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页数:575 字数:1000000
内容概要
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的组织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兄弟单位一起深入地震灾区开展实地调研,针对地震灾害可能引发的水源地危害以及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等问题及时提出了一系列环境应急技术指南和管理方案,并相继研究提出了灾后重建污染控制对策、技术方法以及相关修复措施。为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和生产用水安全、灾后居民安置区重建、工业企业恢复与重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汶川地震发生概况 第2章 灾区自然环境概况第二篇 城乡居民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第3章 概述 第4章 地震灾害环境影响状况分析 第5章 临时性居民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第6章 过渡性居民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第7章 重建安置的环境保障对策 第8章 成果应用及主要结论第三篇 产业发展战略评估及工业企业恢复与重建的环境保障对策 第9章 概述 第10章 工业企业及环保设施受损情况 第11章 重点企业筛选及清单 第12章 重点企业化学品污染风险与对策 第13章 灾后区域环境承载力再评估 第14章 重点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环境的评估与对策 第15章 重污染工业企业重建环境评估与对策 第16章 灾区原有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再评估第四篇 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第17章 灾区震前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评估 第18章 灾区震后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评估 第19章 消杀剂在灾区地表水环境中的残留研究 第20章 灾区风险源对地表水与饮用水源地的影响 第21章 地震灾区地表水源的保护与应急对策 第22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五篇 固体废物污染评估及应对措施 第23章 任务来源与灾后固体废物调研 第24章 环境安全和影响评估 第25章 对策与建议第六篇 灾后恢复重建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估 第26章 概述 第27章 规划方案概述 第28章 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第29章 主要不良的环境影响分析 第30章 环保对策与规划综合结论第七篇 成都灾区地震生态影响评估及恢复重建布局 第31章 成都灾区概况 第32章 地震对地表覆盖的破坏 第33章 地震对生态功能的影响 第34章 地震生态影响分区及恢复重建布局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什邡城区、罗江县城、游仙区、涪城区、江油城区、利州区、中江县城、安县县城、三台县城、盐亭县城、梓潼县城、元坝区、朝天区、剑阁县城、旺苍县城、苍溪县城、茂县县城、南江县城、阆中城区等都将扩大规模重建,将集聚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如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同步建设,可能导致区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 对于部分已经没有COD排放总量指标,而且生活污水排放量比重较大的地区,如广汉城区等,此次没有规划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将可能导致区域水环境质量下降。 芦山县城、石棉县城、理县县城、松潘县城、小金县城、黑水县城、九寨沟县城、平武县城、宝兴县城、汶川县城等位于适度重建区,将维持原有规模或适度缩减规模。其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量将与原有水平持平或稍有减少,在及时恢复重建原有市政设施的前提下,对环境质量影响将较灾前有望减小。但是,目前阆中市、舟曲县、康县、文县的COD排放量已超过其2010年总量控制目标,且生活污水占较大比重,此次没有规划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可能影响减排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舟曲县、康县、文县没有污水处理厂,废水直接排放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其分散式水源地量大面广,包括山区村镇的山泉、溪流、江河等地表径流,河流两岸的浅层地下水,以及干旱地区的雨水、地窖水。而农村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或简单处理直接排放,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基本处于无序状态,随意堆放较为常见,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大。灾后重建将扩大原有村庄规模,将原分散的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聚集,如维持现状不加处理或处理、处置不当,将对重建区的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该区域的饮用水安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