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光明日报 作者:姚瑞 页数:200
内容概要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部书,书里记录了你一生的故事,它是一首诗,诗中流露出你的思想和智慧,它是一幅画,画中蕴含着你对生活的感悟……
书籍目录
诗意栖居心灵绿茶缤纷世界生存智慧点燃希望之火低头的麦穗让生命绽放光彩守住心中的沉香
章节摘录
让他自己痛一次我的不期而至让老同学惊喜异常,她启用自己珍藏的茶具,并为我沏好热茶。她两岁半的女儿想用她的小手去碰我的茶杯,同学立即喝止:“丫丫,不许碰,那杯子很烫。”丫丫被喝住了。没两分钟,丫丫又摸索过来。同学板着脸,发出厉声警告。我笑着对同学说,让她摸摸吧,你再多的担心,也比不上她自己痛一次。丫丫欢喜地用双手捧住杯子,不消5秒钟,她就放开了手。那茶杯确实很烫。丫丫,摸摸叔叔的茶杯。我怂恿着小女孩,可她只是摇头。同学宽慰地笑着说,懂了吧,看妈妈说的话多有道理。其实,让孩子懂得道理的是事实,或者说,是疼痛的事实。救灾捐款的时候,我对儿子做了一个试验——我从兜里拿出100元的钞票,告诉他,这钱我要捐给别人,如果不捐,可以给他买很多他喜爱的零食。之后,儿子做出了选择——请原谅一个5岁的男孩,他拽住我的衣角说,爸爸,我们不捐,好不好?我让他饿上两顿,存心的。我是那么爱儿子,但我却有意想让他痛一次。当儿子在快速扒饭时,我说,儿子,100元钱可以让很多灾区孩子吃上泡面。儿子低头继续吃饭,他岔开话题说,爸爸,为什么爷爷的忌日就不能吃饭?我好饿呀。我继续说,那些孩子比你还饿,他们好几天都没吃东西了。随即我看见,儿子转动的眸子里闪着光,那是一种思维的亮光。行善之心和对恶的防范,要对孩子说透彻是非常困难的,但我相信,天真的孩子们有感应能力,事实上,他们的心灵要比我们敏锐得多。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何不心怀大爱,让孩子去痛一次。疼痛,就是孩子们学会爱的最好的老师。末尾,我想说的是,儿子已经托付我,将他积攒的零用钱捐了出去。对于此事,儿子是极情愿的,他说,他要给其他孩子买面包,椰蓉的,他最爱吃的那种。我希望他心中的那点爱之意,从痛一次开始,逐渐丰盈。童心丰子恺丰姓少见,因而丰子恺容易遭遇尴尬。他曾偶遇一钱商,钱商询问他尊姓,他答咸丰的丰,钱商茫然;他又说五谷丰登的丰,钱商亦茫然;他只好拉过钱商的手在手心写出来。钱商恍然:原来是汇丰银行的丰。丰先生也大悟:汇丰比咸丰时髦,比五谷通用。从此,再有人问,他一律改说汇丰了。改说汇丰,就已经是丰先生一生里难得的讨巧之举了。一个人,活得单纯不容易,活得像孩子一样痴就更不容易。孩子是丰先生的老师。国民军打进上海赶走孙传芳时,丰先生领着全家人在城里逃难。枪炮声一响,先是逃到了妇孺救济会,觉得不安全,又逃到沪江大学。历经两天,平安归家。后来,丰先生随便问四岁小儿瞻瞻,最喜欢什么?不想孩子爽直作答:“逃难!”“为啥呢?”“因为可以坐汽车、采花、卧草、在黄浦江边看大轮船……”这些活动,在孩子眼里,不正等于郊游吗?若让大人也如孩子般轻松欣赏这一切,非是大预言家不可,方能料定前路必无险局。谁也不是预言家,丰先生却从中体会到:至少,再有逃难的时候,在没有确证危险已然降临的时节,可以不那么惶隍度日。丰先生闲时看着儿女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常做这样的痴想:“小孩子长到十岁左右,无病地自己死去,岂不是完成了极有意义与价值的一生呢?”他不是在诅咒儿女,浮世颠倒,人生困疲,他是在用最决绝的方式,在想象之中,为儿女们留住“童年的天堂”。今天,年轻人初涉世,常会困惑: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依我的经验,对此困惑纠缠不休者,大多适合过丰子恺式的生活;而那些很快不再做此思忖之人,早已投身尘流,捞金掘银去了。清贫、洁白、朴素,这有点不合时宜,但丰子皑会让你相信,平静的日子,平静的心,一样可以创造丰盈的人生。最好的就要来了有一位太太身息绝症,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了。于是,她邀请牧师来家里,商量如何实现自己最后的愿望。她告诉牧师,在葬礼仪式上要唱哪些歌,读哪些经文,她想穿什么样的衣服;而且,还要和她最喜爱的《圣经》葬在一起。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当牧师起身告辞时,太太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等一下,还有一件事情!”“什么事?”牧师问道。“这件事非常要紧,”太太郑重地说道,“在入葬的时候,我想右手里能有一把叉子。”牧师听完,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些什么。“怎么,让您吃惊了吗?”太太问道。“说实话,我的确对这个要求很不理解。”牧师说。太太解释道:“在我的一生中,每次参加宴会,当盛主菜的盘子被收下去以后,总会有人弯下身子说‘拿着你们的叉子!’我最喜欢这个时刻了。因为我知道,有更好的东西要来了,比如,香醇的巧克力蛋糕,或者苹果派……”太太顿了顿又说:“所以,我想让大家都看到,我的手里拿着一把叉子。我希望他们会问‘为什么要拿叉子?’这时候,请您告诉他们‘拿着你的叉子……最好的马上就要来了!’”牧师在和太太道别的时候,拥抱着她,眼里涌出了幸福的泪水。他知道,这个女人比自己更理解天堂是什么,因为她确信有更好的东西会来。在葬礼上,人们看见太太穿着漂亮的衣服,和她至爱的《圣经》在一起,右手还拿着一把叉子。“为什么要拿叉子呢?”人们一遍又一遍地问,而牧师一遍又一遍地微笑着。在致辞的时候,牧师告诉了人们,太太临终前和自己的那次谈话以及那把叉子的意义。牧师说:“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把叉子,我想从今天起,你们可能也会如此……”是的,下一次,当你伸手去拿叉子的时候,请悄悄地提醒自己,最好的东西就要来了!P8-11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