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刘同顺 页数:216
前言
《红楼梦》是吸引入的,十多年的时间我先后数次拜读过它。阅读之后也不时写一些理解性的文章挂在红楼艺苑网站上,累计已有二十几篇之多。有的文章深受读者的喜爱,被大量转载和评论。整理一下汇成书稿是我长期以来的心愿。红楼梦的读者多,研究者也多,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在这热闹的争论中不妨凑进来,也给大家增添一点趣味,供大家赏鉴。红楼梦在第一回中有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作者自己阐述是:“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表面看来红楼梦就是作者的生活写照,是一部忏悔录,意在教育后人。可读过《红楼》的人都能意识到事情绝非这样简单,仅从红楼梦表面真真假假的描写上也能感受到作者是在有意回避隐藏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戚蓼生在红楼梦序中讲:“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就是说红楼梦是一书两面,一个故事既有现实层面,又有艺术层面。表面好像在讲自己的经历故事,却表达出了一些不可明言的实质性的东西。这就是红楼梦的真假两面性。红楼梦诞生于文字狱盛行的封建时期,真假两面的描述方式也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假能掩真,也能乱真,就连作者在书中也无奈的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有味,感受却因人不同。鲁迅先生在讲授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红楼梦的现实情况,但作者想表达的实质是什么,其思想用意却是唯一的。戚蓼生在红楼梦序中又说:“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红楼梦虽然体现了多层次的意义,但故事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者应该重点认识和理解。如果把红楼梦的多个层面搞混了,以假做真,以真混假,就体会不出、理解不了红楼梦的真实思想意图。要搞清红楼梦表达的深刻含义,辨清其味,还得知道味从何来。所以我们首先分析红楼梦故事的现实背景究竟是什么,是谁写的红楼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红楼梦的真实意图。最后从思想意图来反证作者是否具有这样的思想动机和意识出发点。以下我们从红楼梦的现实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单独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文章是先后写成在网上发表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重点论证了不同的主题,难免有重复的成分,删改多了就影响它的完整性和对主题的论证,所以在整理的时候,能整合的尽量进行了整合,重复多的文章就没有录用,不能整合的只能以原样发表在这里,请读者见谅!
内容概要
该书以书中的江南甄府为考证基础,全面分析了《红楼梦》中的甄和贾,结合书中“甄贾”既是“真假”的暗喻,认为考证不应该以《红楼梦》中北京的贾府和贾宝玉为基础来进行考证,贾府即“假”形象。通过红楼梦中甄、贾人物的相似过度关系,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得出了《红楼梦》当中隐含着曹寅在江南任织造时期的生活故事。曹寅的儿子曹颙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宝玉的真形象。宝玉在后面的“撒手悬崖”实际是反应了曹颙假死出家的事实。这是《红楼梦》的“真事隐”。
本书还对曹雪芹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曹雪芹正是出家的曹颙的结论。他隐姓埋名四十年,专心于对红楼梦的修饰和改写。四十年间,从一个“少不坚牢”的小孩,变成一个阅历丰富的老者。他看到了世态炎凉,看到了社会的腐朽没落,将自己愤世嫉俗融入到对红楼梦的创作上。
该书中对红楼梦的贾府塑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作者的用意是塑造一个象征性的假形象,通过这个假形象来反应社会上层的腐朽没落,揭示其走向灭亡的去世。贾府的故事是一部警示书,是一部盛世危言。这是《红楼梦》的“假语存”。
红楼梦一书两面,只有从真假两个方面着眼,才能看懂红楼梦。该书就是系统论述了这两个视角。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红楼梦现实背景探秘
引言
曹雪芹究竟是谁?
前篇续记
解开曹雪芹“四十年华”的死结
谁是红楼梦中人
贾政人物形象再辩
红楼内容、脂批与作者资料的模糊一致性
神州何处大观园?
第二篇 红楼梦的艺术塑造分析
引言
贾府的虚幻形象
红楼的艺术塑造
贾府里的小人物
红楼人物形象的双面性
贾府的腐败没落
红楼贾府的隐藏结局
红楼难续原因多
第三篇 红楼梦的政治思想意识
引言
多面红楼要正解
红楼梦艺术加工的移步换形
红楼梦与推背图
红楼梦为何又叫石头记
红楼梦蕴含的政治思想
高鹗续书意若何
原书到底多少回?
小议“五美吟”和“十独吟”
附录一:曹雪芹史料汇集
附录二:曹家部分档案
章节摘录
经过人们的考证研究,确定了红楼梦与江南曹家的联系,也就基本确定了红楼梦故事的大致背景和时间定位,也就基本确定了作者的人物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人们对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像曹寅说、曹頫说、曹寅之孙说等等。因为红楼梦的描写采取了真真假假的方式,故事人物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究竟谁是曹雪芹呢?这确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大都是一些化名,现实中的证据资料又较少,认识他们需要综合分析判断。 之所以有的人认为曹寅是书的原作者,是因为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藏书家和刻书家,且藏书极富。他会作诗词,又兼作戏曲,有《楝亭诗抄》、《楝亭词抄》、《楝亭文抄》等著作。他曾奉旨主持刊刻了《全唐诗》和《佩文韵府》。他跟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如施闰章、陈维崧、尤侗、朱彝尊、洪昇等都有过交往,因而在家庭中也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另外他对书画、医道也非常精通。因此认为只有他才有能力创作出像红楼梦这样的“百科全书”。曹寅曾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与康熙关系密切。在任期间,对江南的情况皆密奏康熙皇帝。从留下的史料档案中也能看出,红楼梦的内容里也不时闪出一些相似的说法。像曹家先人进贡的礼单,在红楼梦中就多次提到这些物件。礼单的形式与庄头的进贡的礼单相似;密奏江南的盗匪情况与红楼梦中有关盗匪提法也基本一致;与皇帝讨药说明曹寅与康熙皇帝都深谙医道。向皇帝讨药只是借皇帝的吉祥,红楼梦中对中医论述的就比较多;再就是红楼梦中对布匹、衣物、穿着等方面的描述也说明了作者的职业技能。因此有人认为是曹寅留下了这部艺术作品。因为红楼梦涉及了曹家被抄家这一事件,曹寅是红楼梦原作者的可能性就不大,至多能说他留下了其中的部分章节故事内容或者他对后代人创作《红楼梦》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前所说,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说法就是作者即曹寅之孙曹雪芹。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讲“曹寅死后,曹颚袭织造之职。到康熙五十四年,曹照或是死了,或是因事撤换了,故次子曹颓接下去做。织造是内务府的一个差事,故不算做官,故《氏族通谱》上只称曹寅为通政使,称曹叛为员外郎。但《红楼梦》里的贾政,也是次子,也是先不袭爵,也是员外郎。这三层都与曹频相合,故我们可以认贾政即是曹频:因此,贾宝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人们之所以相信这一说法,主要还在于红楼梦中故事的主人公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恰当的原型。贾宝玉是贾政唯一的亲生宝贝儿子,在贾家备受宠爱,长大后又经受了家庭的变故,人生经历存在巨大的反差。在曹家这种父母健在,父亲任织造的宝贝儿子的合适角色,一个是曹寅之子曹颙,可史料记载他死去了,另一个是曹頫之子,可惜没有史料说明他的具体情况。从贾宝玉的身上不好找原型,也就只好从贾政和贾赦的形象上进行对号。有了贾赦和贾政的原型,自然贾宝玉的原型就是其下一辈了,这就是胡适的推理逻辑。 胡适的推论还来自曹雪芹晚年朋友圈里所留下的资料。敦诚在《寄怀曹雪芹沾》诗中写道:“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就似乎明说雪芹之祖是曹寅。敦诚在《四松堂集》中还有一首挽曹雪芹的诗:“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曹雪芹大约死于“壬午年”即乾隆二十八年,按“四十年华付杳冥”权做曹雪芹的年龄是四十岁算,他的出生应在雍正二年,从这一时间上分析只能是曹頫之子。可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有了,曹家在雍正五年被抄家,此时曹頫之子尚是幼儿,对曹家大好时光的感受应是一无所知,贾宝玉的形象大受怀疑。于是有人认为作者应是曹颙的遗腹子,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这样在曹家抄家之前也就十二三的样子,从年龄上虽说还差一些也能说得过去,可遗腹子的形象与贾宝玉相比岂不是又走了样。 ……
编辑推荐
发掘一个让人忽视的作者秘密,解开使人迷惑的红楼死结,诠释红楼真假,开创红楼研究新天地! 在红楼梦的大量描写中,基本反映了故事的大致历史背影情况。我们拂云那些琐碎的带有文字艺术的虚幻描写的成分,结合具体的历史资料进行全面的探索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