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凌已 编著 页数:230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百年风雨中的百年清华带给我们太多美丽而悲壮的故事.我们向往着这座充满神秘的殿堂,我们追寻着先贤的足迹.他们是一群科学的巨人。他们是一群思想的巨人,他们从风雨飘摇的岁月里走来.他们坚守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为我们树起了理想的航标。这里是每一位学子都渴望走进的神圣殿堂,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的清丽之音在这座殿堂间悠扬回转。
这里是经历百年风雨的学府。九州华夏。万千英才的光辉人生从这里起步。
这里有着朱自清的月下荷塘.这里有着王国维拖着长辫子的身影。这里有闻一多吟唱着的《七子之歌》这里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支柱的清华大学。
书籍目录
老清华印象
清华古迹一览
老清华的遥远记忆
谈谈清华学派
清华的外籍教师
清华园的教与学
清华院系漫谈
清华国学院教授演讲课日及学生
专修题目
清华学生中的豪门世家子弟
参加历次革命运动的清华学生
梁启超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浅析
母校的斋名
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
老清华生活
清华人的衣食住行
清华的食堂与澡堂
清华同学院茶话会
静斋中的女同学
清华园的弦歌雅乐
清华园的体育活动
图书馆里静悄悄
西南联大的衣食住行
西南联大的教授生活
西南联大的舞会
打桥牌
老清华名人
王国维
梁启超
陈寅恪
赵元任
吴宓
梅贻琦
汤用彤
马约翰
叶企孙
汤佩松
赵忠尧
蒋廷黻
闻一多
朱白清
浦江清
吴晗
金岳霖
沈从文
梁思成
吕彦直
邓稼先
老清华掌故
王国维与学生题诗
甲骨四堂
梁启超、陈寅恪写对联
俞平伯与陈寅恪的历史分歧
陈寅恪与唐贫的别样情缘
赵元任与“数人会”
吴宓与学生共译英诗
毛彦文缘何不嫁吴宓
吴宓与胡适的学术分歧
叶企孙与“地雷战”背后的故事
陈达教授坟头讲课
不跑警报的联大师生
熊庆来慧识华罗庚
闻一多和《七子之歌》
朱自清与夏丐尊的莫逆之交
朱自清不领美同“救济粮”
三易其地讲红楼
苦中作乐打桥牌
联大教授爱昆曲
梁思成谈林徽因、金岳霖
梁思成保护北京城墙
在林徽因家中喝下午茶
林徽因为国徽设计作出重大贡献
钱穆读书三得
清华“四剑客”
朱镕基谈为学与为人
“拖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后记
章节摘录
留美学生考试的悠悠往事 清光宣之际,我家居北京宣外一条胡同里。1910年我参加游美学务处的留美学生考试,名列副榜.帮赵元任学兄打点行李送他离京赴美后,静待通知人预备班(即清华学堂)。这一天终于到来,我从家里带上行李坐骡车出了西直门,一群赶小驴的拥上前来招揽雇主。“我要去清华同。”赶驴的面面相觑,对我说,“没听说过。”结果以一吊钱的代价.我被带到万牲同(今动物同)。“不对”,我说。“怎么不对.这儿就这么一个同。”人群中站出一个人来,一位泥瓦工人,听我提到“洋学堂”这个词,很有把握地叫我去五爷园试试。“准没有错”,他说,“那里正在修洋楼,听说要办洋学堂。去罢,可远呢!”我只好听他指引,怀着一股焦急心情,一路问人摸索前进。不知走了多少路,忽然“清华园”三个大字呈现面前。赶驴的同我一样亦欣然色喜。到了同门,向这天整日在园门口等候新生的工作人员报了姓名,我即被引到工字厅安顿下来。我这个19岁的孩子于半日之内被从一个世界投入另一个世界。 在工字厅里,我们心情轻松,静候上课。一天上午,我们远远看见一字长阵的低座胶轮东洋车(人力车,那时只在万牲同内有这一品种)进人园来,向西院前进。我们好奇地前去看热闹。怎么?车上坐的都是男女洋人。原来他们是我国委托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格林(1Robert Giale~r)先生从美国请来的美国老师:他们一共不到20人,其中有伊顿(Fred Eaton)先生:Pikeltl姊妹;L’igett姊妹。西院里几幢木结构美国式住房是专为他们造的。那时校同还是工地,到处是砖头瓦块,碰上雨天,泥泞不堪。开课后,女老师们长裙曳地,从她们住所到教室上课是由校工背来背去的。这个镜头可惜没有留下来。 西院小洋房没安窗纱,到了晚上扑灯小虫,煞是恼人。我们学生每天晚饭后时常去老师家探望,借机练习会话。到时我们一面同老师纵谈彼此想到的一切,一面帮他们赶打小虫,习以为常。我们回宿舍时说不定吃上些像doughnut之类的美式食品,师生之间融洽得很。
编辑推荐
回忆是一种感情的投入, 更是一种理智的收集, 收集不经意问掉落的点滴, 收集曾经让我们熟悉的身影和话语。 一段消逝的历史, 一份难忘的记忆。 一次真情的讲述, 一个不灭的传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