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杨国顺 著 页数:208 字数:243000
内容概要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如何协调发展?职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如何一致?教育教学质量与师资队伍素养培育如何同步提升?等等,有必要也完全值得职教人为之倾心,为之行走,为之立业。
作者简介
杨国顺,农业技术推广硕士,副教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语言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热心于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模式研究。曾主持和参与省级教育科研基金项目4项,院级科研基金项目5项;各类型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4年,历任中学教务主仟、副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高等职业院校副院长职务。担任省市(州)政协委员工作15年,长期以政协委员身份和科研项目成员身份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热区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划建设调奄研究工作,对区域性人才培养具有较大贡献。
书籍目录
序
上篇 校本管理与校本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一
从CIS角度探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二
推进高职院校融入“桥头堡”战略的对策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三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下的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四
论云南热职院教育科研体系的构建机制
——校本研究与实施模式探讨之五
中篇 热区产业发展与社会调查研究
普洱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
——基于国发[2006]30文件的调查与分析
云南农垦产学研构建历史研究
大众传播缺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以云南省普洱市布朗族聚居地区为例
云南热区农村社会发展调查与思考
——以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村为例
涉农产业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以“普洱茶”品牌维护与延伸为例
分层次发展理论在执行农业政策中的应用研究
——以普洱市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为例
云南农垦境外投资调查分析
——以老挝云橡投资有限公司为例
普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案例研究
——以景谷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为例
下篇 教学岗位能力拓展性研究
网络资源对专业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英语语言特点研究
——广泛使用缩写词
信息社会化影响下的英汉语言融合现象研究
网络语汇对传统语言的渗入和冲击
从跨文化角度谈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办学机制现状分析 (一)从高职教育特性上看 姜大源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校企“合作办学求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的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专业建设的职业分析、课程开发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施的行为学习以及实习实训的职业情景创建、学习评价的需求定向和师资培养的“双师”建设等微观层面。国家层面的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面向性体现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服务性体现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指向体现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换而言之,若从高职教育以行业企业为办学依托,面向产业实践;以社会需求定位办学,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肩负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定义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使命上分析,可以得出,实行产教结合,是要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使教育与产业保持密切关系;开展校企合作,是要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技能保持高度一致。不言而喻,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反映其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适应度的基本标尺,也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因而,在“桥头堡”战略实施过程中,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发生整合、调整,必然带动或影响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性、面向性功能乃至于发展定位的适应性调整。 (二)从内部机制建设上看 热院于2004年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组建而成,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来,虽然通过了“云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但在全省35高职高专院校中(全省62全日制高校,其中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计27所),无论从在校生规模上,还是从专业建设规模或是建设速率上衡量,均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从内部机制建设的障碍性角度分析,表现为:一是外向型合作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机构力量薄弱、配套政策缺失、外向型专业不明显;二是教育资源整合机制不畅。
编辑推荐
《高职教育与热区经济》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