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九州  作者:邑清尘  页数:2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
  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作者简介

  邑清尘,当代作家,精研佛教文化,喜欢诗词歌赋,对纳兰词、仓央嘉措情诗都有自己的研究和见解。喜欢探险,曾多次深入西藏,与当地藏民交往频繁,深切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他的文字在平静舒缓的笔调之下洋溢着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本书依托于神秘的西藏文化,洗去时间的尘埃,一点点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让我们看到最纯洁、最唯美的爱情诗篇。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转世灵童
第二章 欲题新词寄娇娘
第三章 坐床大典
第四章 天涯从此各西东
第五章 如意算盘
第六章 我本人间一浪子
第七章 古寺惊变
第八章 山寺日出僧未归
第九章 黑暗黎明
第十章 红颜又惹相思苦
第十一章 致命赌注
第十二章 离人偏恨西风多
第十三章 审判活佛
第十四章 西山绝顶独相望
第十五章 诏执京城
第十六章 百磨不灭铭肝肠
第十七章 青海湖畔
第十八章 碧落黄泉两茫茫
第十九章 三位达赖
第二十章 何所来兮何所终
第二十一章 归去之谜
附录一 仓央嘉措情诗的古体译文
附录二 仓央嘉措略传及年谱

章节摘录

版权页:高原的气候很是异常,特别是今年,春天来得特别晚,而藏北草原的春天比拉萨来得更晚。六月的天气了,从唐古拉雪峰上吹下来的风还有些寒意。仓央嘉措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了,带着众人痛苦悲伤的神情,和他们心中滋生的无限彷徨。拉藏汗最后一次单独和仓央嘉措会面,面带嘲讽地问道:“你赢得了一个女人的心,却输掉了功名权势,值得吗?”仓央嘉措没有说话,可能在他心里,这个女人就是一切,就是整个婆娑世界。功名、权势,对他来说都是幻影,纵使他们多么诱人,也只能在自己眼前一闪而过,留不下半点痕迹,就像是天际划过的流星。唯有真情,才是永恒的,可惜,拉藏汗不知道这些。拉藏汗看到仓央嘉措只顾着默念经文,压根儿没有正视他,一时心中突然感到很空虚,自己在青藏高原上得到的一切权势、名声、地位,好像面前的这个人从来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根本不屑一顾。那么,他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呢?那些为了仓央嘉措不顾生死的信徒,他们又是为了什么?不愿再看到仓央嘉措那双似乎能够洞悉他内心世界的眼睛,拉藏汗很没趣地悻然离去。在这样苍凉而空旷的高原之上,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在阴沉的云天下,踏着还未消尽的残雪,缓慢地向北移动。他们排成一队,远远望去,好似黑色的河流,在无边无际的田野间缓缓游动。此时的仓央嘉措完全成了一个囚徒。一贯在宫中养尊处优的他,此刻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倦和寒冷,不只是在身上,更深深地扎根在了自己的心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藏传佛教高僧他的诗不仅仅是情歌,他只是以这个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和压抑。当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降边嘉措我推荐你读几首诗,西藏一个著名的爱情诗人叫仓央嘉措,他是六世达赖喇嘛。——外交部长李肇星

编辑推荐

《最美的情朗,最美的诗:六世达赖喇仓央嘉措的诗与情》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笫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为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人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的二十五年。从一个贫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净庄严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啦活。命运要他心无挂碍,寂奥清净,他却遭遇到了红尘情爱,炽烈执著。在三百年中,他的诗歌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流传至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三百年中他的爱情故事传遍了前藏、后藏、山南,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0条)

 
 

  •   西藏活佛,雪域之王,生性放荡,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
      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邑清尘,当代作家,精研佛教文化,喜欢诗词歌赋,对纳兰词、仓央嘉措情诗都有自己的研究和见解。喜欢探险,曾多次深入西藏,与当地藏民交往频繁,深切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他的文字在平静舒缓的笔调之下洋溢着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本书依托于神秘的西藏文化,洗去时间的尘埃,一点点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让我们看到最纯洁、最唯美的爱情诗篇。
  •   西藏。宗教。布达拉宫。 这看似虚无缥缈的三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互相牵扯羁绊,直到融为一体。 那是让人望尘莫及的高原。蓝天,白云,稀薄的空气。那里弥漫着浓厚的藏传佛教气息,宗教让西藏顿生神秘,而布达拉宫让它们得以神圣。布达拉宫是佛教的结晶,它绽放了众人神圣的信仰,同时也埋葬了一行人不为人知的美好。 是谁在布达拉宫的高墙深院里留下一篇篇华丽丽的情诗妙著?是谁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文化里为了自由奋不顾身?是你,游走在拉萨街头世间最美的情郎,坐在布达拉宫雪域最大的王——藏地诗佛仓央嘉措。既然如此,为何在漫步云端的兴然开始后伴随了黑云压城城欲摧般的落幕?为何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中传来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安意如的《日月》一书让我萌发了对西藏对仓央嘉措的好奇,于是后来才会看《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浅尝书中的文字,似乎穿越了时间和空间,驻足与西藏,流连于布达拉宫,最后沉醉于仓央嘉措而不可自拔。对于仓央嘉措,我有羡,有叹,有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西藏与中原同是利益关系。中原的王,为了国家安定人民利益,对西藏采取安抚政策。文成公主入藏、藏派特使朝贡等等一切都密切加深了中原和西藏的联系。 仓央嘉措在藏期间,藏臣曾应邀远赴京城,而京也几次派特使前往西藏。这些都无疑透露着财政的气息。他们不远千里入京、入藏,让和平的天使在京藏降落。当然这些大使的费用都是政府出资,明朝开始,中央似乎格外重视内外交,明朝不惜耗费巨金派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原文化打造邻邦友好关系,后来随着国库的匮乏,郑和下西洋之举也逐渐淡出众人视线,可见财政对内外交的影响是极大的。鉴古观今,中央对西藏的稳定和发展颇为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尽其所能,资金、人力等援藏工作有条不紊持续开展着,中央与西藏也多次进行工作座谈会,使西藏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而有关仓央嘉措等人的培养,也是财政出资。他们别无选择从一开始就成为西藏的“圣人”,从此,开始漫长西藏文化的熏陶。她们从一出生便享受一切公费锦衣玉食的待遇。这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如今很多人忘了自己入学的初衷,而为了一点可怜的奖学金执著不顾一切。而仓央嘉措,本平凡家庭的孩子,只是出生在不平凡的一刻,被认定西藏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通,他英俊潇洒天资过人,被藏民捧在手心般地呵护,所以我羡慕仓央嘉措,我羡慕他的天生聪颖博学多才,我羡慕他完美的外部条件,我羡慕他的受人尊敬。殊不知这所谓的受人尊敬爱戴的“地位”、“活佛”称谓成了他短暂一生中最大的羁绊。 我一直觉得宗教是一件繁琐复杂的事物。有人因为宗教而受戴于世,有人却因为宗教惨烈一生。藏传佛教从古至今,在西藏,在中国,地位根深蒂固。 在此,仓央嘉措只是一个可怜人儿,被宗教束缚无法脱身。所以,我为仓央嘉措叹惋,我叹惋命运给了他一个特定的身份,要他心无挂碍寂寞冷清,可偏偏他渴望爱情追求自由。。前生的无数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仓央嘉措在酒馆邂逅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情不自禁的女子,他只是想要一分凌驾于生活之上纯洁的爱情,可惜谁都无法挣脱命运的魔爪,仓央嘉措亦如此。活佛的“无欲无求”让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心爱的人侧卧他人之塌,相爱却不能相守,相见争如不见。如果命运能让自己选择那该多好啊,没有家园抱负,没有宗教礼仪,他只是沧海中微秒的一粟,可以在田野肆无忌惮地欢笑,可以与自己爱的人儿享受光明正大的幸福。 他是活佛,是藏民心中可望不可即的寄托。是全藏人民的希望,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五世达赖喇嘛未了的心愿还要等他完成,还有太多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做。可这个时候,他却选择了逃避,拒绝受比丘戒,甚至一次次做出化妆偷逃、谈情私会的不羁之举,让从小对他呵护照顾无微不至尽心尽力鞠躬尽瘁的桑杰嘉措伤心难过,让一直对他崇敬信仰的藏教人民失望迷茫,让信任拥护甚至不惜一切救他的哲蚌寺僧人们怅惘叹息。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无从改变,只能去适应,去扮演好自己。我怨他,作为藏地的王,却没有做好该做的事。 仓央嘉措仅仅在尘世翻滚辗转了25年,何其短暂的一生,我不知道25年被各种礼数束缚无法脱身的困顿,不知道25年身在此位却心在彼处无力改变的悲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我只知道25年后,那潇洒飘逸的身影永远消失在了青海湖畔,他用他的生命换来了自由。我是鲛人,织水为绡,依然为你落泪成珠。仓央嘉措,永远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仓央嘉措。
  •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
  •   仓央嘉措谜一般的命运结局,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悲情的注脚。但这位“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的宗教领袖,留下的近百首反映其情爱心路的诗歌作品,至今也为世人广为传诵。
    在我游历拉萨的时候,一直试图寻找这位传奇人物留存的点滴。
    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
      这里是布达拉宫唯一保留有六世达赖喇嘛遗迹的地方。我去的时候是个下午,少有游人。家什多为红木所造,反射着窗外强烈的阳光,使整个屋子都焕发红色的影调。负责看护这座寝宫的喇嘛丹增正在临窗的地方翻弄他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一本英语课本。丹增说,他自学英语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其原由是几乎每一个到布达拉宫的中外游客都会到德丹吉殿来看看,“人们或许不知道为重建这座宫殿立下汗马功劳的五世达赖喇嘛的世俗名字,但少有人不知道六世达赖喇嘛的名字叫仓央嘉措的”。所以丹增不仅对他所看护文物涉及的英文单词都“念得出来”,还能用英语背诵仓央嘉措的不少诗作。

      仓央嘉措是在他14岁那年入主布达拉宫的。其时,西藏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加上藏王第司桑结嘉措的专权,名为政教领袖的仓央嘉措实为政教权势的傀儡。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作为门巴族的仓央嘉措一直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藏南门隅地区,家中世代信奉的宁玛派(红教)佛教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但现在他被指认为达赖喇嘛,其所属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徒结婚成家、接近妇女。

      站在德丹吉殿临窗远眺,稍远处的八廓街一带,桑烟袅绕,民居簇拥。当年的仓央嘉措知道,那里该是有着生动的世俗生活的。更远处,绵延的群山遮挡了视线,当年仓央嘉措知道,视线之外该是更加广阔的天地,那里也该有许多如他家乡一样美丽的地方。但作为至高无上、俯视众生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并不能随意前往,他只好浪漫而幽怨地祈望于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带他远游:

      天空洁白的仙鹤,
      请把双翅借我。
      不到远处去飞,
      只到理塘一转就回。 

      后来七世达赖转生理塘,即据此诗。
      

      曾经的“密宫”:玛吉阿米

      其实,早在家乡门隅,仓央嘉措就有了自己的初恋。而此时虽处深宫诵经礼佛,依然不能阻挡他澎湃汹涌的情思: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流露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世俗的权力高位、严格的清规戒律,没有约束这位渴慕爱情、血肉少年的心,渐渐地仓央嘉措开始出入城中的茶楼酒肆。传说今天地处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所在地就是他幽会情人的“密宫”。那时,这里也作酒家,当炉的是位漂亮的藏族姑娘,仓央嘉措化名“宕桑旺波”,经常黄昏就来,拂晓才去。对此,仓央嘉措毫不隐瞒: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
      仙女般的情人脸庞,浮现在我心上。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看门的大胡子老狗,你的心比人要乖;
      别说我夜里出去了,别说我早上才回来。 

      “仙女般的情人”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今天的酒吧也因此命名。几百年过去了,仓央嘉措能否想到“玛吉阿米”成了今天中外旅行者最愿意到访的地方?而布达拉宫背后的宗角禄康(即布宫后面的龙王湖),是否也是他当年与情人幽会的所在? 

      曾经宴饮之地:拉萨近郊黄房子

      正如仓央嘉措自己所说,他与情人幽会的秘密其实早就在拉萨城传开了。当第巴桑结来规劝他时,只愿服从内心召唤的仓央嘉措,却宁愿选择做一个宗教叛逆者。他甚至跑到日喀则,跪在札什伦布寺门前,向曾为他剃发受戒的师傅五世班禅罗桑益西明确宣布:你给我的袈裟我还给你,你加在我身上的教戒我还给你,我要过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位性情中人尚未能脱掉袈裟,便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在公元1705年的事变中,被康熙皇帝 “废立”,并降旨要求将其执献京师。至此,仓央嘉措才真正结束了他作为宗教领袖的生活。

      这则故事是我在拉萨期间,25岁的小学教师洛丹告诉我的。他认为仓央嘉措“脱掉袈裟”,或许并非完全为了追逐他浪漫的情爱故事,更在于过上一种自由的世俗生活。

      洛丹的家就在拉萨近郊娘热乡的山谷一隅,与周边白色藏族民居明显不同的是,那是一栋颇显气派的黄色房子。房子的前面有条四季流水喧哗的溪流,其余三面则林木葱茏。因为离拉萨市区也就两三公里的路程,那时,我时常徒步来到这里,在它洒满阳光的林卡里消磨掉一个下午的时光。我也因此认识了洛丹和他的家。

      起初我并没有惊诧于它的堂皇,直到藏历新年前,洛丹一家精心地为它重新粉刷外墙的时候,我才知道了它曾经经历的辉煌——那是仓央嘉措在此宴饮过的地方。洛丹的祖辈曾是西藏最大商号邦达苍的祖尼(秘书),发达之后便修建了这所掩映于树林之中气派的三层楼民居,也就因此被喜欢游走民间的仓央嘉措选做秘密宴饮的绝好场所。从此之后,洛丹家便将房子的颜色涂成黄色,且代代相传,每年涂新一次(在藏族习俗中,只有大活佛居住或者到过的房子,才能涂成黄色)。洛丹说,为了使墙体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他家在粉刷的时候,甚至还加了牛奶。

      在洛丹的理解中,仓央嘉措正因为“不喜欢过高贵的生活”才更为大家接受,“在我们藏区,不少人都会背诵他的诗”。洛丹同时还有一个大胆的论断:并不能把仓央嘉措的诗作完全看成是“情诗”,其中也不乏有宽泛的宗教意义和深刻的政治含义。 

      曾经的诗歌——谁解“文字密码”?  
      在认真品读那些诗歌之后,我发现,洛丹的话是对的。
      仓央嘉措的情歌在藏族及门巴族作家群中实属罕见,几百年来口耳相传,传唱不衰。而这些情歌早在1930年就有中英译本出版。藏民族、门巴族都是爱唱歌的民族,所以无论走在今天的西藏何处,总能听见男女老少哼唱着他的情歌。
      其中有这样几首引起了我的注意: 

      与我相恋的情人,
      已被人家娶走;
      心儿被相思折磨,
      人比黄花瘦。
     

      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无论虎狗豹狗,
      喂饱了就不咬;
      家中斑斓的母老虎,
      熟透了却更加残暴。

      没有特殊经历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写出上述这样的情歌?更令人称奇的是仓央嘉措还对人性中的很多弱点看得相当清楚和透彻。
  •   邑清尘,当代作家,精研佛教文化,喜欢诗词歌赋,对纳兰词、仓央嘉措情诗都有自己的研究和见解。喜欢探险,曾多次深入西藏,与当地藏民交往频繁,深切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   1、他是活佛,以自己的方式验证着佛法的精深,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佛学的真义;他洒脱、慈悲、深情、无争的精神世界,为后世的向佛者所推重和传扬。
    2、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用精妙动人的诗篇歌咏爱情,赞美生命,涤净灵魂,求索真谛。他的诗章讲述着爱情的悲欢离合,也为后世无数的男女所揣摩和印证。
  •   本书依托于神秘的西藏文化,洗去时间的尘埃,一点点还原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让我们看到最纯洁、最唯美的爱情诗篇。
  •   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
  •   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
  •    四种说法要素比较
      说 法 书 证 物 证 实 证 人 证 信 史 评 价
      病故说 ※ 1 分
      五台山说 ※ ※ ※ 3 分
      自溺说 ※ ※ ※ 3 分
      阿拉善说 ※※ ※※ ※※ ※※ ※※ 10分
      
      第一种,仅凭喇嘛商南多尔济的一面之词,既没有物证,又没有实证,后世又无任何记载,特别是没有在场的二位由康熙特派的钦差大臣的奏章做旁证,可信度不高;
      第二种,仅根据时隔二百年之后,心情极为沮丧的一位凭吊者的一次纪念活动的记载,当年的书证以及物证皆无,我认为可信度也不高。关键上是查清楚益西嘉措被押送到北京以后的下落,如果能排除五台山,则此说的可信度就高;
      第三种,是延续260年、已演进为藏族民俗文化的形式,如同汉民族(其实还包括朝鲜族甚至韩国人)在汨罗江每年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文化一样。那么,你说屈原的传说可信不可信?!
      第四种,书证、人证、物证、实证以及大量的民间传说等等,样样具全。更重要的是衍生出的两个转世体系已延续二百五十多年,庙宇、扎仓、灵塔、典籍、法器、遗物、传记,一应俱全。而且仓央嘉措当年的主要活动范围:青海西宁、平安驿、互助、碾伯(今乐都县);甘肃天祝(石门寺)、庄浪、凉州(今武威)等许多地方的乡间、寺院,至今仍流传着关于六世达赖的许多传说。2003年夏,笔者在青海夏琼寺、佑宁寺等地,再次亲身感受到仓央嘉措在民间传说中长久不衰的影响力。
      史学界曾有学者质疑“阿拉善说”,认为该“转世的故事值得怀疑的地方很多”。不错,历史上冒充名人的事情很多很多,清顺治、康熙年间闹腾最凶、时间长达60余年的“朱三太子案”,录入《清史稿》、被砍头的就有十三个“朱三太子”,最终在康熙47年杀掉第十四个的才是正品,已76岁高龄,终生教私塾,根本没造过反〖5〗。而综观仓央嘉措1706年青海湖消失之后直到1746年(圆寂),也仅此一个,况且做为全民崇信喇嘛教的蒙、藏民族,除了极为特殊的情况,例如五世达赖圆寂后第巴桑结嘉措为长期匿丧强行命令一个僧人装扮外,恐怕再没有某个信徒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冒充达赖喇嘛行事40年。这方面如果用汉地文化去考量,可能会发生判断偏差。
      三百年过去了,仓央嘉措做为诗圣的不朽地位已经得到承认和确立,但他24岁在青海湖消失后的40年经历是否真实存在,涉及到他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是否起到过积极作用的大是大非问题,史学界有责任、有义务澄清史实,给仓央嘉措以全面、正确的历史定位。
      
      (2005-11-12)
      
      【参考文献】
      〖1〗《圣祖实录》卷二二七记载:“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庚戌,理藩院题:驻扎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报称,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假达赖喇嘛行事悖乱,今既在途病故,应行文商南多尔济将其尸骸抛弃。从之”。
      〖2〗《历辈达赖喇嘛年谱》丹珠昂奔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P376
      〖3〗《缘起南寺》贾拉森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P66
      〖4〗 详见1957年5月全国人大民委编《内蒙古自治区巴颜绰尔盟阿拉善旗情况》
      〖5〗《清鉴纲目》印銮章编著 岳麓书社 P234
  •   仓央嘉措,一个供万人朝拜高高在上的人,何等的尊贵。他居住的地方令我神往,美丽的布达拉宫,高耸在云端……
      
       然他脚踏莲花而来,还念着那句流传百年的诗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怎样两难的境地,其中透着何许的无奈呢?我的心情随之跌入深谷,幻想这个离我甚为遥远的男子,这是我第一次与他相见。我妄自猜测他,他有太多的痛和无奈,我开始喜欢他。如果没有那次美丽的相遇,也许他不会像现在这样让我们怀念。为了心爱的她,仓央嘉措不再是昔日的仓央嘉措,这种两难换我该如何抉择,我不知道。然而,这位可爱可敬的活佛,本来落入红尘也许就是个错误,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背叛,背叛了众生的佛祖,背叛了信奉朝拜他的众生。可是,他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守护着自己的如来,这也许就足够了。活佛终究不是真佛,也没能过得了情关。然而后情何以堪?令人惊异的是他的转世灵童竟然是在他心上人的故乡被发现,不禁让人哑然,还幻化出了后人的无数流言……
      
       有时我想,没有感情那还是人吗。如行尸走肉一般,断了七情六欲,还活在世上做甚!普度众生?可笑!连自己都被束缚着失去了自由,又如何度这芸芸众生呢?!佛经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借鉴,却不是我们的全部。我没有信奉任何教派,也许是我与各教派无缘。但是我却觉得自己的灵甚为自由,我思便为我净土。灵魂歇脚的地方正是这份自由的信仰。我愈发的喜欢这个痴情男子,可我更愿他只是世间一位普通的男子,那么他就可以和他心爱的女子长相厮守。但一想到未来的不可预知,世事的变幻无常,我宁愿他这样的身份,让他的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让他的爱执着到背弃了佛祖,让他的故事凄美绝伦,没有世人的薄幸。我忍不住地想象他是怎样的容颜……
      
       我心驰神往的神殿,你究竟藏着多少神秘的故事,幻想着终有一天我会走进你的殿堂,也似你转动经筒,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我不似你,我要修来世,与你相见!
  •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藏传佛教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上师情歌,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因为一首诗爱上一个人,所有的词藻不过是后人臆想中强加于他的枷锁,不想也不能评价,他始终在那里。藏传佛教史上最被人珍爱的上师——六世达赖。
  •   仓央嘉措的诗词里,保留着许多宁寂和纯净的藏文化。读过那一首首诗词,单纯的发现,仓央嘉措信奉的本质,在一点点脱落。从实际来看,他来到尘世间的辗转升华,是真爱与情感的升级版,融入到藏域的雪山之中,每一寸土地上,覆盖着仓央嘉措的情感袈裟。仓央嘉措是一个特定的人物,厌倦了人世间的喧闹和烟花,用藏地的经幡,舞动击打着回忆中的泪花。仓央嘉措是在大恩与大爱中,嘲笑清廷的愚昧,无论前世、今生、后世,仓央嘉措都会在天边,为藏域下的每个人,祈念爱情与永恒的福祉。
  •   我推荐你读几首诗,西藏一个著名的爱情诗人叫仓央嘉措,他是六世达赖喇嘛。
  •   仓央嘉措的诗 总是淡淡的 没有甜言 没有蜜语 而内容 却如此的惊天动地 如此的让人感动 让人不住向往爱情 向往它的莫测神秘 向往它的紧紧相依 却又如此让人恐惧 恐惧它的若即若离 恐惧它的难舍难弃 爱情 本就是 最复杂的话题 最难舍的 就如同他的那句诗: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他把爱情放在信仰等同的位置上 却又不愿抛弃信仰 不愿舍弃爱情
  •   活着,就是一种修行,如果你有了一颗对幸福更加敏感,对挫折更加淡然的心,那你就应该感谢仓央嘉措。
  •   仓央嘉措,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诗是好诗,人是好人,可书,却怎么也不能媲美他所要表述的内容。  
  •   说来孤陋寡闻,初识仓央,嘉措是因为那首〈见与不见〉的诗,写得真好,后来看这本书才知道不是这个老僧写的,不过仓央的诗也很好!于是我有了这段阅读,便带了这本书去旅行。
    布达拉宫的后山,下山要从后山走,曲折的路呈之字形。据说当年为了方便出宫,仓央嘉措一到晚上化名宕桑旺波出去。直到后来在雪后的小路上留下了脚印才被发觉。之字形下山后,一条水泥路正通往今天叫做综角禄康公园的地方,那里就是传说中仓央嘉措的幽会地。

    综角禄康公园。要想在这里找到几百年前仓央嘉措幽会的痕迹,恐怕是不可能了。这里是一所小公园,就在九龙潭的中央,水质清透、水波轻盈,水里还有不少野鸭等等水鸟。若不是冬日里树干光秃秃地挺在那里,你几乎会怀疑这简直是塞外江南小景。

    哲蚌寺内,冬日的阳光照在走廊里。在拉萨,冬天早上9点以后便阳光普照,有阳光照到的地方都暖暖的。这种干燥而温暖的感觉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依恋,穿过哲蚌寺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转经筒小径,还是高高石头上彩色的佛像,都没有这个连接内室和外室的走廊来得精彩——— 猛烈的阳光照进来,窗棂的形状分明,让人喜悦和为之驻足。

    哲蚌寺后山的黄色小屋。在拉萨所有的寺庙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房子:一片白墙之中,突然有粉刷成黄色墙壁的房子出现。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种刷了黄色外墙的,一定是曾经有过活佛高僧在这里出没。当然,我们不得而知,这个黄色的小屋是否也曾经有仓央嘉措的足迹。
  •   正如题目,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仓央嘉措的诗很感动人,那些句子都能直抵心底,让人久久的感动,这个版本也很不错,比较端庄,不失文雅风范
  •   仓央嘉措的原诗于道泉译本是:“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曾缄译本是:“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辛苦作相思。”原来从“第一”到“第十”是由这两句诗演绎出来的,把两种译本掺和在一起,再加上现代人的创造,就成了这首假借活佛之名的诗歌,后又演绎成《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题目,成了流行歌曲。其实,仔细比较一下,不难看出,全诗的中心就是仓央嘉措的这两句,相见——相恋——相知——相思,这是年轻的活佛一个真实的生活轨迹,其余则与他毫不相干。
  •   仓央嘉措近来很红的一个人啊,他的一些佛语真的能打动人心,作者轻灵的文字使人感到温暖和温情,一首很好的散文诗,拜读了。但是作为一首纯粹的诗歌来说,力度和宽度稍显不够,个人浅见,呵呵。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无法言说,只能意会。
    诗的意境韵味都不错,再触动点深层的灵魂就更好了!
  •   他是活佛,本该潜心研究佛学,青灯古佛作伴,心静不染尘。可是仓央嘉措做不到,他需要片刻的解放,需要一片有人迹的地方,他需要听见世间最淳朴的声音。
      终于有一天,仓央嘉措换上了俗家的服装,戴上长长的假发和精美的戒指,趁着没人寻机溜出了戒备森严的布达拉宫,来到了拉萨的中心八廊街游玩。这个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宕桑汪波。
  •   他是活佛,本该潜心研究佛学,青灯古佛作伴,心静不染尘。可是仓央嘉措做不到,他需要片刻的解放,需要一片有人迹的地方,他需要听见世间最淳朴的声音。
  •   仓央嘉措的诗让我有心痛的感觉,不得不承认他的才华.命运让他成为活佛,才会留下这么美好让人心痛的诗句,命运让我们有幸能看到并欣赏它
  •   青海湖边的仓央嘉措死了,站起来的是觉醒了的六世达赖,而后他的足迹上神迹不断。
    西藏真是一片充满着奇幻色彩的土地,2012的卓明谷船票,能实行网上订票麽?
  •   本书主要是介绍了仓央嘉措的生平,从不为人知的童年,到活佛坐禅之后的叛逆,最后在风雨飘摇的权利斗争中的消失,甚至无人知道他最终的结局,他是生是死,也是有各种说法。
  •   看书的时候,简直让你身临其境,仿佛你当时就在旁边一样,仓央嘉措是一个情感沧桑那个的人,或许在那里他受到了拘束,但是他的向往自由,向往爱情的心是不会收到拘束的,真的很喜欢他0....
  •   仓央嘉措之所以以这样一种“情圣”的形象广为人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藏汉两种文化互相接触之时,由于充任其中关键一环的翻译者个人的局限,而不是去下功夫了解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一味地一厢情愿、兴之所致,使得仓央嘉措乃至他的诗歌不断地被改头换面,为我所用。尽管这个 “情圣”的形象很人性化,更能赢得世俗人间的欢心,可是究竟是否符合其真实、原本的形象呢?
  •   《见与不见》被指非仓央嘉措作品,我竟丝毫没觉得有什么,可能是发现了仓央这个人,觉得比起一首诗收获来得更大吧。最喜欢的还是诗集里面的《信徒》,是不是他写的,这个很重要吗?
  •   仓央嘉措,
    喜欢他只是一种感觉,
    没有原因
    但是我令我最难过的便是仓央嘉措的死
    这么一个人
    干净,透明,纯粹
    其实多么希望能过和他活在同一个时代
    多么希望能这么看着他
    不求相知
    只是能看着就好
    不求了解他的生活
    只是想要知道他的困苦
    于是就这么慢慢的心里有了这个人
    仓央嘉措
  •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用精妙动人的诗篇歌咏爱情,赞美生命,涤净灵魂,求索真谛。他的诗章讲述着爱情的悲欢离合,也为后世无数的男女所揣摩和印证。
  •   生活中,我们所知道的仓央嘉措只是他的一些诗,这本书让我们从诗中看到他的人生,一个有爱有恨的仓央嘉措。
  •   一本专门将仓央嘉措的诗歌解读与人生经历结合的诗传,以传奇的经历吸引人,以纯真的情感打动人,以优美的诗歌感染人,是了解仓央嘉措的最佳品质读物。
  •   一直都很喜欢仓央嘉措,他的诗很美,这不我一有网银就先买了这本书
  •   很感动,这样无奈的身份追求不到最简单的事情
    喇嘛仓央嘉措
    别怪他风流浪荡
    他所追寻的
    和我们没有两样
  •   一直喜欢仓央嘉措的诗
  •   在街头这座黄色小楼里面,仓央嘉措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最重要的人,那个天天来酒馆打酒的女孩。有一天,仓央嘉措酒意微醺,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女孩,仿佛晚霞一般耀眼,又恍若杨花一般芳香。初见,便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   记载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事迹及诗歌,很好~
  •   别说活佛仓央嘉措
    风流浪荡
    他想要的
    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   以一己之力,是绝对阻挡不了强大的宗教的,但是仓央嘉措又不愿意妥协,他感觉自己的自由处处受到限制,于是他渐渐原谅了以前的那个女人——仁增汪姆。虽然,他有时候心会隐隐作痛。在拉萨,连他自己都无法与宗教抗衡,又何况她一个弱女子。只是,纵然天下皆弃我,我却再也不能轻易辜负面前这一颗火热的心。
  •   仓央嘉措、一个拥有世间一切惆怅的男子。用世间最美丽的文字给我们书写了世间最真挚的感情。
    他爱的太累。他活得太过身不由己。
    所以结局。
    他。
    终究负了如来也负了卿。
  •   爱上仓央嘉措,爱上你这个人,爱上你的才情你的诗
  •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
  •   秉着大无畏的精神,仓央嘉措为了不在生灵涂炭,决定放弃抵抗。
    这需要多么伟大的情怀!这才是爱戴人民的佛!
  •   我查遍了仓央嘉措的诗集,前前后后翻了几遍都没找到这首诗。发现有的仅只是风格很像这位风流喇嘛而已,其实并非他。这本书挺务实的,这点很好!
  •   觉得仓央嘉措的文字很美,一直都很喜欢
  •   仓央嘉措太有才了 不管是性格还是诗都很欣赏
  •   仓央嘉措在作为转世灵童降生在这个世上,他的种种便注定了一个悲剧。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只是想追求自己所想要的生活而已。
  •   总的来讲,是一本好书,喜欢仓央嘉措、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不应错过。
  •   超越尘世太多的人,就注定孤苦终生吗?在他周围,是戒律森严的宗教仪轨,是终日监护他严肃而冷静的师父,是各种的佛像菩萨……他厌倦了这一切。
      仓央嘉措想到了逃避。
      仓央嘉措需要逃避。
      仓央嘉措能做的,也只有逃避。
  •   那一世,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这一句道破了多少行者的心。
  •   终于有一天,仓央嘉措换上了俗家的服装,戴上长长的假发和精美的戒指,趁着没人寻机溜出了戒备森严的布达拉宫,来到了拉萨的中心八廊街游玩。这个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宕桑汪波。
      住在布达拉宫时
      叫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时
      叫浪子宕桑汪波
      拉萨的街头,有一间小酒馆,黄房子,在周围白墙黑瓦的建筑中突兀而显眼。
  •   之前买过有关仓央嘉措的书,唯有这本很喜欢。
  •   异性相吸,这是自然的法则,人为是左右不了的,但是仓央嘉措也知道,一旦被别人发现自己和民间女子有染,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严苛的教义,高深的佛法,世俗的诱惑,感情的纠葛,让他左右为难。
  •   你见或者不见我
    不是仓央嘉措的,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一个上海的小姑娘。
    只是风格比较像仓央嘉措而已。
    这本书介绍的挺详细,只是后面生卒年似乎说法颇受争议。
  •   到底是见呢还是见呢,还是应该见呢?

    +_+ 冷、、、


    《见与不见》原题《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此诗出自《疑似风月集》,由扎西拉姆·多多于2007年5月15日撰写于北京,题作《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即梵文“莲花生大师”。

      2008年,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


      电影中朗诵时的背景音乐是石进的《夜的钢琴曲(五)》。


  •   仓央嘉措觉得自己那么弱小,那么无助,这份孤独,无可言说,也无法排遣,只有自己能够深刻体会得到。超越尘世太多的人,就注定孤苦终生吗?
  •   仓央嘉措觉得自己那么弱小,那么无助,这份孤独,无可言说,也无法排遣,只有自己能够深刻体会得到。超越尘世太多的人,就注定孤苦终生吗?在他周围,是戒律森严的宗教仪轨,是终日监护他严肃而冷静的师父,是各种的佛像菩萨……他厌倦了这一切。
  •   一直为仓央嘉措婉转凄美的诗句着迷,便想细细深究一下仓央嘉措何许人也。凡尘有菩提,明月映禅心。
  •   1706年仓央嘉措24岁,被押北上,经哲蚌寺被众僧救出,后来下落不明,传闻去五台山观音洞。1746年在阿拉善旗承庆寺坐化,年64岁。
  •   终于有一天,仓央嘉措换上了俗家的服装,戴上长长的假发和精美的戒指,趁着没人寻机溜出了戒备森严的布达拉宫,来到了拉萨的中心八廊街游玩。这个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宕桑汪波。
  •    异性相吸,这是自然的法则,人为是左右不了的,但是仓央嘉措也知道,一旦被别人发现自己和民间女子有染,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   以一己之力,是绝对阻挡不了强大的宗教的,但是仓央嘉措又不愿意妥协,他感觉自己的自由处处受到限制,于是他渐渐原谅了以前的那个女人——仁增汪姆。
  •   住在布达拉宫时
    叫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时
    叫浪子宕桑汪波
  •   神一样的仓央嘉措
  •   我有市面上众多关于仓央嘉措版本的书,欢迎与我交流
    QQ:906022979
  •   介绍仓央嘉措的书很多,他的诗集也很多,还是觉得这本比较好。
  •   仓央嘉措算是个人物,可惜就是觉醒得太晚
  •   一首《见与不见》红了《宫》
    乱了作者 真相以后
    却也让我们这些爱字的接触到了仓央嘉措大师的优美文字
    曾经觉得 那些美好的文字是一个穿越回去的现代诗人创作的
    很难想象文字是如此的有魅力
    深深震撼至人心底 达至共鸣~
  •   每次听都会想起那个雪域诗佛、、、、

    这首歌的歌词个人认为写的很好

    能让我想起仓央的无奈和对爱情的向往
  •   《情歌》表现了出家修佛与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如: 若随美丽姑娘心, 今生便无学佛份, 若到深山去修行, 又负姑娘一片情。

    在佛教观念中,“佛、法、僧”被称为“三宝”。就是说,佛、教义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是对向自己传授法经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毕恭毕敬。但是,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对于人世生活却是热烈追求。如: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 不能在心中显现, 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 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

    《情歌》在赞美对忠贞爱情的追求的同时,也描绘了整个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惟纱惟肖的心理状态。描写初恋的如: 在那众人之中, 莫露我俩真情; 你若心中有意,请用眉眼传递。

    表达爱情欢乐的如: 杜鹃来自门地, 带来春的气息; 我和情人相会, 身心无限欢喜。

    抒发思念之情的如: 第一最好不相见, 免得彼此相爱恋; 第二最好不熟识, 免得彼此苦相思。

    《情歌》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一方面是由于思想内容活泼生动,一扫过去文人凡有著作必有宗教内容的习气,有进步意义;另一方面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在格律结构上,〈情歌〉采用民歌的形式,珍重少数六句、八句外,多数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即四句六音节三顿。节奏鲜明,琅琅上口,还可配上民歌曲调演唱,民歌味很浓。有些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如:

    一个把帽子戴在头, 一个把辫子甩背后, 一个说请你慢慢走, 一个说请把步儿留, 一个说心儿莫难受, 一个说很快会聚首。

    短短六句诗,写动作,男女有别;写对话,言短意长;景中有情,诗中有画。诗情,画意,真切,细腻,充满生活气息。
  •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美丽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
    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问佛 :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
    佛曰: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经意的夜晚 ?
    佛曰: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问佛: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

    我问佛: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我问佛: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我问佛: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我问佛:你多大 ?
    佛曰: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100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我问佛:世事本无常是什么意思 ?
    佛说: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

    我问佛: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我再拜无言,飘落,坠入地狱无间 .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


    我信缘,不信佛 。缘信佛,不信我 。
    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
    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佛曰:少欲,则少烦*

    佛曰:出口即错。
    人曰:说错即对。

    佛曰: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人曰:人在莲台上,不动即佛。

    佛曰:心在俗世中,不动不伤。
    人曰:心在俗世外,不动即亡。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

    对于一切所遇境缘(如遇到的人、事、物),要明白本身都是虚幻的,是一个所见的幻象而已,所以不用执于去放下它,也不要把它住在心里,这样才可以保持我们的一如真心。也就是说不加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才是我们的真正的心念。再通俗点讲,也就是佛教导我们碰到一切事不要太执着,有时候静下心来反而能得到正确的答桉*法观点:“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命由已造,福自已求”,正是佛教破除迷信的有力的证据。“命”虽有天定,但“运”完全在自己手中掌握。正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可参阅袁了凡先生写的《了凡四训》。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了为何命由已造?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我也解释不好。但只觉得此段话与《金刚经》里的内容
    非常吻合。不妨看
  •   两百年前的那个背影,一直存在我们心底。仓央,世间最真,最美的情郎
  •   唯一能够和贵公子纳兰性德媲美的人,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情意唱入你我心底,将带你我进入一个全知忘我的境界。
  •   仓央有情,他把最真实的自己剖析在阳光下供世人瞻仰.
    而不是做个道貌岸然的所谓的佛.
    仓央有爱,他的情是那么的绵绵,那么脉脉
  •   我认识仓央时间不是很长,对于他,我总觉得是一个掩盖在历史重重光辉下的平凡人。
    关于仓央的争议很多。很多的人认为他是一个矛盾体,也是,在世人眼中他本应该是个绝情绝爱的高僧,奈何他年少轻狂为情所伤。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荣耀,他随手弃之,他只是想和所爱的人在一一起。
  •   爱了就是爱了.
    别问是缘是劫.

    仓央的诗能治愈心上的创痕.每每读过,细细斟酌.那些曾经以为再也不会遗忘的痛彻心扉的回忆.就随着佛前袅袅的青烟弥漫,散去.
  •   如果有来世,我愿做佛前一串无所欲的念珠.
    伴仓央于青灯古佛.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睁开眼。这里依然有着世上最纯净的天空。
    和千年前也没什么不同。
    记忆的最初,只有不停的旋转。日日月月年年。
    然后是一场铺天盖地的风雪。
    流年暗换。
    我的最后一位主人早已不见。

    蓝到透明的天空下,他第一次来到这里。玛布日山。
    只是,迟了十五年。
    他曾经不过是长于山间的无忧少年,即使梦里也在家乡的山林中奔跑。
    转眼间,命运的轮盘只转了一转,已站在万人中央。
    那一日,他从慈眉善目的长者手中接过我。
    他的目光,那么清澈,再没见过。

    终日在香雾缭绕中闭目的他,再也梦不成家乡的山林。
    此岁,彼年,莲花入梦,宝相庄严。
    可德丹吉殿中,住着的始终是向往自由的灵魂。
    玛吉阿米。
    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那样温柔。
    有些事情,自是避无可避。

    他痛苦,挣扎,仍是逃不离。
    这雪域高原上最美丽的宫殿选择了他,没有退路。
    扎什伦布归来,彻夜无眠。
    只听到他反复念着:
    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场变故于他,不知是幸抑或不幸。
    风雪夜,青海湖。
    此生,彼岸,从此,这世上再没有他。
    而我不过是一只转经筒,旋转在一句句经文中。
    沉睡千年,经文,早已一句也想不起。
    隐约记得的,只有他曾念过的话: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   这本书内容不错,辞藻丰富,读来觉得优美。很喜欢这个雪域之王的情诗,他的一生也好像是个迷,吸引关注他的人去探寻。只是世间本无完事完人,多情的人终不能获得自己追寻的爱情。唯美的情诗,多舛的人生,应了那句“得不到,已失去。”
  •   读完此书,对仓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   不欲不望,无悲无喜。
    仓央。就在心中。爱不增不减
  •   仓央有爱,他也有自己珍视的女子.
    并不在意腐烂的人心播洒的恶臭.
    他是在天池怒放的雪莲
  •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以的女子闭花羞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丽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在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能与他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的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一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渗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   藏传佛教相对于中原的佛教这义还是比较纯净的一方净土,所以这个环境下才诞生了这样一个天才,确实是最美的情郎,也确实是最美的诗。读之过隐呀!
  •   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   我至情至性至纯至真的情郎啊,或许,你我注定的结局,佛主早于三百年前就已写好。我的佛缘太浅,我终是不能,成为你的玛吉阿米。你心中如雪山般圣洁的玛吉阿米啊,是你的爱情,是你的自由,是你的诗!不过,没有关系,你爱,或是不爱,你都永远,驻在我的心间。
  •   活佛的另一首诗,有点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   不在红尘中,无意为情僧,此生侍如来,转世不负卿!

    喜欢他那超脱的文字。。

    好一句不负如来不负卿,美好的爱情、坚定的信仰

    虽然最后两者无法得兼,但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他未曾放弃他的爱和信仰
  •   佛教六祖出了个引发中国佛教革命的慧能,
    而西藏佛教六世出了个风流不羁的多情活佛。
    到底是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还是三生石上早已注定是千年孽缘?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原来有这么以为多情男子。
  •   一个强大的喇嘛……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   爱情的真谛,是把心给对方,让你成为她,让她成为你,两颗心热烈的交融,彼此不存在间隙。懂得快乐的人,才是对生命完全负责的人,哭过,笑过,尝试过,才懂得生命的真谛,才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爱是从一个微笑开始,在热吻中升华,以拥抱结束的。
  •   最美的情诗,加上丰富的经历,喜欢
  •     六世达赖喇嘛被汉人当成情种,把他的道歌看成情歌,所以翻译的时候免不了往这个方向去翻。
      但藏族僧侣有写道歌的习惯,宗喀巴曾有诗,把佛理比作婀娜的女子,不理解之人也可以当情歌译之。
      那片土地,或许还有更多我们未曾理解的东西啊。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一个出色的女子,自然会有很多人追求,只是这个仿佛天边来的女子,却是那么冷若冰霜,因为玛吉阿米总是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人的短处和功利心,他们,都是凡夫俗子,也是她最不能容忍的。她想要的,是一份凌驾于生活之上的爱情,一份世间最纯洁的爱情。
  •   其一: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其二: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   最美的情郎,多好的一个名字啊,就像这本书里面的诗文一样
  •   他的诗,纯粹。在了解他的生平后为他感到可惜的是他的生命太短,如果他可以活得再久一点的话,应该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诗句。痴情、伟大、叛逆、淡泊?那个才是他,他是个怎样的人又有谁说得清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