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意儿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高悦西  页数:218  字数:21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悦西贤甥(我叫他“甥”,真不是想占便宜。我跟高悦西的母亲王燕女士长期在一个出版单位工作,且一处就是二十多年。和他的爷爷奶奶住在楼上楼下,两家都是典型的“五好家庭”。用佛家的话说,我们大概都做到了“六和敬”),是我眼看着长起来的。原在我的眼中不过嘎小子尔耳。     这两天听悦西娘说:一不留神,这孩子“成事儿”了。     我问:成了何事儿?难道要“奉子成婚”了不成??     他娘说:他写的书不日将付梓出版。     我说:好哇,他比韩寒小不了几岁,干嘛不能出书?但不知写的是什么……     该书叫《玩意儿》,好一个“玩意儿”,细细读来,颇多玩味。不禁从中叹来,如今是“怎一个后生可畏”了得?!悦西说,他写这本书是受我写《打眼》的启发和影响。我说,不能够!《打眼》是我瞎写的,自曝糗事罢了。文不达意,全无考证。而悦西的文章,虽不敢说“字字珠玑”,但流畅中不乏老成,您大概真想象不出来“我外甥”其实是个80后不认,90后没到的“准”80后……并且,悦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还在语言中带着他这个年代的“北京口音”,用他本人的话讲叫“疑似京味儿”。     父一辈,子一辈。要我为该书“作序”。     我寻思,这是部写古玩的书,也只能拿我“说事儿”,正可谓:此处无朱砂,红土也为贵。我就权且当一回“红土”。好在悦西写的是“文化”,要是弄出一本《杜拉拉后传》来,我还真不敢“下家伙”(“杜拉拉”好像全称叫《杜拉拉升职记》。当是本好书,否则没有火爆的道理。只是恕我愚钝,读不来也读不懂。特此声明)。     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跟古玩沾边的书,教人辨伪的居多,这是刺激大家伙往收藏大军里挤,而且是削尖了脑袋挤,生怕赶不上“第五次收藏热”这班车,也渴望着体会一把从那些大藏家口中经常听到的买了好东西的快感,体会了文化带给他的乐趣云云,而这种乐趣,我以前在不同场合也都说过:离咱们老百姓远了去了!     离咱们近的也有,只是另一种感觉,就是那种被人告知千辛万苦买了瞎活之后的悔恨和心疼,心疼什么呀,心疼自己那一笔笔交不完的“学费”。     您各位与其还纠缠在古董收藏的是非与真假优劣的漩涡之中,弄得自己见天苦得跟什么似的,还不如踏实下心来,读一读这些关于文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这种乐趣是无压力的,至少,您还能在“白话”的字里行间感受“古董”不单单只有打眼、捡漏、升值……还有它带给人们最重要的,也是被忽略或者歪曲最严重的,就是历史的遗韵,还有文化的内涵。     今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和我们子孙们的神圣使命。因为我们是华夏子孙,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     高悦西的《玩意儿》,在戏谑的口吻中对传统文化和“它们的物证”不乏见地,亦庄亦谐,堪值一读。     仅从这一点来说,《玩意儿》跟“杜拉拉……”无可比性,而较《打眼》则好之远甚。     是为——“序”也。    片儿白    2011年3月4日于北京回龙观

内容概要

  本书以和氏璧、渎山大玉海、翡翠扳指、清宫翠玉白菜等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名玉的产生、流传及最终归宿为线索,用大众化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围绕这些名玉而发生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辛辣幽默,极富老北京方言特色。

作者简介

  高悦西,北京人,中国非权威“白话流”文学没有家(疑似老北京之说的“白话蛋”)。
  某原创小说网站写手,以历史小说见长。酷爱古董文玩,但从不染指收藏,长久以来沉浸在对于中西历史文化狂热的痴迷中,提倡“现实主义史观”,主张以现实的逻辑和常识来解读史料,质疑一切不合逻辑或违背常规的记载。其作品京味儿浓厚而不乏时代气息;其语言辛辣犀利而不失调侃幽默;虽多颠覆言论,却亦在情理之中;貌似通俗,又蕴含深意。

书籍目录

不遇之珍
秦始皇的天命
最意外的发现
华丽血时代
魂断玄武楼
无法书写的结局
渎山大玉海
翡翠扳指
清宫翠玉白菜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赵国赵武灵王时期,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强大到超过秦国了,所以他估么着秦国能在他在位时期被赵国灭掉,当然这是他自己估么的,实际上呢?六个国家联合起来都灭不了秦国,顶多是能勉强顶住秦国的进攻,就这种程度。 赵武灵王所谓“灭秦”的想法给我们提供的唯一信息就是:赵国很强大。 要说当时有过灭秦的想法的也不只赵国一个国家,还有一个楚国,楚国这时候可了不得,越国被他灭了,整个南方基本都被楚国划拉过来了。说来也奇怪这个楚国貌似脾气不好,而且是一直不好,打一开始分封,封子爵心里不服,自我称王,以后谁提这事儿我抽谁,后来又装模作样地找周定王问鼎,他什么意思啊,本来的,一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就发现楚国怎么那么大个儿啊,就这,为什么还那么不老实呢,不有这么句话么,叫财大气粗啊,财大才能气粗呢,那么说只有有钱人才气粗吗?也不尽然,不还有穷横的吗,这世界你看看,有钱的财大气粗,没钱的见天儿穷横,社会很“美好”嘛。 到了秦朝末年的时候,楚人还那儿嚷嚷呢: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不过他这句话倒是说对了,的确是楚人挑的头,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这上面说的是楚国,再转回头来说这回的两个主角,秦国和赵国。 按照战国七雄的排列顺序,应该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秦国在赵国的西方,赵国除了廉颇之外,还有一个名叫赵奢的将军,正是一位西御强秦的主要战将。 先讲一段史实,衬托一下赵奢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270年(赵惠文王三十年),秦军大举侵韩,围困了阏与(今山西和顺),韩国弱呀,韩桓惠王只好派使者向赵国求救。赵王就问老将廉颇,咱们去救韩国吗?廉颇觉得够呛,路远而险,很难救援,不主张发兵。赵王又征求乐乘的意见,乐乘也同意廉颇的见解。赵王接着征求意见,再问赵奢,赵奢的回答就不一样了,他说:救韩的路程远而险,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主张发兵救韩。 赵王说行,既然你觉得靠谱,那就让你去指挥,便命令赵奢率军前往。 赵奢得令了,率三军整队出城,大军出离了都城邯郸,走了约么三十里左右吧,停了,不走了,一边观察秦军的动向,一边命令三军修筑营垒,建筑工事。 秦军这边也知道了,赵奢在此处安营扎寨,似有固守之意,但是这莫名其妙嘛,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对,找人问问去,秦军方面派了一个使者,找赵奢去了,赵奢知道使者来干嘛,将计就计,进行了很有礼貌的接待,并且故意泄露了赵军大修营垒的情况。 他这是要干嘛呢?等那使者走了,赵奢告诉三军,赶紧的赶紧的,收拾收拾撤! 拔起营寨,限期两天之内,赶到阏与,违令者斩! 赵军是飞速向前呀,抢先占领了北山的有利地形,赵奢下令,准备工作结束,咱们就在这儿等了。 秦军这边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听使者回来说赵军正在修筑工事呢,而且看那意思还得且准备几天呢,就算准备好了也是打算固守,短期内不会发兵。秦将听了之后大喜,觉得这场仗应该是稳操胜券了。

后记

我刚刚开始写《玩意儿》的初稿的时候正值收藏热热得快开锅了的时候,电视里关于收藏鉴宝一类的节目给我的感觉就跟德军轰炸伦敦似的,一波接着一波,完全把观众给炸晕了。在这个时期,全民呈现一种“我为文玩狂”的状态,但是每一种人表达自己的“狂”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可能觉得资金上不太成问题,就跃跃欲试,准备跻身于收藏大军了,并且有理由认为自己在这一批人当中与众不同,绝不会当那些收藏战场上的炮灰——除了打眼就剩现眼的那种人;有的人可能家里有些传家宝,想让专家估估价,注意我的说法,不是鉴定,是直接估价,摆明了我这东西准是个真的;可能还有的人从此对文物收藏与鉴赏产生了兴趣,原来不知道,宋代五大名窑?不知道。苏尼勃青啥玩意儿?没听说过。后来通过了解和学习,成为了一名“文玩理论家”,“开片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蚯蚓走泥纹”、“什么叫蟹爪纹”……跟人家一通神侃,对不对的另说,反正都是外行。而我表现这种“狂”的方式就是拿起笔,或者说打开电脑,新建Word文档,开始白话……天上地下里里外外,但凡我知道的,感觉能有的说的,就一股脑地全都纳入其中,围绕着文玩这些被人们略带戏称地叫做“玩意儿”的古物们,结合我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理解,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或长或短的独立文章,按时间顺序串起来,就成了一部集子。     《玩意儿》这个名字还真不是我起的,我的最初默认书名就叫“流传有绪”,这仅仅是个暂定名,“玩意儿”这个词一来是泛指文玩古董,而来也可以指代我的这一系列丛书,我给它的定位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普及化的,带有通俗和娱乐性质的轻松读物,捧在手里当个玩意儿读读,茶余饭后消遣一二,完事儿把书一合,您该忙您的忙您的,该约客户约客户,该应饭局应饭局,也不耽误事儿。您自要觉得通过我的文字跟您谈谈古,论论今,能有几分乐子,也能听着点文化知识,哪怕有一句话您觉得有意义,对您有所帮助,那得嘞,我的心里就已经很满足了。     依照我原本的计划,这一系列关于“玩意儿”的丛书分类是非常细致的,后来我发现我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其实我没必要搞得这样冗长,书法与绘画可以完全合一,茶具和玉器应当放在陶瓷篇之后来讲,这样就能预先腾出篇幅来写那些我比较“瓷实”的,兴趣最浓厚的内容,比如我原计划想要推出《玩意儿》之陶瓷篇,文玩杂项篇,古籍篇和青铜器篇,这四本要是加在一起字数估计会超过50万,是我在选题顺序上出了点小错误。     用一种北京人特有的“白话”形式写社科类的文章可能是有点乌龙,但是没办法,我觉得这样写最接近我本人的说话方式,有利于我理清思路,可以一气呵成很长的段落。但是凡事各有利弊,弊端就在于我必须用明确的资料来佐证我语言中传达出来的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比如我可能随口说了一个什么事件,那么该事件的具体发生时间,地点,人物,性质,我是否说对了,毕竟大量的信息我不能全记得那么清楚,印象有深有浅、有对有错都是很正常的,就担心记忆不太清楚的时候就大约那么一说,造成了谬种流传。还有一点要了亲命了,我这人有点强迫症,有些东西非得反复确证,其实已经没必要了,但是一想到我这每一句话都是对大众的,优点没被放大呢,缺点给你来一个显微镜式的放大,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我可能为了推敲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花费半天时间查资料,确认无误之后再往下写,就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别的都还好。    大致的创作过程就是这样,基本上还是比较顺的,我现在就希望能够有机会继续把这套作品继续下去,因为就我个人而言,对后面的几个题目怀有更大的期待,这里面尤其以“陶瓷篇”为甚,其中有好多章节在我脑子里已经有相当清楚的脉络了,应该能写的比前四本都精彩,所以,一方面愿广大读者能够接受这样一种比较具有我个人风格的作品形式,一方面我自己还得努力,力争让后面的作品无论在品质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可以更上一步。    高悦西    2011年12月9日写于北京市昌平回龙观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玩意儿》并非月亮,但更像是指月的手指,嬉笑怒骂间,已将读者引向一扇虚掩着的大门前,让你模模糊糊、似隐似现地窥视到历史大院中的一些诱人的风物景象。     ——朱岩(佛教文化学者、作家)     文玩是一面,历史是另一面,作者用他新派京味的语言将之粘合一处,《玩意儿》的尝试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在书面文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口语表现力和感染力上的优势。     ——王纪仪(文玩收藏鉴赏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

编辑推荐

《玩意儿:断璧零圭》将文玩与历史完美融合,打开“以物为史”新视角,京味作家悦西与您一起畅聊叫国宝的那些玩意儿。书中用戏谑的口吻中对传统文化和“它们的物证”不乏见地,亦庄亦谐,堪值一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玩意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说实话玩意儿这套丛书很是好看精彩。初始我只是读了这套丛书的第一部《画外烟云》,喜欢里面调侃的笔调,更喜欢里面由物引申入相关文化史实的博大精深,耐人寻味。不可否认的是,这套丛书真的写的很是不错。超级的精彩,超级的玩味,超级的好看。

    这次,我读到了这套玩意儿的第二部作品《断璧零圭》。这里的主要内容则是围绕着那份中国颇为珍贵的美玉为讨论的对象。古往今来,玉的价值是众所皆知的。正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足以证明玉石背后的价值不菲。也由此我们可以知晓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玉之物其实有很多。它们的背后又将是有何种我们并不知晓的史实故事呢?如果好奇的话,我们倒不如来看一看,读一读《断璧零圭》这本作品吧!

    秉承着玩意儿系列丛书一贯的写作风格,我们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品味到作者那份谈笑调侃之下的古玉和历史相互穿插结合的叙述手法。尽管这部书作中介绍的那些古玩意没有前一部多,但是本书却自有其特色所在。在全书的大部分章节中,我们可以读到的是有关于那个带着神圣和权利威严的玉玺介绍。小小的玉玺因为被赋予了皇权的象征从而更具备了某种的神秘,某种的高贵。尽管哪怕是作者也不可否认真正当年的玉玺早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跟随着书中的文字,我们却也能一睹当年玉玺的历史渊源和浩瀚故事。离奇曲折,跌宕起伏,风趣幽默,调笑言论等等一系列的独特味道让本书有了一个由玉至史,由古玩至古代的精神穿越。当然啦,中国古代的美玉其实有很多。又岂止是区区的玉玺可以以一概全的呢!本书的后面几个小章节中还同时列举了其他几个比较重点的玉器带给我们参详。其中有关于李莲英的翡翠扳指、也有关于清宫珍妃的翠玉白菜----每一样古物的背后都是有着很多我们至今都还好奇的题外话。而本书的真正目的便是在介绍着这些古玩的同时,带领书外的读者见证一个更为全方位的,真实的古玩玉器背后的故事。

    很多的历史其实早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无法真正地考证。但是每一个古物的背后总是有着那些有关的连带的历史真相。尽管我们也无法十分肯定地断定书中的每个推论的真实与否,但是我们却在读书的同时拓展着相关的历史知识面。只是需要一种欣赏,只是需要一种感受,只是需要一种推断------玩意儿的背后便是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下聆听宝玉背后的故事罢了。

    在本书的封底扉页上我还找寻到了这本玩意儿的另外两本书名。《壶内乾坤》和《翰墨风云》。期待着可以早日推出,以便阅读。
  •   风趣幽默再其次,可贵的是这种京味语言很亲切,作为一个北京读者,深感有点意思,值得一阅。
  •   很不错的书籍,看得出来作者很有相应的底蕴。总之可以一阅。
  •   给朋友买的,听说很不错。
  •   看得快,半宿就能看完,阅读轻松。在嘈杂的环境也可以看得进去,尤其建议在厕所阅读
  •   这还是玉的故事吗?《玩意儿2断璧零圭》

    这是高悦西玩意儿系列的第二本《断璧零圭》,不过和第一本《画外烟云》比起来,却差了很多。这个差并不是说作者的功力减弱了,也不是作者写不出来了,而是感觉这部分和整体的规划有点不合拍。这个玩意儿系列,看介绍分四本,除了这两本以外还有第三本《壶内乾坤》和第四本翰墨风云,介绍的都是古玩中的故事,这故事当然离不开历史,但是肯定是以古玩本身的流传为主线,就如第一本书,里面介绍了十幅传世名画的历史传承,内容不错,而且配合作者的调侃戏谑的京片子语言,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很是期待着第二部的到来。可是第二本打开以后读着读着,越读却越感觉失望。并不是作者写作的质量下降,二十感觉这本书和这一套书很不合拍,这本书里面竟然只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块玉,数量少了不说,其中和氏璧传国玉玺这一块玉就占了六章,全书一共才九章,占了三分之二。其实中国古代的名玉还有很多,从新时期时代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各种玉璧玉圭玉琮,一直到大禹治水玉山子,这些名玉不胜枚举,而都被作者省略掉了,整本书其实就是在写玉玺的流传,其他的三种完全是配搭,改变比例严重失调。而且把玉玺的流传变成六章来写,其实里面写的多数内容都和玉玺没有关系,只是当时的历史脉络和走向,只是偶尔提到一点玉玺,完全和题目本末倒置了。

    看到一多半我才想起来,看第一本的时候前言里面好像说,作者原来写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作品,感觉不太满意,然后推翻了,然后以文物古玩作为线索来重新开始写了这套书,呵呵,看来推翻是推翻了,但是写出来的没舍得丢掉,都用到这里来了。这哪里是在讲玉,就是在讲历史嘛,只是每到朝代的更迭,象征性的提到一笔,别忘啦我在讲玉玺,真的有点意思。其实作者完全没必要硬是把这本书加到这个系列中,凭借作者的文笔和对历史的了解,作者完全可以写好这个题目。要是敝扫自珍真的舍不得这个内容,那十几万字,完全可以另外写成一本书了,没必要非和玉玺联系上。

    关于戏说历史袁鹏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的确影响很大,从名字上看,就能感觉到作者首到这套书的影响。要说对历史的理解,对历史的掌握,作者还是太年轻,没办法和教了那么多年历史的袁老师相提并论。但是作者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调侃的京味儿,这都有自己的看点。只要细心雕琢,完全能够写出来一部,甚至一个系列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历史来。但是硬是把这个近乎中国通史的书稿内容借着玉玺的名义放在这里,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甚至让人不得不对后面的两本,由期待变得略显怀疑。
  •   之前刚读过高悦西“白话”的《玩意儿——画外烟云》,觉得挺长知识。如今拿起《玩意儿2——断璧零圭》来一看,嘿,故事还是好故事,京味儿还是浓京味儿,就是整体编排差了点儿意思。    《玩意儿2——断璧零圭》主要讲了四块古玉的传奇身世。在这四枚古玉中,最为名贵的一枚就是传国玉玺。高老师对这块玉讲解的篇幅最长(全书215页,这块传国玉玺自己就占了131页),大概是这块古玉的历史最为悠久吧。传国玉玺本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奈何藏在石头之中,为了使这块宝玉可以大放异彩,玉石的主人忍受了极其残忍的刑罚,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它向朝廷推荐,最后终于使宝玉不至埋没。这块宝玉被打造成了传国玉玺,与数位君王结缘,它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兴衰,见证了朝堂之上的高谈阔论和尔虞我诈,见证了成功与失败背后的鲜血与荣辱。这块古玉的价值早已不在其自身,而在于它所经历的历史巨变与沧桑。早在明清,这枚传国玉玺就已经不知身在何处,但它的传奇故事还是会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与感慨。    再说说书中介绍的其他三块宝玉,它们分别是渎山大玉海、翡翠扳指和清宫翠玉白菜。这三件宝玉几乎都与清朝的宫廷有过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它们陪伴着清王朝的君王从盛世走向了衰落,它们用自己的灵秀观察着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全书读完,感慨似乎比读第一册《玩意儿——画外烟云》时多了不少。...大概是与这本书中写的多是朝代更替的事迹有关。因为我也是北京人,所以很喜欢作者幽默风趣的京味调侃,现在京味的东西真的不多了,保留一点儿是一点儿吧。    说说这套书的不足,其一是书中古玩的照片太过模糊了,人家可是宝贝呀,好歹也应该有张清晰一点儿的彩照吧,一扣扣的小黑白照片放在那,太不提气了。和精彩的故事不搭。其二,这本书的编排好奇怪,明明说了四块玉,为什么后三块都自成章节,而第一块传国玉玺却把应该是小节的内容全变成章节的了,让人以为说了一堆玉似的。其三,写四块玉的篇幅长短悬殊太大了,第一块传国玉玺都写成爷爷了,后三块像小孙子,摆在一本书里看着怪怪的。   阅读更多 ›
  •   一寸证件照上板着脸特严肃的高悦西老师又来了!他就像说相声的似的,自己不笑,可是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书却能把你经常逗得哈哈笑。内容是写历史,偏偏又另辟蹊径,从以物写史的角度出发,用京味十足的语言,将历史上一件件宝物文玩做为线索,像串珍珠项链一样把历史串联起来。让人看他的书,打开之后就能兴趣盎然地读下去不愿放下。在第一本写古画的《画外烟云》之后,高悦西老师的第二本书《断壁零圭》以美玉为主角,继续他的玩意儿历史。在收藏界,玉可是重头戏,更不用提古玉了。中国人自古喜爱玉石,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代表了一种精神力量。还认为玉有祥瑞辟邪之用,最早的玉还用来通神。马未都写的说收藏系列里面专门有一本是《玉器篇》,不过高悦西老师在这本书里只说了4件玉器。古人用玉来表示诚信,从秦朝到清朝,国家的信誉――最高权力就是用玉玺来体现。因此作者在这本书里,三分之二的篇幅就只写了一块玉――那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中国古代皇帝信物,相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一说是蓝田玉,非和氏璧。不过作者没有采用蓝田玉的说法,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讲和氏璧的故事),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于是,就从秦朝一直写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么长的历史都用传国玉玺串起来了,最后一直说到传国玉...玺消失,再也不现踪影。因为后人再也没有见过传国玉玺,自然也没有照片和图片,因此这第本书的前面三分之二部分全是文字,相比第一本《画外烟云》,就显得单调了一些。书中最后三个章节,写了渎山大玉海、翡翠扳指、清宫翠玉白菜三件玉器,能够专门被作者拎出来写,自然是故事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被作者的京片儿语言一写,更是让人读起来象在听评书说相声的感觉。但是总体而言,感觉第二本的整体架构还是有点头重脚轻,写传国玉玺的篇幅太多了。比如第一章,其实和氏璧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很清楚,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写的人太多了,既然作者要写文玩,就没有必要发散出去得太多了。倒不如再多写几件玉器,短小精悍,更能发挥作者的独特文风特点。最后说一句,这第二本的印刷总算有了进步,虽然所配的图片也不多,但是清晰度提高了,看起来舒服多了。 阅读更多 ›
  •   什么破玩意儿,真是上当!
  •   喜欢这种语言风格,轻松幽默。期待另外两部作品。
  •   这还是玉的故事吗?《玩意儿2断璧零圭》 这是高悦西玩意儿系列的第二本《断璧零圭》,不过和第一本《画外烟云》比起来,却差了很多。这个差并不是说作者的功力减弱了,也不是作者写不出来了,而是感觉这部分和整体的规划有点不合拍。这个玩意儿系列,看介绍分四本,除了这两本以外还有第三本《壶内乾坤》和第四本翰墨风云,介绍的都是古玩中的故事,这故事当然离不开历史,但是肯定是以古玩本身的流传为主线,就如第一本书,里面介绍了十幅传世名画的历史传承,内容不错,而且配合作者的调侃戏谑的京片子语言,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很是期待着第二部的到来。可是第二本打开以后读着读着,越读却越感觉失望。并不是作者写作的质量下降,二十感觉这本书和这一套书很不合拍,这本书里面竟然只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块玉,数量少了不说,其中和氏璧传国玉玺这一块玉就占了六章,全书一共才九章,占了三分之二。其实中国古代的名玉还有很多,从新时期时代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各种玉璧玉圭玉琮,一直到大禹治水玉山子,这些名玉不胜枚举,而都被作者省略掉了,整本书其实就是在写玉玺的流传,其他的三种完全是配搭,改变比例严重失调。而且把玉玺的流传变成六章来写,其实里面写的多数内容都和玉玺没有关系,只是当时的历史脉络和走向,只是偶尔提到一点玉玺,完全和题目本末倒置了。 看到一多半我才想起来,看第一本的时候前言里面好像说,...作者原来写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作品,感觉不太满意,然后推翻了,然后以文物古玩作为线索来重新开始写了这套书,呵呵,看来推翻是推翻了,但是写出来的没舍得丢掉,都用到这里来了。这哪里是在讲玉,就是在讲历史嘛,只是每到朝代的更迭,象征性的提到一笔,别忘啦我在讲玉玺,真的有点意思。其实作者完全没必要硬是把这本书加到这个系列中,凭借作者的文笔和对历史的了解,作者完全可以写好这个题目。要是敝扫自珍真的舍不得这个内容,那十几万字,完全可以另外写成一本书了,没必要非和玉玺联系上。 关于戏说历史袁鹏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的确影响很大,从名字上看,就能感觉到作者首到这套书的影响。要说对历史的理解,对历史的掌握,作者还是太年轻,没办法和教了那么多年历史的袁老师相提并论。但是作者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调侃的京味儿,这都有自己的看点。只要细心雕琢,完全能够写出来一部,甚至一个系列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历史来。但是硬是把这个近乎中国通史的书稿内容借着玉玺的名义放在这里,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甚至让人不得不对后面的两本,由期待变得略显怀疑。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