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峰-陈应松神农架系列长篇小说-世界华人文库(第二辑)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陈应松  页数:240  

前言

  后记  第一天开始写这部小说时,我焚了三炷香,并把我在神农架得到的那个老猎人的全套猎具拿出来--百年老铳、猎刀、牤筒、香签筒、子弹袋、牛卵子皮火药囊--放在前面,遥对着神农架。我心里默念着:神农架,请允许我写这部小说。没有回答,那就算是应了。我把该做的事做了。在我写完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又焚了三炷香。我发现,那锃亮的枪膛在我这三年的写作时间里悄悄锈蚀了。  我对神农架说:对于你,我只有崇敬,没有亵渎。我像一条山谷的喉咙--如果我的喉咙有这么深的话,我要向你致敬,永远,永远。那里有我这一辈子寻了多少地方将准备着向你倾吐的所有赞歌,那里也有我这辈子经受过风霜雨雪后对人生的所有经验性总结。  我激情澎湃,心情优美。主要的是,一旦书写起你来,我就不再像一个城市的卑士,没有多少狂妄,也不再无耻,走上了山的高处和深处,我的心中奔流的全是晶莹的山涛,充满着童贞般的歌颂和了解愿望。这是多么美妙!  铳、猎刀、牤筒、香签筒、子弹袋、火药囊,如今你们都像一群衣衫褴褛的山里人,一旦进入城里,你们就不合适宜,灰头土脸。可你们在我这里不必自卑,用不着我来美化你们,你们也是英雄时代的莽器。现在,你们依然如此--谁又敢藐视你们?你们是与整座山、山上的植物、人、禽兽相关联的,一座山千百年的面目凝固在你们的形象或传说中。一座山可以是一杆老铳,一棵草,一块石头。  这个二十多万字的小说又怎能承载得起你们的伟大业绩?你们这些粗陋、怪异、勇猛、智慧的英雄,卷起一阵阵腥风血雨,山冈上一片片哀号悲嗥。声音终于消失了,山冈平静了,你们也平静了。可是,任何对你们的指责都是肤浅的,都是不够资格的。  小说写完的时候,一切都似乎结束了。那个猎人家族的悲剧在最后显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温暖来--它可能代表了一座山的本质,一种生存的巨大诗意,像夕阳的暖照,又像朝暾的清冽。如果这座山峰在我们的文学中可以继续存在的话--它叫“猎人峰”,我的文字不过是它山腰间的一道烟岚,装饰了它,或者依恋着它。我将甚感欣慰。我的全部的幸福都将向它飞去……  这样的小说是十分难写的,但是我冒着风险将它完成了,并且相信人们会产生兴趣。原因在于,我或许超常地发挥了我的写作才能,它或许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和传说,或者,它是一个巨大的寓言。我的野心也在此。  陈应松  2007年10月28日于神农架

内容概要

  《猎人峰》讲述了在湖北神农架山区,人们笃信人一天有两个时辰是牲口。当今世界,人兽颠倒,人兽混杂,正应验了神农架人的说法。一场与野猪遭遇的人兽大战,一个现代深山老林的传奇故事。现实也许比魔幻更神奇,现实也许比魔幻更严峻。狩猎的巨大诗意,生存的巨大奥秘,都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本书是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其中一部。小说中,以白秀为核心的几代猎人在时代的变迁中,与山斗,与山中的生灵斗,与山外的人斗,并在这残酷的厮杀中或沉浮,或扭曲,或苟生,或死亡,他们不再是传统理念中被歌颂被崇拜的对象,而同样充满了矛盾和迷失,扭曲和牺牲……

作者简介

  陈应松,祖籍江西余干,1956年生于湖北公安。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巨兽》、《陈应松民生小说选》、《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鸣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灵魂是囚不住的》、《所谓故乡》、《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等4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全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湖北文学奖,曾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作品翻译成英、俄、日等文字到国外,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书籍目录

引子或告白第一章 红丧第二章 人就是个草命第三章 死而复生第四章 野猪群第五章 雪山咒语第六章 阎王塌子千斤榨第七章 火光冲天第八章 老枪悲凉的尾声一 冤魂美丽的尾声二 情归深沉的尾声三 绝唱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红丧  一  山邪了,山上的所有野物都成了精。  这年的春节,北风呼啸,气温陡降,狂怒的山冈上到处是惨白的冰凌,闪烁着令人绝望的死尸般的气息。山峰和森林残酷的线条里,好像没有了生命的痕迹。正月初一,老打匠(猎人)白秀的二儿子白中秋一出门就碰见了两头野猪打架。  山上的树都冻死啦,路都冻断啦。有一天早晨人们起来,就看到山上那个吼天的咕噜瀑布一下子变成了一块冰疙瘩,惊天动地的流淌声突然不见了;人们吃水要到潭里架木材烧上一天才能化开个口子。那山顶上,住着两孤老宗七爹和七婆,又冷又吓的,朝山下坳子里莫名其妙地呐呐大喊:“啊哟--啊哟--”有人看见,那喊出来的话从空中跌落下来,是两个长长的笤帚般的冰渣子,就像天上横过的扫帚星,落到村长毛普通面前,叭地一下破碎了,后来才发出“啊哟--啊哟”的声音。村长听出是宗七爹的喊叫,就来喊白中秋,让他上去看看。  白中秋无所事事,像条狗蹲在火塘边烤得又沉又软,加上连日酗酒,大脑严重萎缩,就像一罐糨糊,迷迷糊糊听见村长要他上山,从墙上取下他爹的那杆老枪就往外走。可他爹大声喊住他,说:“别拿家伙。”白中秋说:“山上诡哩。”他爹叱骂:“狗杂种,畜生也有三天年!”  白中秋受了一肚子委屈,心想又不是我要上山的,这日子上山,不拿个家伙心虚着哩。他朝地上啐了一口,嗓子被冻得硬梆梆的,话翻腾了半天出不来。正月是忌月,打匠们叫红丧月,兽好打,人会遭殃。他又不是个娃子,老大不小了,他知道这个。他多大?比他爹小,比儿子大。儿子多大,爹多大?他都不知道,也不需知道,知道了也记不住。在这鬼不生蛋的神农架深山老林里,树上爬满了苍苔,屋前屋后的田土中滚动着死人的骷髅;牛羊的叫声像野兽一样孤寒,屋顶上落满了树籽和雀屎。这里的人没有时间概念,没有年龄概念,没有生死概念。过日子就是个估估数。活到哪一年了,活到哪个岁数上了,这有什么要紧呢。反正日子差不多,每天太阳从东边出、西边去。进进出出就是那么些人。自收自吃,自伤自疗,自死自埋,生死在一起。死了的人还可以回来。大约是前年,白秀徒弟舒耳巴的爹死了,前几天大家看到他还在村子里乱蹿;舒耳巴家门口时常会有一捆柴禾,谁打的?不知道,反正那柴烧出来一股棺材味--这是舒耳巴儿子糟蛋说的。白秀的另一个徒弟扈三板的丫头去挖药材,亲眼看见林子里有十几个过去村上的老人,围着一块长苔的石头打牌。见她来了,轰的散了。那丫头拿回来一张牌,是椴树坪上刘细娃老爹的一块灵牌。  不过,不晓得年龄与两点有关:一是村长毛普通仅有的一份村民花名册,被老鼠啃得七零八落了。这是村人生生死死惟一的一份档案;另一点,这里的人都高寿,活到一百岁简直不算什么。有人怀疑山上的宗七爹和七婆,是世上活得最久的人。因为在去年约一百二十岁上死去的巩杵子就说过,他来白云坳做上门女婿时,宗七爹就是老人了。巩杵子的年龄是镇里的民政干事给推算出的。可前几年,这样的老人与人一起喝酒时,人家还灌他,与他划拳,根本不把他当老人看。神农山区有酒规一百零八种,最奇怪的是敬酒自己先喝,然后把自己的杯斟满了递过去,让对方喝。桌上若十人,就是十杯,加上自己的门杯,就是十一杯。酒杯摆在被敬者的面前像一堆毒药,里面盛满了敬酒人阴险的祝福。--这叫“赶麻雀”。如酒过三巡,就是三十三杯。可没有喝死的。都是八十多度的苞谷老烧啊--叫“刀子烧”!这巩杵子年轻时杀猪,干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营生,也不信什么佛啊菩萨呀,却轻轻松松活到了高寿。村里十有八九都是打匠,把山冈上连飞带跳的东西全杀光了,也没见什么报应,还是天天围在人家里“赶麻雀”喝酒过神仙日子。  糊里糊涂活到又一个春节的白中秋被村长指派后,心脏一阵腾飞,感觉有点不大对劲,坚持着背上枪出去,踏出门槛就滑了一跤,头震得麻了半天,分不清东南西北。走到沟里,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猪叫,就看见林子里有两个黑家伙。走近一看,是三个,三头野猪,两头咬一头,咬得天昏地暗。白中秋一个激灵,感到裆里有一线热意,看得发了呆,哪敢打啊。三头猪,三头门板样的野猪,顶好些老虎狗熊,一猪二熊三虎。猪可是真正的林中之王。你若惹了它们,一枪没死,三头猪就轰上来定把你五马分尸。就算这日子能开枪,这杆老爹的老铳又没个准头,除了爹会用,没人能用,捏在手里就壮个胆。  白中秋头皮发紧,心里头好像炸裂开了,噼噼叭叭地乱跳。好歹跑回来,进门就对他爹说了这事。他爹一听猪吃猪,这可是闻所未闻的怪事。说,动不得的。他爹白秀是猎人峰一带最老的打匠,创造过无数的神话,在他没死之前,已经成为传说。他爹作为一个长苔的人物,现在坐在一家人的面前,神色凝重,像丢失了什么宝物一样的揪心。爹吃烟,胸前挂着的那只虎爪烟袋发出生铁一样的寒光,跟他的脸一样。他把手抠进烟荷包里--那是把虎爪掏空了。他抠着那虎爪,抠出一撮烟丝。虎爪的指甲像玉石一样冰凉,虎毛却顺着生前的长势完好如初--那已至少有四十年了。“噢……唔呃……”大家看着,这个打死过无数野兽的老人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为什么这么一副样子?不就是猪吗?不就是猪咬猪吗?他们看见白秀老人的脸越来越难看,突然变得像一个死人,而且垂下脑袋,惶然无措,嘴唇哆嗦,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家人从来没见过老人这么一种状态。  “别出去啊!”老人吼道,像无路可走一样。  没有人敢吭声。没有人敢出去。  这天晚上,沟里的猪叫声一夜未断,像噩梦折磨着白家一家人。白中秋听见他爹在床上辗转反侧。家里的两匹猎狗紫花和石头刨着草垛在外头狂嗥。  早晨,一阵猛烈的拍门声,说“开门开门”,是住在对面坡上的白秀的大儿子白大年,他进门来就哑着嗓子叫说:“三、三头野猪两、两头吃一头,爹还不去、去逮!”  白大年也上了年纪,给人的感觉就像他爹白秀的兄弟,可眼珠子灵活,像月亮一样在云端里滚动。穿着一件老了年头的猴皮袄,两只手飞舞着比划。可看家里,都没有动静咧。他就噤了声,看着家人。他是个单身汉,看着这一窝人,热气腾腾也死气沉沉的这些人,心里猜到了七八分。  “甭像疯了一样,”他爹白秀说,“今日个别理牲口!”  神农架的人把野兽都叫牲口,也叫野牲口。  可正当大家吃早饭的时候,一泡尿出去的时间,二儿子白中秋竟把一头死野猪背回了,且是头无脑袋的野猪。  像一块坚硬的花岗岩,一块焦炭,冻得异常完美。细瞧时,是一头麻栗色箭毛的野猪,脑袋却没了,齐截截地断了,身上裹着乌黑的血污、杂草和冰渣。白中秋将那野猪往地上一扔,那猪从断掉的气管里发出一声哼叫。白中秋的儿子白椿吓得打了一个冷噤,就想到了爷爷给他讲的传说中披了蓑衣的无头鬼。“那就是个鬼!”白椿想。  “还不快扔了!”白秀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手和烟杆朝外头拼命一指,声音就跟从烟囱里出来一样,就像嚎叫,就像遭遇了忍无可忍的灾难。  他的胡子颤抖着,大家看他的胡子颤抖,嘴巴哆嗦,站立不稳,黑漆漆的中山装就像从猪身上扒下来的一样。--至少让孙子白椿是这么突然古怪联想的。可不识时务的白秀老伴白娘子这时说话了:“少说有两百斤肉。”白娘子说话的时候翻着白眼,她是个患着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婆,一个瘦得比绳子还细的妇人,说话的声气像是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一样;记忆时好时坏,坏时连水和火都分不清楚。  “可不是!”“就是!”  跟着当娘的起哄。是呀是呀,两百斤肉啊,没错,就是两百斤肉,就是一头一年含辛茹苦天天割草垫圈喂出的家猪的份量。咱这个家,翻过年来这大的冰凌,甭说是洋芋、苞谷薄膜下种,人出去转一圈,也会把脚趾头冻坏。地头上的石堰都冻裂了。三个月没见着太阳,春荒是一定了的。这一头白白捡来的野猪,凭什么不要?就是当洋芋吃,半个月也活活胀破一家人的肚皮。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陈应松在这里,记述了人类和自然界最后相处的日子,所有的生灵都是平等地为生存争斗,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互怀着敬意,分享这个世界,谁都有权力,在激烈的场面之后,是生命的宏伟背景。陈应松在纸上筑造起一个空间,存放下这个坚韧的天地--神农架。  ——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协主席 王安忆  作为楚风小说代表作家,有人曾说陈应松创作风格是“惊采绝艳”。而到神农架系列,不仅依然表现出这种艺术风采,而且更见大气和成熟。神农架在陈应松小说中,既是特定审美对象也是个审美平台,陈应松神农架小说根植大山又穿越大山,将蛮荒环境中的特殊生活极致苦难与诸种终极意义的人类话题联结,由此深刻思考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并将它们融于色彩斑谰而苍凉悲壮的艺术画卷中。……  陈应松神农架小说的虚实结合带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因此从叙事艺术的选择来看,或许就说不上是没有可比的独创。但我敢说:能将现实世界与虚幻意境结合得这样浑然一体,处理得这样赏心悦目,在新时期借鉴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中却决不多见。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 李运抟  陈应松是一位有独创精神和持久生命力的实力型作家,他那些“惊采绝艳”的楚风小说能一眼从众多小说文本中辨认出来。  陈应松作品的诗化倾向、象征意味、神秘色彩使他被誉为“当代楚风小说”的代表作家,评论界认为他写出了“惊采绝艳”的文体,是“具有浓烈诗情与象征意味的哲理小说,具有动人的力量。”  ——诗人 袁毅  陈应松的小说像喧嚣奔腾的激流,充满紧张感和裹挟力。一个并不复杂的图财害命的简单故事,硬是让他讲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一个好的小说,应该在故事之中包涵着耐人寻味的主题,应该在事象之上氤氲着意义的芬芳。陈应松通过诗意的渲染和描写,将马嘶岭转化为一个狂乱、荒凉、恐怖的象征世界。发生在这个世界的凶杀事件,因此也就不只是一桩普通的犯罪,而是映现人生世态的镜像。“不为困穷宁有此?只因恐惧转须亲。”作者显然在暗示读者寻绎酿成灾祸的内在而复杂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  ——《文艺报》作品推介榜评语  《猎人峰》题材独特,地域鲜明,亦真亦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说。  ——著名作家 宁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猎人峰-陈应松神农架系列长篇小说-世界华人文库(第二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