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阎锡山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前言
《新京报》2011年6月11日书评周刊第十版整版报道 阎锡山自1931年春起,就保有记日记的习惯。至1950年12月止,总共计有十八本,初名"感想日记"。1932年,阎锡山任太原绥靖主任,负责晋绥军政,积极建设,准备对日抗战,公务虽忙,而感想录持续未停,多于晨起盥洗时为之。七七事变,全面抗战时期,作战、政治、经济,至为艰巨,筹策创新,日无暇晷。抗战胜利至1949年,也有对史事的重要记录。近日《阎锡山日记》大陆版出版,本书是节选本,但保留了很多有趣的内容。我们摘录其中部分发表,以飨读者。 【日记箴言】 以信安民心 以严制民妄 或问某地人心不正,我去治之严何如? 曰:只严不行,必须信之,而后严之,以信安其心,而后方能以严制其妄。 问:使人民信什么? 答:皮面上的是政信,说到那里做到那里,绝不以政罔民。骨子里的是人信,信你这个人,不会偏私自私,做不利民之事。政信与人信均够之后,人民信过你之所做均是为民为之,宽严可随人民之安宁幸福所需要而施为之。 何以领导人 看住人做事,不若鼓励人做事的法子好。因看住人,人是被动的。鼓励人,人是自动的。被动的是表面的力量,不能长久。自动的是里面的力量,能长久。且看住人做事,只能管理少数人,鼓励人做事,能管理多数人。 赏与罚 赏罚是治乱之枢纽,竖考历史,横观中外,无不以赏罚得当而治,赏罚失当而乱。如何行赏罚,始能反乱而致治?罚以戒人恶,赏以劝人善。好荣恶辱之心,人皆具之,作恶者需要罚,守善者需要赏,赏罚失其当者乱,无赏罚亦终必归于灭亡。但赏易而罚难,赏是给人之恩,顺乎人情,故易涉于滥。罚是结人之怨,逆乎人情,故每流于弛。赏之效小,罚之效大,古人有九罚一赏天下治,九赏一罚天下乱之说,为政必须罚行始能致治。 何以处过错 不原谅人之过错,是自己不能处人。不检点自己之过错,是使人不能处自己。 过是过火,如蒸饭锅焦了。错是不针对,如该上盐上了醋。过不及是竖的不对,错是横的不对,故曰,对是一,不对是千万。 亡国 客问,在太原时同白崇禧说过,小人误国害小、君子误国书大的话。 答:说过。 问:看亡国史皆是小人亡的。 答:那是君昏暗所致,小人不是逢君之欲,即是欺君之愚,其责在君,不在小人。若君子或执义理或囿于环境,若非明哲之君,即易被其所误,且易为当时社会上之赞许。宋荆公之变法,即阻于君子,末祚亦因而亡。 问:圣贤误国否? 答:圣贤能鉴往知来,通权达变,独立不惧,不见是而无闷,如何能误国。 为政 问何以为政?答:民之所利为之,为不通说服之。民之所害阻之,阻之不若解释之。 把握时机贯彻始终 张季直先生曰:你的见识太快,我自己办一事,须五、六年的筹备,调查、统计、培植人、作计划,你要在短期内做成事,快倒是快,但易失败。 答:你是无政权,是凭你的才能,我虽是一省的政权,但可依政权举事,规范纠正的力大,我的病处不在快,而在不能贯彻。为政应把握时机,亦须能贯彻始终。 如何处人处家处世自处 答曰:以公道处事则事顺,以恕道处人则人服,以和道处家则家睦,以谦道处世则世容,以忠道自处则无愧。 作战唯智与辛苦 问:作战的要诀?答曰:无要诀,是实际的智能与辛苦。智是要知己知彼,能是要精密的计划,辛苦是要能完成知己知彼精密计划的数据,这是就军人的本质而言。至于就作战的效用而言,就是个决心与主动,作战就是凭的决心,打的主动,惟主动才能有决心。日本军人的信条,是未定决心之前,必须要精密的计划,既定决心之后,必须坚决贯彻其决心,无论成功失败,均归诸命运,这虽不是最高原则,但简而易守,可收十分七八之效。 中道文化 二十余年(1924)前印度诗人泰戈尔到太原,他问我:东方文化是什么?我说是中。他问我什么是中?我说,有'种子'的鸡蛋的那'种子'即是'中'。此'种子'为不可思议,不能说明的,宇宙间只有个种子,造化也就是把握的这种'种子'。假定地球上抽去万物的'种子',地球就成了枯朽;人事中失了中,人类就陷于悲惨。泰戈尔又说,我从上海到天津、北京,没有看见中国文化是什么。我说,你到太原也看不见,你到乡间或者能看见。这样,泰戈尔先生就指定一位研究农村的科长英国人在乡下考察六个月,临行时,他说,中国的文化确在乡下,由人民生活的常态中略得端倪。 阎锡山历年日记选 1931年 忍 苏格拉底行于街,无故被棍击,睹者不平欲为之报复。苏曰:驴踢人一蹄,人岂可还驴一脚?此与孟子与禽兽有何难焉同,乃是不直之忍。(二月二十八日) 1937年 左右 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二月四日) 1938年 强对弱 德日的战术是侵略性的,强国对弱国,用之利多害少。孙子兵法是平性的强对强弱对弱,可谓最公道的战术。吾国今日与日本作战,是以弱对强,采德日战术甚为不利,但举国军人所学如此,非特更改不易,言更改且难,真是错路定深难返回,谋国必须事事图始虑终。(六月十九日) 1941年 仁义 不容部下犯罪是义,预防部下犯罪是仁,做官长必须仁义具备。(三月八日) 1947年 立国 戊戌立宪,万世帝王。丙午立宪,国破家亡。立国不敢失时。适时放火亦理长,落后点灯亦理短,为政不敢违时。(一月一日) 1949年 生死 贾秘书长(煜如)云:孟子说,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蒋亦可以说是可以退,可以不退,退伤任。答: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是就主观说。至于进退,主观者半,客观者半,不能纯就主观而论。(二月二十五日) 党派 北伐成功,国民党可能有五百年的基业,到穗以来,始知国事日非,由于党内有派系争,有小组织争,有地域争,地域有南北争,西北争,东北争,东南争,有学派争,有留学国派系争。争起来无理由的说人坏,无理由的说己好。不说事怎么做,只说人怎么用。掌权之后,不借无理的违法,擅自批款要款,监察委员指名算出,妄款支出较正式开支多。自私上眼小如豆,妄为上胆大如天。养成此风,纯系是非颠倒。处个人之恩怨应宽,处国家之纲纪应严。已过国家毫无纲纪,个人毫无忌惮。部分高级人员保命护财,早接新朝以冀幸免,成了乐其所以亡的局面,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以致造成今日不可收拾的境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深感痛苦。(六月二十四日) 开会 我感到现在各种会议多呈下列现象:一、背诵图书目录的会议。二、老鼠会议。三、小孩说故事会议。四、逞能会议。五、报复会议。六、矜功会议。七、泄愤会议。遂致发言多离开议题,决议多不依据发言,演至儿戏加深,仇恨加大,造成分奔的恶果。这种会议真是煞人情绪,增人厌心,白度时间,滥费人力,此一端即造成灭亡而有余,真令人不知何者结成此果。古人说:无主乃乱,制度使然,抑领导失当所致,令人不解。(八月廿六日) 1950年 适时 郭澄等来谈党务,答曰:国民党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是民族革命的胜利。打倒袁世凯称帝与北洋军阀,是民权革命的胜利。今日民生革命国民党末实行,被共产党拿起来,使国民党失去存在的根据。这可说明能适应时代需要,表现革命效用者,一定成功,否则自难存在。(一月三十一日)
内容概要
《阎锡山日记》为民国“山西王”阎锡山1931—1950年间的日记,由阎锡山口述、秘书笔录,多于每日晨起洗漱时为之。阎本人对这些日记极其重视,早年日记有正、副本各一套,副本在解放前由阎锡山携至台湾,后又续写了离晋后担任国民党“行政院长” 9个多月期间的日记。初名为《感想日记》,1997年整理为《阎伯川先生感想录》出版。 阎锡山曾说:“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对人类作贡献,我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他的日记大多是做人、处事、为学、为教、为政的心得感想。阎锡山曾经商、习武、留洋,军政、教育多有建树,而一生服膺儒学,日记中精辟格言处处可见,贾樟柯、冯仑等当代名流都曾引用并交口称赞。 《阎锡山日记》既是民国“山西王”、“政坛不倒翁”的智慧语录,又是走进阎锡山内心世界而求证其成败经验,探寻民国人物大事机缘,遥望民国政经风云变幻的最佳读物。 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盘,阎锡山为何能执掌山西长达38载?被蒋介石两度誉为"模范省长",其为政、处事有何过人之处?政坛"不倒翁"的智慧格言,何以让贾樟柯、冯仑倾服不已? 《阎锡山日记》是一本走进阎锡山内心世界而求证其成败经验,探寻民国人物大事机缘,遥望民国政经风云变幻的最佳读物。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军政之余,勤于著述,
作者简介
阎锡山(1883—1960),人称“山西王”,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911年10月领导辛亥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被推选为山西都督,后历任山西省省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山西省主席等职,执掌山西达三十八载。1949年太原解放后,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2月随国民党退守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台湾版说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o)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一九五〇年阎锡山大事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给他放下。我说,他不顾大局,我亦不顾小局,将何以对人民,我何可因李“代总统”不见谅于国人,我亦不见谅于后世乎。蒋总裁嘱贾秘书长煜如及徐“政务委员”次宸转达:请阎“院长”万不可轻言辞职,因之动摇人心,国大之询,系我与德邻及伯川三人均有,所谓违法误国,不是说伯川,请他万无误会。刘子英云:舆论批评你是孤掌难鸣,故一切方案不能实施。答:只要有权,孤掌很易变成不孤掌。问:“责任内阁”的“阁揆”能说无权乎?答:“阁揆”等于驾辕的骡子,绊住腿以后,寸步难行。问:为何绊腿?答:因车主行车的意念尚未到。问:车已套齐,行车的意念何以未到?答:有所待也。问:有所待也,抑有所虑也?答:我不知。王均一问:“院长”常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才能有所施为,如何能使认识一致行动一致?答:有用人权,有赏罚权,就能说有人听,做有人从,能听就能认识一致,能从就能行动一致。郭镜秋云:外间批评“院长”“组阁”以来说的多、做的少,对此感想如何?答:说还未说够,如何能做。又问:什么程度叫个说够,说到什么程度才能做。答:说得认识一致才叫够,行动一致才能做。又问:何不继续再说,屡说屡做?答:事务性的政治可做,但无济于事,转变目标的政务,在大陆上尚能说,到台湾后,说亦不能,何况乎做,环境已成不可为,虽有善者,亦无可如之何,况我非善者乎。讨论事必须是善因求果,究果善因,重在求其故,孟子说:苟求其故。
媒体关注与评论
摆脱开,摆脱开,粘惹上洗干净很不易。持得住,持得住,掉下去爬上来甚为难。离开道理的努力,免不了困,离开生产的努力,免不了穷。财产是身外的靠,技能是身内的靠。身外靠有时靠下上,身内靠何时皆可靠。无论有多大家产不可忽于学技能。做官要天天预备去,做人要天天预备死。 ——引自本书阎锡山经历过中国近代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几经沉浮,始终不倒,积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精于权术的地方实力派。 ——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他是靠枪杆子起家的,但他既非是只知炫耀兵力的赳赳武夫,也不是尸位素餐的官老爷。他遇事肯动脑筋,好出“点子”,而且事必躬亲,务求实效,较少官僚主义。 ——山西老革命家 张稼夫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 ——蒋介石作为山两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两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使他显得出类拔萃。阎的嗜好不是女人、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优良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时代周刊》(1930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 ——孙中山在日本留学时成绩平常,土气十足,谁知回国后,瞬间驰名全国,是日本留学生回国后在政坛上表现最为辉煌的人物。 ——程潜
编辑推荐
《阎锡山日记(1931-1950)》:民国晋省海内最富,今日山西如何追赶。余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贡献,故记理不记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