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蔡元培 页数:202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蔡元培:被誉为“中国一完人”的民国斗士 刘继兴 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他一生爱国,并致力于科学与民主的践行,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有先进而独到的教育理念,而且能排除万难付诸于实践,尤其他创造的北大辉煌,历来为人所敬仰。 执掌北大,不拘一格纳贤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北京政府明令恢复了民初《临时约法》,在德法考察与学习的蔡元培应邀回国。北京政府教育部奉大总统令,于12月26日正式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北大这一舞台,使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与施展;北大也因蔡元培的到来,而获得了新生,且迸发出无限的活力,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蔡元培上任北大校长时,正值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黑暗时期,当时的北京大学官僚积习很深,校政极其腐败。其学生以上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课堂讲授敷衍塞责。这一切,都亟需彻底扭转。 尊重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且以身作则,是蔡元培治校的一大特色。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这一点: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此后,蔡元培每天出入校门,校警向他致敬,他都脱帽还礼。 他上任不久,就向全校发表演说,倡导教育救国论,号召学生们踏踏实实地研究学问,不要追求当官。同时在管理中革故鼎新,在校内大力推行西方先进国家大学的教育方针和制度,将北京大学原来的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条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蔡元培深知,要振兴一所大学,仅靠思想与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人本,师资才是最关键的要素。为此,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且不拘一格。老友汤尔和向蔡元培推荐了《新青年》主笔陈独秀,蔡与陈本相识已久,他翻阅了《新青年》,并向汤打听到陈在北京的住处。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当日,就到西河沿中西旅馆访问陈独秀,力劝陈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回忆说:“蔡先生约我到北大,帮助他整顿学校。我对蔡先生约定,我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又没有什么学位头衔,能否胜任,不得而知。我试干三个月,如胜任即继续干下去,如不胜任即回沪”(石元皋:《陈独秀生平点滴》)。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陈杜撰了履历,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新青年》杂志社也随之迁至北京。 1917年7月,另一位新文化领袖、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并因胡适的介绍给北大引进了不少新派学者。 被蔡元培聘入北京大学的,还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一职。 梁漱溟之进入北大,更能体现蔡元培用人特色。梁漱溟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他在《东方杂志》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蔡元培看了认为是“一家之言”。1917年,蔡元培就破格请梁漱溟来北大任教,讲印度哲学。这一年,梁漱溟年仅24岁。后来,梁漱溟在北大这个舞台上尽情施展,终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哲学家。 梁漱溟欲当北大学生而不得,却一下子就成了北大的教师。如此用人之气量与魄力,除蔡元培外,难有第二人。 大力纳贤的同时,蔡元培还痛裁庸才,吐故纳新并举。当时北大各科尚有若干洋教员,皆从中国驻外使馆或外国驻华使馆请托介绍而来,学问参差不齐,来校后又感染了中国教员的懒散习气,北大依照合同辞退了其中不合格的数人。于是有洋教员要控告校长,英国教员克德来、燕瑞博请英国公使朱尔典来同他谈判,均为所拒。朱尔典曾扬言“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蔡元培则一笑置之,根本不予理会。在蔡元培的心中,只有“教育质量”四字,别无其它。 多方延揽和优胜劣汰等用人举措,使北大的师资力量得以大幅度提升,且名家云集,鼎盛一时,此皆蔡元培之功也。据北京大学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教员217人中有90位教授,平均年龄仅30余岁。对76人的统计显示:50岁以上6人,35岁以下43人,其中陈独秀39岁,梁漱溟24岁,徐家璜25岁,朱家骅26岁,李大钊、刘文典、胡适28岁,这在当今的大学中是无法想象的。这样年轻而富于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扫北大过去的陈腐之气,使北大成为鲁迅所说的“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文明薪火相传,名师多出高徒。当时北大本科学生平均年龄为24岁,师生年龄段的接近,给校园带来了清新活跃的学风,其中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冯友兰等学生,后皆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兼容并包,各种思想争鸣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蔡元培教育文选》第244页)。他坚决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民主,教学自由,使每一朵花儿都能在此尽情绽放。 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大文妖”之一,被蔡元培延揽来他北大讲“美的人生观”,在校外出版《性史》,竭力提倡“情人制”、“外婚制”和“新女性中心论”。在半封闭半蒙昧的中国,张竞生的言论绝对算得上耸人听闻,惊世骇俗。蔡先生主校以后,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人才云集,面目焕然一新。像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来到北大教书。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不同的风格营造了共同的魅力。一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相长,学术精进。 为了进一步把自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落实到实处,蔡元培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例如,在他的提倡下,学校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等各种学会、《新潮社》等各种社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各种研究会,还有“静坐会”等体育组织。蔡元培先生还亲自主持成立了一个“进德会”,师生都可入会,条件是:不嫖、不赌、不娶妾。学校还经常开音乐会,办体育运动会,允许成立学生自治会。凡此种种,逐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研究学问、研究大事上来了,使师生的言行都空前活跃。学生们打麻将、吃花酒的越来越少,研究学问和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越来越多,北大很快成了真正的一流学府,执全国高校之牛耳。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期间做的最骇人听闻的事是开放女禁。那时有一个勇敢的女生王兰(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的王昆仑的姐姐)向蔡先生请求入学,蔡元培就让她到北大当了旁听生。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北大、全北京。此后招生时,就允许女生和男生一样地应考了。蔡元培曾谈到:“有人问我:‘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我说:‘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从前女生不来要求,所以没有女生;现在女生来要求,而程度又够得上,大学就没有拒绝的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后来各大学都兼收女生了。”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改革的航船,并非一帆风顺。在那个时代,新的教育理念的施行遇阻甚多。为捍卫“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蔡元培也多次应战。据顾颉刚的《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回忆,在五四运动前夕,蔡元培和林琴南曾经发生过一次有名的公开辩论,轰动了全国。林写信给蔡,攻击蔡主办北京大学以来“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引用土语为文学”。蔡元培于1919年3月18日写了一封公开信答复林琴南:“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例如复辟主义,民国所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筹安会之发起人,清议所指为罪人者,本校教员中有其人,以其所授为古代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嫖赌娶妾等事,本校进德会所戒也,教员中间有喜作侧艳之诗词,以纳妾挟妓为韵事,以赌为消遣者,苟其功课不荒,并不诱学生而与之堕落,则姑听之。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间,自有天然界限。” 蔡元培致林琴南的公开信,通篇平实深沉,入情入理,不亢不卑,很理性地阐述了自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且行文彬彬有礼,立论有据,令对手无法不折服。 学术上的争论则更多。蔡元培均能很好地处理各方的关系,连最顽固的、拖着一条长辫的教授辜鸿铭也对蔡校长深为钦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蔡元培自己也身体力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以身垂范,雅量高致,绝不以权压人。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并指出:“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由于恰逢五四时期,人们“反对满清”的情怀甚重,因此这本书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矛头直指蔡元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的方法,认为校长和他的亲友团走错了路。推翻索隐派,成了胡适研究红学的目的之一。 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 蔡元培的举动无异于给敌人送弹药,此等雅量,几人能有?在蔡元培的影响与治理下,北大容纳了各派的学说和思想,空气新鲜得很。特别是教师们对于学术争论的态度,都颇具大师风范。如有一次钱玄同在讲课,对面教室里黄侃也在讲课。黄侃大骂钱玄同的观点如何如何荒谬,不合古训;而钱玄同则毫不在乎这些,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全部身心献教育,不为自己置一物。蔡元培的两袖清风,也是有口皆碑的。1935年9月7日,蒋梦麟等联名给蔡元培祝寿.提出要为一生清廉直至晚年仍全家租赁房屋连藏书的地方都没有的老校长造一所“可以住家藏书的屋”。后来这个计划虽然由于抗战全面爆发而未能付诸实现,但反映了北大师生对蔡元培的深深敬爱之情。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蒋介石在陪都重庆主持公祭,红都延安则举行各界追悼大会。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的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曾任北大教授的民国大佬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写道:“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蔡元培一生的真实写照。 伟哉蔡元培!他既是独树一帜的教育家、大学者,又是真正的民主斗士,他与清廷斗过,与袁世凯斗过,与北洋军阀斗过,与蒋介石斗过,多次被通缉,多次收到恐吓信,但为了救国的理想,毫无所惧,终生致力于科学民主与教育事业,其不屈不挠之可贵精神,其有节有方的管理智慧,颇值我辈等后人学习。
内容概要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与“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两种伟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很好的结合。(据傅斯年语)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精选了蔡元培先生一生当中精彩的演讲稿、杂文和书信。一方面体现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体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过这些文章阅读到他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对待教育改革、青年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的思考,为当今青年建立独立人格与思想提供一种参考。
作者简介
蔡元培
(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孑民,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文化运动》《中国伦理学史》《妖怪学》《美术的起源:学术讲演录》《石头记索隐》等。他的演讲、杂文多辑录在《蔡孑民言行录》《蔡元培全集》中。
书籍目录
导读 蔡元培:被誉为“中国一完人”的民国斗士(刘继兴)
第一部分 新教育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
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说词
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
北京大学开学式之演说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教育之对待的发展
科学之修养——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修养会演说词
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
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词
教育独立议
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教育趋向
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在西湖国立艺术院开学式演说词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美育与人生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关于读经问题
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第二部分 新青年
文明之消化
黑暗与光明的消长
——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庆祝协约国胜利大会上的演说词
告北大同学诸君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
回任北大校长在全体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词
在林德扬追悼会上的演说词
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
洪水与猛兽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纪念
我们的政治主张
在伦敦举行的孙中山追悼会致辞
读书与救国——在杭州之江大学演说词
现代女子的苦闷问题
说青年运动
牺牲学业损失与失土相等
我的读书经验
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我在五四运动时的回忆
《国民杂志》序
第三部分 新文化
世界观与人生观
《学风》杂志发刊词
杜威六十岁生日晚餐会演说词
义务与权利 ——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演说词
读武者小路实笃的著作有感
我的新生活观
何谓文化
《到田间去》序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
《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孔子之精神生活
墨子的非攻与善守
记鲁迅先生轶事
附录一 蔡元培大事年表
附录二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傅斯年)
附录三 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顾颉刚)
编辑说明
章节摘录
我们的政治主张 (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我们为供给大家一个讨论的底子起见,先提出我们对于中国政治的主张,要求大家的批评、讨论、或赞助。 (一)政治改革的目标 我们以为现在不谈政治则已,若谈政治,应该有一个切实的、明了的、人人都能了解的目标。我们以为国内的优秀分子,无论他们理想中的政治组织是什么,(全民政治主义也罢,基尔特社会主义也罢,无政府主义也罢。)现在都应该平心降格的公认“好政府”一个目标,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我们应该同心协力的拿这共同目标来向国中的恶势力作战。 (二)好政府的至少涵义 我们所谓“好政府”,在消极的方面是要有正当的机关可以监督、防止一切营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在积极的方面是两点: (1)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 (2)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三)政治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 我们对于今后政治的改革,有三个基本的要求: 第一,我们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因为这是使政治上轨道的第一步。 第二,我们要求一个“公开的政府”“,包括财政的公开与公开考试式的用人等等。因为我们深信“公开”(Publicity)是打破一切黑幕的唯一武器。 第三,我们要求一种“有计划的政治”,因为我们深信,中国的大病在于无计划的漂泊。因为我们深信计划是效率的源头。因为我们深信,一个平庸的计划胜于无计划的瞎摸索。 (四)政治改革的唯一下手工夫 我们深信中国所以败坏到这步田地,虽然有种种原因,但“好人自命清高”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好人笼着手,恶人背着走。”因此我们深信,今日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在于好人须寓有奋斗的精神。凡是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应该为自卫计,为社会国家计,出来和恶势力奋斗。我们应该回想,民国初元的新气象,岂不是因为国中优秀分子加入政治运动的效果吗?当时的旧官僚很多跑到青岛、天津、上海,拿出钱来做生意,不想出来做官了。听说那时的曹汝霖,每天在家关起门来研究宪法。后来好人渐渐的厌倦政治了,跑的跑了,退隐的退隐了;于是曹汝霖丢下他的宪法书本,开门出来了;于是青岛、天津、上海的旧官僚,也就一个一个的跑回来做参政、谘议、总长、次长了。民国五六年以来,好人袖手看着中国分裂,看着讨伐西南,看着安福系的成立与猖獗,看着蒙古的失掉,看着山东的卖掉,看着军阀的横行,看着国家破产丢脸到这步田地。 够了!罪魁祸首的好人现在可以起来了!做好人是不够的,须要做奋斗的好人;消极的舆论是不够的,须要有决战的舆论。这是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下手工夫。 (五)我们对于现在的政治问题的意见 我们既已表示我们的几项普通的主张了,现在我们提出我们的具体主张,供大家讨论。 第一,我们深信南北问题若不解决,一切裁兵、国会、宪法、财政等等问题,都无从下手。但我们不承认南北的统一是可以用武力做到的。我们主张,由南北两方早日开始正式议和。一切暗地的勾结,都不是我们国民应承认的。我们要求一种公开的、可以代表民意的南北和会。暗中的勾结与排挤是可耻的,对于同胞讲和并不是可耻的。 第二,我们深信南北没有不可和解的问题二。但象前三年的分赃和会是我们不能承认的。我们应该预备一种决战的舆论做这个和会的监督。我们对于议和的条件,也有好几个要求: (1)南北协商召集民国六年解散的国会,因为这是解决国会问题的最简易方法。 (2)和会应责成国会克期完成宪法。 (3)和会应协商一个裁兵的办法,议定后双方限期实行。 (4)和会一切会议都应该公开。 第三,我们对于裁兵问题,提出下列的主张: (1)规定分期裁去的兵队,克期实行。 (2)裁废虚额,缺额不准补。 (3)绝对的不准招募新兵。 (4)筹划裁撤之兵的安置办法。 第四,我们主张裁兵之计,还应该有一个“裁官”的办法。我们深信现在官吏实在太多了,国民担负不起。我们主张: (1)严定中央与各省的官制,严定各机关的员数。如中央各部,大部若干人(如交通部),中部若干人(如农商部),小部若干人(如教育部)。 (2)废止一切谘议、顾问等等“干薪”的官吏。各机关、各省的外国顾问,除极少数必需的专家之外,一律裁撤。 (3)参酌外国的“文官考试法”,规定“考试任官”与“非考试任官”的范围、升级办法。凡属于“考试任官”的,非经考试,不得委任。 第五,我们主张现在的选举制度有急行改良的必要。我们主张: (1)废止现行的复选制,采用直接选举制。 (2)严定选举舞弊的法律,应参考西洋各国的选举舞弊法 (Corrupt Practice Laws),详定细目,明定科罚,切实执行。 (3)大大的减少国会与省议会的议员额数。 第六,我们对于财政的问题,先提出两个简单的主张: (1)彻底的会计公开。 (2)根据国家的收入,统筹国家的支出。 以上是我们对于中国政治的几个主张。我们很诚恳地提出,很诚恳的请求全国的人的考虑、批评、或赞助与口传。 提议人 职 业 蔡元培 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王宠惠 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罗文斡 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汤尔和 医学博士 陶知行 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王伯秋 国立东南大学政法经济科主任 梁漱溟 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李大钊 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陶孟和 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朱经农 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张慰慈 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高一涵 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徐宝璜 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王 征 美国新银行团秘书 丁文江 前地质调查所所长 胡 适 国立北京大学教务长 据《东方杂志》第19卷第8号 (1922年4月25日出版)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傅斯年 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冯友兰 与牛津、剑桥、哈佛、哥伦比亚等顶尖学校的校长相比,蔡的专业知识比不过他们;可在教育上,他们比不过蔡。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美国著名教育家 杜威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
编辑推荐
蔡元培缘何反对学生参加“五四运动” 任职北大十年,为何七次请辞校长职务 看“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有怎样的政治主张 被誉为“中国一完人”的民国斗士,“当代最有风骨”的“大丈夫”蔡元培 重塑“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时代 还原历史,审视中国社会变革 历史学者刘继兴导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