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出版时间:2013-10-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吕思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位大师为何对中国有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
这部历史大百科全书何以让中学生也爱读?
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得失,从分分合合到国家命运
用新方法、新思潮在历史中一窥未来中国的脉络
钱穆最敬重的授业恩师,易中天品三国言必称的史学四大家之一
吕思勉
民国史学巅峰之作,近百年被阅读最多的国史入门书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通史,远超当下历史教科书
横跨新旧社会,直击要害,石破天惊,重构国家常识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论著之一,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第二部分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本书内容科学严谨,观点条理清晰,文字通俗易懂,出版近一个世纪以来,深受学界一致好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史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著作宏富,有《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等。

书籍目录

《中国通史》目录: 吕思勉先生的史识与史德(章立凡) 自序 绪论 上编中国政治史 第一章中国民族的由来/003 第二章中国史的年代/009 第三章古代的开化/012 第四章夏殷西周的事迹/020 第五章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026 第六章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032 第七章古代社会的综述/036 第八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041 第九章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044 第十章汉武帝的内政外交/050 第十一章前汉的衰亡/056 第十二章新室的兴亡/060 第十三章后汉的盛衰/065 第十四章后汉的分裂和三国/071 第十五章晋初的形势/075 第十六章五胡之乱(上)/080 第十七章五胡之乱(下)/084 第十八章南北朝的始末/089 第十九章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096 第二十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099 第二十一章唐朝的中衰/102 第二十二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106 第二十三章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111 第二十四章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117 第二十五章北宋的积弱/122 第二十六章南宋恢复的无成/128 第二十七章蒙古大帝国的盛衰/135 第二十八章汉族的光复事业/140 第二十九章明朝的盛衰/145 第三十章明清的兴亡/150 第三十一章清代的盛衰/157 第三十二章中西初期的交涉/162 第三十三章汉族的光复运动/168 第三十四章清朝的衰乱/173 第三十五章清朝的覆亡/178 第三十六章革命途中的中国/184 下编中国文化史 第三十七章婚姻/193 第三十八章族制/215 第三十九章政体/230 第四十章阶级/245 第四十一章财产/262 第四十二章官制/283 第四十三章选举/298 第四十四章赋税/316 第四十五章兵制/333 第四十六章刑法/355 第四十七章实业/373 第四十八章货币/391 第四十九章衣食/406 第五十章住行/424 第五十一章教育/440 第五十二章语文/454 第五十三章学术/469 第五十四章宗教/500 《中国历史常识》目录: 第一编 中国猿人/002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神农氏/004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007 黄帝炎帝蚩尤/009 尧舜禹/010 夏商/012 殷墟甲骨文/014 文王姜子牙/016 周公/017 春秋战国/018 五霸七雄/019 管仲/023 子产/024 卧薪尝胆/025 商鞅变法/026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028 苏秦张仪/029 火牛阵/032 完壁归赵/034 将相和/036 毛遂自荐/039 信陵君救赵/041 图穷匕首见/042 端午节/04s 诸子百家/046 四书五经/049 孔子孟子/052 老子墨子韩非/055 孙武《孙子兵法》/058 班门弄斧/060 屈原/061 都江堰郑国渠/063 第二编 秦灭六国/068 秦始皇/070 灵渠/072 孟姜女哭长城/073 陈胜吴广/075 约法三章鸿门宴/078 破釜沉舟四面楚歌/080 汉初三杰/083 汉武帝/086 司马迁《史记》/088 赵过/090 苏武牧羊/091 昭君出塞/093 王莽/094 绿林赤眉/097 党锢之祸/099 佛教道教/101 《论衡》/103 班昭/104 张衡张机/105 扁鹊再世华佗重生/108 黄巾起义/110 赤壁鏖兵/112 曹操/114 文姬归汉/116 三顾茅庐/117 晋朝的建立/119 石崇、王恺斗富/121 八王之乱/122 南北朝六朝/124 闻鸡起舞/126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27 魏孝文帝/129 葛荣起义/131 王羲之/132 顾恺之/133 祖冲之/134 范缜/136 《文选》《文心雕龙》/138 《齐民要术》/139 《水经注》/140 云冈、龙门石窟/141 第三编 隋朝的建立/146 隋朝的崩溃/148 隋末农民起义/149 贞观之治/151 魏征/153 文成公主/155 武则天/157 唐代的长安/158 安史之乱/161 黄巢起义/162 刘知几杜佑/164 李白杜甫/165 白居易元稹/170 唐代著名书法家/171 唐代著名画家/173 唐代著名的雕塑家、音乐家、舞蹈家/175 孙思邈/176 玄奘取经/178 敦煌艺术/179 五代十国/181 周世宗柴荣/183 陈桥兵变/186 杯酒释兵权/186 杨家将/187 澶渊之盟/189 范仲淹/190 包公/191 王安石/192 《水浒》描写的梁山好汉/194 方腊起义/196 契丹/197 女真/198 宋代临安/200 八字军/201 黄天荡之役/202 岳家军/203 郾城大捷/204 秦桧/205 唐宋八大家/206 宋初四大类书/209 《资治通鉴》/210 《梦溪笔谈》/211 李清照/212 辛弃疾陆游/214 宋朝四大书法家/21e 宋朝著名的画家/217 第四编 元朝忽必烈/222 文天祥/224 元曲/226 郭守敬/228 黄道婆/229 红巾军/231 朱元璋/232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233 明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35 靖难之变/237 迁都北京/238 土木之变/239 于谦/240 戚继光/242 澳门被占/244 反税监、矿监的斗争/245 东林党/246 《永乐大典》/248 李时珍/249 潘季驯/250 徐光启/251 明朝著名画家/252 李自成/255 张献忠/257 努尔哈赤/258 吴三桂/259 史可法/260 江阴人民抗清斗争/262 郑成功/263 康熙皇帝/265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267 文字狱/268 马戛尔尼率团来华/269 嘉庆年间的秘密结社/270 《四库全书》/271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272 洪升孔尚任/274 第五编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正式纪年/278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279 我国的民族/281 首都北京/282 六大名都/283 天干地支/285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286 我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288 我国古代兵役制/290 世卿政治官僚政治/293 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央官制/295 从秦汉到明清的地方官制/297 古代选拔制度/300 科举制度/302 三教九流/305 我国古代主要的农作物/306 四大发明/308 弓箭弩/311 养蚕缫丝/313 六畜/315 船舶/317 瓷器/320 砖瓦/322 漆器/325 煤石油/326 酿酒/328 糖/330 茶/332 汉字/334 少数民族文字/336 文房四宝/338 书/340 报纸/342 锅灶/343 家具/344 跪拜/347 穿衣打扮/349 音乐/355 舞蹈/359 第六编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64 鸦片战争/366 林则徐虎门销烟/368 关天培陈化成/371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375 《南京条约》/376 《望厦条约》/378 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382 拜上帝会/384 金田起义/386 《天朝田亩制度》/388 太平天国的北伐/389 杨韦事件/391 石达开/393 曾国藩湘军/395 帝国主义对太平天国的镇压/397 陈玉成李秀成/399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402 《资政新篇》/404 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化/405 小刀会/407 大成国/408 捻军/411 张秀眉、杜文秀和李文学/413 宋景诗/415 第二次鸦片战争/417 圆明园/419 北京政变/42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24 浮动地狱/425 租界/427 中国海关/428 第七编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432 洋务运动/43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435 天津教案/438 中法战争/439 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 大规模的反帝斗争/441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443 邓世昌/445 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447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449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451 门户开放/453 公车上书/454 强学会保国会/457 《时务报》458 严复/460 百日维新/461 戊戌六君子/464 《大同书》/465 19世纪后期的反教会斗争/467 义和团运动/469 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472 八国联军/473 《辛丑条约》/475 东南互保/476 扫清灭洋/478 颐和园/479 慈禧太后/481 赫德/484 李提摩太/486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的银行/497 退款兴学/490 第八编 新政预备立宪/494 派遣留学生/496 日俄战争/498 英国侵略西藏/499 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500 中国同盟会/503 三民主义/504 保皇会/506 《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508 苏报案/510 秋瑾/513 中国最早的铁路/515 保路运动/517 长沙抢米风潮 莱阳抗捐斗争/519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522 文学社共进会/524 武昌起义/526 中华民国的成立/52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31 袁世凯/533 宋教仁/535 二次革命/537 袁世凯的皇帝梦护国运动/539 张勋复辟/542 北洋军阀/545 护法运动/548 京剧/550 现代话剧/552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555 …… 《中国史纲》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唐朝的盛衰,以安史之乱为关键,安史之乱,皇室的腐败只是一个诱因,其根源是别有所在的。一、唐朝的武功从表面看,虽和汉朝相等,其声威所至,或且超过汉朝,但此乃世运进步使然,以经营域外的实力论,唐朝实非汉朝之比。汉武帝时,攻击匈奴,前后凡数十次;以至征伐大宛,救护乌孙,都是仗自己的实力去摧破强敌。唐朝的征服突厥、薛延陀等,则多因利乘便,且对外多用番兵。玄宗时,府兵制度业已废坏,而吐蕃、突厥都强,契丹势亦渐盛,欲图控制、守御,都不得不加重边兵,所谓藩镇,遂兴起于此时,天下势成偏重。二、胡字本是匈奴的专称,后漸移于一切北族。再后,又因文化的异同易泯,种族的外观难改,遂移为西域白种人的专称(详见拙著《胡考》,在《燕石札记》中,商务印书馆本)。西域人的文明程度,远较北族为高。他们和中国,没有直接的政治关系,所以不受注意。然虽无直接的政治关系,间接的政治关系却是有的,而且其作用颇大。从来北族的盛衰,往往和西胡有关涉。冉闵大诛胡、羯时,史称高鼻多须,颇有滥死,可见此时之胡,已非尽匈奴人,拓跋魏占据北方后,有一个盖吴,起而与之相抗,一时声势很盛,盖吴实在是个胡人(事在公元446年,即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见《魏书。本纪》和《宋书。索虏传》)。唐玄宗时,北边有康待宾、康愿子相继造反,牵动颇广(事在公元721、722年,即玄宗开元九年、十年),康亦是西域姓。突厥颉利的衰亡,史称其信任诸胡,疏远宗族,后来回纥的灭亡亦然,可见他们的沉溺于物质的享受,以致渐失其武健之风,还不尽由于中国的渐染。从反面看,就知道他们的进于盛强,如物质文明的进步,政治、军事组织的改良等,亦必有受教于西胡的了。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 汉朝多使之人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它。所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胡乱华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有被其侵入的危险了。唐末的沙陀,五代时的契丹,其侵人中国,实在都是这一种性质,而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先期的警告。安禄山,《唐书》说他是营州柳城胡。他本姓康,随母嫁虏将安延偃,因冒姓安。安、康都是西域姓。史思明,《唐书》虽说他是突厥种,然其状貌,“鸢肩伛背,廠目侧鼻”,怕亦是一个混血儿。安禄山和史思明,都能通六番译,为互市郎,可见其兼具西胡和北族两种性质。任用番将,本是唐朝的习惯,安禄山遂以一身而兼做了范阳、平卢两镇的节度使(平卢军,治营州。范阳军,治幽州,今北平)。此时安禄山的主要任务,为镇压奚、契丹,他就收用其壮士,名之曰曳落河。其军队在当时藩镇之中,大约最为剽悍。目睹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内地守备空虚,遂起觊觎之念。并又求为河东节度使。755年,自范阳举兵反。不一月而河北失陷,河南继之,潼关亦不守,玄宗逃向成都。于路留太子讨贼,太子西北走向灵武(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是为肃宗。安禄山虽有强兵,却无政治方略,诸将亦都有勇无谋,既得长安之后,不能再行进取。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朔方军,治灵州),乃得先平河东,就借回纥的兵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安禄山为其子庆绪所杀。九节度之师围庆绪于邺。因号令不一,久而无功。史思明既降复叛,自范阳来救,九节度之师大溃。思明杀庆绪,复陷东京,李光弼与之相持。思明又为其子朝义所杀。唐朝乃得再借回纥之力,将其打平。此事在762年。其时肃宗已死,是代宗的元年了。安史之乱首尾不过八年,然对外的威力自此大衰,内治亦陷于紊乱,唐朝就日人于衰运了。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常识》编辑推荐:毛泽东最为赏识的著名历史学家,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历史常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最佳读本。《中国通史》编辑推荐:史学大师吕思勉的传世之作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最经典最权威的中国通史一书在手,中国历史全知道《中国史纲:天才史学家张荫麟的传世名著》,与《国史大纲》(钱穆)、《中国通史》(吕思勉)并肩的史学经典!《中国史纲:天才史学家张荫麟的传世名著》,梁启超、钱穆、陈寅恪、熊十力赞叹的史学大师!《中国史纲:天才史学家张荫麟的传世名著》,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历史名著!

名人推荐

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从哪里取得呢?很显然,学习历史,正确地吸收祖国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我国历史时期这么长,历史文献这么多,要人人都学点历史,有点历史常识,真是像前人所说,一部二十四史,从何下手呢?从何学起呢? 我们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编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就是为了适应这个强烈的要求,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并且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吴晗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时空记录,今天的现实,明天将汇入历史,因此,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现实。 前辈史学家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的对象主要是青年和一般读者,但参与选题和审订的,有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何兹全、戴逸、汪莪、陈乐素、胡厚宣、谢承仁等史学名家;一些当时较为年轻的撰稿人,后来也都成为著名学者。“大家编小书”是本书质量的前提之一。 --章立凡 故友张君荫麟,始相识于民国二十三年春夏间。时余与张君方共有志为通史之学。当谓张君天才英发,年力方富,又博通中西文哲诸科,学既博洽,而复关怀时事,不甘仅仅为记注考订而止。然则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 --钱穆 张荫麟先生,史学家也,亦哲学家也……其为学,规模宏远,不守一家言,则时贤之所夙推而共誉也。 --熊十力 他立志做第一等人,终能在史学界取得第一流的地位。 书中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理想,有简洁优美的文字,有淹博专精的学问,有透彻通达的思想与识见。 --贺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书的印刷质量很好,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把原来上下册的顺序改了一下,变成了先讲政治在讲文化,而且合订成了一本,内容上是作者的评述性写作,不是单罗列历史,最好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再去读。吴晗的中国历史常识是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当时作者就是想对社会上没有经历过高中大学的青年的一个科普读物,词句很简单,内容也挺丰富的,适合10岁左右的小孩读,对于成年人来说内容有点简单了。附赠的一本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只讲到东汉建立,论述性比中国通史弱,讲史实讲的多一点(我原来以为这是钱穆的国史大纲,希望大家不要看错)。
  •   一本懒人必读的历史书籍,很好。
  •   读史使人明智 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 能让人开阔眼界 增长胸怀 这一套书很适合 三种角度 各有所得
  •   超好,但有些油墨味。翻动书页,手上会占到些许油墨——毕竟是封塑包装,可以理解。
  •   三本书三种角度诠释中国历史,绝对值得推荐。三本书的作者毋庸置疑是研究历史的大家,对我们掌握历史知识有莫大帮助,推荐。陕西师大的印刷品质也不错。
  •   建议:需要补充中国历史常识的菜鸟级读者购买!
  •   书质量很好,内容也好,值得一读,能学到不少东西,赞!
  •   书很不错!是正本!历史的人和事恰如今日之人生!
  •   经典中的经典,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阅读!
  •   非常喜欢,民国的大家之作,亲切的叙述让历史也不那么枯燥了呢~~~
  •   三本书价格是便宜,但是感觉适合初中生的孩子读,内容比较粗略,
  •   在满100减50的时候入手的,很实惠
  •   我买的中国通史差了十好几页,是盗版吧!
  •   内容看上去不错,不过书里面出现十多页的空白
  •   实际封面与如图所示完全不一,内容几乎一致!
  •   实际封面和如图所示完全不同,但内容还行!
  •   还可以吧 就是包装太差 内容还是可以的
  •   作为中国的公民,个人认为很有必要对我们祖国的历史进行了解,这三本书就很适合我们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