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苗延波 页数:308 字数:320000
前言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在学术和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但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苗延波先生的《郭沫若的学术人生》是一部较为全面地研究、评述郭沫若著作和思想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术著作。该书以郭沫若一生所走过的坎坷的学术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历程为主线,对于郭沫若等身的学术著作和思想发展脉络,给予了认真而全面的研究与评述。尤其是对于郭沫若解放后的心路历程和不平凡的经历,倾注了大量的笔墨,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从第十五章到第十九章,作者向读者展现了郭沫若在解放后的30年里所走过的道路,其中既肯定了在文革前17年里郭沫若对于新中国文化建设的贡献,又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郭沫若在反右和大跃进运动中的失误。特别是第十八章沉默中的思考,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向读者展现了文革10年中郭涞若的心路历程。整部书稿一改以往一些文章和著作对解放后郭沫若过多的负面评价,比较客观地评述了郭沫若后期的生活、政治和学术生涯,值得广大文学爱好者和现代史研究者以及郭沫若研究者阅读参考。书稿用大量的笔墨研究了郭沫若一生的学术和文学创作生涯及其贡献与不足,基本厘清了郭沫若思想发展脉络,是一部研究郭沫若著作和思想的较好的学术专著。同时,作者以明快、轻松、简明、通俗、易懂的笔调,向读者展现了郭沫若不平凡的一生。在本书稿即将付梓之际,特作此小序,以表祝贺!
内容概要
全书在论述郭沫若生平事迹的同时,融郭沫若生平、思想、著作研究于一体,力求在充分掌握大量史实和吸取前人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对郭沫若这样一位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与评价,并且使之尽量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紧密联系,让读者除了对郭沫若的生平、思想、著述有一个清醒、客观的了解之外,还应对郭沫若的成长、发展的心路历程和客观的历史环境。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作者简介
苗延波,男,1963年出生于上海,曾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从事立法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市法学会《法学杂志》副主编,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会常务理事。2001年以来先后出版过《外国民
书籍目录
序 自序 第一章 童年少年时代 第二章 初到人间 第三章 艰难的五年 第四章 伟大的《女神》 第五章 创造社前期的文化活动 第六章 到水平线下去 第七章 戎马书生 第八章 我是中国人 第九章 辉煌的成就 第十章 归国请缨 第十一章 从长沙到重庆 第十二章 巨大的成功 第十三章 有益的史论 第十四章 黎明前的战斗 第十五章 为了新中国而奋斗 第十六章 歌唱新中国的诗人 第十七章 新的攀登 第十八章 沉默中的思考 第十九章 永生的凤凰 附录 郭沫若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张曙的死,是我国文艺界的一个重大损失!12月27日,郭沫若和于立群由桂林飞往重庆。重庆——抗战时的陪都,这里聚集了国民党所有高级官员,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邓颖超等也在这里。1938年12月28日,郭沫若偕于立群飞抵重庆。这是郭沫若自1913年离川26年后第一次回川。他的激动的心情是难以抑制的。在去重庆前,他曾给友人寄去了一首抒发抗敌救国壮志激情的七言诗:一别夔门廿五年,鸟惊花泣恨频添:寄言巴渝诸好友,复兴责任在双肩。政治部同人及其友人在机场迎接了他。下午,在他的旅邸接受了记者的访问,他激动地说:“余廿五年来未返四川,此次归来,一切情况已非昔比,即以重庆而言,繁华已极可观,有则象上海,有则象香港,有则又象汉口。适才与友人同游马路一周,见市政建设-已有长足进展。在此逗留多久,目下尚未能定,将来或能返前线亦未可知,至于是否返家乡一行,固属佳事,盖余廿五年返川,而堂上尚有老母在也。”晚上六时,中国制片厂厂长郑用之,在留春幄为他洗尘。当他刚一踏进留春幄,抬头见迎面墙壁上悬挂着钟鼎文单条一幅,不禁喃喃而诵。书此屏条者正是他已于1936年5月7日在家病故的大哥郭开文。郭沫若思念起长兄生前对他的教导与关怀,不禁悠然而悲。第二天,他便往政治部正式办公,当时他仍为第三厅厅长。一回到四川,他便片刻不停地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去了。1939年1月1日,《救亡日报》在桂林第二次复刊,郭沫若为该报响应义卖作诗一首,以示贺意,诗云:纾难家宜毁,临危命可捐。苟能明大义,何用惜金钱。此外,他还把他的稿费收入和生活费积余交给唐瑜,用以出版《救亡日报》航空版。1月7日,他应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重庆分会的邀请,在欢迎会上发表了“日本在崩溃途中”的讲演,介绍了日本近卫平沼内阁的更易,与日本内部的情形。他以大量事实,分析了日本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对其内部元老与少壮军人之间的矛盾给予了精辟的分析,指出:“我们把头等帝国主义,以一年的功夫,把他逼到‘最后关头’了,他们自己把商场毁灭,资料来毁灭,同时,全世界各国,多对他没有好感,而惹起令人真的公愤,所处的困难,比我们更多,他们的危机,比我们更大。因此,我们对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的必要。”在分析了我们国内的形势后,提出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的主张,并且号召新闻记者多到前方去工作,把文化精神食粮送到前方去。
编辑推荐
《郭沫若的学术人生》讲了郭沫若,这位19世纪末出生的学者与斗士,经历了中国历史上自甲午战争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前夕,共80余年的峥蝾岁月。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历次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等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且是部分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与参加者,特别是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历次运动和事件。从这一点上说,他可称得上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人和亲历人。一个活的历史“标本”,他一生的非凡经历,就可以看作是一部鲜活的中国现代史教科书。此外,他还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难得的全才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早已为世人所敬仰。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旷世的文化巨星;同时,他还是一位革命的实践家和勇敢的斗士。自20世纪20年代起,他革命实践的足迹就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别是解放以来,他为新中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