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环境保护部 编 页数:380 字数:570000
内容概要
《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物理分册)(精)》编著者环境保护部。
《名录》(物理分册)按照非放射性物理因素、密封放射源、环境放射性核素的不同特点分篇章进行编撰。非放射性物理因素篇描述了污染物的特性、来源、监测方法、人体暴露途径、人体健康风险、诊断及治疗、防护措施、相关标准等内容;密封放射源篇从放射源的辐射特性、源的制备及应用、照射途径、人体健康风险、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各种放射源的共性内容如辐射监测、健康风险防控措施以附录形式给出;环境放射性核素篇按照核素的辐射特性、来源、环境中的迁移、辐射生物效应、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治等进行汇总。《名录》(物理分册)汇集了物理性环境污染因素及其健康影响的综合信息,内容全面,信息量大,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书籍目录
一、非放射性物理因素篇
噪声
高温
低温
微波
高频电磁场
工频电磁场
激光
紫外线
红外线
低气压
高气压
光污染
热污染
参考文献
二、密封放射源篇
镭-226
镅-241
钠-22
锶-90
钷-147
钴60
硒-75
铯-137
铱-192
锎-252
镅铍中子源
附录A1 密封放射源应用的辐射监测
附录A2 密封放射源对公众的健康风险
附录A3 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附录A4 密封放射源人体健康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三、环境放射性核素篇
氢-3
碳-14
磷-32
氩-41
钙-45
钪-46
铬-51
锰-54
铁-59
钴-60
镍-63
锌-65
镓-67
氪-85
锶-90
钇-91
锆-95
铌-95
钼-99
锝-99
钌-106
银-llO
碲-132
碘-129
碘-131
氙-133
铯-134
铯-137
钡-140
铈-144
铊-201
铅-210
钋-210
氡-222、氡220及其子体
镭-226
钍-232
■-234
镎-237
钚-239
镅-241
锔-242
附录Bl 环境放射性核素监测
附录B2 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行为
附录B3 放射性核素的人体健康风险
附录B4 放射性核素外污染、内污染及伤口污染的处理原则
附录B5 放射性核素人体健康风险控制措施
附录B6 核事故的危害后果与应急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
辐射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章节摘录
低温 低温,俗称寒冷,按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凡是当地24h降温10℃以上或48h降温12℃以上,且最低气温降至低于5℃以下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低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按照工作地点的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可将低温作业分为4级,级数越高冷强度越大。 1.主要来源 低温主要与太阳辐射减少、人工冷源应用等有关。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如纬度高于66.5。的南北极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北部地区)太阳辐射明显减少;温带、部分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可低于0℃,且相对湿度较高,容易发生冻伤。人工冷源主要存在于职业性工作场所,如各种冷库,冷却剂的生产、运输和使用等。 2.物理特性 适宜的温度是生物存在所必需的条件,但各种生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在环境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可以引起一定的损伤或疾病。在温度变化中,低温可成为致病或诱发疾病的原因。低温作业时,环境因素决定了是否出现体温过低,机体主要通过蒸发、传导和对流散热;而风速与气温是影响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作业环境中的湿度对低温作业也有较大的影响。 3.监测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3-2000)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气温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场所气温的测定。包括玻璃液体温度计法(测量精度+0.5℃)、数显式温度计法(测量范围在-40~十90℃,测量精度+0.5℃)。 常用的监测指标如下: (1)气温:大气温度。 (2)体温:皮肤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以皮肤温度对冷的反应最为灵敏。人体受冷作用以后的客观反应首先是皮肤温度的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寒冷作用于机体的强度相一致,皮温下降值越大,冷感越明显,冷的影响越严重。 (3)风冷指数(WCI):是综合反映寒冷气候下空气温度和风速对人体温热感的影响。 即在低温环境中由于风速的增加所产生的冷效应相当于增加环境气温下降的度数,又称“风降温”。当有风、空气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体表单位面积(m2)、单位时间(h)散失的热量(kj)即为风冷指数(kj/m2.h)。适用于户外寒冷气候的评价。 (4)风冷等感温度:是以寒冷的环境温度下,裸露、无风状态作为比较的基础,因增加风速所增加的冷感强度相当于无风状态时产生同等冷感的环境温度。这一指标既可以反映风致冷作用强度,也可用来作为卫生学评价方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