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程瑛 顾佳赟 张欣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前言
冬日。咖啡馆。阳光穿透绿色木窗棂,四周宛若薄雾弥漫。到下一个整点,他会推门进入,着灰布长衫,携几页文件——那是下一个起义计划,很可能是克强同志亲拟。只需要在这里静静地等,桌上有日本小说,因为曾经要读法政科,用来练习文法。还有一份今日的《民立报》,创刊不过两月,“骚心”和“渔父”的笔名早已声名赫赫。尤其是“渔父”宋钝初先生,年不足三十而文章已堪称当世先行者,只是诸意见却与总理不合……这些并非此刻的重点。此刻桌上的报纸并没有人去翻看,但是都知道里面夹一张他的相片。并不认得,是一个洋装青年,拍照的时候他还在日本。年轻而俊美,单看一眼,已经足以爱上。只是这相片却依稀辨得惨淡墨痕:……剑作寒鸣……寻尸马革……自然题的是绝笔,而他亦早就声明为了革命要做独身主义。青春敢死而幸运未死,想不到这一次绝命照却辗转做了接头的信物。继续等,窗外落了雨。行人匆匆身影闪过,他们中的几个能了解这世界的恶与变?未来像是隧道尽头的光明,想着是无限的明亮,无限的快意,怎样通过隧道的黑,他会带来消息。……几乎在2011的咖啡端上桌之前,我们这几个女记者已经决定了要写这么一本关于1911的书。不为别的,只为那个尚未赴约的他,那个每人心里多少有一些的理想主义。即使为了每个字而读了乘以万倍的前人之书,我们恐怕依然不敢轻易作答:“革命是唯一的选择吗?”或者“选择革命适逢其时吗?”“宪政能够救国吗?”或者“我们曾经丧失过宪政救国的机会吗?”救国理想无罪,实践理想者,纵然失败,也值得永恒敬佩。那时,他们正年少;此刻,我们还不老。趁着岁月静好,何不体味穿越美妙?感谢档案馆里把所有1911年的纸媒拍成影印件的人们,所以,我们真的有一张《民立报》可以放在咖啡桌上。感谢所列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还有未列上的诸位对辛亥历史感兴趣的网帖作者,每一篇周记的背后都有百万字以上的资料和我们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感谢复旦大学贾钦涵和上师大夏攀为我们查阅无数档案,奔忙于“上谕、奏疏、公牍、电文”之间。感谢上大博导林少雄教授,为我们借来一后备箱数十年没人读过的书,单看上面的灰尘就觉得古意盎然而心向往之。感谢漂亮MM林歆甘做革命杂役,大半年寂寥在故纸堆里。是为序言。否定理想者慎入。你懂的。
内容概要
一百年前,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轰然倒塌,一个王朝的隐退,却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疑问。
为什么一名人力车夫的死会引发一场暴动?
为什么清王朝在后期的一系列改革反而加速其灭亡?
为什么一次偶然的革命最终会演变成惊心动魄的燎原之势?
为什么袁世凯能够在清廷和革命党间左右逢源,最终成功窃取革命的果实?
《瞭望东方周刊》三位资深女记者从独特视角出发,首创周记历史形式,还原那个特定年代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引领读者走进时光隧道,再现晚清王朝大厦将倾之末日残景,使读者读后能见微知著,以史为鉴,在成与败、得与失之间,去回味,去思索。
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原来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作者简介
程瑛
女,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硕士。1999年进入新华社工作,曾驻点台湾采访。现任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
顾佳赟
女,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曾任《文汇报》、中新社记者,多次获评中国好新闻一二等奖、上海好新闻奖等多项新闻类政府奖项。后出国游学,钻研文史。现任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时事部主任。
张欣
女,山东大学本科,复旦大学硕士,2009年硕士毕业后一直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任时政记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纸屋子摇摇,就差一片鸿毛
1月7日:秀才温世霖遭密捕奇遇
1月8日:小贩刘保昌的游行
1月21日:车夫吴一狗之死
1月31日:伍连德的鼠疫之战
第二章 变革与阴谋,假如他们得手
2月12日:一笔糊涂账
2月19日:历史给“四人组”机会吗?
2月24日:差一点,司法就独立了
第三章 没实现的可能,算不算可能
3月1日:惊心动魄的“人口普查”
3月14日:何不来硬的?
3月20日:“哧”一下,燃尽青春这根火柴
3月20日:一切皆有可能
3月25日:法政先锋怎样炼成
第四章 为什么人民不辨好歹呢
4月3日:同一首歌
4月8日:刺客独角戏
4月10日:新政如烟
4月29日:按说没输在起跑线上
第五章 狗熊不肯上当
5月3日:谁也不服谁
5月8日:狐狸和狗熊分粮食
5月9日:“算盘思维”伤不起
5月31日:我叫自由
第六章 刀可以插在两肋,也可以插在后背
6月4日: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6月7日:那一次煮酒
6月14日:大灾“N年未遇”
6月18日:江湖劫
第七章 同样的着急,同样的没招
7月5日:人散后,一弯残月如钩
7月8日:高压锅里的梭子
7月26日:名记中的战斗机
7月31日:到底先打哪儿?
第八章 有人爱炸弹,有人爱混乱,有人已离线
8月2日:赵尔丰来了
8月5日:春风沉醉的晚上
8月9日:一个看不懂的集大成者
8月13日:“80后”爱上了炸弹
第九章 倒计时开始,不许剧透
9月7日:黑血革命
9月18日:人人都爱岑春煊
9月24日:设计好了的月黑风高
9月25日:从一个胚胎读一个物种
第十章 当革命扑面而来
10月4日:一曲惆怅
10月10日:最后24小时
10月11日:友邦来洗牌
10月15日:当多情遭遇大胆
10月31日:不可能重返格拉玛号
第十一章 选A还是B!没有标准答案
11月2日:黎明之前
11月6日:梁启超的一星期
11月16日:一道抢答题
11月20日:就怕木偶想法多
11月28日:围观共和
第十二章 一切才刚刚开始
12月1日:另一种独立
12月18日:和谈俱乐部
12月29日:勿轻言革命
章节摘录
版权页:10月22日晨,西安同盟会、新军、哥老会武装起义,通电响应武昌。11月14日晚,宁夏军民集会决定次日起义,三五天后各地纷纷取胜,“支那革命大元帅孙”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城楼上。西安光复,断绝清廷通往西北的南路;宁夏起义,又切断唯一的北路。长庚等封封急电发给朝廷:“宁夏失陷”,“甘肃有饷仅支一月……危急万状”,“如不从速接济……甘患更甚于陕”,“无甘则新伊孤悬塞外,均不可保”。塞外伊犁,已成最后稻草。然而革命党抢先破题。1912年1月,一封发自武汉辗转上海、俄国至伊犁的密电将载人史册:“袁大化、升允、长庚、志锐等,谋拥宣统西迁;伊犁应迅速起义响应武昌,以破彼偏安”。当月7日晚9点,伊犁五路起义军同时提前行动。其中一路由冯特民、黄立中率领攻占南库,夺取武器。“枪在手!跟我走!”困坐城内的新军纷纷响应。8日晨到20日,杨瓒绪率百多起义军在伊犁“九城”最大饭店会芳园吃了十几天。昔日官员公款吃喝所在,被起义军消费了300多桌,白条都没打。情势之危急令伊犁最高行政长官志锐措手不及。他自恃城内外有满蒙兵千余人防卫,未加严密戒备。直到1月7日当天,军标协统陈军福告之革命党将于晚12时起义,志锐才仓促准备,转告官兵会“厚发薪饷”,以期高薪灭火。将军署沦陷时,志锐由后花园越墙,躲进老满营右翼协领乌格尔春的衙署。怕受牵连的乌格尔春派女婿告密,起义军在乌宅大堂东夹道将志锐抓获。8日,伊犁起义军通电全国,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新伊大都督府”。在惠远城钟鼓楼前,革命党人当着全城百姓,再次提出推举志锐为都督。执拗的阶下囚严词拒绝,只求速死。同是书生的冯特民举起枪,子弹飞过,成全了志锐的忠君爱国梦。回首往事,或有绝食殉父母亲的背影、井底堂妹冤魂的泣告、壮志未酬的“堂妹夫”光绪之殷切嘱托……复杂身世,复杂时局,复杂心情。在伊犁上任54天后,志锐谢幕。清廷西迁的最后一个机会就此凋零。掰开揉碎,必然与偶然在伊犁之变中交织难辨。时机是必然还是偶然?袁大化幕友张开枚说,伊犁之变一是无饷可发,二是由于刚到任的志锐要清查亏空贪墨,有事者贺家栋、杨瓒绪惧罪发难。这与革命语境下的伊犁起义大相径庭。无饷可发是事实。志锐未到伊犁,就已开始筹饷练兵。原请兵费一百万,度支部却只给了个20万的空头支票。胜利是必然还是偶然?天将亮时战事仍相持不下。革命党人李梦彪等率领起义军进攻军标和防守北库的新旧满营。新满营和武备学堂学生盘踞北库,在蒙库泰的指挥下凭借新式武器抗拒起义军。志锐在逃,城外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满蒙各旗练军还在集结,十五里外的绥定城驻有伊犁镇标绿营。志锐一旦外逃成功,调集军队同时反扑,旧满营和军标难保不反。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好看的故事,短短的句子,跳荡的思维,这样的历史,可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穿越1911”,既可能是从今天穿越到一百年前,也可能是从一百年前穿越到今天。而这部书,二者皆有,互相穿越。 ——著名历史学家 雷颐从女性的视觉着手,以小见大,讲述了许多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般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更看到末日晚清中的另一番景致。 ——《中国不高兴》作者 黄纪苏重现遮蔽在宏大叙事下的历史关节点,年代细节惊人相似,成败之鉴犹在昨天。 ——著名作家,大型纪录片《北京记忆》总撰稿 宋强在结构与解构风行的当下,历史被消磨得面目模糊,不是流于戏谑,便是过于严谨;而《周记1911》,站在人文气息浓厚的视角,用时代感的词汇和温情的叙述,巧妙地串联历史与现实,百年时光荡漾而来。 ——畅销书《革命与生意》作者 吴比
编辑推荐
《周记1911》编辑推荐: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开年微历史。百年前时空直播,鲜润生动如新闻。国内顶级时事新闻记者首创“周记历史”探寻晚清,揭开大清帝国国脉崩裂的真相,最好看的政史描绘,最令人信服的推演,最大胆犀利的国运启示录。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雷颐(著名历史学家)、黄纪苏(《中国不高兴》作者)、宋强(著名作家、大型纪录片《北京记忆》总撰稿)、吴比(畅销书《革命与生意》作者)联袂推荐。还原微缩在庶民物事里的历史瞬间,再现关键人物鲜为人知的新闻细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