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丁大中 页数:339
前言
伟大的自然遗产——创造力。不管你愿不愿意,世界上每一个人生来都秉承有两大遗产:一份是人类文化历史遗产,它积累了人类数千年来由思维创造力所创造出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另一份遗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自然遗产,它凝聚着137亿年来由自然创造力——物质创造力所创造的自然成果。遗憾的是,我们拥抱着这两大遗产,目光往往只是功利性地重视它们的“创造物”。如果说两大遗产的“创造物”是资源,是珍贵的黄金,那么两大遗产中包涵的“创造力”资源就是一只点石成金的手指。只重视黄金而忽视有魔力的手指,不免有急功近利之嫌。如果一提两大遗产,就局限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这就有点舍本逐末了。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是思维创造力所创造出来的无价瑰宝,其创造物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研究点石成金的创造力之手是一门叫做思维科学、创造科学的学问,可惜它的进展太慢,总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诗人和哲学家的创造力归于科学女神缪斯的神秘力量以来,直到1931年,在人类生理学、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才真正开始有了科学的创造学。但是这种创造学长期停留在人类思维创造力这一狭义创造力的概念水平。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进展缓慢的原因在于它的提高依赖对人脑机能、尤其是意识和行为的探索,而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大难题。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广义创造力的科普读物,在广泛汲取系统科学、创造科学和进化论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汇集而成,富有新意。内容包涵广义创造力的特征、动力、运作方向选择、基本模式、创新过程和方法论体系等。它提供给对创新思维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书中对创造力的演化和思维创造力如何朝统一创造力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丁大中,高级农艺师。1929年出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曾长期从事教育、农业科研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1994年从沈阳市农业科学院退休。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广义创造力的概念及创造力的演化第一章 创造力是怎样产生的1.1 广义创造力观念1.2 创造作用是怎样产生的第二章 创造力的演化(上)2.1 系统科学中的创造力演化观念2.2 物质创造力及其层次演化2.3 物质创造力向生命创造力的过渡2.4 生命创造力2.5 思维创造力第三章 创造力的演化(下)——思维创造力向统一创造力的过渡3.1 一切创造力都具有内在的统一基础3.2 高层次创造力对低层次创造力的包容和共存3.3 统一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3.4 知识海洋中存在重大沟壑和谜团要求创造新的科学理论解释和填补3.5 思维创造力向物质创造力的回归——思维创造力迈向统一创造力的突破第二篇 创造力的基本特性第四章 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1 我们的大千世界4.2 广阔时空中的思维创造力4.3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创造力4.4 处处是创造之地——思维创造力在空间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5 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创造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观来看个人与群体的创造力第五章 创造力的继承性与创新性5.1 各种创造力系统从继承到创新的一般模式5.2 遗传与变异——生命创造力的继承性与创造性的机制5.3 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5.4 人类知识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继承性与创新关系5.5 信息论中的确定性与新颖性互补5.6 矛盾论中的继承与创新性的斗争——创造论中的突破(继承)保守性的革命5.7 温故知新——在继承中创新5.8 各有千秋——在创新中继承5.9 孑遗生物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第六章 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6.1 系统科学与相似性6.2 差异性使自组织系统发生涨落作用6.3 相似性与思维6.4 创造力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原理在创造学中的应用6.5 混沌学与创造力的相似性6.6 “自相似性”的模型第七章 创造力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7.1 三种创造力思维方法7.2 自组织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7.3 机遇在思维创造力中的意义7.4 确定性与机遇的统第八章 创造力的互联性8.1 互联性的进化8.2 一块生日蛋糕中的玄机8.3 互联性中隐藏着创造力演化程序的秘密8.4 互联性在创新中的某些表现形式8.5 应用互联性时易犯的逻辑错误第九章 创造性的两面多级性(上)9.1 从两面神思维到两面三(多)极思维9.2 两极性作用下的物质创造力的变化和发展9.3 三生万物——数学反映的两面多级性9.4 金三极思维方法与创造力的两面多级性第十章 创造力的两面多极性(下)10.1 两面与三(多)极的内在关系10.2 极间的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10.3 三(多)极性与统筹折中10.4 附录——形形色色的两面三(多)极现象第十一章 阈,临界现象与创造力11.1 极,临界现象与自组织理论11.2 物理学的相变及临界点11.3 阈与创造力11.4 自组织临界性假说11.5 临界现象与交叉科学11.6 超技术与极限技术11.7 极限技术与理论的突破第三篇 创造力的进化动力和方向选择第十二章 微观粒子多样性发展和需要、互作、选择三部曲第十三章 物质创造力的进化动力和方向选择13.1 原始互作的对流模型13.2 无机世界的自然选择第十四章 生命创造力的动力和方向选择14.1 生存的需要14.2 相互关联和场14.3 斗争与共存的互作和自然选择14.4 协同进化论——斗争与共存的统14.5 高层结构选择与艾根的超循环论14.6 优势动力学选择与自相似原理14.7 和谐性的自然选择——黄金分割规律第十五章 思维创造力的动力和方向选择——需要、互作、选择三部曲15.1 需要是思维创造力的动力之源15.2 思维创造力的客观需要与三种选择15.3 竞争互助与社会选择15.4 社会选择的条件与原则15.5 不同社会制度间的竞争与选择15.6 市场竞争和公共选择论15.7 选择的两面三(多)极性第四篇 创造力的运动方式、形式和方法第十六章 创造力的基本运动方式(上)——渐变与突变16.1 托姆的突变论16.2 物质创造力的渐变与突变16.3 生命进化的渐变与突变之争16.4 从突变开始的思维创造力——感知和灵感的突变第十七章 创造力的基本运动方式(下)17.1 创造力运动的周期性17.2 “生命周期”中的渐变与突变17.3 不同的生命周期17.4 商品的生命周期17.5 事物整体演化中的渐变与突变第十八章 创造力的创造过程和基本思维形式18.1 创造力的一般创造过程18.2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过程特点18.3 思维创造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18.4 基本思维形式第十九章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方法(上)——突破临界点19.1 生活中的临界点19.2 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寻找临界点第二十章 思维创造力的创造方法(中)20.1 逻辑的思维路线20.2 反逻辑的思维路线20.3 非逻辑思维路线第二十一章 思维创造力方法(下)——创造方法的主客观基础及创造方法论体系21.1 创造方法的主客观基础21.2 以基本元素分合变化为基础的创造方法论体系21.3 创造方法的临界性条件……第五篇 个体与群体,生与死,效法自然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人们头脑中往往存在一种思维定势,即创造力仅限于人类的行为(狭义创造力),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承认人类以外的自然界独立存在的创造力,不愿意堕入“自然主义”迷途(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映)。有时人们衷心赞叹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瑰丽景色,慑服于大自然地动山摇、巨浪滔天的雄伟力量,但是往往以自己的主观观念和情感出发,或赞美,从大自然汲取美学体验;或畏惧,诅咒其无情的破坏力,却不去真正认识客观实在的“大自然本身作为主体的、独立于人的主观之外的伟大创造力(广义创造力),很少探索自然创造力同人类创造力的关系。事实上,人类的创造力继承于自然,人类自身就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类至今还没有学会大自然创造生命的奇迹,没有创造出有实际意义的人造生命,也没有创造出构造与功能超过人脑的电脑、光脑或其他超级脑。从广义创造力观念出发,如果谈到创造力的本源,不得不令人想起中国古老的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也就是说天地原来是不分的,开始是混沌的宇宙,然后才创造出有序的天体运行系统。所谓的盘古氏不过是某种自然力量的原始创造力的代名词而已。而另外有个伏羲氏则把分开天地的盘古氏尊为太极,由太极分阴阳、定乾坤,继而从两仪、四相变化衍生出八卦,并创造出万物。
后记
改革开放首先要思想观念的更新。30年来的巨大成果,起始于一场思想辩论,“两个凡是”被推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旧观念临界点的突破,解放了思维创造力,激起了创新大潮。千军万马中有三支相关科学队伍举起观念更新大旗:1.创新科学在不受人注重的教育心理学基础上焕发新生,创新思维、创新技法、思维技能训练等一大批新书,在=手5市中占有了一席之地。2.系统科学在二卜世纪七八十年代自然科学重大进展基础上风云突起,“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其他理论成果,冲进了社会领域,引发社会新思维的崛起。3.进化科学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经历了百余年的自我生存斗争,在危机中冲开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经历新达尔文主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现代综合进化论、广义进化论、协同进化论、分子进化论到系统进化论的发展,在当前的生态科学和科学发展观中不断显示身影。十余年来,我设想使这三军协同作战,把琳琅满目的创新方法同系统科学的新成就结合在一起,并使进化论新思想贯穿其中。于是断断续续地写了这本难以命名的小书。虽然兴趣所在,但视力不佳,多年积累的资料只能用传统的卡片系统记录,未利用互联网工具,显然跟不上迅速发展的形势,只能删掉陈旧章节。但是还有一些老信息放在文后的附录中被保留下来,作为旧事物的纪念吧。向支持和批评这本书的读者致谢。
编辑推荐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解析创造力的定义,探索创造力的演变,阐述创造力的特性,提炼创造力的机能。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