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莫水龙 编 页数:565 字数:810000
内容概要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学术论文集》内容简介: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杭州市环科院)前身是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76年4月,原与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合一,1998年10月经杭州市编委批复单独设置,并于2003年7月更名为“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是杭州市环保局直属的多学科、综合性的专业环保科研机构。杭州市环科院自建院以来,结合环保科研实际,以“团结合作、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总体要求,以“科研出成果、管理出成效、服务出效益”为目标,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根本,以培养科技人才为关键,以提高环保科研水平为重点,紧紧围绕杭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心任务和市环保局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环保科学研究、重点环境政策调研、环保和生态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生态工程治理等工作,为杭州市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庆祝杭州市环科院单独设置10周年,特总结建院以来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编辑出版了《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论文集》,以进一步推动科研、规划、环评业务开展,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该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是杭州市环科院全体科技工作者多年来努力探索、潜心研究的结晶,反映出他们求真务实、不懈求索、奋进创新的科学精神,其中新颖的观点和精辟的论述必将为相关环境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英文论文 Studies on the Changes of West Lake's Zoobenthic Communities after Qiantang River Water was Pumped into It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Propane over Bifunctional Catalyst ofTransition Metal A12O3/H-USY in Excess Oxygen Evaluation 0f Multiple Corona Reactor Mode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Odor Removal.第二部分 环境科学研究 杭州市大气NOx来源及控制对策研究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浮游生物群落研究 钱塘江富阳一杭州段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分析 富春江(富阳段)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物质的分布特征 运河(杭州段)底泥污染物含量分布调查 伞形科两种植物幼苗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可塑性响应 明党参幼苗存活与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芘和五氯酚提取方法研究 西湖浮游植物的演替及富营养化治理措施的生态效应 新安江(洋溪渡一梅城段)水功能区划调整技术论证 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污染源强计算浅析 杭州市庆春路整治后交通噪声降噪效果研究 有机食品开发在中国 线性规划方法在环境容量资源分配中的应用 土霉素废水农灌的可行性研究 杭州市生态城区建设指标体系探讨研究 生态市建设绩效评估指标及方法研究 杭州市流域生态补偿方法研究 杭州城市古井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对策研究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杭州市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与应用实践 杭州市环境容量测算和总量分配研究技术路线 杭州市水环境污染源现状调查方法研究 杭州市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方法研究 杭州市水环境容量计算中计算单元的划分研究 四类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 线性规划模型在大气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B值平权模型的推导与应用 ADMS-城市模型在杭州市大气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尼系数法水环境总量分配研究 杭州市水环境容量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运河杭州段水环境质量演变探讨 城市空气环境对ICR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 重金属对根际生态系统胁迫作用及机理的研究 F2000红外光度测油仪使用浅谈 杭州市污水纳管单位分行业监测指标筛选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Delphi-AHP法在水污染物污染源总量分配中的应用 钱塘江九溪断面浮游植物初步调查 疏水沥青路面用于城市道路的降噪效果研究 决策树技术及其在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图像配准的三种简单方法 杭州生态市建设绩效评估工作初探 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结果分析 基于SPOT5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方法研究 长江感潮河段突发性溢油事故二维数值模拟 大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影响研究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环境生态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和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第三部分 环境规划与管理 杭州市生态补偿现状及对策建议 杭州生态城市建设构思 浅析杭州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思路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的新途径——发展生态工业 碳排放市场交易现状分析 ……第四部分 污染防治技术
章节摘录
插图:1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和永续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持续和环境优美四者高度和谐,是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聚居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城市相继提出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如美国伯克莱生态城计划、旧金山绿色城计划和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和巴西的库里蒂巴的生态城市计划等。国内江西省宜春市于1988年正式开始首个生态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此后广州市(山水生态城市)、昆明市(“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城市)、楚雄市(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北京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上海市(生态型城市)等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国外生态城市建设主要依托于规划项目,侧重于建设实践和若干重点方面的具体目标制定与实现,对全面的指标体系研究与考核较少涉及。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提出了城市发展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6、7]和市、县级的生态区域评价指标体系[8]等。江苏扬州生态市建设研究建立了部门和系统两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将行政管理和系统运行相互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但至今仍未建立起一套完善成熟的、适应性广的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城市的指标和标准只能是针对某个城市或某类性质和特征相近的城市而特别制定。
编辑推荐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学术论文集》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