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孙郡锴 编 页数:275
内容概要
所谓妥协,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以一定的让步换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懂得妥协的人不会一味强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会秉承“欲求利,先让利”的原则,在“和为贵”的理念指导下,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也许在某一时某一事上他是吃亏的,但长远的看,这种原则和理念会让他真正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懂得妥协的人不会事事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会适当地忍一忍、适时地让一步,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并非只为自己而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都有自己的喜好,只有互谅互让,才能共生共存。 所谓取舍,就是善于在得与失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善于取舍的人会不惜代价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如果某种东西是自己想要的,即使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也会孜孜以求,并乐在其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肯要你的人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 1.消除“妥协就是软弱”的偏见 2.人生在妥协的过程中积淀智慧 3.学会妥协才意味着成熟 4.妥协是另一种方式的接受 5.我们控制不了天气,但能控制脾气 6.用理性的妥协消除“应激反应” 7.找不到完美的伴侣,就包容不完美的生活 8.不要在工作中斤斤计较 9.如果确实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 10.该糊涂时就不要认真,该妥协时就一定让步 11.妥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二章 把妥协你当作人生必备的生存手段 1.妥协是韬光养晦、寻求生存的大谋略 2.妥协是无为之中求有为 3.妥协是处理、决策问题的思维艺术 4.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5.毫不妥协地争取权益肯定是行不通的 6.妥协可以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机会 7.妥协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 8.肯妥协意味着易成功 9.妥协有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10.妥协就是用让步去赢得更大的胜利 11.以鸡蛋碰石头是一种愚蠢第三章 妥协是一种方圆进退的艺术 1.把握好坚持与放弃的尺度 2.有制衡就有调整,有调整就有妥协 3.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不该妥协 4.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 5.协议的达成要比没有达成更好 6.“取胜”并不意味着别人要输 7.争取有时虽然能获得一些,但最终失去的更多 8.过度的坚持,等于更大的浪费 9.用韬光养晦来争取时间和空间 10.小不忍则乱大谋第四章 追术双赢的博弈境界 1.恰到好处的放弃就是一种双赢的妥协 2.妥协是一种交易,一种权与利的让渡 3.与外国商人竞争与合作的艺术 4.协调相互冲突的各个集团的利益,达成互利的妥协 5.实行让步和妥协,达成和解和合作 6.合作远远比竞争更重要 7.找到满足双方需要的办法 8.寻求双方的利益共同点 9.从对方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10.要懂得适时让步 11.不要追求完全平等的让步第五章 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完美之处 1.懂得宽恕,用长远的眼光看事情 2.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 3.正确对待他人的过失 4.宽容是利人利己的良药 5.不要因偶尔的过错就丧失对朋友的信任 6.随时缓解紧张气氛,避免无端的消耗 7.退让一步天地宽 8.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9.达观权变,进退适宜第六章 在得与失中把准方向 1.得失不必挂心上,乐观豁达就逍遥 2.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3.宠辱不惊,乐天知命 4.有内涵的人才懂得妥协 5.弯腰是为挺起做准备 6.理性的回应才是高明的妥协 7.四十不惑需要大智慧 8.无谓的意气之争要不得第七章 领悟舍得与放下的智慧 1.有一种坚强叫放弃 2.放弃有时比拥有更重要 3.放弃自认为最珍贵的 4.半途之时该废当废 5.放弃是一种必要的智能 6.放弃无谓的批评 7.放不下就是失去 8.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9.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胸怀 10.小事糊涂,大事聪明 11.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12.“吃亏”做人是一种气度 13.吃“糊涂”亏,做大赢家 14.吃小亏者会有大收益 15.珍惜值得珍惜的,舍弃应该舍弃的 16.拿起该拿起的,放下该放下的 17.进一程风高浪急,退一步海阔天空第八章 做好人生的每一次选择 1.做你最想做的行业 2.经营自己的长处 3.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4.做鸡头还是做凤尾 5.择你所爱,爱你所择 6.苦难中的最佳选择 7.成功在于智慧的选择 8.决断,而不是优柔寡断 9.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10.选择朋友就是选择人生 11.幸福婚姻的心态选择 12.为你选择的目标付诸行动 13.选择好的心态,才会有好的人生 14.靠人与靠己 15.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第九章 取与合的心理博弈 1.重视对方的需要,捕捉对方的心理 2.洞悉人性,就要投其所好 3.利用他人的行为,来影响别人 4.先尊重别人,再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5.你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为你着想 6.以沉默来显示宽广的胸襟和气度 7.对欺软怕硬的人显示自己寸步不让的决心 8.多听对方说,并尽量让对方多说 9.利用“自己人效应”,将他变成自己人 10.激起并满足对方的需求,你就会左右逄源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肯要你的人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 1.消除“妥协就是软弱”的偏见 曾几何时,妥协是作为贬义词而存在于我们国民的思想之中,在战争年代,妥协就意味着投降、无能、软弱。而不依不饶、宁死不屈则作为一种骨气备受人们的赞美。 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长时期生活在怨恨之中的民族是一个不幸的民族。同样,生活在一个宁死不屈的封闭的国家则是一种灾难。 “妥协就是软弱”,这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十分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努力避免并且设法消除这种偏见。 人的态度对于交易是否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双方都对某个问题持有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态度,那么这场交易就成功了一半。但是这种理想的交易局面却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场合中,这是因为由于客观环境、各自需求以及所持有的看法不同,使得在交易的过程中,双方一定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态度,这样一来,有时人们就难免陷入各自的心理误区而对互相妥协表现出一种偏见。 偏见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往往有过度美化或丑化的倾向,并且常常含有先人为主的判断。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了偏见的人常常态度消极、思想刻板,即使面对能够证明自己的偏见并不正确的事实,也不愿意改变与修正原有的判断。由此可见,具有偏见的人是很难对事物形成正确判断的,而且这种人还经常片面、消极地看待问题,以致无法及时有效地正确解决问题。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妥协策略之一。当时赵武灵王以国君之尊,亲自跑到那些不愿意换服装的大臣家里,苦口婆心地反复劝说,嗓子都说哑了,工作做到了家,给足了大臣面子,改革乃得以推行下去。如果他只是下一道死命令,强迫大臣“胡(服)也得胡,不胡也得胡”,结果很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 尽管偏见丝毫不利于解决各自的问题,但是对于人们来说,偏见却很难避免。撇开交往者各自的需求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不谈,仅仅是交往中的妥协和让步就很难让所有的交往者轻松愉悦地接受。人们有一种普遍观念,认为妥协就是让步,而让步则意味着自身利益的损失。这种观念其实就是一种偏见,而正因为这种偏见根深蒂固,所以人们往往无法理解妥协对于交易成功的意义,从而也就很难在交往过程中主动表示在某些方面的妥协。但人们面临的事实是,只要存在一个以上的关系,就无法避免妥协的存在与实施。人与人、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都时时刻刻存在各种各样的妥协。在交往过程中,人们更应该努力克服对妥协的偏见。 其实,妥协并非都是坏事,妥协的含义并不简单。很多人都知道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家阿克顿勋爵的一句名言——?权力可能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他还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妥协的含义。妥协就是沟通的双方在进行互补,取长补短。假如两个人相互约好了要和对方吃饭,其中一个人坚持要吃上海菜,另外一个人则坚持要吃湘菜,如果最后吃湘菜者妥协了,他吃上海菜时也不会特别去欣赏它的味道,相对地,如果是放弃上海菜吃湘菜,那么想吃上海菜的人也不会觉得湘菜有特别好的味道。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是所谓的妥协,就是其中有一个人最后选择了放弃。然而如果是采取另外的解决方法,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其中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到同一家餐厅去吃,既有上海料理,又有湘菜料理,彼此都可以享受到自己喜欢吃的菜的味道。另外一个可能是,当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只要我们能稍微地兼顾对方的立场,并且尝试新的可能,那么实际上吃下来的结果,双方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满足,就不会觉得我们只是不断地在配合和妥协而已。 无论妥协对于人们有何利弊,人们都不应该对妥协本身采取偏见的态度。这种偏见十分不利于人们的合作,同时还会对交往进程的顺利开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交往中应该主动克服、努力避免自身对于妥协的偏见,同时,也要设法消除对方对于妥协的偏见。 2.人生在妥协的过程中积淀智慧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无论是伟人还是乞丐,都不得不向时间、生活、命运妥协。诚然,谁也无法阻止时间的前进,谁也离不开柴米油盐以及感情的纠葛,谁也不能随时掌控命运,谁也不能定格生命。 从投胎那一刻起,人就不得不妥协。是出生在东家还是西家,是穷的还是富的,是幸福的还是可怜的,这些自己都没有选择的权力和余地。 小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有一些自由,那时候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任性而为。年少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总以为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改变一些不满的社会现实,总以为任何事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然而。生活却不断给人以磨砺,让人们感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赐予你失意和不顺,慢慢地将你锻造得成熟、理智,直至妥协。 然而,一旦你懂得了妥协,也就获得了一种智慧。 王勃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是啊,并不是没遇到圣主,只是贾谊这个人“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这里的“识不足”指的便是贾谊缺乏妥协的智慧。他不理睬人们约定俗成的种种禁忌,不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但招致了小人的嫉妒,也让原本赏识他的文帝觉得他华而不实。他不懂也不愿意妥协,他的感情那么真挚而热烈,离京后深感委屈,哀伤自悼甚而一蹶不振,挥笔大作《吊屈原赋》与《鹏鸟赋》。《吊屈原赋》与《鹏鸟赋》传人京都后,文帝虽赞赏他的文采,可更认为此人气量狭小,不堪重用。更让人惋惜的是,在梁怀王不慎坠马身亡后,本无责任的贾谊因为害怕文帝的追究,追悔自己的疏忽,从而更加郁郁寡欢,哭泣不已。一年后,因伤感过度而死,年仅33岁。 可是,当时光推移到几百年后的苏轼身上时,妥协却闪现出了它智慧的光芒。因为政治的原因,苏轼落难了,依靠朋友的帮助得了一块荒芜的土地来耕耘度日,可他并没有跳着脚咒骂或长吁短叹,而是欣欣然干脆做起东坡居士。 从得意非凡的苏大才子一夕变为“竹杖芒鞋”的苏东坡,稍作妥协的他就将命运的乖舛踩在了脚下,从此,走向了成熟,走向了更广阔的人生空间。面对市井小人的无礼斥责,他竟“自喜渐不为人知”,这种妥协已是有了包容的智慧了。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里的小童仆早已熟睡,鼻息如雷鸣,任凭苏轼在外把门敲了又敲,小童仆都没有应声开门。算了,转身“倚杖听江声”去吧,这种妥协更是有了淡定的智慧了。 如果说被宠赏时的苏轼如一杯好酒,那么落难之后的他却如一盏清茶了。好酒浓烈,于是难免伤人伤己,清茶淡雅,于是更可养身养心。恰是因为有了对生活的某些妥协,使得他不怨不叹不嗔不怒,到了苏杭,“写”下了被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称之为他“写得最长最美的一句诗”——苏堤;到了黄州,尽游赤壁,“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到了偏远、蛮荒的岭南,竟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欣然做个饕餮者。这样,苏轼就在每一次被贬谪过后反而更亲佛一点,更近禅一些。在其拥抱了清风明月,品味了苦境中一丝美味带来的欣喜,筑成了浪漫激情的“诗意工程”之后,拥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至臻境界。 人生,应该在你不断妥协的过程中沉淀出更深的智慧。厚积而薄发,凝民众四两之力,牵引千斤之局。懂得妥协,即使我们的生活做不到昂扬,也能达至进退自如,拥有几分洒脱! 3.学会妥协才意味着成熟 成熟就是学会妥协。的确是这样,在不成熟时我们渴求天下的一切都能做到,然而慢慢地成长中,我们会发现世间的事情有些并不是争取就能得到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妥协,这样也就意味着长大。 人生需要不断地向前走,也许不知接下来的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但日子总是这样一天天过,人生也是这样一步步向前走,没有人能给予答案,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对与错,有错的话最多只是时间的错——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对的事情。 不知不觉,现在的思想好像比以前“沉”了好多,少了从前的“激情”,多了一份“沉重”,渐渐地不会像从前那样夸夸其谈,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好为人师,更多的是一份思考。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成熟”吧!现在才明白其实为什么知道得越多,越认为自己无知,知道得越多越不敢“说”,因为觉得自己是那么的“肤浅”,再也没有从前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万丈,有的是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是想得到境界的提升。 或许这并不是好事,以前好像没有感情,对世间的事情都抱冷眼的态度,认为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自己掌握和创造的,因此不需要“爱”,也不知“爱”为何物;或许是曾经在自己身上受过的伤,或许是曾经的伤也没有人给过“安慰”,所以对别人的伤也没有任何感觉,所以眼里只有“冷漠”。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也渐渐地有了眼泪,也有了些许伤感,有时候看着电视或电影或听到感人的故事时也会流泪,真不知现在是怎么了?也许……没有也许,这或许就是“长大”,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学会了“感同身受”,于是慢慢有了眼泪。 慢慢地长大,发现人生是需要妥协的,因为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或许接下来的人生需要更多的妥协,但如果放弃了自己,生命中还要留下什么?因为黑暗之后是黎明。 所以还是要学会勇敢一点,勇敢地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事情都会随时间慢慢地改变,包括自己的,但唯一不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只要有心就能面对一切。 ……
编辑推荐
善于取舍的人在一般人眼里有那么一点离经叛道,有那么一点脱世弃俗,但这样的人往往活得意气风发,活得潇洒自如。 让你的人生更成功,让你的身心更和谐。 懂得妥协的人看起来不是那么强势,不是那么咄咄逼人,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有点懦弱。但这样的人往往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在忍让与包容中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善于取舍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身心的负累:如果某种东西已经成为人生的障碍。像名气、金钱、地位等。即使在别人眼里重若泰山.也会弃之如敝履.且怡然自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