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

出版时间:2013-7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李迎春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奖得主赫塞融和东西文化,探求人类内在精神真实体验的一部巨作。在本书中,赫塞藉由主角求道的过程,反应出潜藏世人内心各种不安、迷惑、莫名蠢动诱因力道之强大,以坦白、不假修饰的真诚频率,带领读者以一种平和、不执妄的喜悦心,臻至追求真我性灵的丰美与满足的境地。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赫尔曼•黑塞 译者:李迎春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著名文学家,1946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他在1904年出版《乡愁》后声名大噪,一举成名。1906年出版《心灵的归宿》,1919年《徬徨少年时》,1922年《悉达多》,1927年《荒野狼》等书,都显现了他受尼采、托斯妥耶夫斯基和东方佛教神秘主义的影响。

书籍目录

婆罗门之子 1与沙门一起 11乔达摩 21觉醒 31迦摩罗 37与天真无邪者一起 51轮回 61在河边 71船夫 83悉达多之子 95葛文达 113附录一 黑塞小传 125附录二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129附录三 黑塞年表 135

章节摘录

外貌俊美的悉达多,这位婆罗门之子,这只年轻的鹰隼,在房舍的荫遮之中,在停泊着小船的河岸上的阳光之中,在婆罗双树林的浓荫之中,在无花果树的树荫之中,与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朋友葛文达一起长大成人。他在河边沐浴,庄严地净身,虔诚地祭祀,阳光晒黑了他那白皙的肩膀。孩童时代,当他在果林中玩耍,当他的母亲轻声哼唱,当祭祀仪式举行,当他那作为学者的父亲对他进行教诲,当智者们进行交谈的时候,浓荫便倾注在他那乌黑的双眸之中。很长一段时间,悉达多坚持参加智者们的讨论,与葛文达进行辩论,同葛文达一起练习沉思和冥想。他已经知道如何默念“”1,这一词中之词,吸气时默念此词入心,呼气时默念此词出神,全神贯注,额头上笼罩着清晰思维之光辉。他已经知道如何在内心深处感受那不可毁灭、与世长存之阿特曼2。见到儿子如此敏而好学,求知若渴,他的父亲不禁喜溢眉梢。他看到儿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智者和僧人,一个婆罗门中的王子。母亲看到他行走、坐立和起身,看到悉达多日益健壮、俊美,看到他迈着颀长的双腿,满怀敬意地向她施礼问候,心中不禁欣喜不已。当额头清亮、眼神如同国王一般、双臀瘦削的悉达多穿过城市的街道时,爱意搅乱了年轻的婆罗门姑娘的芳心。但是他的朋友,婆罗门之子葛文达对他的爱胜过了所有人。他爱悉达多明亮的眼睛和甜美的声音,爱他走路的姿态和完美无缺的举止,他爱悉达多所做、所说的一切。而他最爱的则是悉达多的精神,他那卓越、激昂的思想,他那坚强的意志,和他那崇高的理想。葛文达知道,悉达多不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婆罗门,不会成为一个懒惰的祭司,一个口念咒语的贪婪商人,一个爱慕虚荣、缺乏内涵的演说家;也不会成为一个卑鄙无耻、信口雌黄的僧侣;更不会成为一个唯唯诺诺、任人宰割的绵羊。不,就连葛文达也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不想成为千千万万婆罗门中的普通一员。他希望追随受人爱戴、经天纬地的悉达多。在不久的将来,即便悉达多成为了天神,光焰万丈,葛文达仍然希望自己能够追随他,做他的朋友、他的伙伴、他的仆人、他的随从和他的影子。大家就这样爱着悉达多。他是所有的人欢乐之源,为所有人带去了喜悦。但是,悉达多自己却并不快乐,未能在自己身上发现任何欣喜之处。他走过无花果树花园的玫瑰小径,盘坐在黛青色的浓荫之中冥想,每天濯洗四肢以示忏悔,在昏暗的芒果树林中祭祀;他举止优雅,赢得了所有人的爱戴,但是他的内心仍然闷闷不乐。各种各样的梦境和不安思绪不断地涌入他的脑海,在河水中流动,在夜空的繁星上闪烁,在阳光中融化。梦境不断地涌入他的脑海,在祭祀中升腾,在《梨俱吠陀》1的诗行中浮现,在老婆罗门的教诲中一点一滴融入他的心中,搅得他心神不宁。悉达多心中的不满开始增加,他开始感觉到,父亲、母亲以及他的朋友葛文达的爱无法为他带来永久的幸福,也无法培育他、供养他,令他心满意足。他开始怀疑,他那令人尊敬的父亲和其他师长,以及睿智的婆罗门,已经把全部的智慧精华传授给他,已经把他们生平所学全部装进他那扬帆已久的小舟之中,但是小舟并没有装满,精神依然空虚,灵魂无法平静,心灵尚未满足。洗礼虽好,但那毕竟是普通的水,无法洗掉罪恶,无法补充心灵的饥渴,无法舒解心中的忧虑。对神灵的祭祀和祷告虽妙,但仅仅如此而已吗?祭祀可曾带来幸福?诸神可曾带来幸福?真的是生主创造了世界?难道不是阿特曼,这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创造了世界?诸神难道不也只是创造出来的意象,同你我一样,受制于时间,终归要走向寂灭吗?对诸神的祭祀难道不是一件美好、正确、意义非凡、至高无上的事业吗?除了他,独一无二的阿特曼,我们还能对谁祭祀,顶礼膜拜?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阿特曼,他身居何处,他那颗永恒之心在何方跳动?除了人们的自我,内心深处,那坚不可摧的地方,还会在什么地方?然而,这自我,这内心深处,这终极之地,又在哪里啊?它并非血肉,也非思想或意识,那些至圣至明者如是教导。那么,它,到底在哪里?要想到达彼岸,找到自我,找到自己,找到阿特曼,是否还有其他路径值得人们追寻?啊,没有人为我们指明道路,没有人知道那道路在哪里,他的父亲对此一无所知,师长和智者们同样如此,更无须说那些神圣的祭歌了!一切都能在婆罗门和他们的典籍中找到答案,他们知道一切,关心一切,甚至超越一切,世界的创造,语言、食物、呼吸的起源,感官的布列,诸神的举止,他们无所不知——但是,如果不知道那最重要的、唯一的东西,知悉这一切又有何意义。

编辑推荐

《悉达多》写于四十年前。它是一个出身基督教文化、受基督教教育的人的自白,他很早就脱离教会,努力理解其他宗教,特别是印度和中国人的信仰形式。我想弄清楚所有宗教以及表现在人类身上的一切虔诚的形式中那些相通之处,那些超越一切民族差异的、那些每一个种族和每一个个人都能信仰和尊重的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黑塞《悉达多》很感人,我读到了许多现实的创伤,以及世俗的虚无,是本可以让人静下来思考的书。而且《悉达多》语言简单,没有特别晦涩的描述,适合所有人看。——著名艺人 田原《悉达多》将万千青年拖离越南的战场,送往迷幻药的温柔乡和尘土飞扬的南亚,它一度成为嬉皮一代西方游客前往印度、寻求精神开光的必备读物。——德国《明镜周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悉达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即使囫囵吞枣把书看一遍,也获益不少
  •   买了这么久只翻了二十几页。。。修道之人还不是我现在的节奏,到时很容易让人静下心来的
  •   买来送人了。这本书听说很不错,也一直想看。看这本书能使人平静。
  •   还没看,里面有书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