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5-0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钱穆 页数:2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凡收文六篇。其第五篇成于民国二十四年,时北平各大学学生方发起一读书运动,来征文,原题名《近百年来之读书运动》。旧稿散失,数年前由友人自台北钞寄,兹易今名。其余诸篇,皆成于旅港以后,一九五五、五六年问。其第四篇,三十七年始作于江南大学,未经刊布,稿亦遗逸。今所收,则旅港后新作也。自念少孤失学,年十八,即抗颜为人师。蛰居穷乡,日夜与学校诸童同其起居食息。常以晨昏,私窥古人陈编。既无师友指点,亦不知所谓为学之门径与方法。冥索逾十载,始稍稍知古人学术源流,并其浅深高下是非得失。然仅以存之胸怀间,亦未敢轻有所论述也。嗣后稍有撰著,而终不敢轻谈门径方法。良以人之为学,才性既不同,机缘复互异,从人之道,难可一致。自审所窥有限,岂宜妄有主张,转滋贻误。顷年踰六十,少壮所志,十不偿一;精力就衰,殆不能更有所深涉。而厕身师席,亦垂五十寒暑矣。平生微尚,所拳拳服膺,自以谓是者,举以告人,义亦宜然。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
书籍目录
序目略论孔学大体本论语论孔学一 学于艺,即“游于艺”之学二 学于仁,即“依于仁”之学三 学于德,即“据于德”之学四 学于道,即“志于道”之学朱子读书法朱子与校勘学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一 陈澧二 曾国藩三 张之洞四 康有为五 梁启超学术与心术学问之入与出推寻与会通历史与地理我如何研究中国古史地名李源澄秦汉史序古史摭实序
章节摘录
这竟依稀是回复到晚明诸遗老之矩镬。乾、嘉以来学者,可说无一人知有此境界。尤可异者,在他所想象的学术体统里,竞无“经学”一门,因之校勘、训诂、辑佚种种乾、嘉以来正统相传认为了不起的治学工夫,充分表现在张之洞《书目答问》里的,一到康氏所提倡的新学统里,可说已全无地位。即陈澧主张看一部注疏的见解,似乎在康氏学统里看来,亦可谓无甚意味了。另一点值得注意者,康氏的新学统里,也没有了文学一门,以此较之曾国藩的《家书》、《家训》所指示的路径面貌,又自绝然不同。陈澧只想就乾、嘉经学上略略作补偏救弊的工夫,因此他主张汉、宋兼采。曾国藩则只就桐城派古文家的见解稍事扩大,而容纳了些经学上训诂考据的长处。平心而论,康氏所提倡的新学,比之陈、曾两人该是高明得多了。至如张之洞,无别择,无旨趣,仅仅是开一个目录,说一些门面话,究竟谈不到所谓学术与门径。 至康氏以宋、明学与孔学并重,这已为乾、嘉学者所不肯言;而其以佛学与孔学并重,则又为宋、明学者所不敢言。至云“以孔学、宋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其意似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对立,亦较近人只认有科学不认有哲学者稍胜一筹。亦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较少毛病。至其教旨,提出“激厉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三项,尤其恰中了清代两百多年在异族统治下所压迫成的士大夫意态风气之痼疾。即以最近二三十年的大学教育言,能做到广求智慧一项,已远不易。不仅讲文史的只是纸篇字面之学,脱不掉乾、嘉以来训诂、考据、记诵之积习;即治科学的,亦还不免如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