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黄克武
Tag标签:无
前言
一、前言军人出身的蒋介石(1887—1975)是一位具有浓厚帝王性格的政治强人,一生在政治上起起伏伏,在此一过程中他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如何?本系列研究拟透过日记、来往书信、文章与档案等史料,以不同的个案来探讨他对知识分子的评估、及与各类知识分子之间的互动。民国年间中国思想界有四种主流的意识形态,分别为: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与新儒家思想。这四种意识型态也分别对应于四类的知识分子。蒋介石支持并重用倾向三民主义与新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笼络与争取自由主义者,同时批判左倾的知识分子。本文的焦点则是放在蒋介石与梁启超(1873—1929)之间的关系,探讨作为清末民初启蒙思想家、立宪运动的推动者与新儒家重要源头的梁启超,对于蒋介石所产生的影响。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研院学人文库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公私观念与自由民主、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变迁、民国人物与思想三个部分。所收论文,涵及黄克武先生关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人物等相关文稿,展现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如何与中、西多样思潮交织互动的历史图景。
作者简介
黄克武,1957年生于台北板桥。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员兼所长,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专长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翻译史与中西文化交流。著有《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金山乡志:政事篇》等专书及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书籍目录
甲编:公私观念与自由民主 从追求正道到认同国族──明末至清末中国公私观念的重整 一、前言 二、清中叶以降经世思想对公私问题的讨论 三、以君民共主或民主来实现大公无私 四、自主之权、絜矩之道与公私 五、自由、权利、国民与公私 六、开明自营与公私 七、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的公私观 八、结论 清末民初的民主思想:意义与渊源 一、前言 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特点与演变 三、清末民初中国民主思想的解析 四、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清末民初民主思想之差异及其诠释 五、清末民初民主思想的渊源: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六、结论 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民主观念 一、前言:转型时代的词汇竞争与文化想象 二、西方两种民主传统:弥尔主义与卢梭主义 三、两种乐观主义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特征 四、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意识本位的历史发展论” 五、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支流——严复、梁启超与中国式的弥尔主义 六、结论 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的发展:从严复到殷海光 一、前言 二、自由主义是什么? 三、二十世纪中国自由主义之挫败 四、“三个缺失”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复杂面貌 五、新儒家思想对自由主义的反省与批判 六、结论 乙编: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变迁 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以墨子学为中心之分析 一、前言 二、清代墨学的复兴 三、《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的墨子学 四、一九二○年代梁启超的墨子学 五、梁启超学术思想的特点与评估——代结论 梁启超与儒家传统延续与断裂:以清末王学为中心之考察 一、前言 二、任公思想的内在逻辑 三、心有所主而兼容并蓄:阳明学与任公思想的取舍问题 四、结论 魂归何处?梁启超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的再思考 一、前言:从列文森“儒教已死”的辩论谈起 二、“方死方生”抑或“更生之变”? 三、铸造“国魂”:晚清时期梁启超的“国民”思想 四、“中国不亡论”与“国性”说:梁启超的“文化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五、余论:“游魂说”与“新启蒙”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史学之追寻 一、前言 二、实证史学、道德知识与形上世界 三、镕铸一炉——新康德主义与佛儒思想会通下的新史学 四、任公史学思想的评估——代结论 梁启超与康德 一、楔子:梁启超著作中的康德 二、学者对梁启超译介康德之评估 三、从カント到康德:梁启超对康德中国图像的建构 四、梁启超对康德思想的阐释与评估 五、结论 严复与梁启超 一、前言 二、严梁之初识:戊戌变法前夕 三、严梁“交锋”:戊戌之后 四、结论 丙编:民国人物与思想 民国初年孔教问题之争论(1912—1917) 一、前言 二、康有为之孔教思想 三、孔教运动之展开及儒家是否为宗教之辩论 四、国教问题之争论 五、帝制、复辟与孔教运动之衰微 六、结论 钱穆的学术思想与政治见解 一、前言 二、钱穆史学中的政治与学术 三、钱穆的学术思想──经学与史学合一 四、钱穆的政治见解——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五、结论 胡适与赫胥黎 一、前言 二、以人治对抗天行:胡适初遇赫胥黎 三、作为方法的赫胥黎:萨迪法则与清代考据学的会通 四、存疑主义、科学主义与知识的范围 五、结论 蒋介石与阳明学:以清末调适传统为背景之分析 一、前言 二、梁启超的调适思想与近代中国的阳明学 三、蒋介石与日本阳明学:继承与批判 四、结语 蒋介石与梁启超 一、前言 二、蒋介石的读书生涯、文人认同与思想倾向 三、蒋介石与梁启超 四、结论 蒋介石与贺麟 一、前言 二、贺蒋交往:一般文献中的贺蒋关系 三、蒋贺交往:蒋档中的蒋贺关系 四、贺麟的《当代中国哲学》与蒋介石 五、结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4)民主制度在实行上也因为上述的因素而陷入一些难以避免的困境,如韦伯所胃的官僚制度为专业的精英分子所垄断(民意无法完全表达,常常受官僚或既得利益者的歪曲与控制)、由于思考能力有限与被思考对象过于复杂使人们有认知上的缺陷,无法充分了解政治上的因果关系与复杂影响、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于沟通与妥协导致缺乏效率,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警告的民主政治有转变为暴民政治的危险等。 (5)由于人性上的根本缺陷与知识上缺乏可靠的依据,自由民主传统所追求的是平实可行的目标,而非完全的成功或最高明的理想。例如希望社会中有合理的社会流动的管道是一平实的理想,但要求社会上财富、权力与声望的绝对平均的分配,使“每人得其所”,则为一彻底的成功。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在目标上多倾向追求像后者那种绝对的成功。 (6)这些困境也表现在墨子刻所谓的“三个市场”的观念之上,此一观念将自由社会视为一思想、政治与经济的市场,而以后验性的历史事实来了解三个市场的黑暗面,亦即是了解到资本主义的不平等、政治上私利的追求与思想上的混乱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是不易完全避免的。他认为最近美国的多数社会科学家都同意一个国家要追求经济现代化与民主化要将三个市场正当化(legitimize),否则不易成功。换言之,必须要实行政治、思想与经济生活的多元主义。但是这三种多元主义不但带来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同时带来不得不接受的一些“负面”的现象,例如民主政治一定带来自私自利、阴谋百出、诡诈恒施、廉耻丧尽的政客;资本主义则导致特权阶级与既得利益者对升斗小民的剥削;思想自由更难以避免出现放荡与不合旧有伦理规范的观念,以及思想的纷纭,亦即在这种社会之中法律的基础不是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识,而只是一些关于公理与正义的辩论,然而这些负面的现象在三个自由市场之中是合法而不易避免的。他特别强调近代中国少有知识分子完全理解并肯定三个市场,他们所追求的是大公无私与没有政客的民主、没有阶级之间的剥削与不平等的“资本主义”以及上下一心而彼此会通的思想界;当然他们也肯定多元主义,但却认定在实现真正的多元主义之后,不好的思想会自然淘汰。
编辑推荐
《中研院学人文库:近代中国的思潮与人物》为中研院学人文库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