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周作人 著,刘绪源 辑笺 页数:4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周作人论儿童文学》是最早译介安徒生的人,一是最早在中国全面系统很导儿童文学的人,也是最早投身于儿童文学研究及批评(包括儿童文学翻译的批评)的实践者。“五四”以后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与他的理论批评大有关系。 然而他又是个特殊的理论家,他没有理论专著(《儿童文学小论》也只是一本批评与论文的合集),他的所有剖毋,都在散文随笔中(其论文严格一说也还是“美文”),这一点与鲁迅十分相像。所以要找出他的理论构架,必须在大量的文章中寻觅,这不同于读那些框架谨严的论著。但图文章好,读来另有一番乐趣。且因不受论著形式限制作者之全人自由出入其间,所以内容特别丰富,在接受理论启迪的同时,也常令人灵感勃发,产生积极联想,遂有诸多心领神会之效。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初名櫆寿,字星杓,后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作人。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早年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1906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先后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课长、绍兴县教育会长。1917年到北京,任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编辑,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国学研究馆导师及学术审议员,并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等校任教授、系主任等职。“七.七”事变之后,留居北平,曾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署督办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人民出版社专门从事翻译和写作。著有《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鲁迅的故乡》、《周作人散文》等,译著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书籍目录
1912年
个性之教育
儿童问题之初解
家庭教育一论
1913年
童话研究
遗传与教育
民种改良之教育
童话略论
游戏与教育
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
儿童研究导言
书籍绍介:《幼稚唱歌》《幼稚游戏》
1914年
征求绍兴儿歌童话启
儿歌之研究
童谣佳作
玩具研究一
玩具研究二
《小儿争斗之研究》
古童话释义
童话释义
学校成绩展览会意见书
小学校成绩展览会杂记
1915年
愤怒动作之说明
……
章节摘录
今将就中国童话,少加证释,以为实例。第久经散逸,又复无人采辑,几将荡然,故今兹所及,但以儿时所闻者为主,虽止一二丛残之作,又限于越地,深恨阙漏,然不得已,尚期他日广搜遍集,更治理之耳。 越童话有《蛇郎》者,略云:樵人有三女,一日入山,问女所欲,幼者乞得鲜花一枝。樵方折华,乃遇蛇郎,言当以一女见妻,否则相噬。季女请往,他日其姊造访,妒其富美,诱使窥池,溺而杀之,自以身代。女死化为鸟,(越俗名清水鸟,多就清水池取虫蛆为食。)哀鸣树间,姊复杀之,(一作溺泔水缸中死之。)埋诸园中,因生枣木。蛇郎食之,其实甚甘,姊若取啖,皆化毛虫,乃伐以为灶下榻。蛇郎用之甚适,姊坐辄蹶,又碎而然之,木乃暴裂,中姊之目,遂嚯(一作火发烂姊手遂废)。 案此犹欧洲童话之“美人与兽”一类,所谓物婚式也。蛮荒之民,人兽等视,长蛇封豕,特人之甲而毛者,本非异物,故昏媾可通,况图滕之谊方在民心,则于物婚之事,纵不谓能见之当世,若日古昔有之,斯乃深信不疑者也。东方之俗,有凭托术数,以人配鸟或树,用为诃禁者,如印度人所为,谓能厌丧偶,正古风之留遗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