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战争史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顾诚  页数:425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的治学经历(代自序)……1977年10月,在我坚持下外研所让我回到历史系。系总支书记景存玉同志要我到世界现代史教研室去,理由是该室既缺人,我又懂英语(其实我的英语水平只能勉强阅读)。我说:“我的专业是明清史,如果系里一定要我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那我还不如留在外研所。”她见我态度坚决就笑着说:“你就说你的兴趣是明清史,不要说专业。”意思是我并没有专业,只是勉强同意我到中古史教研室工作。为了证明自己在明清史方面有一点基础,立即动手把我在李岩问题上探讨的结果写成文章,这就是《李岩质疑》。77年底把稿子送到《历史研究》编辑部,发表在1978年5月号上。当时刊物不多,研究成果也不多,文章发表后反映颇为强烈,支持的人不少,反对者甚多。因为历来都认为李岩确有其人(只是清初河南文人郑廉在《豫变纪略》中以亲身见闻指出李岩为乌有先生;康熙《杞县志》和康熙《开封府志》里收有《李公子辩》一文坚决否认杞县有李岩。但是即使在清初各种更加著名的相关史籍里还是有多少不等的李岩“事迹”,可以说这是当时人的共识。到乾隆四年钦定《明史》颁布以后,李岩的“事迹”被采入李自成传,遂成定论。1944年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中以大量篇幅叙述李岩,且给以高度评价;这篇文章在延安被定为整风文献,解放区各级干部都得认真学习,李岩的故事得到了空前的传布。) 1964-1965年学术界曾就李岩评价问题展开过讨论,一时颇为热烈,发表的文章不少,一派认为李岩是李自成起义军中正确路线的代表,另一派则认为李岩是地主阶级分子,在起义军中起了破坏作用;自然也有些折中的意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都发表了综合报道,后来在香港结集出版,书名就叫《李岩评价问题讨论集》。我的文章基本论点正是根本否定李自成起义军中有过李岩这个人物,所谓的评价自然就毫无意义。我发表这样的惊人之文,决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仅据郑廉和《杞县志》的旧说;而是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过有关史料,其中仅地方志就多达千部以上,何况还有时人文集、档案等资料;数量相当庞大,可是就是没有一条能证明李岩存在的确切材料。1984年出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的附表前面有一段话“过去在一篇关于李岩的拙稿中谈到,我们现在对许多职位很低的大顺政权文武官员都查得了可信的史料,为什么名声仅次于李自成的‘核心人物李岩’却始终未能找到一条真实材料?我愿意借此机会建议对李岩问题关心的同志多做一些史料的发掘和鉴别工作,不要在不分真伪的‘有史料依据’的水平上停滞不前。”现在,又过了十几年,查阅的书更多,仍然没有发现李岩的可靠材料。请同行学者想想,按通常的说法,李岩是崇祯十三年参加起义的,这正是李自成起义大发展时期,起义军先后攻克的大城市就有洛阳、襄阳、西安、太原、大同、北京等地,李岩既是制将军又是主要谋士,当时各方面的人都密切关注李自成起义军的情况,再说李自成军在北京停留了四十三天,在京的明朝官员就有两千多人,其他识字的人还多得很,为什么就没有人见过李岩并留下哪怕一条记载呢?至于野史中出现的大量李岩“事迹”,我在《李岩质疑》一文里已经作了论证,是由小说的虚构情节混入史籍的。明朝后期党争和绅衿纷斗非常激烈,编写小说和传奇作为斗争手段是常见的事,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清初。由“葫芦道人”、“懒道人”编写的《剿闯小史》在1644年秋天就已经在江南书店内发买了,这时弘光帝已经即位,所以书中寄希望于弘光中兴,而且李自成也还在世,小说的编者除了收集一些广为人知的大事外,还杜撰了不少情节以增加趣味并弥补自己见闻的不足,其中就包括了有关李岩的创作。入清以后,《剿闯小史》曾多次改名,如《定鼎奇闻》、《新世宏勋》。康熙十年计六奇编成《明季北略》,其第二十三卷(补遗)就是以《新世宏勋》为底本删改而成。此后人们以《明季北略》为史书加以引用,并未想到其中竟有小说家之虚构;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就是大量采用了《明季北略》卷二十三,以至李岩其人其事广为传播。1978年5月《李岩质疑》发表后,7月1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王赓武教授夫妇和美国耶鲁大学郑培凯先生来我校访问,由何兹全教授和我接待。当时,我很少说话,到上午快结束的时候,郑先生问我:“顾先生发表了什么文章?”我回答:“最近在《历史研究》上有一篇文章。”他突然想起来问道:“是不是《李岩质疑》?”我说:“是的。”他回到美国后立即告诉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Buffalo)分校的戴福士教授(Prof. Des Forges)。戴福士教授研究的重点是河南省(史学界的一种分区研究方法),他阅读过郑廉《豫变纪略》等书后也对李岩的真实性表示怀疑,1977年冬曾来过中国访问,找到上海的杨宽教授等人交换意见,可是这些人谈的都是对李岩的评价,同他的本意不一致。于是,他回国后自己继续研究,正在这时他因郑培凯的推荐读了我的《李岩质疑》,立即来信表示同意。不久,他就寄来了自己的长篇打字文稿The Puzzle of Li-Yen(李岩之谜),此文后来在美国刊物上发表。1978年底,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文革”后第一次史学界学术讨论会,即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会,尽管条件较差,到会的各地代表却非常踊跃。正是在这次会上认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谢国桢、王戎笙、白钢等八位先生,华东师大的谢天佑、王家范,兰州大学的赵俪生,郑州大学的高敏,山东大学的孙祚民,陕西师大的孙达人,河北大学的漆侠,当时在上海师大的王春瑜,还有很多同行,记不清了。会上讨论得非常激烈,主要是围绕着一些观点争论不休,自然是各持己见,得不出什么结论。会议发起单位华东师大还组织与会者在上海参观了党的“一大”会址、豫园,到苏州游览了拙政园、虎丘、寒山寺;会议结束时成立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我也当选为理事。在八十年代农民战争史研究还处于高潮,两年一次的年会颇受史学界的重视,由谢天佑、王家范主编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辑刊》和白钢主编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论丛》不仅能顺利出版,而且有相当影响。在这两种刊物上,我发表了一批有关明末农民战争史的专题研究文章,澄清了不少问题。到1982年冬终于写完了专著《明末农民战争史》,1984年该书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印量达一万六千册,早已脱销。在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主要为: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对明朝末年阶级矛盾的极度激化,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除了奋起反抗别无生路,引用的典型史料颇能说明问题,从而论证了起义的正义性。二、李自成早年当过放羊娃,参加起义前是米脂县银川(银字当写作方框内加言字)驿驿卒(马夫)。吴伟业《绥寇纪略》和《明史》等书说他同侄儿李过一道投入明朝官军,后来在金县起义的记载完全不可靠(参见《李自成起事考》)。三、李自成参加起义后是在王左挂部下,编为八队,绰号“闯将”。王左挂投降后,李自成即成为一支独立的队伍,人称“八队”。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觉,以为“闯将”是“闯王”高迎祥部下的一员将。其实,“闯王”、“闯将”、“八大王”、“闯世王”、“点灯子”、“乡里人”等等都只是参加起义的人为了避免暴露真实姓名以连累家庭和亲属而随口起的绰号,一般不存在从属关系。李自成也从来不是高迎祥的部将。根据明末残档,崇祯五年冬李自成(闯将)已在山西的各支起义军中名列前茅,为明廷所关注。许多书上说,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牺牲后李自成才“继为闯王”,根本不对。据我的查考,李自成的绰号只有“闯将”,崇祯十五年为各部首领推举为“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将军”,次年在襄阳又被推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他自己并没有称过“闯王”;“闯王”的称呼来自百姓。四、李岩的问题,已如上述,不赘。五、荥阳大会的问题。在许多史籍中都记载了所谓“荥阳大会”,据说崇祯八年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会集于河南荥阳,决定“分兵定向”;李自成还在会上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讲话,为许多史著甚至通俗读物所引用。其实,这个重大事件完全不可靠,它出自吴伟业的《绥寇纪略》,却同许多第一手材料相抵触。早在“文革”以前,浙江方福仁先生就撰文首先指出“荥阳大会”纯属虚构(方文大概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我完全赞同方福仁先生的论断,并用当时任职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枢政录》、河南巡抚玄默的《剿贼图记》、河南巡按金光晨的《两河封事》以及清初《荥阳县志》等第一手材料加以证实。六、李自成起义军大发展的经过。七、李自成建立政权的经过:崇祯十五年冬在河南各地建立地方政权;十六年春建立襄阳政权(开始有中央机构);十七年(1644,即大顺永昌元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大顺军占领整个黄河流域(包括北京在内),从西北到山东沿海都派设了各级地方官员。八、不同意所谓的李闯式“流寇主义”。九、不同意把大顺军失败归因为进入北京后的“腐化变质,追求享乐”。十、支持并补充论证了李自成牺牲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麓,认为李自成出家的说法根本不信。以上详细论点见《明末农民战争史》及相关论文。《明末农民战争史》交稿后,立即开始了《南明史》的写作。由于在《明末农民战争史》前言里说明了要续写《南明史》作为“姐妹篇”,出版社也同意,并签订了合同,约定交稿时间。大约写了一半左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室突然通知我,邓立群指示他们集中力量出版《当代中国》丛书,其他书一律推迟,南明史可以“慢慢写”。正好我早就对明代的卫所问题非常关心,既然《南明史》可以推迟交稿,集中一段时间来探讨卫所问题未尝不是个机会。于是,在教学之余把科研的重点放在卫所的问题上,继续搜集材料进行研究。从1986年起,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四篇文章,题为《明前期耕地数新探》、《论明帝国的管理机制》、《谈明代的卫籍》、《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在这几篇文章里基本上描绘了我的看法。

内容概要

  《明末农民战争史》是顾诚先生的第一部专著。本书从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叙至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失败。卓越的史识,洗练的文字,忠实呈现那一段决定此后中国500年历史的血雨腥风和惊心动魄。初版之后,顾诚本人曾对书中错漏之处做过一番校订,对书末所附《大顺政权地方官员表》等做了大规模增补。本书再版之际,将上述内容完整呈现;并以代序的形式,收录作者的一篇逸文《我的治学经历》。

作者简介

  顾诚(1934.11—2003.6),江西南昌人,有国际声誉的当代明清史专家,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生性耿直,视学术为生命,治学谨严,是当代考实之学的杰出代表,下笔慎重,“文章不写一句空”。代表作有《南明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前者曾获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后者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均为明清史研究的典范佳作。生平除两部专著之外,还有多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发表,在明帝国疆域管理体制(卫所制度)、人口、耕地及明清易代史事等领域均有精深独到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第一节 明后期政治的腐败
第二节 土地高度集中
第三节 国家财政的破产和赋税的加派
第四节 水利失修和灾荒频仍
第五节 军制的败坏
第六节 裁驿递
第七节 农民大起义的前奏
第二章 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第一节 陕西农民首建义旗
第二节 勤王兵的哗变
第三节 张献忠、李自成参加起义
第四节 起义早期的特点
第三章 起义初期明政府的对策和义军主力转入山西
第一节 杨鹤主抚政策的失败
第二节 起义军在山西的发展
第三节 陕西起义军的坚持斗争
第四节 起义军的诈降和突破黄河天险
第四章 起义中期的千里转战
第一节 向中原进军
第二节 起义军的汉中突围
第三节 起义军的大举入豫和所谓“荥阳大会”
第四节 起义军攻克凤阳
第五节 崇祯八年起义军在陕西的胜利
第六节 明廷的剿抚并用和高迎祥的牺牲
第七节 李自成等部进军四川
第五章 明末农民战争一度转入低潮
第一节 明廷十面张网和增兵增饷
第二节 李自成等部连遭挫折
第三节 张献忠、罗汝才部的“受抚”
第四节 谷城、房县“受抚”的透视
第六章 张献忠、罗汝才重举义旗和杨嗣昌督师的惨败
第一节 剿饷延期和加派练饷
第二节 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再次起义
第三节 杨嗣昌奉命督师
第四节 玛瑙山之役
第五节 张献忠、罗汝才部转战四川
第六节 张献忠、罗汝才部的出川和攻克襄阳
第七章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的大发展
第一节 李自成起义军挺进河南
第二节 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洛阳
第三节 李自成起义军首攻开封和项城战役
第四节 李自成、罗汝才联军二攻开封
第五节 襄城之役和三攻开封
第六节 侯恂督师和起义军一败孙传庭
第七节 革、左五营同李自成部义军的联合作战和攻克汝宁
第八节 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凯歌行进的原因
第八章 李自成起义军南下湖广和襄阳政权的建立
第一节 李自成等部南下湖广
第二节 起义军的走向统一和“罗、贺事件”
第三节 襄阳政权的建立
第九章 张献忠起义军的进军湖广、江西
第一节 张献忠部的转战豫皖
第二节 张献忠部占领武昌
第三节 张献忠部南下湘赣
第四节 大西政权在湘赣的设施
第十章 孙传庭部的覆灭和李自成西安建国
第一节 吴甡督师之议
第二节 孙传庭的出关和覆灭
第三节 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
第四节 李自成起义军的收取三边
第五节 建国大顺
第六节 大顺军的渡河东征和永昌元年诏书
第七节 宁武之战和势如破竹的进军
第八节 大顺军的南线作战
第十一章 明朝在覆灭前的挣扎
第一节 李建泰奉命督师
第二节 调吴三桂部进关之议
第三节 南迁之议
第四节 没顶之际的几根稻草
第十二章 明王朝的覆亡和山海关之战
第一节 大顺军攻克北京
第二节 大顺政权在北京期间的措施
第三节 山海关战役
第四节 大顺军的放弃北京
第十三章 大顺政权的失败
第一节 明朝官绅的叛乱
第二节 李自成返回西安时的部署
第三节 清军占领山西
第四节 怀庆之役和清军占领西安
第五节 西北地区明降官降将的叛乱和该地区大顺政权的崩溃
第六节 李自成的牺牲和大顺政权的失败
第十四章 大西军在四川
第一节 大西军的入川
第二节 张献忠在四川建国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第四节 张献忠的牺牲及大西政权失败的原因
第十五章 弘光政权的覆亡和南方的阶级斗争形势
第一节 弘光朝廷“借虏平寇”政策的破产
第二节 南方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的特点
第三节 南方的佃变
第四节 南方的奴变
附录
说明
(一) 大顺政权地方官员表
(二) 大西政权地方官员表
(三) 山海关战役后三个月内官绅叛乱情况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如何处置业已揭竿而起的农民问题上,明朝廷和地方官员总的来说,都主张剿抚并用,但究竟以剿为主还是以抚为主,就常常出现意见分歧。崇祯二年二月,明陕西三边总督武之望病死,朱由检任命左副都御史杨鹤接替。杨鹤抵任以后,看到陕西各地的灾荒十分严重,无衣无食的饥民千百成群地加入到起义队伍中去,使他所部署的军事追剿收效甚微,官军疲于奔命,起义农民却有增无已。他感到光靠军事手段解决不了面对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崇祯二年底奉诏抽调大批精锐开赴京畿勤王,又使他深感兵力不足,穷于应付。在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杨鹤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方针。崇祯四年正月,他在疏中指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采用剿的办法需要调集大军,“行粮犒赏,所费不赀”,结果仍然是“诛不胜诛”,“屡剿而屡不定”。采取招抚的办法要想真正取得效果,也需要由政府拨款帮助农民渡过难关。他说:“盖解而散,散而复聚,犹弗散也。必实实赈济,使之糊口有资,而后谓之真解散。解散之后尚须安插,必实实给与牛种,使之归农复业,而后谓之真安插。如是则贼有生之乐,无死之心,自必帖然就抚。抚局既定,剿局亦终。臣所谓欲行剿抚之实著,必有剿抚之实费者此也。”他还指出,如果只是“空言”招抚,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那就是“徒以抚愚贼,是即以贼自愚,此不终日之计也”。最后,杨鹤认为剿和抚都要花费大笔金钱,效果却不一样;“况费之于剿,金银一去不还,且斩首太多,上干和气。费之于抚,金钱去而民在,活一人即得一人性命,盗息民安,利莫大焉。” 杨鹤把农民起义看作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从比较长远的观点为明王朝最高统治者出谋划策,主张把钱花到招抚赈济上面,帮助农民复业。这样做不仅可以弭患消萌,而且农民安插既定之后,政府还可以继续征收赋税,所以说“利莫大焉”。如果一味主剿,把钱用于军费,不仅无法恢复社会生产,花掉的钱不能通过赋税形式收回来,而且他自己的经验也证明,不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参加起义的人势必越来越多,剿局既不易结,后患也更加严重。这就是杨鹤建议以抚为主的主要原因。 杨鹤的主张得到相当一部分廷臣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崇祯皇帝也一度认可。崇祯四年正月的一次廷对当中,朱由检就明确指示陕西参政刘嘉遇说:“寇亦我赤子,宜抚之。”刘嘉遇连忙答应道:“今正用抚。”同月,朱由检在内外臣工的再三呼吁下,勉强拿出帑金十万两,派御史吴甡赍往陕西放赈,“招抚流盗”。

编辑推荐

《明末农民战争史(修订版)》编辑推荐:历史学家顾诚首部作品,《南明史》“前传”,遍查近1000种方志,正说李自成、张献忠。补齐作者生前亲笔添加的万余言资料,初版已脱销近30年。为配合顾诚著作系列成套,特推出修订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末农民战争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7条)

 
 

  •   《明末农民战争史》是顾诚先生的第一部专著。本书从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叙至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失败。**的史识,洗练的文字,忠实呈现那一段决定此后中国500年历史的血雨腥风和惊心动魄。
  •   顾诚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史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一读再读,和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历史读物相比更显得难能可贵,今天下午收到了书,很满意,快递速度也不错,包装结实,书没有任何瑕疵,真的很高兴,推荐大家都读读这本书。
  •   明史大家顾诚的作品,对于了解明末农民战争十分有益,是一本经典之作
  •   顾诚的书适合细品,这本书绝对是经典,是南明史的前传
  •   顾诚先生的第一部作品,年轻的时候写的,意识形态很严重,但治史态度很严谨!
  •   顾诚先生治学严谨,该书史料翔实,脉络清晰,书中的注释之多另人打心里惊讶 难以想象顾诚写书看了多少史料 用了多少时间 几乎可以视为权威之作 而且书中对当时的局势分析之透彻 是史学爱好者 学者必读 但我也感觉顾诚先生过于赞誉农民革命 对满洲统治者抱有成见 多少有些大汉族主义 而对农民革命的极力推崇和对地主阶级恶语相称有极浓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意味 当然 这纯属个人见解 未必正确 望各位指正批斗
  •   顾先生的《南明史》何时再版啊!我都等不及了,这本农民战争史先收入囊中,那本书期待翻印啊!
  •   大量翔实的史料,顾诚先生治学严谨近代史学难得的好书。
  •   在南昌数年,现在才知道顾诚先生是南昌人。对其大作,实在是相见恨晚。
  •   顾诚的治学态度让人尊敬
  •   顾诚先生的书确实不错
  •   顾诚先生的史学水平毋庸置疑,他的著作也是见到即买。
  •   顾诚先生的经典作品,一直想要。趁着4月活动把一套全集齐了
  •   如《南明史》一样严谨,了解明末史值得一看。
  •   买顾诚的书,只为纪念师祖爷
  •   顾诚的书,快收集全了。
  •   顾诚的书,很值得看
  •   顾诚老师的经典作品
  •   顾大师写这第一本书的时候还年轻,典型的被唯物史观主导,无限的拔高了“农民起义”的地位,观点比较偏激,在第二部著作《南明史》中就已经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观点了,对所谓“历史的必然性”进行了批判。著作引用资料之广,可谓无人能及,不愧为史学大师!
  •   纸张不错 和《南明史》时间可以连起来 主讲李自成和张献忠兼及别的小头头
  •   顾先生唯一在世时出版的著作之一,体现深厚的考史功夫,出版时间久,再版的书,值得好好研究。
  •   买这本书是冲着顾大家的名号来的,了解其人也是从南明史开始接触的,现在看到这本书也就一起买来阅读阅读,希望对历史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   南明史有了,才想要这本的,半价很性价比。
  •   姚雪垠的李自成太长了,如果了解明末历史和李自成,读此书足矣,而且比小说更深刻,更有启迪。高山仰止,后来者多多虚心学习,少妄自评价
  •   书写的很好,很客观,是一部写史力作。
  •   书内容不错,论述引用大量史集,论述充分。但书封面破了。
  •   粗略翻了一下,还没有细看,感觉注释很详尽,顾先生治学很扎实。
  •   心仪已久,印刷装帧纸质都不错,非常敬佩顾先生的治学态度,值得阅读和收藏,推介购买!
  •   以前老是纳闷李自成的队伍怎么可能腐化变质的那么快。顾老的解释很让人满意,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还没有“腐化”还没有完成农民阶级向地主阶级的蜕变。这本书很不错,很值得深读
  •   修订版主要是重新修正了注释,太奇怪了。为什么第一次不弄好呢。。。
  •   顾城先生的书,好书!
  •   顾先生的书看了舒服,有力度。
  •   尽管里边有很深的时代印记,但考据严谨,史论清楚,在当代中国史学界很少见了。
  •   大家之作,值得阅读,正赶上折扣,赶快买一本。
  •   不为别的, 仅是顾先生的序就可以励志。多读书吧!
  •   好好的书被配送砸坏了,此家配送经常如此,让人后怕
  •   真才是对史料忠实的解读!
  •   胜在史料翔实,观点在改革开放前已属不易。
  •   比较多的专业分析,不能当成历史故事书看.
  •   这才是历史,很喜欢!当当网服务提高很大,昨晚订单,今早就收到书了。
  •   好书,虽然只是看了很少的一点,但是,作者的的视角不凡,内容也非常详实,值得推荐。
  •   考据详实,经典之作,拜读中&;hellip;&;hellip;
  •   还是阶级分析法的力作,但是其观点新且有根据,具有颠覆性和震撼性,是一部史学力作
  •   作者功底深厚,看的津津有味。
  •   这本书实在写得太好了,相同题材无出其右者
  •   挺厚实的,随便翻着读了读,通俗易懂,文字简练,甚至可以当小说类的休闲读物了。只是书本的背面,运输过程中不知被什么砸了N个凹坑,稍有瑕辟。
  •   修订本是用来收藏的,这个书太经典了。八十年代有这个认识水平的学者真不多。
  •   顾准的经典 写的详细 很有启发意义
  •   唉,汉人的内耗,让满清异族钻了空子,历史的教训啊!
  •   触目惊心!一定要制止两极分化,不要重复压迫与革命的历史!
  •   读过方知“往事不堪回首”。
  •   心仪已久,终于等到当当搞活动,毫不犹豫就拍下了。总之一个字--好!
  •   翔实、可信、文笔简约,买了不后悔!
  •   之前看过,很好
  •   还没看哈
  •   明末农民战争史(修订版)(历史学家顾诚首部作品,《南明史》"前传")OK
  •   顾诚的书质量有保证,看到是南明史前传才买的。
  •   和南明史一样,本书都透露出作者鲜明的阶级阵线:反对民族侵略,反对阶级压迫,对于农民战争持积极赞赏的态度而谴责其发展中体现的军阀化和封建化现象;对明朝统治者持批评态度
  •   此书可与明朝那些事第7本结合起来看。总觉得凡是历史研究者号称要客观看待历史,但书中都强烈反应出对历史的倾向性。当年明月是王朝的崇拜者,顾诚是农民起义军的强烈粉丝,偏向性都很明显,因而都存在史料采用的偏驳。当年明月主要详细写高迎祥挂了之前的农民起义历史,之后则一笔带过。而顾诚则详写高迎祥挂了之后的农民起义历史,之前基本不动笔墨。当年明月太看得起杨嗣昌,而较少采用杨嗣昌很多低级失误的史料,顾诚则极度贬低曹文诏。
  •   顾诚先生的经典著作
  •    顾先生的书提了太多阶级斗争,太多地主阶级这些时代烙印,其实多数情况下去掉了也无害结论。书里面还是多了些偏向于粉饰,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尤其是张献忠,屠尽成都百姓这种只有变态牲口才会做的事情,顾城却称错误或者肃反过度,这是价值观取向问题。有时代性。   在军事上,在顾城的书里找不到答案的是,为什么一路高歌猛进摧枯拉朽的大顺军占了北京却在军事上被关宁骑兵和辫子兵杀的毫无还手之力一路逃窜全无对抗明军的神勇?我觉得关键问题是农民军其实作战能力是很差的,面对真正刀尖舔血以杀人为职业的八旗兵根本不是对手,而在丧胆的情况下八旗兵以一当百甚至当千完全是常理。那怎么解释之前李自成的胜利呢?我觉得只能有两点,第一人多势众,不断裹挟人口造成极大声势形成绝对人数优势。第二官军从将到兵心无斗志,其兵力来源和农民军差不多,训练也匮乏,泥腿子对泥腿子,当然人多势众的厉害。所以大顺军打不过八旗兵并不突然。
  •   观点虽非最新,但可以看出老先生治史的功力值得学习
  •   李自成,张献忠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关头,未能修成正果,让人惋惜.
  •   可读性上略显不足,但这是正经的史学专著,还是要重视治学方面的
  •   买了七本书,厚厚的一大摞,只用一层薄薄塑料袋包装,到手时已经被磨漏了,有四本书已经磨漏了书脊,由于是别人替我收的,也不想退换了,太麻烦。作为一个爱书人这是让人无法容忍的。
  •   说实话,各方面都好,就是出版社的水平还是次了点,主要是校对的水平不足。冷不丁发现一点错误。兹举如下:
    20页倒数第6行:一是出面保户天启皇后张氏自尽。查“户”应为“护”误,有点埋汰作者了。
  •   大家就是大家,内容翔实,评价客观。虽然带着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烙印,但也远非“那些事儿”“正说反说”之类可比,很好。
  •   顾城先生一贯严谨作风,唯历史观惜哉
  •   纸质精良,印刷清晰。顾氏的叙述中仍然有些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色彩,但不影响大局。基本史实描述很是到位,再人性化、形象点就好了。吴晗的《朱元璋传》就不错。
  •   顾老师的名著,一定要拜读!
  •   顾诚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专题研究明末大顺大西政权兴亡始末,很有见地
  •   很遗憾,本来买了《南明史》,觉得不错,发现还有姊妹篇于是购买。没想到,顾诚先生受时代所限,浓浓的阶级斗争分析法,提到崇祯会说“朱由检”之流,这显然不是学者严肃的史学著作应该有的称呼,崇祯也的确因为裁撤驿站受到诟病,但怎能说是为了捞钱?驿站能捞到钱?最无语的是,居然相信崇祯杀袁崇焕的所谓“皇太极反间计”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   书不错,但跟南明史比起来,还是有点异。
  •   这么经典的书,居然折上再满100减50,有没有搞错啊?超超值。抢到就是胜利。哈哈哈。。。
  •   书很好,送到手之后,没有一丁点损坏,拿到后爱不释手,不像当当网,虽然价格便宜一些,一部《南明史》只要48.40元,但今天拿到后,封面很旧很脏,而且破损严重,明显就是旧的,选来选去,我还是觉得亚马逊最可靠最诚信。以后再也不去上那个“当”当了。
  •   顾老的文章读来就是一个字感受:扎实!学者著述立说的楷模!读后也证明一句古话:你所看到听到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幻象,真相臧胜其后!只有消灭幻象才能看见真身!顾老就是消灭幻象的人,让我们普通百姓有机会接近可能的真身!向顾老敬礼!
  •   看看前面几章,无产阶级局限性跃然纸上。可能是由于写文章的时间,作者的某些观点在现在看来有点过时。
  •   本书讲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到失败这一段历史,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不过这段历史实在是跌宕起伏,看起来非常吸引人。... 阅读更多
  •   虽然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特点,但它是写明末历史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
  •   明史看看顾先生的作品,的确能开拓视界
  •   早年在孔夫子旧书网买了老版本的书,无意间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新的修订本,实在是大喜,于是乎毫不犹豫买下了,爱不释手...
  •   顾老先生的作品真实而耐读,值得后人去回味和思考。读书使人明智,读史书更明智。
  •   史观三流,史笔一流
  •   老师让买得
  •   介绍明末农民战争的经典著作
  •   顾老的书不错
  •   明末农民战争史(修订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