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九州 作者:钱穆 页数:2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化有三阶层:物质人生、社会人生和精神人生,两类型:农业文化、游牧与商业文化,七要素:经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文学和艺术。此为钱穆先生所建构的文化学的框架,也是贯穿本书的经脉。先生基于数十年来对世界整个局势之观察与认识,认为当前无论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无不由文化问题产生,故无不需由文化问题来解决。
作者简介
钱穆(1895一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书籍目录
弁言
再版序
○ 为什么要讲文化学
一 文化学是什么一种学问
三 文化的三阶层
四 文化之两类型
五 文化七要素
六 中西文化比较
七 文化的衰老与新生
八 世界文化之远景
附录
一 世界文化之新生
二 孔子与世界文化新生
三 人类新文化与新科学
四 中国文化与人权思想
五 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
六 个人与家国
七 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为己主义
八 中西政教之分合
九 天性与学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但集体人生即不然,当你未生以前,已有这般样的饮食、居住、衣着、道路交通,乃至这般样的语言文字、社会风俗、宗教信仰、趣味爱好,以及智慧境界之存在。这些全属于集体人生,即文化的领域。在你未生以前,这些早已存在;在你既死之后,这些仍将持续。这些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内容,其寿命远较个人寿命为长久,而有持续性。换言之,个人只在文化中生活。文化譬如一大流,个人人生则只如此大流中一滴水。大流可以决定此水滴之方位与路向。此水滴无法来决定此一大流之方位与路向。诚然,无个人亦将无集体,但此刻的人生则已走进了文化领域。这是人类远从有史以来已然的事实。文化尽管必须在每一个个人人生上表现,但个人人生究竟无法超脱其当时的集体文化而存在。文化规范着个人人生,指导着个人人生,而有其超越于每一个个人人生之外之上的客观存在。这一种存在,即是我此刻所要讲的“文化学”。让我再具体举些例。孔子、释迦、耶稣,对人类文化之贡献,深远无比,这不用说。但此三人,仍只该算是集体文化的产物。当知在中国春秋时代的文化背景里,只会产出孔子,绝不会产生释迦与耶稣。同样的理由,在古代的犹太社会中,绝不会产生孔子与释迦。在释迦时的印度,也绝不会产生孔子与耶稣。可见个人的重要与伟大,仍受着他所生活在的文化大流之规束与指导,这是决无可疑的事了。
编辑推荐
《文化学大义(新校本)》是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