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情楼杂记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喻血轮 原著,眉睫 整理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前言

  伤心最是中原事  ——序《绮情楼杂记》  羽戈  民国有两位文士,若见其名,便难忘怀。因这二人名中皆有一个“血”字。其一是江苏金坛人徐血儿,他是著名报人,曾担任《民立报》的主笔和主编;且是宋教仁的挚友,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遇刺,徐即随侍在侧。后撰讨贼文:“……以一死而可以雪三百年之大仇,报为奴为隶之深耻,男儿何乐而不为!以一死而可以为子子孙孙造万世之幸福,男儿何乐而不为!男儿当以一人之死,救千百万人之生!”宋教仁死后二年,徐血儿患肺结核病咯血而逝,年仅24岁。《民立报》的创始人于右任亲书挽联:“碌碌吾徒青山又损渔父,茫茫天道黄土忍埋血儿。”——渔父即宋教仁。且哭之以诗:“不哭穷途哭战场,耗完心血一徐郎,九州应共冤魂语,黄土无情葬国殇。”  以血入名,似嫌不祥,徐血儿英年早逝,不知是否犯了此忌。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湖北黄梅人喻血轮同样以血为号,却活了76岁,堪称高寿。尽管他的一生颠簸流离,千磨百折,最终沦落孤岛,客死异乡,然而生于乱世,能得善终,即是至大福气。况且喻血轮之平生,少年投身革命,以笔为枪,中年浮沉宦海,而以文学终老,其在立言一面,纵然难称文豪宗师,却自有其可观之处。  论文学派系,喻血轮当可归属鸳鸯蝴蝶派之列。可是今人品评此派作家及文学史,却极少提及喻氏之名,他连附于徐枕亚、包天笑、陈蝶仙、张恨水、严独鹤、周瘦鹃等名家之骥尾的资格都未落得,足见历史不公,造化弄人。自1917年起,喻血轮所作《芸兰泪史》、《蕙芳秘密日记》、《林黛玉日记》等,不仅无比畅销(据喻氏追忆“一年中皆销至二十余版”),且开“日记体”写作之先河。这其中以《林黛玉日记》最负盛名,曾被鲁迅先生当作批判的靶子加以讥讽:“我宁看《红楼梦》,却不愿看新出版的《林黛玉日记》,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天。”——其实《林黛玉日记》与《红楼梦》并不具几分可比性,一者是经典的树干,一者是诠释的枝节,鲁迅如此论调,倒是抬举了喻血轮。  写《林黛玉日记》之时,喻血轮仅26岁,正值才情喷薄的盛年。故此书哀感顽艳,缠绵悱恻,乃是当之无愧的才子书。不过这种才子,到了鲁迅笔下,却被讥为“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此批评用在喻血轮身上或无不当。因为一方面,《林黛玉日记》受女主角之原型所严重限制,自然不可能写出花木兰式的勇悍、柳如是式的决绝,其一开篇就只能是“夕阳西下,倦鸟投林,长堤衰柳千树,受斜日余光,惨红如血,秋风吹之,叶簌簌堕……”;另一方面,则基于喻血轮的性情,不说其他,但观他的雅号——绮情君、绮情楼主——便可知喻氏为何种人,擅写何种书。这就像琼瑶、亦舒等,必然对应言情,古龙、梁羽生等,必然对应武侠,前者的名字充满金粉气,后者的名字则潜藏刀光剑影。  喻血轮既名绮情,后作《绮情楼杂记》,可谓名得其所。我最初睹此书名,还以为是《幽梦影》、《浮生六记》一类著作,读后才知书中内容全是“硬通货”,其笔底龙蛇,质直浑厚,波澜老成,一字一句,一腔热血,一腔忧愤,洒向沦陷的故土与家国。文字背后,甚至还有一种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别忘了,喻血轮不仅是才子,是言情小说大家,还是强项的报人,是敢言的志士,当年曾对抗强权,报道惨案之真相,差点命丧于军阀之手。可想而知,在乱世浮沉数十年,心中若无一股硬气,恐怕早已随风摇落,化作炮灰。其于晚年,风雨之夕,写儿女悲欢离合,英雄扰攘纠纷,成此《绮情楼杂记》,足以说明那一份抱负与幽思,依旧在沧桑的肺腑激荡不息。  《绮情楼杂记》的体例,应属历史笔记。誉者称其有《世说新语》之遗风,我们只能善意理解为宣传言论。《世说》立意之高远,气韵之清雅,岂是寻常史家记言载笔所能及?质言之,这世间,只有一部《世说》,却可以有一万部《绮情楼杂记》。这么说并非刻意贬损喻血轮,而只想老老实实作对比。若论及近人的笔记体,则可分为两派,其一,已经成其为一门大学问,曰掌故学,代表人物如徐一士、郑逸梅诸先生;另一派,大多为当事人对历史风雷的见证记录,如胡思敬《国闻备乘》、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刘成禺《世载堂杂忆》、张一麐《古红梅阁笔记》等。细究起来,这后一派,仍可一分为二,一类是作者只记其所经历、所熟悉的历史人事,如《梦蕉亭杂记》;另一类,则以同时代人的身份,将所听所见,不管是耳闻目睹,还是道听途说,统统纳于笔下,《国闻备乘》、《世载堂杂忆》皆属此列——若论可信度,自然以前者为高。  相比之下,喻血轮《绮情楼杂记》更近于《世载堂杂忆》之流。其中大多笔记,所写的名人,所记的史事,作者并不亲近,亦未亲历,他之记述成文,或闻之友人,或阅之报章,或传之街巷。这样一来,与历史真相的距离,必定就越来越遥远。譬如《张佩纶一诗缔良缘》一则,写张佩纶读到李鸿章幼女李经璹吟咏马关战事的诗,涕泪横流,忽然跪下向李鸿章求亲,这显然是误听了野狐禅,以至以讹传讹。因为张佩纶骄狂则已,却并不冒昧,如此唐突的事,他断然做不出来,更何况他当时乃是白衣之身,寄人篱下,更需时时谨言慎行。其后记:“女以张龄长,意颇不悦,李(鸿章)委婉谕之,亦即释然。”——更与史实不符。李经璹既然写出了“痛哭陈词动圣明,长孺长揖傲公卿;论材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这样十分体贴入微、令张佩纶感动不已的诗,足以说明她对张的观感。我读到的说法则是,嫌张佩纶年纪太大,不是李经璹,而是她的母亲,李鸿章的夫人。只是后来被李氏父女说服了,才成就一段金玉良缘。  《易实甫之奇文怪诗》一则,记易顺鼎(字实甫)写诗嘲讽清宗室宝廷纳船女为妾:“宗室一家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这乃是典型的张冠李戴。宝廷这一桩风流韵事,发生在1882年,其时易顺鼎年方24岁,连进士都未考取,还说什么给当朝红人宝廷寄诗,俨然老友故交?真正作此诗者,系李慈铭。原句乃是“宗室八旗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喻血轮还记错了两个字呢。  这些都是前朝往事,发生之时,喻血轮尚未出世,他所记出现偏差,情有可原。然而,另有一则《梁启超吼住龙济光》,据喻血轮所记:“此为梁氏民十一过汉时亲语予”,按理说应该非常可信,实则依然有误。其文如下:  “民五云南起义,推翻洪宪,主持之者,虽为唐继尧、蔡锷,而策动之者,实为梁启超。梁自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后,即化装由津搭某外轮,匿煤舱中,经越南入滇。旋组织军务院,梁任六总裁之一。时龙济光尚雄据粤东,效忠袁氏,梁遣门徒汤觉顿等赴粤,劝龙反袁,被龙刺死海珠。梁得耗,悲愤填膺,亟欲亲赴广州说龙,左右力阻,不听,唐继尧欲遣兵随之,梁亦峻拒,乃单身由肇庆乘一小轮入粤。龙闻梁且至,大为惊愕,佯表欢迎,阴欲杀之。梁至,迳赴督署,龙立召集军事会议,意欲以杀梁之谋,委之军事会议。梁入会议室,见卫士满布,荷枪实弹,与会军官,亦各握手枪,形色愠怒,梁知今日为生死关头,乃竭尽平生气力,狂吼一声,顿令全场震慑。梁遂亢声演说,力言帝制不可为,由世界大势,迄中国人心,一一剖析,断言袁氏必败。初演说半小时时,全场紧张形色,即告松驰;一小时时,众皆窃窃称是;迄一小时半演说毕,龙及与会军官,皆鼓掌欢呼,并与梁握手示敬意。于是龙氏决易帜反袁,粤局遂定矣。”  查梁启超年谱,此次广州之行,实在是一场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但其一,梁启超并非单刀赴会,而是与李根源、张鸣歧等同行;其二,危急关头,梁启超的确发表了演讲,慷慨激昂,“意气横厉”。狮子吼一事,却无记载。而且梁启超的演讲,效果并不明显,后来,“任公从间道出,始得无事归”——这相当于逃遁。“故返肇之后。有密电与蔡松坡,云鸿门恶会,仅乃生还,盖纪实也。”(吴贯因《丙辰从军日记》,《梁启超年谱长编》第784页)既如此,“龙及与会军官,皆鼓掌欢呼,并与梁握手示敬意”云云,或者是梁启超的自我美化,或者是喻血轮的过度诠释,距离实情则远矣。  喻血轮是小说家出身,他的笔法难免有一些演义、滥情的成色,故细节之处,确有疏漏(另有一处,将小凤仙与小阿凤两位妓女搞混了,小凤仙随蔡锷,小阿凤随王克敏,原是二人)。然而这并不足以减损《绮情楼杂记》的价值。我自视为略通近现代史事,可读罢《绮情楼杂记》,依然获益良多。游弋于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喻血轮不但恢奇多闻,而且有高识远见。这里且举两例:  其一如《辛亥起义遗事》:“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人皆知为工程营熊秉坤放第一枪,然促成工程营起义,实为党人梅宝玑。梅为湖北黄梅人,清末任共进会鄂东支部部长,秘密吸收党人,共图革命。八月十七日汉口俄租界宝善里机关爆炸,梅曾在场,面部且受微伤,当晚渡江至武昌,匿阅马厂谘议局秘书长石山俨家。次日武昌大朝街机关破,彭杨刘三烈士就义,梅知事急,亟欲通知各方党人起事。乃于十九日晨,至工程营门前,坐一烤红薯摊贩处,伺工程营兵士出,以秘密信号探索同志,历数次,始获一人,因告以武汉机关被抄及彭杨刘死难各情,其人闻之,大为惊骇,亟问名册是否搜去?梅因欲激动党人,诡称名册已在宝善里搜去(其实当时名册并未搜去),并谓:‘武昌城关已闭,瑞澂将按名索捕,营中各同志,如不速自为计,势成瓮中捉鳖。’其人闻语,沉吟久之,曰:‘吾将通知营中同志,迅速起事。’是晚,工程营遂首先发难,造成光辉历史。故工程营举义,实梅宝玑报告消息有以促成之。后梅曾膺非常国会议员,抗战期间,在赣以贫病死!”  这一则恐怕为孤证,无法查对。由于是喻血轮的记言,却增加了三分可信度。因为当事人梅宝玑,乃是喻血轮的舅舅。这大约就是出身世家的好处。  其二,秋瑾长诗“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我以前读过,却不知标题。《绮情楼杂记》写秋瑾一则,则谓此诗名《东渡长歌》。《徐树铮之大胆》一则,写民国九年夏直皖战争,皖系兵败,直军逼近都城,“是晨树铮犹衣白夏布长衫,乘敞篷汽车,出宣武门至其主持之殖边银行,提取现款,转赴琉璃厂旧书店,偿还欠账。时都中均知皖军已败,直军瞬将入城,店主见树铮犹从容若无其事,颇为惊愕!频谓:‘此小事,何劳督办大驾。’树铮笑谓:‘此刻不来还,将成倒账矣。’迨其由琉璃厂转至东交民巷时,直军已蹑其后矣。”——徐一士、刘成禺等所谈徐树铮皆未言此事。我曾读过梗概,不曾想其全景如此。另有《公民价值》一则,记民国六年公民团一事,录有公民王合新致《醒华报》的信函:“鄙人来京谋事未遂,前日由同乡合肥人陆军部秘书谭君毅甫介绍,加入公民请愿团,当时言定自十二点钟起,随大家包围议院,每点钟给大洋五角,散时立付,并云将名册造成,具报总理以后,可派一差使。鄙人如时而往,站至八点半始去,并被军警击一枪托,当晚往寻谭先生领取公费大洋四元二角五分,乃谭吝而不予。今早又往索取,谭先生避不见面,由一少年出见,大言恐吓,并云此事闹糟,总理不肯认账,恐怕要办凶手,嘱令闭门不出,不许再提此事。鄙人忿极,为此特请登出,俾知谭之欺人手段。”  喻血轮此类杂忆,可补历史之阙。其人之见识,同样值得玩味。如写黄兴,“人多以军事人才目克强,其实克强诗文,实在其军事学术之上”。我倒不觉得黄兴的诗文有多好,不过,喻血轮作此对照,我却无比赞同。因为我一直认为,黄兴的军事才能严重被高估。他之成为民国柱石,凌烟阁上的排名仅次于孙文,是因其德行,而非才具。他这一生,打了多少仗,却几无胜迹。诚然,有些时候,其麾下的兵力处于劣势,但对一个优秀的将军而论,他不仅要会打顺风仗,还得善于打逆风仗,善于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在打仗这一块,黄兴勇悍有余,战术、机变皆不足。民初的将才,第一流当是蔡锷与吴佩孚,黄兴最多是二流。  喻血轮写《绮情楼杂记》那年,已经60岁,且随蒋氏父子逃亡台湾,身为逋客,回望家国,山川琳琅,日月光华,却似梦中旧物。按说,其笔下应该风雨苍茫,悲声不绝如缕。然而,喻血轮如老骥伏枥,依旧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在喻氏笔下,却化作坚忍一心、发扬蹈厉的风雷之气,跃然纸上,直击我的眼目,以至我读其中章节,竟有泪涔涔。这莫非是一种心疾吗?如喻血轮所写的北京某乞丐,徜徉街市,或歌或哭,一日登陶然亭,援笔题诗于壁上:“为感浮生亦太劳,可怜无地处英豪。伤心未是中原事,犹向狂流着一篙。”“此衷苦况向谁说,欲哭还歌泪几行。为问诸公心丧否?狂人犹自笑人狂。”  对喻血轮而言,伤心最是中原事,欲哭还歌泪几行?  羽戈,原名尤宇,1982年生。皖人,现居宁波。著有《从黄昏起飞》、《穿越午夜之门》、《百年孤影》。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在台湾流传多年的民国文人笔记,是书分为晚清残影、辛亥风雷、北洋轶事、宁渝旧梦四个部分,每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精彩,所涉及的人和事以清末至民国年间为主,尤以辛亥革命和北洋时期为重点。全书以一个亲历亲闻者的身份回忆了民国牛人的奇行壮语,堪称一部 “辛亥人物志”或“民国版《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

  喻血轮(1892-1967),民国著名报人、鸳鸯蝴蝶派文学家,“中国铁娘子”吴仪之舅,著有《林黛玉日记》等。他出身于文学仕宦世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后投身报界二十年,浮沉政海亦二十年,目之所接,耳之所闻,知道许多遗闻轶事,野史奇谈。《绮情楼杂记》为作者晚年旅居台湾时所著,文字简净清通,庄谐并出。

书籍目录

羽戈序自序晚 清 残 影林琴南避妓张之洞开和尚玩笑李鸿章之虚惊假皇帝於天保同治帝浪漫史德龄公主家世……辛 亥 风 雷戴季陶之谐联辛亥起义遗事汤芗铭偷国父皮包胡汉民所出绝对胡汉民之谐诗袁世凯牢笼尢列中国空军逸史辛亥起义第一个女官……

章节摘录

  李鸿章之虚惊  甲午中日之战,清廷议事诸臣,多以战败责任,归之李鸿章,劾书盈尺,官爵几尽削。鸿章无以自白,居北京贤良寺中,惴惴不知命在何时。一夕漏三下,忽有旨令入见,门前舆马扰攘,一巷皆惊。满清朝例,后帝召见大臣,率在早朝时,其以漏夜召者,多不测。鸿章闻命骇然,遂闭户自为遗嘱,戒子孙世世不得复为官。乃衣冠入朝,值恭亲王出,道上拱手,连曰:?“恭喜!恭喜!”旧例大臣被诛,多曰赐死,执刑得亦每以“恭喜”为言,鸿章闻之,益胆落,自以为命合休矣。迨入见,则西后与光绪,方秉烛以待,乃起用之为全权议和大臣,并归其官爵,示章宠也。鸿章辞下,则浃背汗流,裒衣尽湿矣。后鸿章举以语人,犹有余悸。可见专制时代,官爵愈高,生命愈危,盖帝王喜怒莫测,而嫉之者又时时可以陷之,往往罪所由来,莫知所自。若今日民主政治,则无此意外也。  琉球史话  韩战中,美空军自冲绳飞韩作战,次数极多,故今日琉球实已成美太平洋战略中之重要地位。按琉球在元以前,尚不通中国。明洪武五年,其中山王察度始遣使入贡。清初即成为中国属国,职贡不绝。康熙二年尝命张学礼奉使琉球,册封国王尚质。其所乘之舟,为梭子形,上下三层,广二丈余,高如之,长十八丈余,桅高亦如之,殆为特制。中国使臣前往,必直趋那坝,盖那坝为琉球国王居处。其迎接使臣,必致最高敬礼,款以盛宴。宴时,击鼓而歌者,皆大夫以下等官,舞则十龄幼童,皆贵官子弟为之。当时虽无气象测候,然渡海时期,则有一定,去时必在“夏至”前后两三日,归时则在“冬至”前后两三日。故使臣在其国中,有迎风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饯别宴,可谓隆重至矣。后又有汪楫奉使册封,曾为琉球撰孔子庙碑,馈贻极丰腆,汪力却不受,琉人遂为建“却金亭”以纪念之,嘉道间犹岿然存在。洎清季,琉球又兼属日本。光绪初,日本废琉球王,改其地为冲绳县。今日通称冲绳,而不称琉球者,实缘此也。  蔡乃煌为台湾罪人  清宣统年间摧残民党最力之上海道蔡乃煌,不独为革命之罪人,且为台湾之罪人,其事少有人知。先是甲午战役中国失败,清廷议割台湾为媾和条件,台民闻之大哗,誓死不奉诏,然无术挽回,遂宣布独立,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谋负隅自守。景崧密电清廷乞饷,许之,饬部输百万金,部中知其隐,阴扼其半。时乃煌以县令客台湾藩幕,署藩李体乾为景崧乡人,为人质直无城府,乃煌于部饷到时,竟乘隙干没二十余万金而逸。致台湾因饷糈不足,无可为御,官吏亦纷纷内渡,于是数百万台民遂沦于异族。向使乃煌不盗窃此银,台湾因条约关系,固未必能保,然至少可予日人以重创,不至其如探囊取物也。故乃煌实台湾沦陷时一罪人也。按乃煌广东番禺人,原名金湘,字雪桥。为秀才时,因争妓案,褫其衣顶,遂挟其兄子乃煌监照走京师,冒应顺天试,登乙科,至是居然名乃煌而字伯浩,人亦莫之辨也。既在台湾窃得饷银后,遂远走四川,纳赀为道员,不数年竟授苏松太兵备道,于是肆毒于上海,至辛亥光复时始逃  北大之父张百熙  今人谈北京大学者,莫不以蔡元培为宗师,其实北大之父,实为六十年前之长沙张百熙也。其时名京师大学堂,原创自戊戌政变之际,最初总办为余诚格,庚子之乱,生徒星散,慈禧回銮后,以张百熙在西安奏对称旨,遂命为管学大臣。张苦心孤诣,锐意经营北大,以于晦若为总办,以吴挚甫为教长,张鹤龄副之,一时名流,网罗殆尽。先开师范、仕学、译学、医学四馆,继又开进士馆预备科,自是五方秀士群集此最高学府,文学彬彬振朝野矣。张为人气度宏廓,有为有守,其任北大监督时,曾在丰台置有空地一千余亩,以为举办七科大学之用,其计划不可谓不远大,惜因清廷疑忌,不得展其怀抱,乃辞去学务一切差使,改任邮传部尚书,郁郁而殁,士林争悼惜之!如皋冒广生尝挽以联云:?“爱士似王阮亭,微向遗疏陈情,动天上九重颜色;?怜才若龚芝麓,为数揽衣雪涕,有阶前八百孤寒。”盖纪实也。张殁后,其门弟子尝醵金七千两,欲为张铸铜像,嗣因其家粥不继,遂以此款权储一京号生息,以资生活,讵不久此京号倒闭,款亦被干没,故张身后实一贫如洗也。  戴季陶之谐联  戴季陶文章勋业,俱极辉煌,昔为报人时,性情潇洒,不拘细节,清末以戴天仇笔名,为上海《民立报》撰文,酒后茶余,喜游览各秘密场所。某岁除夕,为友人邀赴法租界燕子窠观光,时窠主修葺烟室方竣工,乃乞戴为书一楹联,戴适见门前小贩麋集,纷向烟客索债,因援笔亲书“门前债主雁行立,室内烟人鱼贯眠”一联赠之,窠主得之甚喜,悬挂壁间,不轻易除下。后戴氏任考试院长,闻窠主尚健在,此联犹保存未损,因遣人以重资赎归。其实笔墨游戏,无关名位勋业,戴氏索归此联,似未足言旷达。  ?   辛亥起义遗事  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人皆知为工程营熊秉坤放第一枪,然促成工程营起义,实为党人梅宝玑。梅为湖北黄梅人,清末任共进会鄂东支部部长,秘密吸收党人,共图革命。八月十七日汉口俄租界宝善里机关爆炸,梅曾在场,面部且受微伤,当晚渡江至武昌,匿阅马厂谘议局秘书长石山俨家。次日武昌大朝街机关破,彭杨刘三烈士就义,梅知事急,亟欲通知各方党人起事。乃于十九日晨,至工程营门前,坐一烤红薯摊贩处,伺工程营兵士出,以秘密信号探索同志,历数次,始获一人,因告以武汉机关被抄及彭杨刘死难各情,其人闻之,大为惊骇,亟问名册是否搜去?梅因欲激动党人,诡称名册已在宝善里搜去(其实当时名册并未搜去),并谓:?“武昌城关已闭,瑞澂将按名索捕,营中各同志,如不速自为计,势成瓮中捉鳖。”其人闻语,沉吟久之,曰:?“吾将通知营中同志,迅速起事。”是晚,工程营遂首先发难,造成光辉历史。故工程营举义,实梅宝玑报告消息有以促成之。后梅曾膺非常国会议员,抗战期间,在赣以贫病死!  ?  汤芗铭偷国父皮包  民国三年任湖南督军之汤芗铭(铸新),少年跋扈,固一时风云人物也。按汤为湖北浠水人,清末以弱冠举孝廉,极为张文襄所爱重,保送赴法习海军,与石瑛同班。适国父孙公赴法组织欧洲同盟会分部,芗铭与石瑛同时参加。时孙宝琦以钦差大臣使法,随员中有满人某,与芗铭识,闻国父组党事,遂以重金贿芗铭,嘱窃取同盟会名册,芗铭允之。一日赴国父寓所,乘国父他出,以小刀划开国父手提皮包,偷去名册,转交某满人。满人大喜,即面呈孙宝琦,自以为此功不小矣。顾宝琦颇识大体,知此名册一入清廷,必兴大狱,当时略一浏览,笑曰:?“此皆小孩闹玩意,何足轻重。”言竟,掷名册于壁炉中焚毁,欧洲留学生因获保全。宣统二年,芗铭毕业归国,在海军部充见习官,颇郁郁不得志。辛亥革命成功,其兄汤化龙膺选为众议院议长,声势显赫,极为袁项城所信任,芗铭遂得出任“楚同”军舰舰长,巡弋长江。癸丑事起,李烈钧在赣独立,袁氏命李纯率陆军,由瑞昌攻赣,另派芗铭率海军攻湖口,两路均捷,烈钧、林虎逃沪。袁氏计功酬庸,遂任李纯为江西督军,芗铭亦一跃而为湖南督军矣。  芗铭督湘后,为报袁氏知遇之隆,捕杀民党颇多,湘人甚恨,以屠户称之!洎袁氏称帝,芗铭始而恭电劝进,既见云南起义,各省响应,则又宣布独立,电劝袁氏下野,袁氏得电大怒,语左右曰:?“他人独立,我固不怪,惟铸新乃我不次提拔,得位跻方面,今亦叛我,夫复何言!”迄袁氏病殂,芗铭寻亦去湘。初寓北平,不问政治,日惟听戏捧角,度其寓公生活。民十返汉,忽深居简出,茹素念佛,以居士自称,汉阳归元寺及何园附近某寺,常有其踪迹。时太虚法师常莅汉讲经,每开坛,芗铭率先至听讲,当其闭目坐蒲团时,几无人识其为当年开府衡岳杀人不眨眼之汤屠户也。民十五后,又称寓天津,境甚贫困。抗战期间,日人颇思利用回鄂,为汪政权效力。故湖北伪主席何佩镕死后,川中盛传其将继何为湖北伪主席,其实芗铭虽潦倒,迄未为日人所动,此其晚节最差强人意处。胜利后,易名“巨心”,加入民社党,为革新派,今则不悉其存亡矣。其人仪表甚佳,中年时,面圆髭短,目灼灼如电,惜其得志太早,不识涵养,遂致蹉跌不振也。  辛亥起义第一个女官  辛亥武昌起义后,鄂军政府组织,除都督府及军、财、内、外各部外,尚有一总监察府,监督都督府以下各部职司,盖一位尊权大之机构也。总监察府监察长为共进会首领刘公(仲文),府内有监印官曰刘一女士,即刘公之如夫人,实中华民国开国最初之女官也。按刘一女士为鄂沔阳人,貌美而善交际,因与沔阳劝学所长善,致青年学生不敢擅入其室,相率锡以“沔阳监学”之徽号。女士幼字回教徒丁姓,以卖烧牛肉为业,嫁后未久,丁忽暴卒。丁亲属以女士有谋杀嫌疑,控之县官,女士自投县署,泣陈寃屈,悲恻动人,县官廉得其情,不予治罪,但令当官择配,当为新堤富商王某所得,乃不容于大妇,偕母逃至武昌,入某女校读书,假寓胭脂山下某客栈。时胭脂山下有党人机关,女士渐与党人稔,亦矢志革命,旋由杨玉如介绍,获识刘公,公一见,大为倾倒,邂逅未久,即营金屋贮之。及阴历八月十七日晚,汉口宝善里机关因爆炸破获,公与女士同时被捕入狱。十九日武昌举义后,众推公为总监察长,公就职日,首先委任女士为监印官,盖为保密而不避举亲也,时各机关皆无女职员,故女士实为中国第一个女官。民元南北统一后,总监察撤销。民二秋,公病卒,女士不知所终。  黎本危之醋劲  黎元洪在清末任湖北新军协统时,颇好色。迄辛亥起义,任都督,仍不免。夫人黎本危,性极妒,常因此致勃谿。民国元年,各省盛倡男女平权,一时智识妇女,多起而作女权运动,顾因事属初创,常不免越出矩范,以视今日言必合理,行必合法,殆不可同日而语也。时有沈佩贞者,原一浪漫女性,民元以安徽女青年会代表名义,赴鄂谒黎,出入都督府,毫无避忌,黎亦常留其共餐,不意因此发生暧昧。沈故泼辣,竟持此要挟黎,黎畏其张扬,以一万元赠之。事后为黎本危所悉,大兴问罪之师,并迫黎逐沈出鄂。沈遂挟资走北京,上书演说,到处有其踪迹也。又有武昌第一女师校长吴淑卿,因校事常谒黎,其人颇风艳,黎亦乐与周旋,后本危忽矫黎命,将其撤职,其中原故,亦不言可知也。黎入京后,被袁氏幽禁瀛台,黎本危相从左右,为黎唯一亲近人。本危好食武昌洪山红菜苔及樊口边鱼,袁氏恒令京汉路局,按时运京,供本危食。盖袁志在羁縻黎氏,此等事固不靳也。  辛亥起义轶事  每年双十节,各报例有增刊,关于辛亥起义史实,已言之多矣。予当时曾躬与其役,耳闻目见,省记颇多。今略记轶事数则于后,虽事非宏巨,不足以付史亭,然酒后茶余,亦可资为谈助:?  一、辛亥九月初间,清兵既迫汉口,黎元洪遣兵至汉迎战,有团长杨选青,结婚才数日,时在刘家庙作战,忽不奉命令,擅自撤退,黎闻之大怒,立逮杨至,于都督府前斩之,割其首级,悬之电线杆上,予亲见之。  二、十月间清兵既陷汉阳,与武昌仅一江之隔,其势甚危,黎元洪思迁洪山暂避。会议时,军务部长孙武,闻黎提议转移,大为愤慨,当拔刀狂吼曰:?“清兵未渡江前,有敢遁出武昌者,吾必手刃其人。”其议遂寝。次日复逼黎乘马巡视下新河阵地,以示都督并未迁避,军心赖以镇定。  三、汉口失陷后,武昌各部门精神,渐不如前,起义人刘公,为维持纪律,特设立各部总稽查,刘自为部长,凡未任实职之起义人,皆派为稽查官,得直入各机关,稽查一切,其权甚大,隐然为革命军最高纠察机构。忽一夕武昌某部兵变,首攻各部总稽查,并于南楼要道,检查行人,凡佩有各部总稽查徽章者,即予逮捕。幸不逾日,变兵即告平,此即当时所称二次革命事件。  四、武昌起义时,各机构自首长至录事,一律月薪二十元,毫无参差,此实为开国一良好制度,且充分表现平等精神。故当时无所谓调整或紧缩问题发生,而公务人员生活,亦获得安定。  杨选青,时为湖北军政府第六协十一标统带、文学社员。一说为杨选青在攻打督署的战斗中,表现非常勇敢,因而在扩军时被任命为第十一标统带。但在反攻汉口的战斗中,正好在家结婚,没有亲任指挥,其部队也没有按原计划向汉口龙王庙进攻。统帅黄兴报告给黎元洪等,蒋翊武与蔡济民等人认为,杨选青失职,理应处罚,但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时,建议暂且记大过,令其戴罪立功,而孙武、黎元洪坚持要杀。  张列五从容就义  辛亥十月在重庆起义,披推为蜀军政府都督之张列五,四川隆昌人,清未创办叙属中学,谋刺川督赵尔丰,未果,旋乘川路风潮,与杨庶堪、谢慧生辈,于辛亥十月二日,逐除伪吏,光复重庆,并以计诛端方。及成都反正,列五遂推尹昌衡为正都督,己副之。未几,改任民政长,袁世凯闻其精悍,恐不受调度,特调之入京,聘为政治顾问。后见袁有异图,大为愤慨。袁欲捕杀之,逃往天津,变姓名,以织篾为生。但仍为袁所侦知,派侦探李某赴津,以入股扩充篾厂为由,与列五识。一日,李约列五至某处会饮,于电车中,以暗杀袁世凯文件,阴置列五衣袋,中途被军警查处,遂被捕送京,交军政执法处。鞫讯时,列五慷慨陈词,痛骂袁氏,当判以死刑。行刑时,列五负手于背,缓步微笑,见看守所长,笑曰:?“我们请了!”所长忽回头大哭,又笑顾左右兵士,曰:?“请了!请了!”兵士亦为泪下。及抵刑场,列五从容徘徊,仰天四顾,曰:?“今日天地晦冥,得毋为我欤?”兵士催曰:?“张先生快走!”列五笑曰:?“既至此处,忙什么?”乃缓步前行,兵士由后射击,立毙。此为四川革命首脑,为袁氏戕害之第一人,闻者惜之!  张锡銮督鄂之梦  清末赵尔巽任盛京将军时,有营务处总办张锡銮者,浙江人,在东三省服官多年,有“快马张”之称。辛亥十一月因进攻太原,清廷特授为山西巡抚。民国初元,又任直隶都督。张与袁项城最善,袁常以“金坡大哥”呼之。袁任大总统后,以张在东省久,张作霖、冯德麟又皆其部下,遂调张为奉天都督,以资熟手。讵张督奉后,作霖、德麟因各有野心,颇不服调动。至民国三年,为屯垦问题,两人裂痕益深,作霖电中央,竟诋张为“谗夫”。袁恐因此启东省乱萌,遂于民四秋间,以张与鄂督段芝贵对调,张闻之甚喜!以为离去冰雪之辽东,而入温暖之楚北,大可娱老境矣。故于奉命后吟诗云:?“二十年前一少尉,而今开府鄂王城。”盖张二十年前,曾在鄂投军任少尉,此去殆可谓得意归来矣。又作诗留别僚属云:?“一身去就等鸿毛,回首辽天夜月高。独驾飞轮先马卒,恐教别泪染征袍。”又以诗留呈段芝贵云:?“武昌开府驰名久,百战功高上将才。愧我筹边无善策,十年悬耻待君来。”其踌躇满志,可见一般。讵是时鄂省兵力,俱在师长王占元手,王颇以鄂督为囊中物,今段去张来,己独无分,大为不悦,遂电袁辞职,袁知辞职即独立之先声,竟不敢令张到任。延至民五一月,卒任王督理湖北军务,张则改任为参政,于是张之“开府鄂王城”,遂成一梦矣。  张锡銮(1843-1922),浙江省杭县人。历任山西巡抚、奉天都督等职。著有《张都护诗存》。  端方之死  清宣统三年川汉铁路风潮发生后,清廷命端方由武昌入川平乱,端于七月率鄂军三十一、三十二两标兵入川,九月间抵重庆,闻武昌起义,端大恐,亟率军进驻资州。适清廷革川督赵尔丰职,以端代之。端知事无可为,欲入都面陈机宜,兵大哗,逆端行。时统兵者为曾广大及邓某,禁兵勿暴动,端则布告军士,谓已遣人至成都银行借银四万两发饷,并为全军措办归装,众怒稍息。此十月初一日事也。至初五日端束装待发,众以银未至,阻其行,并要端书券,端与之,至初七日银犹未至,众以端诳也,复哗。有营官董海澜倡议入行馆,驱端至侧屋,谓我辈将假尔室开会,兵入室,搜行箧无所得,即欲杀端。时兵皆举抢待发,曾广大止之曰:?“此中满人,不过端氏兄弟两人耳,尚有无数汉同胞,岂能玉石俱焚?”众遂逼端至行馆大门一小屋中,手刃之,其弟亦死乱刀下,众军即日东下归鄂矣。迨初八日成都借银至,然已无及,遂为红十字会所得。民初人皆谓端方死于川军,其实系鄂军所杀,此亦辛亥革命一段史实也。  邹容死后吓倒徐世昌  烈士邹容,于清光绪三十年因苏报案与章太炎同禁上海西牢,章判三年,邹判二年。至次年正月,邹患病甚剧,于二月二十九日卒于狱,由刘三收其骨密葬沪西华泾乡,外间鲜有知者。迄光绪三十二年夏,天津探访局总办杨以德忽密报巡警部尚书徐世昌,谓邹容秘密入京,图谋革命。徐闻讯,大为惊骇,飞饬内外警厅戒严,并搜查各客栈及庙宇寺院,凡青年旅客,俱遭逮问,时距邹容谢世,已一年又半矣。清吏之慌张,殊使人失笑。按杨以德在庚子前,原为火车检票员,拳乱时颇获横财,遂捐一杂职,夤缘入采访队,工谄媚,善迎合,经其逮捕罗织成狱者,不胜枚举。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遂报捐知府,旋保道员,袁于天津设探访局,杨遂得充总办矣。杨知袁之注意革命党,遂收罗国父及康、梁、章太炎、邹容诸人肖像,陈列室中,日夕谛观,自谓能捕得其一,则京堂可操左券矣。如上述密报邹容入京,即其京堂梦中诬妄事类之一。  张季直电促清帝退位  张季直虽为清季状元,然其人通达明智,甚识时务,殊不似郑孝胥、刘廷琛辈始终以奴才自居也。当辛亥起义甫一月,各省相继响应,清廷忽欲派季直为江苏宣慰使,并简为农工商大臣,季直以为人心已去,尚有何宣慰之可言?时袁世凯已起复入京,为清廷主持政务。季直因电致世凯,略谓:?“今共和主义之号召,沛然莫遏,激烈急进之民,至流血以为要求。殷殷望治之情,可怜尤复可敬!为满计,为汉计,为蒙藏回计,无不以归纳共和为福利。宜以此时顺天人之德,谢帝王之位,为中国开亿万年进化之新基,为祖宗留二百载不刊之遗爱。”语重心长,实可代表当时东南士大夫之意向。后世凯迫清帝逊位,此电亦其藉词之一,故人谓季直促成共和有功,良非谀词。  居正盗金佛助革命  辛亥年春间,鄂党人谋革命甚急,而绌于资,群聚议筹款方法,时居正方居鄂,因建议广济县(居为广济人)西北洗马坡,有一大庙,名达成庙,内供金佛一尊,所值不赀,吾党若能设法窃取,大可供革命资金之助。众闻之,皆甚赞成。于是推居正偕焦达峰前往,以进香为名,请和尚启神笼瞻仰神像,和尚许之,达峰以手试颠像身,屹然不劲,始知此像甚重,非一二人所能为力,遂废然返汉。时即黄花岗之役前一日也。鄂党人闻广州革命失败,谋起事尽力,爰拟继续盗取金佛,由达峰回湘,募大力士来汉,俾能负之而行。但达峰去未久,查光佛等以事急不宜久待,建议先至蕲春之三角山,山距达成庙二十里,一夜可往还,盗得金佛后,即在山中熔化携汉,岂不甚便。众韪其议。仍由居正、查光佛等迳趋蕲春三角山。讵是时天气酷热,乡人多露坐纳凉,虽数至达成庙,终无法下手,遂又失意而归。迨六月间,焦达峰所募大力士黎六汉等四人莅汉,党人大喜,乃决定作第三次冒险。由居正等典质衣物,偕达峰等七人,共赴洗马坡。至时大雨如注,天色昏黑,达峰以为天助,当命力士凿墙壁成洞,悄然入佛殿,竟牵曳金佛而出,顾无法负之奔走,久之始凿断一手,而天已破晓,和尚惊觉,则又委之而逃矣。观此,则知当时革命措资之艰难矣。  黄季刚之狂放  黄季刚(侃),人皆知其为章太炎高足,但季刚何以师事太炎,则鲜有人知。先是季刚于清末留学日本,时方年少气盛,目中无人。偶与太炎同寓,季刚居楼上,太炎居楼下,初不相识。一夕,季刚内急,遽于楼板便溺,适漏滴太炎房中,太炎仰面大骂,季刚亦以骂还之,嗣经同寓劝解,二人始相识。季刚因国学根底丰富,自视甚高,及与太炎聚谈,始知太炎学问渊博,非己所及,自是折节师事之。故二人师生之谊,实缘相骂而来也。季刚生性狂放,不事边幅,民国八九年间,任北京大学讲师,教说文,对中国字学,讲解精辟,但学生心得甚少,故每次考试,多不及格,学生苦之!后侦知季刚好作狭邪游,年考时,特醵资于妓寮置酒以劳季刚,季刚欣然蒞止。是届学生竟一律及格,然试卷谬误仍多。校长蔡孑民探知其故,责让季刚,季刚笑曰:“彼等尚知尊师重道,故我不欲苛求。”蔡闻语,太息而已!当时旧都中央公园水榭对面一角,芦苇尚未尽除,有小桥通焉。一日,季刚竟挟一女子,于芦苇间白昼宣淫,为警察擒获,通知北大,遂因是去职。  ?   再谈黄季刚及其姊  黄季刚被称为国学泰斗,固成之于章太炎之薰陶,然得力于庭训之讲习居多。盖季刚尊翁黄云樵先生,为蕲春名翰林,博通群籍,教子甚严。季刚幼极聪颖,凡有讲授,辄过目不忘,故季刚未弱冠,即已寢馈经史百家矣。云樵先生于光绪庚子后,简放重庆道,季刚随侍入川,时才九岁。一日,有人携来蕲春绿毛龟一只,文案蔡某批示季刚,戏之曰:“此公子同乡也。”季刚曰:“是非我同乡,乃公同族也。”蔡某不解,季刚曰:“公检《论语》‘臧文仲居蔡’一节观之,当知。”盖是节注有“蔡,大龟也。”其幼时即放诞如此。与季刚同受庭训者尚有其姊氏,亦博学能文,长归予七舅梅南屏先生,先生为邑名诸生,博闻强记,无书不读。其家有藏书楼,典籍甚富,自姊氏来归,先生遂出诸藏书,与姊氏共研读,于是床榻几案之间,无非书籍,姊氏学问,乃益博雅。顾当时风气未开,妇女不敢以才学示人,惟某岁邑初级女校毕业,约请姊氏讲国文两小时,探原左国,索隐柳韩,滔滔不绝。在座诸耆旧硕学,无不惊服!于是姊氏才名始大振。惜南屏先生早逝,姊氏亦于民国二十四年卒。生子三,俱能文。  一代妖姬刘喜奎  民国五六年间,旧都女伶刘喜奎,色艺冠绝一时,上自名士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捧之若狂。其在三庆园演剧时,每日必出入大栅栏维时街。一日,戏毕归家,忽有一狂徒,竟于维时街转角处,拥喜奎狂吻,当为警察所拘,科罚五十元,其人犹曰:?“值得,值得!”其令人颠倒如此。时参谋部长陆锦,年少貌美,狂恋喜奎,每至喜奎家,必携其第一局长崔某为伴。陆性躁,常因细故与喜奎忤,辄赖崔某从中调解。崔为人黠甚,对陆恭顺,对刘柔和,久之,陆无所得,而喜奎竟下嫁崔焉。时都中显贵,欲致喜奎者甚多,而喜奎独垂青于崔某,群皆以为异,不知崔实于柔和中得之也。易实甫倾倒喜奎,予前已记之,喜奎因拜实甫为师,故亦能为小诗,曾有见志诗一绝云:?“由来一样琵琶泪,弹出真心恨转深。红粉青衫久惆怅,怕君听入亦伤神。”一时传诵都下。《亚细亚报》记者刘少少,亦单恋喜奎甚久,所居一陋室中,四壁萧然,独有喜奎放大像一帧,悬于卧榻之侧,自谓朝夕相对,足慰心神,是亦近于狂矣。喜奎外貌诚美,然据其梳头娘姨语人,喜奎颈以下,肘以上,肌肤粗糙不堪,然则造物造美人,似犹有所靳也。  劳乃宣请溥仪做德国驸马  始终效忠清室之劳乃宣,颟顸顽固,不识大体。民元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劳忽劝其归政宣统,袁氏怒甚,逐之出京。自是匿居青岛,度其遗老生活。时青岛为德国势力范围,劳耳濡目染,遂觉世界强国,未有逾于德国者。民国六年一月,溥仪诞辰,劳由青岛化装入北京,为溥仪祝寿。竟奏呈“联德复清”大条陈,其最得意之句谓:?“世界各国,德最强盛,倘陛下与德联姻,赴德留学,并允璧还青岛,则将来得德之助,重掌中国,实为易事。”其所谓与德联姻,实欲溥仪为德皇威廉二世女婿。时欧战方酣,德国岌岌可危,威廉二世苦心焦虑,谋所以战胜协约国,安有心情招此废帝为其驸马?然劳昧于世界大势,竟作此荒谬绝伦怪论。清室瑾妃闻之,斥为老怪物,不许其乱说话,劳始悻悻回青岛去。  袁世凯策动反袁  民国二年赣宁之战,人皆知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而不知此一反袁运动,乃为袁本人所策动,此实为民国史上一大政治阴谋。先是袁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见国民党国会议员,皆发扬蹈厉,矢志民主,而南京留守黄兴、江西都督李烈钧、湖南都督谭延闿,又皆为国民党柱石,虎虎有生气。袁深恐其政权不稳,亟思翦除此政敌,然是时舆论多倾向国民党,若由彼发动战争,定为舆论所不容,必迫使国民党先发难,然后始振振有词矣。时有赣人欧阳武者,尝附袁为间谍,袁遂令其回赣,策动李烈钧反袁。李见欧阳为乡人,且力诟袁专横,遽引为同志,往来甚密。及宋案发生,国民党大哗,欧阳佯示愤慨,怂恿李讨袁,时李方在盛怒之下,欧阳反间之计遂获售。苏皖湘赣既宣布独立,袁以讨平叛乱为名,派兵南下,于是而有癸丑战役。事后欧阳武鉴于赵秉钧受命刺宋,卒为袁毒毙,亦恐袁将杀彼灭口,竟不敢入京,旋削发为僧,号“止戈和尚”。可知与枭雄共机密,事亦至危也。  日本一女间谍  予友徐祝平君,荆门人,常识丰富,为辛亥襄河起义人之一。后之东北,娶日本贵族女子芳子为妻,民三挈之至北平。芳子在外交界颇活动,时日本二十一条件尚未提出,芳子已知其全文,遂由祝平密陈袁世凯,袁阅之大惊,而于祝平消息灵通,尤加赞赏,因赠玉章一枚,嘱凭此章续呈日本情报,而芳子在祝平无意中,亦获得中国情报不少矣。民十日人在汉创办华文《湖广新报》,聘祝平为总经理。适是年鄂人发动驱王(占元)运动,凡中国报纸不能发表言论,皆送《湖广新报》披露,以是鄂人于祝平夫妇,极表推崇!予民十一回汉,与祝平过从颇密,因得常与芳子接谈,其人雅静温婉,善于酬应,而伺应祝平,尤无微不至,吾人以为此乃完全华化夫人矣。及《湖广新报》停版后,凡日本军政要人至汉者,必仍访芳子,吾人虽常遇之,亦未以为异。迨民十七芳子病重,祝平贫无以延医,日领事乃促令同仁会医院(日本所办医院),迎芳子入院治疗。未几,病卒,日领事忽奉其政府电令亲往致祭,并举行隆重葬礼,祝平初以为此不过贵族应有仪节,及火化时,理其殓衣,突发现其颈项间,有日本高级特务证章一枚,祝平以与同居十余年,从未见此物,至是始发觉床头人实一间谍,为之惊愕不止!  汪精卫脚踢褚民谊  褚民谊,不学无术,鲁莽粗疏。民廿一,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辟为行政院秘书长,处事颟顸,笑话百出。时国府林主席,方驻跸洛阳,汪适有一事报告林公,命褚拟电拍发,褚于电首直称“子超兄”,电末不具汪官名,而署“弟精卫叩”。林公接阅,深滋不悦。返京后,遇汪于励志社,因正色谓汪曰:?“吾侪若论同志,本可兄弟相称,但行之公牍,则于国家体制未合,以后宜加注意。”汪瞠目不知何事,林公出前电示之,汪阅悉,大惭,亟赪颜谢过。及归行政院,立命召褚,时褚已下值,汪令仆分途以电话觅之。及至,令将该电稿检阅,汪见为褚手笔,大怒!时褚方立汪书案侧,汪不暇言该电之谬误,忽飞一脚踢去,褚冷不防,立跛于地,汪厉声曰:?“我为汝脸丢尽矣!”褚亟起逃去。自是汪不敢再命褚动笔矣。  陈布雷之挽联挽诗  陈布雷以书生参与帷幄,功高不伐,名重不矜,终日尘首伏案,确有儒者风度。体素弱,而任务重,卒之积劳成疾,于三十七年遽归道山!当时庆典隆重,备极哀荣,极峰曾亲临致祭,并颁“当代完人”挽额。凡都中政要名流,无不亲往祭吊。挽联极多,已不尽忆,惟记黄少谷一联甚佳,联云:?“一手文章扶国运,终宵忧乐系苍生!”寥寥十四字,写尽布雷平生。又潘公展一联云:?“平生风谊兼师友,痛哭元戎失佐衡!”亦属写实之作。挽诗中,沈宗濂一绝,颇合布雷身份,诗云:?“运筹六出安刘计,草檄群推倚马才,烽火中原犹未戢,哲人梁木有余哀!”越三年,旅台友好,复为布雷举行三周年祭,挽词亦多,惟洪兰友律诗一章最佳,诗云:?“人天终古总茫茫,韩孟云龙感未忘,三度凉秋三堕泪,百年风义百回肠,每参前席思帷策,会待收京展墓堂,犹记送归亲执绋,昨宵枕上梦钱塘!”于怆怀公谊外,尤充满私人情感,洵佳构也。  唐生智与王熙春  唐生智为人,好大喜功,偶遭困踬,即思异动,其垂老投共,亦坐此病。然平居好女色,如见佳丽,必思染指。民国二十二三年,任军事参议院长时,某日为其母七十寿辰,同寅亲友,称觞庆寿,并有大堂会,以娱来宾,凡夫子庙歌女,俱被征召,笙歌鬓影,颇极一时之盛。时歌女中有四小金刚之一名王熙春者,绝美,含苞初放,活泼玲珑,一曲既终,清澈入云,生智见之,大为颠倒!熙春有母王凤翔,视熙春如掌上珠,生智使人以重金啖之,必欲致熙春,顾为凤翔所峻拒,往返再四,卒无所成,生智大为怏怏!后熙春拜王瑶卿为师,下海演戏,二十七八年常在汉口重庆出演,人多誉之。近年复在香港演电影,不知身属何人也?又生智之弟生明,亦好色,上海标准美人徐来,即其闺宠之一。抗战时,生明任常德警备司令,徐来因逃空袭,坠楼受伤,旋跛一足,遂无复有标准风格矣。  ?   张自忠伪装孝子脱险  民国廿六年七七事变发生时,张自忠方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兼天津市长。迨事变扩大,北平危急,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率军离平,张奉命掩护,并维持一切。及日军入城,张已无法出走,初易名匿居美国同仁医院,旋为院方所悉,遂迁入东交民巷德国医院。时汉奸江朝宗已成立治安维持会,索张甚急,张恐为敌所得,乃伪装孝子,身着麻衣,首扎白布,携钱纸香烛一包,骑脚踏车出朝阳门,守城日军初不识其人,检查时,张告以出城扫墓,竟获放行。张出城后,乃骑脚踏车急驰,途中车数坏,皆张亲自修复,傍晚始抵天津,与所部李文田部会合,撤退后方。后日方闻张脱走,大为懊丧!张抵渝后,中枢慰勉有加,旋奉命鏖战鄂北,随枣一役,歼敌一师团,敌为之寒胆。时张原可退回河西,可以不死,然张决心许国,不失寸土,竟以身殉焉!中枢念其忠烈,追赠上将,予以国葬,并入祀忠烈祠,可谓备极哀荣矣。  ……

编辑推荐

  一部在台湾流传多年的"民国版世说新语  于右任题签、羽戈作序、傅国涌推荐  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磅图书  孙中山、康有为、胡适、辜鸿铭、章太炎、黄兴、李宗吾、陈布雷、戴季陶 汪精卫、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晚清、民国牛人奇行壮语  大量新史料,扑面而来的民国气息,首度面向大陆读者  2010年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峡两岸的各类纪念活动层出不穷,作为辛亥革命的亲历者所披露的第一手史料必将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作者有30年办报经历,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写作一向十注意文字的可读性,因此本书语言生动、有趣、明白如话又不失凝练,给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本书所涉及人物多为晚清、民国著名人物张之洞、章太炎、胡适等人,阅读受众面很广。本书为自台湾刊行以来首次在大陆出版与读者见面,给读者带来的新鲜感、冲击感都极强  作者笔端的每一则逸闻都很短,长不过千字,短只有数百,却常能看到别处没有见过的新材料。那种文字、风格都是典型的民国气味,是非感高于成败感,知人论世,并不出以成王败寇。对于有读史兴趣的读者来说,《绮情楼杂记》不会让你失望而归。  ——傅国涌  喻血轮写《绮情楼杂记》那年,已经60岁,且随蒋氏父子逃亡台湾,身为逋客,回望家国,山川琳琅,日月光华,却似梦中旧物。按说,其笔下应该风雨苍茫,悲声不绝如缕。然而,喻血轮如老骥伏枥,依旧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在喻氏笔下,却化作坚忍一心、发扬蹈厉的风雷之气,跃然纸上,直击我的眼目,以至我读其中章节,竟有泪涔涔。  ——羽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绮情楼杂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