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全二册)

出版时间:2011-8-26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顾诚  页数:807  
Tag标签:无  

前言

南明的历史在我国史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仅局限于南方,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波涛叠起,清廷统治者多次感到患生肘腋,不得不动用重兵围剿。这是就地域而言,南明史的覆盖面并不只限于南方。如果就时间来探讨,南明史的上限过去和现在的史学家大抵是以弘光朝廷在南京继统为标志,本书作者认为南明的历史应该从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被大顺军攻克、崇祯朝廷覆亡开始。这是因为朝廷虽然覆亡,明朝政权仍然控制着江南半壁江山,尽管在具体时间上(即1644年三月至五月)相差不远,但我们应该着眼于全国形势的演变,而不能拘泥于南明帝位的继统。如果因为甲申三月十九日到同年五月初三日明朝统治区没有皇帝(或监国)而把这段时间排除在南明史以外,就会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弘光帝被俘在1645年五月,隆武帝继统在同年闰六月;隆武帝被擒杀在1646年八月,永历帝继统在同年十月,其问都有一两个月的帝位空缺。“国统”三绝不等于南明史三绝,这是稍加思索就能明白的道理。同样理由,南明史的下限不以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告终,而是以李来亨茅麓山战役作为结束。当然,把南明史的下限一直拉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进军台湾,郑克壤、刘国轩投降,也是一种认识和叙述的方法,因为郑氏家族在台湾始终奉行明朝永历正朔,虽然皇帝和朝廷早已不存在。本书没有采取这种方法,原因是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1673—1681)发生了三藩之变,其问郑经是参与了的。三藩之变同明清之际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密切关联。三藩(若考虑到原定南王藩下的孑L四贞、孙延龄夫妇、缐国安等人,也可以说是四藩)的形成实际上是由于满洲贵族因自身力量不足以征服全国不得不笼络一部分汉族军阀,而且这次变乱也确实带有民族斗争的色彩;可是把三藩之变同南明史扯在一起毕竟不大合适。所以,在本书中叙述郑氏家族事迹仅限于郑成功去世为止。    这本书同过去各种南明史著(自清初以来)相比较,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它基本上是以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海寇”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而不是以南明几个朱家朝廷的兴衰为中心。二是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汉族和其他民族(如西北等地的回族、西南等地的多种少数民族)百姓反抗满洲贵族征服斗争终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严重分散、抵消了抗清力量。多尔衮、福临等满洲贵族不仅代表着一种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且兵力和后备兵员非常有限,单凭自己的八旗兵根本不可能征服全国,汉族各派抗清势力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说得准确一点,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不多却又是骠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窃取了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在较为先进的汉文化影响下,自身发展取得阶段性的飞跃。清王朝在一段时期里是朝气蓬勃的,国势相当强盛,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奠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就另一方面来说,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引起国内政局大动荡,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也是不容忽视的。    历史进展的事实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中国在明朝中期以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期以后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已经逐渐落后,但是直到明朝末年中国同西欧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被大顺军推翻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统治时期还是孜孜于引进西方科技,特别是火器和历算,不少士大夫也抛除畛域之见,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知识,尽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明帝国。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当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如果按照某些学者吹捧康、雍、乾三帝的思路来看,乾隆之后在位二十五年的嘉庆也应该算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至少不能说是无道昏君),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本书作者在所著《明末农民战争史》中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大顺军推翻明王朝接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对社会生产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并且扫荡或狠狠打击了那些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贵族官绅势力。如果这一势头不被满洲贵族和变节的吴三桂等汉族军阀官绅所打断,中国社会将在明代已经取得的基础上实现较快的发展,近三百来年的历史也许是另外一种样子。“以史为鉴”是中国的传统,可惜过去绝大多数史家制作的镜子里,侏儒们被拔高了,坚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挤出了镜框以外,成了道地的哈哈镜。本书作者力图运用可靠的史实,重新描绘明清易代的这段历史;由于材料的不足,肯定不能尽如人意。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出版,给读者提供一些较为接近真相的描述和论点。    也许有人在看了这本书以后,会断言作者批判的锋芒只是指向清朝统治者(包括满洲贵族和汉族官绅中的拥清派),而对起自农民的大顺军和大西军则出于偏爱而处处掩饰。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书中首先批评了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在关键时刻在政治上和军事部署上犯下了难以挽回的大错,后面又指出了在李自成牺牲以后大顺军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领导核心,长期各自为战,未能在抗清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对张献忠的非议在《明末农民战争史》内已说得很清楚;孙可望在前期是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后来飞扬跋扈,导致大局逆转,终至众叛亲离,仓皇出降,本书毫无回护之处。至于南明政权的腐朽、内讧本书同样作了如实的揭露。读者不难发现,书中不仅鞭笞了朱由崧、朱常涝、朱由榔等南明统治者的昏庸懦弱,对一些直到现在仍备受人们景仰的人物如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郑成功都颇有微词。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你对南明许多杰出人物是不是指责得过分了一点?我的回答很简单,如果这些著名人物都像历来的史籍描写的那么完美,南明根本不会灭亡,这些人也将作为明朝的中兴将相名垂青史。    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史学界长期关心的问题。在我看来,必然性只有一条:就是社会要发展,,要前进;其间可能出现短期的逆转和曲折。至于统治王朝的建立和统治者的更替大抵都属于偶然因素。只不过人们太习惯于把既成事实当作历史必然,就本质而言,这同封建史籍中的“天命眷顾”没有多大区别。明朝自万历中期以来。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覆亡不可避免,接替的可能是大顺王朝,可能是清王朝,甚至可能是孙可望掌握实权的朝廷,也不能排除在较长时间处于分裂的局面。本书作者着重分析的是各派势力的成败得失,而以哪一种势力取胜对中国社会生产破坏最小,最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前进为褒贬的标准。讲必然性,我认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明朝覆亡以后,中国仍将建立一个封建王朝,社会仍将处于封建制度的框架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萎缩将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或破坏而定),只有这一点是肯定的。差异在于各派势力实行的政策和手段不同,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将不同。如果把既成事实都说成是历史的必然,那么,学习和研究历史就没有多大用处。历史科学的万古常青,就是教导后来者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使我们的事业做得更顺一些,不要倒行逆施,为中华民族的兴盛作出贡献。时髦了一阵的“史学危机”论可以休矣,明智的中国人将从自己丰厚的历史遗产中汲取教益,把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内容概要

《南明史》本书特点是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清势力内部矛盾重重,严重分散,抵销了抗清力量。
  南明的历史,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及清军入关问鼎中原以来,直到康熙一年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北京为都城的明朝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限于南方,陕、甘、晋、冀、鲁、豫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
《南明史》史料扎实,内容丰富,被誉为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作者简介

顾诚(1934—2003),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
顾先生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著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等专著,均为明清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明末农民战争史》一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研究别开实证蹊径,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尤其是他所著的《南明史》一书,十多年时间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在海内外已有广泛的影响,并荣获了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国形势
第一节 明帝国的分崩离析
第二节 大顺政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失误
第三节 吴三桂叛变与山海关之战
第四节 清军占领北京和大顺军西撤
第五节 畿南、山东、晋北地方官绅反对大顺政权的叛乱
第二章 私光朝延的建立
第一节 继统问题上的纷争和史可法的严重失策
第二节 朱由崧的监国和称帝
第三节 四镇的形成和跋扈自雄
第四节 弘光朝延内部党争的激化
第五节 清延接管畿南、山东等地和山东百姓的抗清斗争
第六节 1644-1645年河南的形势
第三章 弘光朝延的偏安江淮
第一节 基本国策——“借虏平寇”
第二节 清延对南明弘光政权态度的变化
第三节 或懋第为首的北使团
第四节 弘光朝延的军政和财政
第五节 弘光朝延的腐败
第六节 清延对大顺和南明用兵策略的变化
第四章 在顺政权的覆亡
第一节 漳关战役和多铎部清军占领西安
第二节 陕北战役和大顺军放弃西北
第三节 李自成的牺牲和大顺政权的失败
第五章 弘光政权的瓦解
第一节 南渡三案——大悲、伪太子、“童妃”
第二节 瞧州之变和史可法南窜
第三节 扬州失守
第四节 左良玉率兵东下
第五节 扬州帝出逃和清军占领南京
第六节 弘光帝被俘
第七节 潞王朱常*监国和降清
第六章 清延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
第一节 多尔衮的失算
第二节 清兵的滥杀无辜百姓
第三节 强迫汉民剃头改用满族衣制
第四节 圈地和“投充”
第五节 严酷的缉捕逃人法
第七章 各地抗清运动的兴起
第八章 隆式政权同鲁监国的争立
第九章 隆式政权的作为和覆败
第十章 大顺军联明抗清
第十一章 大西军的经营云南
第十二章 郑成功起兵与鲁监国在浙闽抗清
第十三章 永历朝延的建立
第十四章 郑成功在闽粤沿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第十五章 吴胜兆、王光泰等的反清
第十六章 宁波华夏等人的密谋反清
第十七章 北方各省的反清运动
第十八章 1648-1649年湖南战局
第十九章 永历朝延内部的党争
第二十章 清军攻占桂林、广州
第二十一章 大西军的联明抗清
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闽赣
第二十三章 孙可望部署的湘、桂、州全面反攻
第二十四章 清延加强推行以汉制政策
第二十五章 李定国的两次进军广东
第二十六章 1654年会师长江的战略设想
第二十七章 李定国迎永历帝入云南和孙可望的降清
第二十八章 清军大举进攻西南及永历朝延的播迁
第二十九章 郑成功、张煌言长江之役
第三十章 永历朝延的覆亡
第三十一章 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十二章 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引用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四镇中高杰、黄得功兵力较强。高杰、刘泽清是望风而逃的败将,本应受到朝廷的惩罚;黄得功、刘良佐在甲申年间也无“功”可录,只是由于他们以兵力作后盾使朱由崧得以如愿以偿登上皇帝的宝座,都成了定策功臣。五月十七日,黄得功进封为靖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泽清东平伯、刘良佐广昌伯;世守武昌的左良玉虽然没有参加定策,但他兵多将广,也进封为宁南侯。正因为四镇的形成本不是在为明室收复“失地”中作出过什么贡献,而是在策立上对朱由崧个人有功。就弘光、马士英而言,需要凭借他们的兵力慑服江南士绅;四镇也自恃有功,“天子乃我辈所立”,从此骄悍跋扈,一味唐集于南直隶江北地区争夺“善地”以自肥,进而挟制朝廷。关于四镇封爵的问题,种根于迎立新君上的分歧。具体情节各书记载不完全相同。应延吉记甲申十一月史可法对他说:“天下事已不可为。先帝变日,予待罪南枢,分固应死,转念天下国家之重,庶几主器得人,希绍一成一旅之烈,不意决裂至此!揆厥所由,职由四镇尾大不掉。为今之计,惟斩四臣头悬之国门,以为任事不忠之戒,或其有济。昔之建议而封四镇者,高弘图也;从中主张赞成其事者,姜日广、马士英也;依违其间,无所救正者,余也。”②黄宗羲的说法是:“马士英既借四镇以迎立,四镇遂为士英所结。史可法亦恐四镇之不悦己也,急封爵以慰之。君子知其无能为矣。”③姜日广记:“先是,封事起仓卒,诸将条上事宜,上许焉。一切诛戮、署置、盐课、商税以及正供之赋,俱得便宜从事。

后记

这部南明史终于交付出版社了。说来话长,1982年写完《明末农民战争史》,就开始了南明史的撰作。大约写了一半草稿,由于一些原因曾经一度搁置。原因之一是我感到明代的卫所制度和相关问题非常重要,值得下功夫去探讨。于是,在教学之余集中时间收集有关卫所的资料进行研究,从1986年起发表了一组这方面的论文。卫所制度的探讨刚有头绪,关心南明史的朋友经常询问书稿的进展情况,出版部门也来联系。自己在《明末农民战争史》的前言里许下诺言要出《南明史》作为“姊妹篇”,姐姐早已出世,妹妹却不见倩影,岂非失信于读者。这样,不得不翻出旧稿,重新开手。    本书的初稿在1990年底以前就写出来了。可是,总觉得不满意。尽管热心的出版社编辑催稿信多达数十封,却迟迟未能交稿。南明史牵涉面太广,头绪太多,史料既庞杂又往往在关键问题上缺乏可信的文献,弄清事实真相殊非易事。经过反反复复的查找材料,增删修改,许多章节是改乱了重抄,誊清后又改,一拖就是五年。自己也陷入矛盾的境地,南明史不交稿,腾不出手来从事其他问题的探索,熟悉和未曾谋面的朋友不断催促,又形成一种压力,拖延下去不是办法。然而,南明史中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作深入研究,凭借个人绵薄之力想查个水落石出,可谓不自量。何况,我还发现在反复加工中有时会花费无谓的劳动。清人袁枚说过:“因忆四十年来,将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真是经验之谈。那么,就这样交稿吧,敬听读者的批评。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多得内子何龙素从旁协助,谨此致谢。    顾诚    1996年5月15日

编辑推荐

《南明史(套装上下册)》:历史学家顾诚先生扛鼎之作,十几年坐稳学术冷板凳、悉心打磨的精品。书中引用方志达237部,引用书目达579种,几乎遍查南明义军所至的每一州县,可谓“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解开了许多历史死结。竭泽而渔的治史方法,严谨求真的朴学精神,真实活现的历史情节,拨开反清复明运动的阵阵迷雾,重现有功有过的历史人物。《南明史(套装上下册)》见识通达,文字精炼,深入浅出,读来津津有味又发人深省。曾获得中国国家图书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明史(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1条)

 
 

  •   顾诚先生治学严谨,所引的史料有理有据,历史观客观公正,比之阎崇年、李治亭之流不知要高明多少。这次看完本书后,我感慨万分,胸中似有万千言,不得不发,遂提笔写下此文。 南明这段历史,是汉民族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反抗满清暴政的悲壮时期。公元1644年,偏居辽东一隅的满清乘着明王朝政局的动荡和衰亡之机,在大汉奸吴三桂的接引下,击败了李自成农民军,实现了多年来入主中原的野心。在控制了京畿地区之后,清廷迅速派遣各路大军征讨四方,企图夺取对中国的统治权,并在全国推行诸如剃发易服、圈地投充等一系列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满清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中国各地的抗清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人物:勇赴国难的史可法、杀身成仁的瞿式耜、舍身取义的张煌言以及誓死不剃发,坚持抵抗而被清军野蛮屠城的江阴、嘉定城的百姓们等,他们都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支柱。 整个南明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即位建立弘光政权到1650年年底清军攻占广州和桂林,永历朝廷被迫播迁为止。这一时期抗清的主力是原明朝残余势力和大顺军的余部,但弘光、隆武、永历这几个南明小朝廷实际上都是晚明腐朽统治的继续,它们无休止地上演着内讧、倾轧的闹剧,严重地消耗了抗清武装的实力。几个当政者即使如史可法、何腾蛟这些后来牺牲的义士也多是些志大才疏、鼠目寸光之辈,像史可法企图联合满清对付农民军的荒唐政策以及何腾蛟对大顺军余部病态的敌视就可以充分看出这些人的无能和目光的短浅。指望这样腐败昏庸的政权承担起反抗民族压迫的重担岂非是痴人说梦?满清就是充分利用了各支抗清武装之间的矛盾,在总体军事实力并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能够集中兵力予以各个击破,可以说,弘光、隆武两政权的覆灭以及永历小朝廷在1650年年底的困境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们失败丝毫不值得同情。南明史的第二阶段是从1651年年初大西军联合南明出滇抗清到1664年八月夔东十三家义军的失败为止。这一时期,大西军余部成为抗清的主力,他们是一支富有朝气的精锐之师,与腐化堕落、怯于外战、勇于内斗的原南明军队截然不同。大西军出师仅一年多,除迅速收复了湖南大部和广西全境外,还接连取得桂林、衡阳等一系列大捷,汉奸孔有德在桂林殒命,满洲敬谨亲王尼堪授首衡阳,江南的民心和士气为之一振,清廷在南方的统治一度摇摇欲坠,大西军杰出的军事领袖李定国正欲乘此良机,一展鸿图,不想却遭到野心日益膨胀的孙可望的嫉恨和排挤,无法在两湖、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后期他又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却是郑的虚应故事。孙可望在夺取南明最高统治权的企图未能得逞后,居然丧心病狂地挑起抗清势力的内战,失败之后又毫无廉耻地投靠了清廷,沦为满清镇压抗清武装的马前卒。大西军也在这次由他挑起的内讧中遭到严重削弱,加之李定国在后期一系列政策上的失误,导致清廷最终得以成功镇压了这支最具实力的抗清武装,而郑成功领导的抗清部队也被迫退受台澎金厦,再也无法对大陆的抗清局势施加影响,南明中兴的希望从此幻灭。如果南明抗清武装内部能够团结一致,满清又何以能猖狂至此?即使不能克复神州,做个南宋第二应该不成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清廷的胜利在客观上却也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否则如果南明与满清长期南北对峙下去的话,中国近三百多年历史就要被改写了,历史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李定国本人在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忧愤交加,于1662年六月病死异国,每当读史至此,莫不令人扼腕长叹。李定国是陕西绥德人,过去陕北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李定国就是绥德出的英雄好汉,他在明末是反抗明朝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其英名和业绩将永远光照史册,激励后世人民为反抗压迫和民族征服而献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是有了像李定国、岳飞、文天祥、林则徐这样的英雄人物,才会在每次国难当头的时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像多尔衮、多铎、济尔哈郎这些残暴不仁的野蛮屠夫以及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等无耻汉奸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无情的鞭挞和谴责,任何人想为他们翻案都只是徒劳的。 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不能简单地视之为改朝换代,照顾炎武的说法有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于当时的明朝臣民来说,满清入主中原就是亡天下,所以自然要奋起反抗。而明清之战也绝不仅仅是两个政权争夺中国统治权的战争,对于满清来说,它所进行的战争是为了推行民族征服和压迫,不能因为清廷的胜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而否认它非正义的本质。同样,抗清武装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们反抗民族压迫和满清暴虐统治的正义性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而所谓的清史专家李治亭却在他的《南明史辩——评〈南明史〉》一文中胡说什么:“复明运动不过是汉族统治集团中最腐败的大地主、大官僚与军阀的垂死挣扎。”在这位李专家看来,广大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反抗满洲贵族反动统治集团的民族压迫而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居然变成了大地主和大官僚们的垂死挣扎。那么照他的逻辑,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时期的对日作战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拼死顽抗了?说得好听点,李治亭的观点是一种荒诞的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想;说得难听点,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无耻至极的汉奸言论!试问李治亭百年之后,在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面对列祖列宗?此等数典忘祖之辈,书读得再多,学问再深,也是徒劳,因为他已经丧失了做为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良心和道德水准。而往往就是这些富有知识文化却失去做人原则的人,他欺骗和蛊惑大众的能力也就越强,就因为他披着一件专家的外衣,这种人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危害性是非常之大的。 历史已经过去了300多年,胜利者也罢,失败者也好,都已成为过眼烟云。但抗清义士的勇赴国难的伟大壮举将永远为后人所景仰,他们崇高的品格将激励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李定国、郑成功、史可法、张名振、张煌言、何腾蛟、张同敞、夏完淳、刘文秀、瞿式耜、高一功、刘体纯、袁宗第、郝摇旗、李来亨、李过、黄道周、堵胤锡、阎应元、陈明遇******,还有千千万万在那个时代未曾留下姓名但却献出了自己生命的无名英雄。
  •   向读者推荐这部书!这部书同过去各种南明史著相比较,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它基本上是以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而不是以南明几个朱家朝廷的兴衰为中心。二是贯穿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余年的各民族百姓抗清斗争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的矛盾重重、勾心斗角,抗清斗争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又是彪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窃取了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满族贵族入主中原以后,在较为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影响下,自身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飞跃。清王朝在一段时期里国势相当强盛,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奠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就另一方面来说,满族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引起国内政局大动荡,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也是不容忽视的……
  •   顾诚先生作为历史大家,其客观超越常人。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带着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阅读南明史的——尤其是当我的家乡便是一个被后人列入清军屠城清单的小城时。愤怒?客观?无所谓?还是……
    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段历史中发现什么,领悟什么。赫连勃勃在其书中称南明为痛史。确实如此。偌大南明,文臣贪钱,武将怕死,不在少数。党同伐异,不顾大局,更是常事。而其结果,不只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让一个伟大民族就此从巅峰跌落谷底。满清一统中国后,剃发易服,高压统治。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此磨灭,中西方文化交流直到二百年后才恢复到明后期热闹非凡的水平。今日中国主体民族民族意识淡薄,从近代起就开始屡遭各种不堪,正是历史无情转折后的结果。南明之痛,大概如此。蔺相如曾这样评价自己躲避廉颇的行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如果南明时朝廷上下能做到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统一抗清力量,则胜负相易,未必可知。中国的命运若因此仍掌握在主体民族之手、统治阶级不对主体民族严加防范,则中国历史,也将会是一番新局面。
    本书除论述南明亡国之根源外,另一大亮点便是翻案——结合史料、有理有据地翻案。人物包括史可法、马士英、郑成功、何腾蛟……史学家能有意识地煞住并扭转历史人物脸谱化、片面化之风,实在是值得欣喜之事。
    南明甚至整个明朝,在历史教育中处于边缘状态,这是十分可惜的,因为这段历史的意义与启示,即使汉唐亦无法比肩。回顾历史,把握现在,从而创造未来,这是每一代人肩上的重任,愿与天下人共担之。
  •   南明史(全二册)(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顾诚先生扛鼎之作、荣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一般人听到“顾诚”会误以为是那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的诗人“顾城”。“实际上,他在历史圈内非常知名,台湾的某研究机构将‘默默无闻’的顾诚列入20世纪四大历史学家。
    顾诚老先生的文字功底也是极为出色,文笔流畅,通俗易懂,据说《南明史》当年一出,连印刷厂的工人都读得津津有味。这一点从他的自述《我与明史》中可以看出。
    通读一遍,只觉得新意满纸,十分惊喜。它当然不是填补空白之作,但却代表南明史研究迄今为止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南明史纷繁复杂,记载隐讳混乱。从来的研究者,在南明史的局部问题、具体问题上做过许多工作,有所发现,但在全局上则往往只有大致的浮泛的了解,对南明史的全过程及其细节尤多模糊、迷误。我深深地感到,只有顾诚教授《南明史》对南明史全过程和具体问题做了精深的分析、研究。也就是说,只有顾诚教授一人真正前后贯通地、比较透彻地掌握南明史。现在史学著作的出版仍然不少,但其中草草撰成,错误百出,或虽似平稳、实则平庸的居多,而像顾诚教授《南明史》这样在史实和分析方面多所创获的则比较少见。
    读顾诚著《南明史》时第一个特别强烈的印象,是这本书非常重视史实的精确可靠。全书不仅对这些大事有精彩考证,就是对一些小的史实,前人记载或研究的失误也有辨析、纠正。《凡例》第五条说对各种史籍直至研究著作中“存在的谬误或偏见,在适当地方依据准确史料予以澄清,以免以讹传讹”。因此,全书充满作者对澄清史实所获的成果,兹不赘述。
    读顾著《南明史》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本书有鲜明的历史是非感,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史学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是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科学。史学在史实清理、理论概括上都有很大的复杂性,而且它从来就有模糊的一面。分析社会问题,必须把问题提到适当的历史范围之内的要求,无疑使工作更为繁难。但这只是增加了史学研究的艰巨性和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并不能说明史学对于是非、对于正义非正义的问题可以采取模棱两可的抹稀泥的态度。史学如果对这一点失去敏感性,那将是很可悲的。
    不过,《南明史》缺少经济史、文化史的专门章节,不能不使人感到缺憾。
    一本书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以上我谈的各点,不一定对。不管怎样,这些并不妨碍本书作为一个新的史学精品的重大学术价值。
  •   先生这本书,我是去年才买来读完,读完感慨遇见甚晚。大量新颖的观点,并不是先生凭空捏造,而是以众多史料支撑作证 。
    作为一个江阴人,曾经对北方的不屑溢于言表,祖上居住于江阴东乡,即阎应元公退休之后所居住之地,祖上于明朝世代为官,为江阴一望族大姓。未有见过家谱,然而心中始终认为祖上众多子弟中,应该有人前往江阴城参加保卫战,
    如此,自豪感荣耀感随着我内心的主观思维油然而生,而一般南明史料对北方抗清皆是一笔带过,于是对北方人有极大偏见。
    读完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北方的抗清斗争同样轰轰烈烈,北方百姓同样不畏强权勇于反抗,只是诸多因素导致其在历史中并不显著。这里面有南明朝廷的原因,有北方民众缺乏统帅的问题。
    李自成的战败,起初一直认为是实力不济,读完本书,思索之后,开始怀疑自己之前观点。李自成起兵已久,装备等问题不可能过于突出,因为大量明朝兵马的投诚,李自成战败的主要原因中,装备落后及农民阶级局限性应该不是主因,主因则为李自成的战略失误,仅仅个人在重大问题上决策失误,这一点与明朝灭亡原因类似。明亡不是历史必然性,李自成的失败也是出于偶然。多尔衮等满清贵族之前没有想过要入主中原,然而中原王朝所犯下一系列不可能犯的错误,给了满洲入主的可能。
    柏杨猛烈的抨击过中国人的特性:窝里斗。勇于私斗,怯于公战,这是对南明朝堂内外最好的写照。
    明亡亡于党争,南明更是亡于窝里斗。之前读过郭秋影《李定国纪年》,谢国桢、司徒琳等人的南明史,对李定国这一历史人物有一定认识,读完先生的南明史,对于晋王的崇拜之情更深,可以说,李定国真乃明末第一帅才。南明有多次可以驱逐鞑虏的机会,却一次又一次故意将其放走,最终亡了天下,万万汉人被十多万满人统治数百年,真是一部痛史。
    明朝灭亡后,其殉国的遗老遗少不可计数,忠臣孝子比比皆是。当然相对的,汉奸走狗也沐猴而冠招摇过市。明朝灭亡后,朝鲜李朝秘密祭祀太祖、神宗、崇祯长达百年,沿用崇祯年号直至清末,那是一种中华文化的怀念。明朝灭亡后,举着其旗号反清的人士,坚持到民国建立孙中山的成功,离不开洪门(后期的天地会)的帮助,秋瑾、徐锡麟、邹容等人的大汉族主义更是明显。即便辛亥革命后,黄兴等人在国号上也有鲜明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民国政府祭祀崇祯、明孝陵等行为也暗示着一种民族特质,而孙中山在广州的军政府最早称作“大明军政府孙”。
    明朝灭亡,纯属于偶然,南明的灭亡,真可以用黄宗羲痛惜李定国之语“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随笔而写,感慨依然不绝,先生之作,多读益善
  •   顾诚先生是我导师的导师。我的导师在上课时,时常谈及顾先生治学成就,可以说顾先生是为了学术过早的燃尽了自己的生活。非常令人敬佩。
    《南明史》是顾诚先生的力作,是积二三十年功力写就的,对很多似是而非,语焉不详,错误百出的史实详加考辨,还历史本来面目,这些成果就不一一列举了。原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版本,结果在某些旧书网站上,被炒卖到了五六百元的高价,这估计是顾先,生没有预想到的吧!
    现在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顾先生的文集,并且最先将《南明史》出版出来,与广大读者见面,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尤其是开篇有顾先生撰写的《我与明史》一文,读来感人至深!
  •   顾城的南明史引经据典,资料详实,是研究南明历史的经典读本,值得一读。同时,对史实的评论也是客观中肯,道出了作者的心声,总之该书是一本难得遇到的好书,也不愧被评为中国国家图书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顾城先生学识渊博,学风严谨,《南明史》一书写得文字精炼,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是一部上乘的历史佳作,书中真实活现的历史情节,重现丰满的历史人物。重版的《南明史》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值得珍藏!身边喜好历史的好朋友们都争相阅读并珍藏!
  •   顾先生的这部《南明史》是一部客观的历史。尤其是最近有一部分人对满清的统治歌功颂德之际,出版此书可以起到还原历史真实面目的作用。今年是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的一百周年,出版此书不但是对南明抗清志士的一个纪念,也是对辛亥革命的牺牲的烈士的另一种特殊纪念。从这个角度而言光明日报出版社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这个作品集里的顾先生的其他大作能尽早出版。
  •   当今史学界《南明史》著作频出,但北师大顾诚先生之《南明史》可谓大成之作,是研究南明史及清朝前期历史无可逾越的集大成之作,需详读,感受老一辈史学家之治学精神及严谨的态度!
  •   南明史是一段痛史。 《南明史》是一部痛史,读之令人每每掩卷,悲从中来。 读此书常想起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中的一段话:“……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朝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潸流了二百六十余年……”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史观为立场,以农民起义军及其领袖为主角,以民族斗争、阶级斗争为主线,是以在当前的非御用、非敕定的历史研究书籍中显得尤为异类。作者顾诚先生用力至深,投入感情至深。
  •   说的细致,,顾先生治学严谨,,,写书详实,深入浅出,,如果想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还是看顾先生的“南明史”和另一本“明末农民战争”,,,,有这两本就够了
  •   顾诚先生的大作《南明史》,分析细致入微,观点较之以往有新意,其姊妹篇《明末农民战争研究》可一起参看。
  •   第一次拜读顾城先生的南明史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那时为了写一部历史小说,去搜集史料,看到了像辞典一样厚厚的南明史,那时还是老版本,很厚的大部头,借回去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前后借了三次,看了两遍,又抄了史料笔记,爱不释手,对顾城先生推崇备至,对南明史念念不忘,一直想买一本,书店里一直找不到,现在终于在当当上找到了,很高兴,今天下午收到了书,包装很好,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是没的说,熟悉的南明史勾起了大学时的回忆,研究明清史必看顾城先生的著作,真的不错, 当当发货速度很不错,对书很满意,强烈推荐大家都读读,我们汉人的一部血泪史,中国的血泪史、亡国史、苦难史,在描写明清易代的书里,顾城先生的南明史绝对是难得的好书、良心书,根本不是那些御用奴才文人的书能比的。
  •   南明史本身就是一段很悲壮的历史,作者又花了这么大心血,把身体健康完全置之度外,用无数资料提炼出这本著作,更增添了悲壮的氛围。书的学术价值很高,又很好读。后人当学习顾诚老师的治学精神。属于“可以获得知识并且提升境界”这个层次。
  •   顾老的遗作,顾老向以治学严谨闻名,此部作品亦是追求严谨工整,凡引用的原文皆有出处。
    南明史是我汉民族的血泪史,同南宋史一样,虽坚持不懈武装抵抗,但终究抵挡不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深究其中之缘由,除武备废弛,当权者重文轻武外,恐怕更多的是内部矛盾,及统治阶层缺乏有效的倡导和调和。
    想起日韩汉学者的句名言,“宋亡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华”,虽有失偏颇,但也从侧面反应出,农耕文明对抗畜牧文明的心酸及无奈。
    总之,想了解汉民族最后王朝,最后时刻的沉浮记忆,顾老的这部《南明史》,绝对能满足明史爱好者的要求!
  •   这是顾城先生的力作。该书客观严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该书突破了许多前人的观点,且史料详实,用丰富的史料支持该书中的观点。该书写的虽然是南明,但对人们认识中国社会也会有巨大的帮助。我认为治史就要像顾城先生这样。该书对于东林党人——复社中的人物也给予了客观的评价。东林党人有些人虽然人品虽然总体不错,但门户之见太深,且缺乏雄才大略,因此南明政权的覆败是不可避免的。从南明史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中国抗日战争中为什么出了那么多汉奸的原因,还可以窥见有些人虽然留在抗日阵营中,可是为什么抗日战绩了了、往往兵败如山倒。
  •   南明这段历史,是汉民族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反抗满清暴政的悲壮时期。公元1644年,偏居辽东一隅的满清乘着明王朝政局的动荡和衰亡之机,在大汉奸吴三桂的接引下,击败了李自成农民军,实现了多年来入主中原的野心。在控制了京畿地区之后,清廷迅速派遣各路大军征讨四方,企图夺取对中国的统治权,并在全国推行诸如剃发易服、圈地投充等一系列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满清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中国各地的抗清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人物:勇赴国难的史可法、杀身成仁的瞿式耜、舍身取义的张煌言以及誓死不剃发,坚持抵抗而被清军野蛮屠城的江阴、嘉定城的百姓们等,他们都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支柱。
  •   这本南明史真实的还原了明末清初各个地方抗清的历史。
  •   《南明史》见识通达,文字精炼,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是一部上乘的历史佳作。
  •   老早就听说这本书,最近在机场看到爱不释手, 就买了一套. 好啊! 作者跳出正史的套路, 以农民起义军和海寇为主要线索,将南明史完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很多地方推翻我们一般的认识, 如对史可法的评价, 大西军在云南的工作等等, 坚持了一个史学家的独立思考. 另外,读本书的序短短几叶, 活脱脱描绘20世纪中后期中国知识界的历程和先生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努力.
  •   南明史再版是件好事,如果顾诚先生在可以亲自修订就更好了。
  •   的确是一本好书.脉络清淅,文字流畅.史评较为公允,对许多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改变了教科书上那种意识形态式的,非好即坏的模式.有些还有颠复性.如东林党人,史可法,郑成功.对于非史学研究人员了解南明史这一本足矣.对于专业人员,也是本好的资料性的著作,书中引文标引清楚全面.的确是作者的力作.对于了解中国人的有很大的帮助,想想一个大明,近亿的人口,怎么被不足百万的满族灭了,都是汉人打汉人啊.
  •   之前读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明史越发感兴趣,也陆陆续续读过一些南明的资料,但没有系统的读过相关著作,今天收到南明史,开始阅读!
  •   翻看了几页,这个南明史对大顺、大西等政权、对各地的反清起义斗争考证格外详细,很值得阅读。
  •   顾先生是大家,南明史的学术权威,关注好久,好不容易买到的好书!非常好!
  •   顾诚一声就出版了两本书,这本《南明史》为其中之一。书是好书,人是贤人,希望大家能过喜欢
  •   好书,虽然作者是从农民起义军的角度来描述南明历史,突出了清军的残暴与南明的腐朽,对农民军多有溢美之词,但也可以给我们独特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不妨与樊树志撰写的南明史一起对照阅读。
  •   顾城先生,明史专家,特别是南明史,值得一看
  •   南明史终于再版了,顾城先生的这部书将自己带入了明史的另一个世界 给我了一个南明的感觉:忠臣误国
  •   满清算上汉八旗也就10万上下,怎么就得了天下呢,以前只有比较模糊的概念,南明不堪一击,被各个击破。看了这部南明史,明白了是那么多的机缘巧合,是那么多的勾心斗角覆灭了南明,清朝的打击只是催化剂而已;明白了偏安也是一门学问,不是谁都能划江而治的;看到那么多动不动就投降的王爷、公侯伯、将军,对比南宋的10万殉国军民,明白了崖山之后无中国是多么的精辟啊!
  •   不多见的详解南明历史的书籍 顾诚先生一看就是治学严谨的学术研究者
  •   覆巢之下无完卵,明朝灭于满清之手,确实令人可惜可叹,这部南明史史料详尽,确实是男的的好书
  •   全书基本读完,顾诚先生的史学造诣让人敬佩,书中对南明历史的解读,以及对当时人物的重新评价甚至颠覆让人心生敬服。比如史可法,何腾蛟之流,对南明的最终覆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后人的眼中,因为他们临死守节的情操,都变成了完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失误完全推倒,更不能因为他们的死节而无限拔高,这都是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   收到货,打开后,正是俺期望的著作。近年来,流行很多将历史通俗化的著作,业界还相互吹捧其标新立异,实际上这类所谓作品是在拿历史开玩笑,不说别的,就看看其中大篇绘声绘色的对话,就足以让严肃的读者感到作呕,这些对话真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考据来的?仿佛作者身临其境一般?俺是从没见一般史书记载大篇如现代小说般的对话的,除非是实录。一般的历史记载顶多就是只言片语,这也是符合我们的记忆思维的。因为历史大多是事后的记载,偏重记事,至于对话,一般只能记个梗概。观《南明史》,则不然,里面考据详实,有根有据,不妄批滥言,是考校历史的真功夫。
  •   先前是看的《南明史》的电子书,觉得写得不错,就后来就决定买了。书的印刷感觉还不错,内容就更不用说了,最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写的明朝,而且作者叙述得也比较客观。。
  •   一直很喜欢历史,特别是喜欢明朝的历史,也曾经假设过,如果在满清入侵的时候,明朝能够选择迁都,是不是能够形成三国鼎立,甚至也曾幻想,这样中国的资本主义也能大大提前,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幻想真的只是幻想,南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等同为南宋,满清其实就是金朝的化身,可惜南明选择的策略却是错误的,不依赖汉族,反而寄希望于异族,并且相比较南宋的君臣一心,南明实在是离心离德,特别对于史可法和内廷的斗争,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有人说明朝死于文官,死于党争,之前不是很理解,但看了这本书后却深以为然,明朝的党争是历朝党争最激烈的,非黑即白,如果你不投靠谁,就基本等于被孤立,其实应该说明朝的皇帝除了几个之外,大部分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君弱臣强,本是建立宪政制度的好时机,可惜中国士人却忙于内讧,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他们的斗争从熹宗一直斗争到永历,俗话说的好,攘外必先安内,内斗没安,何谈御敌。而反观南明对手,李自成虽然不成气候,担有民众支持,满清新立,朝气十足,且朝中人才济济,南明朝廷忙于血脉斗争,忙于切分蛋糕,南明不亡,天理何在,只可惜我大汉民族,最终被外族统治,最终导致百年国耻,呜呼哀哉。
  •   之前看了不少关于南明历史的书籍,他们基本都会从《南明史》一书中引用材料。所以决定买来看一看。确实不错。
  •   很慶幸現在還能正確了解那個被極度歪曲的年代。顧先生的嚴謹讓人欽佩,值得收藏的史書。南明最終還是敗在自己的手中,這段南明史和中國某段近代史又何其相似。
  •   读了《南明史》这本书,了解了不少历史,受益匪浅。
  •   以前读过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南明史》,如今顾老的扛鼎之作再次出版,感谢光明日报出版社!
  •   觉得还是顾老先生的作品文笔简练,力透纸背,往往一针见血,读南明史,泱泱华夏,奈何一盘散沙
  •   顾老的大作,对于南明史的研究很详实,论证充分,学术性强,可读性极高,是南明史的权威之作。
  •   纵观中国研究南明史的专家,就数这位老先生是最专业和权威的了。南明史的一哥!
  •   很客观的一本书,基本每一句话都有出处,让人觉得还是相当有含金量的,我觉得如果多加点注析会更好一点,因为这本书非常专业,南明我本也没有研究过,看得比较吃力,相对看明季南略和明季北略会比较轻松的理解,这本书应该在对南明史有一个基础认识以后再进行研究的话会比较好。装帧很不错,总的来说入手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的。
  •   内容自不必说 南明史研究的巅峰之作 中青版的一直都搞不到 孔网上都被炒到了上千 这次光明新版打破了洛阳纸贵一书难求的局面 给读书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五五折价格很不错
  •   史料丰富,对南明史的研究很透彻
  •   南明史有很多种,顾老的这部是比较少花头的,很扎实,内容丰富,早些年有青年出版社的版本,但绝版很久了,这次重出,果断拿下。
  •   顾诚先生的书就不多说了,还原史实真相,观点公正,没有偏颇,对南明写的非常清楚,应该多读,一个字:好!
  •   不错 适合对南明史的研究学习
  •   南明史研究的经典,不能错过
  •   《南明史》是一部杰作,千金难得!
  •   南明史权威之作了。
    对于内容是不需要多说什么的。
    就单纯说书的样子吧。
    很厚的两本书,而且密密麻麻的都是字啊,信息量非常多。
    性价比非常高。
  •   详细,观点独到,不愧大家手笔,南明史的顶尖之作,特别提到南明的失败,史可法也是有责任的,犹豫不决,定策徘徊,经典。
  •   看过《鹿鼎记》,突然很想看《南明史》,侃兄推荐顾老的版本,订购后,翘首企盼,总算一切顺利,如今,开始一段“板砖与唾液齐飞,硝烟共意识一色”的旅程——!
  •   读了南明史,方可体会清末赵烈文与曾国藩语:“清得天下太巧,杀戮太重……”之语。
  •   书诚实的讲述了并不为人深知的南明史
  •   以前买过樊树志的晚明史,总感觉还是不够。有这套南明史,对那段时期的了解就比较深刻了。
  •   细写南明史的书不多,虽然还没看,但顾老的书肯定值得给五星
  •   对于模糊的南明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好书。
  •   南明痛史,读史以痛!
  •   这本《南明史》学术性比较强,难得的好书,值得收藏。
  •   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顾诚先生扛鼎之作,值得一读。
  •   南明史,赞的,一直想看
  •   以史为诫此话在南明史中体现的特便充分和则兴内斗则亡
  •   史实清晰,视角独特。南明史短,《南明史》意义绵长。
  •   早就听说过顾城老先生得《南明史》,今天卖到的非常高兴
  •   观点客观,资料翔实,最好的南明史,不会再有后来者了,千万不要错过
  •   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顾诚先生扛鼎之作
  •   一直对南明的历史感兴趣,更主要的是对南方汉族同胞反抗鞑子奴役的悲壮历史甚为感动,决定深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   内容很详细的介绍了南明的历史以及人物的性格是一本非常好的明史科普类书籍
  •   天崩地裂、神州陆沉、天下倾覆,汉族再次沦为异族的奴隶,南明之亡实为天下之死。感谢顾老先生为我们还原那段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汉族人看清楚自己的历史,不再沉迷于对异族的吹捧和陶醉之中!
  •   本书内容详实,对南明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作者在史料的支持下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了自我客观的评价
  •   顾城,大师的作品,研究南明历史的集大成之作
  •   强烈要求再版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   作者心血之作。拿到后,一个晚上阅读。南明历史历历在目。叙述客观。如对马士英的结局等,都有材料为支撑。
  •   让我客观的了解了南明的历史,填补我脑海中关于这一段时期的空白。
  •   真实的南明历史 中国的血泪史
  •   南明,在我们以前的历史教科书中,基本上是一笔带过的,这么一段历史竟然也如此的丰富多彩,这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历史教育确实是做得太死板,历史教科书有必要重新编排一下。
  •   很少去了解南明方面的历史 正在读 有收获
  •   作者非常用心,对于南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进行了深度分析。
  •   很开心,也很喜欢这本书,对于南明这段令人痛苦的历史,留给后人的将是最深沉的怀念
  •   书的质量、内容都不错,南明的历史也很吸引人,值得一看!
  •   虽然是80年代的作品,但是依旧是南明历史的精品
  •   南明,一段易被忽略的历史。
  •   对于南明这段历史有详细的介绍
  •   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弥补了南明历史的空白。
  •   本书多次再版,多家出版社都出过,关注南明那段历史的人,不可不看,资料和引据很丰富,观点也很明确。
  •   顾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以明朝遗民抗清为主线,而舍弃了一般史家的以朝代更替为主线的做法。
  •   很不错,了解南明的历史。
  •   终于终于买到这本书了。如果现在的学者能多出几个像顾诚这样用心治世的,我想阎崇年这样的人也就靠边站了。做学问,首先要有良心!看这段历史,心里的感觉很难受。明明知道腐朽的明王朝注定要灭亡,清朝统治者也还算励精图治,李自成起义的失败也是必然,但是看着那么多仁人志士为了明王朝而浴血奋战最后舍身成仁,心中仍不免感动。虽然清朝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明朝更荒唐可笑,但是它最后的灭亡却远远没有明末这样的曲折。前者视为一个民族的重生,后者却视为一个民族的衰落。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   内容丰富 考察细致 是研究南明的必备书籍
  •   以前很少看南明小朝廷的内容,感觉不愧为大家之作
  •   看过司徒琳的版本,观点中立,但翻译太差。顾诚写的好,文字也好,也翻了司徒琳不少的案。不过做史都应该有翻案的精神,没有书是个定数。关注后续顾诚著作系列的作品。
  •   好书。了解南明必读之作。
  •   正在阅读,本套书很多地方是文言文,读起来较慢,要想了解真实南明,唯有此书。
  •   称得上用良心著史的,共和国以来有几人?顾诚者,即以赤诚之心回顾民族痛史也。
  •   南明的灭亡
  •   好书,一卷在握,品味南明的凄风冷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