐桓公巧令诸侯    故事5  唇亡齿寒:虞国欺邻灭己  十、坚持而不固执    故事1  孜孜不倦:孔子专心学琴    故事2  持之以恒:陶渊明点悟少年    故事3  剪布明理:乐羊子受妻教诲    故事4  锲而不舍:唐玄奘终成正果    故事5  愚公移山:愚公固执己见  十一、居功而不自傲    故事1  有功归上:王先生点化龚遂    故事2  归功于众:士燮居功不傲    故事3  大树将军:冯异功昭不傲    故事4  亏立盈翻:孔子阐释妙器    故事5  功大不居:王浚止息谗言  十二、弄巧而不成拙    故事1  “曲”意逢迎:学生巧救李乐    故事2  聪明过头:地方官弄巧遭疑    故事3  过犹不及:石先生弄巧成拙    故事4  弄巧成拙:吴王射死巧猴    故事5  聪明被误:兄弟磨刀砍柴第六章  慎思笃行知行合一——《中庸》谈言行的故事  一、三思而后行    故事1  三思后行:孟子拒多取少    故事2  勤思慎行:曹刿一鼓作气    故事3  轻诺寡信:李渊轻诺太子  二、言行必一致    故事1  一言九鼎:商鞅立柱树信    故事2  信守诺言:卓恕千里赴约    故事3  言出必行:曾子杀猪取信  三、观言更察行    故事1  察言观行:管仲慧眼识才    故事2  眼见为实:齐威王赏罚分明    故事3  偏信则暗:燕惠王信谣败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端庄沉稳 守善持中——奉行中庸修身自省的故事  二、藏锋露拙 明哲保身  故事1 顺宗守拙成大业,杨晾显能遭废弃  【金玉良言】  藏锋露拙与锋芒毕露,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锋芒引申指人显露在外表的才干。有才干本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不是智慧者的所作所为。  【故事精选】  唐代的顺宗在做太子时,亦好作壮语,慨然天下为己任。太子有贤名,服人心,自然也是使自己顺利当上皇帝的一个先决条件。但太子能过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举动,所以又会常遭父皇的猜忌而废黜。聪明的太子因此必须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大的名气。顺宗做太子时,曾对东宫僚属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他的幕僚王叔文于是告诫他,“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父皇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敏感问题,你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招揽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自明?”太子听得如雷灌耳,于是立刻闭嘴默言。  德宗晚年荒淫而又专制,太子始终不声不响,直至熬到继位,方有了唐后期著名的顺宗改革。  隋炀帝的太子杨晾就没那么好的涵养了,一次父子同猎,炀帝一无所获而太子满载而归,炀帝本来就感到太子对自己不够尊重,这一下被儿子比得抬不起头来,于是“求晾罪失”,把杨晾的太子名号给废了。  故事2 范蠡勇退保身,文种居功惹祸  【金玉良言】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故事精选】  范蠡作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二十多年,功勋卓著。  早在勾践三年,越王听说吴王夫差正日夜练兵,要来攻打越国报父仇,便想先发制人,主动出兵讨伐吴国。范蠡苦苦劝阻,勾践不听,结果被困会稽山。生死存亡关头,勾践向范蠡认错,并求教解围的办法。范蠡献计委曲求全,以图东山再起。  求和成功回国后,越王要把整个国政托付给范蠡,范蠡对越王说:“带兵打仗文种不如我,治理国政我不如文种。”把治国大权让给文种,自己却主动争取去吴国作卑贱的人质,受尽屈辱,两年后才回到越国。  回国后,范蠡又辅佐越王励精图治,转弱为强,后来终于大败吴军,困吴王于姑苏山。当吴王派使者前来求和时,范蠡劝越王毋忘当年会稽之耻,不许求和。结果,吴王自杀,越国取得了彻底胜利。  越王勾践在灭吴之后,横行于江、淮地区,各路诸侯都来朝贺,号称霸王,勾践成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于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由于出谋划策,立下功劳而官封上将军。  有一次,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同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看到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想:越王勾践为争国土,不惜死伤无数,而如今如愿以偿了,便不想论功行赏。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到现在,我已经给越王深谋远虑了二十多年,既然已经功成名就了,不如趁这个机会激流勇退。想到这里,他毅然向勾践告辞,请求辞官回乡,过归隐的生活。  勾践面对这个请求,不由得很是为难,迟迟说道:“先生要是留在我身边,我将与你一起分享越国,但是倘若不按照我说的做的话,就一定身死名裂,妻离子散。”政治头脑十分清醒的范蠡,对于世态炎凉,体味得格外透彻,明知“共分越国”绝对是一句空话,不敢对此心存奢望。他一语双关地说: “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事后,范蠡不辞而别,带领家属与家奴,乘船过东海,来到齐国。范蠡跳出了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还在越国,就写了一封书信,劝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一闻此言,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去上朝理政。没想到,越王的手下大将樊笼业早有所防备,岂能容他展翅起飞。不久,有人诬告文种图谋作乱,勾践不问青红皂白,赐予文种一剑,说道:“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就已灭吴,其四深藏先生胸中。先生请去追随先王,试行余法吧!”这分明就是赐死的意思。再看越王所赐之剑,就是当年吴王命伍子胥自杀的“属镂”剑。文种眼看事已至此,一腔孤愤难以言表,无可奈何,只得引颈自刎,含恨而死。  范蠡在齐国海滨自食其力生活,因为贤达而声名远播,齐国人又要请他为相。他坚辞不受,再次远走高飞经商,号陶朱公,成为当时天下第一的亿万富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庸处世哲理故事全知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本书挺不错的,原文加上释意,另外有小故事帮助阐述道理,以后可以用来教小朋友
  •   故事不错,唯一就是故事和格言不相配合
  •   内容新颖 丰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