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大交换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美)克罗斯比  页数:174  译者:郑明萱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而不容回避的威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环保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提升,我国在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保护、环保基础能力提升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很多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人民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环境问题无国界。在全球化的今天,思考和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必须广泛借鉴国际社会的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携手保护地球家园,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深化和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环境图书出版是我国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际环保交流与合作,传播环保理念与知识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的环境科学出版社,引进国外优秀环境图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从2009年开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明确提出将国外环境图书作为一条新的、重要的产品线,推出“国际环境译丛”系列图书,加大引进国外优秀环境图书的力度,借鉴国际社会有益的环境理念与实践,以期为推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内容概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而不容回避的威胁。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艾尔弗雷德 W.克罗斯比 译者:郑明萱
  艾尔弗雷德 W.克罗斯比(Alfred W.Crosby J R.),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地理、历史和美洲研究的荣誉教授.曾任教于耶鲁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他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在研究.为何欧洲会在历史上崛起7和许多历史学家探索的路径不同,作者深入人类生存的生态方向,揭露了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旧大陆,对比分明第二章 大征服者与夺命疫病第三章 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第四章 梅毒现身:一页病史第五章 食物与人口第六章 至今未停止的大交换注释30周年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于是自1492年以来,两大世界的生物形式差异,便一直令众人这般惊异。但由于植物学家以外的人士多把注意力放在动物方面,以致东西两半球的植物之差别引发的兴趣,往往不及动物之差别。其实,前者之间的对比也相当醒目。诚然,美洲植物虽非绝无仅有——比方同属北美、日本两地原生的植物就有456种——其独特性却不容忽视,如仙人掌即完全源自北美。再看美国东北部与邻近加拿大地区,时至今日已与世界其余各地有过几百年的接触,但如今生长在美洲这一带的植物物种,只有18%不是美洲原生。哥伦布时代之前的美洲农业人,开发出了美洲食用植物,但是他们取材的野生植物,与旧世界农业人取材的野生植物极不相同。当年弗吉尼亚的早期殖民就算再乐观,也必须承认:此地的陌生植物远比熟悉的为多。而且越往南进入墨西哥甚至更远,这类差异就越明显。1 550年代,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曾有一处后遭弃守的法国殖民地,其中某位成员李约(Jean de Lery)便发现自己只认识当地3种植物:马齿苋、罗勒以及某种蕨类,其他则全然陌生。由此引发了各式各样棘手问题:比方没有葡萄,欧洲人如何制酒以纪念主设立的晚餐呢?是干脆免了这道仪式,待得设法从欧洲取得葡萄酒后再行恢复;还是可以这么假定:当初耶稣之所以用葡萄酒,只因它是巴勒斯坦寻常可见之物,因此我们纪念主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也不妨改用当地的印第安饮料?新旧世界动物相的差异,更令横渡大西洋、太平洋来到美洲之人个个难忘。某些物种两地皆有,尤其在北纬一带。可是这种共相有时却正凸显出其中对比。比方中南美洲最大的四足兽是貘,东南亚虽然也有此物,却绝非当地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动物。‘那像旧世界的大象,尊鼻不但用处多多,而且更大上好几倍。至于热带美洲的四腿食肉兽,模样确比吃草的貘威风,可是新旧世界哺乳动物之奇异对比,于此又再度展现——美洲豹固非可以小觑之物,但是与旧世界的狮子、老虎比起来,就只是中型的小山猫了。

编辑推荐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国际环境译丛·第1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哥伦布大交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国际环境译丛)非常非常的喜欢,当当网就是物美价廉
  •   这本书是国际环境译丛第一辑的一种,早期环境史研究的名著。尽管最初未受关注,但是当环境史得到广泛认可后,这本书已经成为环境史领域的名著,“哥伦布大交换”也成了一个史学界广泛认同的专有名词。
    该书考察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带来的物种、疾病、思想(包括宗教、知识体系等)在新旧大陆的交换或者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影响,重新阐释近代的历史;相对于传统史学来说,这种视角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新颖独特的。
    国外的史学著作的写作形式与国内的有很大不同,可读性较强;这本书虽然是学术著作,但是并不晦涩,所以我个人认为历史爱好者也可以看看,以更新历史知识和拓展视野。
    这套译丛已经出到第二辑,所选著作都是国外环境史研究的精品,国内环境史学习者有必要好好学习和借鉴。
  •   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重新解读,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病毒 生物,甚至人类的交换
  •   大交换仍在继续!人类科技还在快速发展!
  •   这本书写得很好,生物的影响原来如此之大。
  •   对美洲的介绍非常详细 主要是新大陆与旧大陆物种文化的交换描述的很精彩
  •   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世界的格局从此改变。
  •   好多地方都没得卖,去西班牙旅游之后对哥伦布探索新大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我正在思考一个类似的问题,看到这书已经翻译成中文,毫不犹豫就买了。翻译得好可以,当然有错误,不过不影响阅读。盼望国内也有人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
  •   可以对史前文明做一个了解。
  •   好,很值得买,挺一个。
  •   此书正在阅读中,它给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数据的内容比较多 总体来说不错
  •   语文老师强力推荐。很好看内容很充实。
  •   好书。不错~喜欢~
  •   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值得一读
  •   书都很喜欢,支持当当
  •   值得一读,深化认识
  •   本书内容相当不错 就是纸质有点粗糙
  •   观点清晰 角度不同 不错的一本书
  •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有意思
  •   多次购买,质量不错。
  •   看见牛人夸好我就想买,观点独到有趣
  •   看完了 还写了一篇论文 不错不错
  •   以前语文老师强力推荐。很好看内容很充实。
  •   哥伦布开启的航海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大转型,它既是商业的革命,也是生物的革命。此书为我们展现一幅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物交换,很好看,值得回味。
  •   在逻辑思维的节目中,看到罗胖推荐这本书,同学读过之后,也极力推荐这本书。简单翻阅了一下,确实很不错,从一个连贯吃的时空的角度来看待哥伦布环球旅行所带来的后遗症,包含很多方面,例如文化碰撞、生物入侵等等,反正,推荐。
  •   好书,地球再也找不到新大陆了,走向了效率第减!
  •   讲了新旧大陆的对比,以及发现新大陆后的一些事,印象最深刻的是瘟疫几乎让新大陆的人死的差不多了
  •   内容描述生动
  •   几好看 好不错噢。强烈建议大家买
  •   女儿学校推荐的书,听说还不错
  •   我在逻辑思维上看到的这本书 还没有来的及看 封面挺好的 纸都还不错
  •   没想象的那么全
  •   书有点贵。参考书目占的比例太大了。有的地方写的啰嗦。
  •   还没看,买来就没兴趣了
  •   书纸张有些软,翻译的不够精彩,还是希望有英文原版。
  •   定价偏贵,正文只有区区130页!内容还可以。
  •   物流那是相当的速度超赞,哥伦布大交换这本书很棒,但是这家的书没有包装,收到货的时候书是严重压皱了的,实在令人难过。
  •   现代环境主义之父李奥波德,在他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中呼吁,应该以生态观点重新书写历史。一整代史家都未理会他的呼声。然后在1960年代的社会骚动与混乱之中,本书作者克罗斯比来了,他走的是自己的一条路,也抵达了与李奥波德相同的结论。接下来他更进一步,真的动笔写了这样一本著作,严肃看待生态在人类事物中新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你现在手上拿的这本书。 《哥伦布大交换》一书,一直找不到出版社愿意出版,直到1972年才终有绿林出版社接手。学术刊物上的书评,从严厉苛刻到客气礼貌均有,许多甚至不屑一顾懒得评论。克罗斯比任教大学的同事则抱持怀疑态度,不能确定这样写法真能算是历史。这本书却不肯就此消失,它的文字清晰简洁,它的主题似乎越来越显重要,不断在全美许多大学书单上出现,而且还译成了西班牙文与意大利文。 我自己与这本书初相逢,是1982年的一个雨天。在我暂用的某间研究室里,随手从齐肩高的架上取下它来,然后一口气读完,连晚餐也全忘了。任何许久之前所读的书,我很少能精确忆起当时的情境因由,只有《哥伦布大交换》是例外,连那时心中激起的兴奋刺激,都一起深深印在脑海里。从那一刻开始,历史对我而言,就再也不一样了。或许,当时的我特别容易接纳此书,因为已在大英国协的宪法史堆内,埋头苦干了好多好多个月了。许多人都在克罗斯比这本书中发现了新视野,用以观看美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以...及整个世界历史。它也成为建立环境史领域根基的文本之一,这门新学科于197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起。主流史学家也渐渐注意此书,及至1990年代,“哥伦布大交换”的观念,已开始进入好几本美洲与世界史教科书内。 “哥伦布大交换”一词本身,也如同它的同名书表现极佳。历史学家并不是常常能有这种机会,可以新铸出一个简单新词,成为涵盖某些复杂现象的标准用语。可是今日美国几乎所有专业史学家,以及海内外许多学者,都听过“哥伦布大交换”一词。许多人甚至能作出相当正确的概述,解释克罗斯比此词用意——即使未曾读过此书。克罗斯比提出的这些概念,30年前饱受史学界漠视、出版界忽略,甚至某些评论界敌意对待,如今却成为近代史标准论述的重要一环。 克罗斯比的理论,当然也是建立在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的。他并未亲入档案库藏搜索,未在故纸堆中挖出有关麻疹、绵羊、牧草的文献。地理学家对农作物的传播分布有兴趣;人类学者及少数历史学者,则想弄清楚1492年后发生在美洲的多起疫疾与人口大灾难的现象。读者可以在克罗斯比书中脚注寻见这类著作。可是在克罗斯比之前,却没有任何人把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结合起来,也没有任何人把这些主题写得如此风趣生动。 因此对史学界来说,克罗斯比构架出了一个新的主题。他在1986年的著作《生态帝国主义》中继续追探生态议题,焦点转向世界其余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地;并主张过去几世纪来,欧洲人之所以能够独霸世上大部分区域,就是因为背后有这种有系统而不对称的生物交换冲击相助。其他学者也进一步丰富他的理论,指出哥伦布大交换中的某些西非元素,比方1690年后巩固了卡罗莱纳低地大栽植场型经济的稻米,即可能来自非洲。 (此处省略约300字) 克罗斯比提出的哥伦布大交换概念,价值不在其完整全面,却在他建立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模式,用以了解生态与社会事件。的确,只要稍用一点想象力,就可以发现克罗斯比揭示的那类交换几乎无处不在,却遮蔽在时间迷雾之中,永远无法像克罗斯比为哥伦布大交换提供的细节那般,详细为人了解。(出处省略约100字)某种早熟型的稻品种:占城稻(占城即今日越南),令中国粮产自13世纪起变得丰足甚多,也为宋明两朝的国力与繁荣作了保证。亦如克罗斯比在《生态帝国主义》书中指出,另一场时间上离现在较近,但是规模同样浩大,却相当单方面的生物交换,也在另一处新旧世界之间发生:一边是太平洋上诸岛与澳大利亚,另一边是欧亚大陆。也就是18世纪后期,随着英国库克船长在太平洋上的多次航行,以往各自存在的生态系统从此结合,结果惊人的戏剧化——直可与哥伦布大交换齐驱。虽然这些两极相逢事例,并没有马铃薯或玉米等级的礼物送给世界(其中最成功的生物出口,大概要数桉树属植物),可是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或大溪地等地的居民与生态系统来说,这个或可称之为“库克大交换”的事件,绝对震撼冲击到了极点。 (此处省略约500字) 种种生物大交换事件,如果确如上述所形容般曾经发生,它们对欧亚大陆与非洲历史的塑造影响,必如哥伦布大交换一样确定。虽然冲击规模或许较小,而且至少在目前如此,记录的资料文献也不及克罗斯比汇聚凸显的完备。但是或许有一天,它们也终将找到它们的克罗斯比,为它们写下专著,不但令李奥波德在天之灵欣慰,也会在一个潮湿午后,改变某个人的历史视界。 阅读更多 ›
  •   内容比较少,后半部分都是引用索引
  •   可读性还不错,不至于枯燥
  •   书里说的是哥伦布大发现之后美洲的输入和输出。大半印第安人死于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欧洲的马、牛、羊大批出现在潘帕斯草原;小麦、橄榄、葡萄也在美洲种植;另一方面,来自美洲的梅毒肆虐全球;黄金白银让西班牙殖民者发了财;美洲原产作物如玉米、辣椒、番茄、甘薯,成为旧世界餐桌上的常见食物。
  •   但是非常不错的书。我个人觉得可以看看
  •   不错的书,对于那些对西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人,是一种很好的知识上的拓展与补充。
  •   很有趣啊这本书,不晦涩
  •   还可以 很沉长 不适合我
  •   此书内容丰富,讲解详实
  •   罗胖推荐的一本书,买来觉得也不错,挺喜欢的!有空就看看。。。
  •   中学生应该看一下。作为普及知道。
  •   很好!价格实惠,印刷也不错,内容也不错
  •   原来世界的发展是那么有劲,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在阐述观点,这点我很喜欢。不过这个数的质量感觉一般,似乎亚马逊现在对于进货渠道的选择不够严谨。并且包装也没有以前的好了,就用一层塑料袋裹一下,不像以前那样好了,希望把好质量关,这是生存之本。不然以后真的考虑换别的电商了。
  •   一起买了迟子建的书,有个共同问题——纸质太差!粗糙而泛黄!按道理说这两本书不是一个出版社出的,怎么会纸质是一样的呢??从大学起一直在亚马逊上买书,这次是这么多年买到的纸质最差的!!!给个解释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