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司马哲 页数:294 字数:2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呻吟语》的作者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又字心吾、新吾,号独抱居士,河南宁陵人。吕坤经历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是明朝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于万历二年(1574)进士及第,被授予襄垣知县一职,在任期间政绩显著。后又调任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经郎中。后迁为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后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三年之后,召为左佥都御史,历刑部左右侍郎。吕坤为人刚介峭直,端方守理,关心百姓疾苦,时刻为国家前途着想。万历二十五年,已经62岁的吕坤,上《忧危疏》,但是却没有受到当权者的重视,于是他“称疾乞休”,后在家专心著书立说,直到83岁时在家乡去世。吕坤的著作很多,除了《呻吟语》以外,还有《去伪斋集》、《实政录》等二十余种。 《呻吟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呻吟语》是作者三十年中对于人生修养、为人处世、持家育人、治理政事、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生等方面进行深刻思考的记录,充满了哲理性。也是一部自古至今都十分罕见的关于如何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性的鸿篇巨制。全书共分为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和数集,分为内外两篇,具体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和词章共十七章,其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 从整体上来看,《呻吟语》这部书是以儒家的正统思想作为基础和立足点,同时又吸纳融合了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读到本书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在修身养性方面,作者认为个人德行修养水平的高低与他自身的荣辱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着什么角色,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言行举止上都要谨慎而为,不可鲁莽,如此才能期望有所成就;在为人处世方面,作者提出了多个观点和原则,如宽容大度、留有余地、与人无争、谦虚退让等等,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避免在为人处世上遇到障碍;在持家育人方面,作者认为家长应该值得子女尊重并成为子女的榜样,以利于子女的成长,同时子女对待父母也要非常孝顺,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的和睦;在求学方面,作者主张要虚心谨慎,要不耻下问,要用心去体悟而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工夫上,要学习自己应该学习的知识而不要把精力用在那些虚文俗套上,要努力博览群书,但也要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所选择等等;在治理政事方面,作者坚持“以民为本”的观点,认为统治者的任何行为都应该顺应民情,这样才能得到民心,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在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上,作者认为“万物一体”,认识自然是认识社会的基础,只有认识到自然中的各种规律,并将之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社会中,才能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作者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但不要把天命看做是不可抗拒的,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才能在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当然,书中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这就需要读者去认真阅读领会了。 另外,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作者受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呻吟语》中的有些内容也打上了封建的烙印,但瑕不掩瑜,这丝毫不会遮掩住它灿烂夺目的光芒。 《呻吟语》的地位和价值 《呻吟语》是明朝晚期小品文取得较高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在体式上属于箴言体或语录体,微言大义,又都是有感而发,随手所记,虽然在句式上不讲求工整,但读起来也是自然流畅,充溢着一股清新之气。这部书历来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清代的尹会一就在《吕语集粹·序》中说:“吕新吾先生著述甚丰,皆心得之学,明体达用之书也,而《呻吟语》为最。余反复玩味,见其推勘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申涵光在《荆园小语》中也说:“吕新吾先生《呻吟语》,不可不常看。”由此可见,《呻吟语》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更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好书。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受篇幅所限,我们在编写这部书时,精心挑选了《呻吟语》原文中的精华,给其配上忠于原文的译文,并在必要的地方进行了注释,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的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领略到《呻吟语》中的精华之所在,从而对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帮助。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备感欣慰了。
内容概要
与洪应明的《菜根谭》一样,《呻吟语》也是用随笔式语录体写成的,其中有很多格言警句。全书集寓言性、文学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身,读之令人警醒,动人性情。其风格颇为谨重,无一般晚明人的狂狷之风;其立意比较积极,无晚明许多小品虚无的态度。作者在书中既提出了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的种种主张,又阐述了自己对修身养性、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见解。有人称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这点的确没错。
作者简介
吕坤,字叔简,自号抱独居士,河南宁陵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明史》记其为人“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所谓“呻吟语,病时疼痛语也”,其目的是“以一身示惩于天下”。《呻吟语》是吕坤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制道、物理、
书籍目录
内篇 卷一 礼之集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卷二 乐之集 修身 问学 卷三 射之集 应务 养生外篇 卷四 御之集 天地 世运 圣贤 品藻 卷五 书之集 治道 卷六 数之集 人情 物理 广喻 词章
章节摘录
006.先天之气发泄处不过毫厘,后天之气扩充之必极分量。其实,分量极处原是毫厘中有底,若毫厘中合下原无,便是一些增不去,万物之形色才情,种种可验也。 【译文】每个人先天所禀受的气质,可以发扬拓展的地方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然而,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扩充必然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其实,修养能够达到至高至大的境界也还是靠原来那点儿先天之气做底子,如果原先的气质一点都没有,那就丝毫也不会增多。世间万物的形、色、才、情,各个方面都能验证这个道理, 007.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七十致仕,盖审之矣。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沉毅①,马援矍铄②,古诚有之,岂多得哉! 【注释】①邓禹:人名,东汉光武帝时人。少时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友谊深厚。②马援:人名,东汉名将。他在八十四岁高龄的时候,仍旧能够率军出征。 【译文】人的思想是随着身体气血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四十岁以前具有奋发进取之心,这时虽然经验不足、见识不广,但是敢于闯荡以求有所作为;到四十岁以后人的思想就逐渐稳定下来了,这时已经是见多识广,所以遇事都会有个思量斟酌;到六十岁以后人的思想就开始消极保守了,这时虽说见识深远广博,认识问题深刻,却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这种情况并非适用于每个人,但大体上都是如此。古时候,人到了四十岁才出去做官,六七十岁才告老辞官,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人们中间也有年纪轻轻却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无精打采地就像一个垂死之人;也有一些老年人身体衰弱,而且性情狂躁,喜欢多事。但这些都不合乎常理。如果把那些遇事风风火火的少年人当做是社会栋梁,而把那些心灰意懒的衰老之人当做老成持重的话,那也是错误的。像邓禹年少时就深沉坚毅,像马援那样虽在暮年,却壮心不已的人,古时候的确也曾有过,但毕竟都是少数,是世间少有的。 008.命本在天,君子之命在我,小人之命亦在我。君子以义处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命不足道也;小人以欲犯命,不可得命而必欲得之,命不肯受也。但君子谓命在我,得天命之本然:小人谓命在我,幸气数之或然。是以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 【译文】人的命运本来是上天注定的,但君子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小人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君子用道义来对待命运,不违犯道义准则,而且不会把命运的好歹放在心上;小人因为自己的贪欲而去抗拒上天注定的命运,不该得到的却一定要拥有它,不肯接受上天的安排。只是这里所说的君子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因为他顺从了上天的安排;而所说的小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不过是他希望上天能够偶尔改变他原定的命运。因此,君子的内心常常能够保持平静泰然,而小人的内心却是经常劳碌而不得安宁的。 009.气、习,学者之二障也。仁者与义者相非,礼者与信者相左,皆气质障也。高髻而笑低髽①。长裾而讥短袂②,皆习见障也。大道明率,天下气质而归之,即不能归,不敢以所偏者病人矣。王制一齐,天下趋向而同之,即不能同,不敢以所狃者病人矣③。哀哉!兹谁任之? 【注释】①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髽:束在头顶两旁的发髻。②裾:衣服的大襟,衣的前后均称裾。袂:衣袖。③狃:习惯,拘泥于。 【译文】气质与习惯,这是做学问的人想要进步的两大障碍。仁与义这两者互相抵触,礼与信这两者互相违背,这都是气质所形成的阻碍。梳高发髻的人讥笑梳两个低发髻的人,穿长衫的人讽刺穿短衫的人,这都是习惯造成的障碍。大道光明兴隆,整个天下的气质都会归向大道,即使不归顺它,也不能用偏离大道的东西来指责他人。成就王业的制度统一了,天下的趋向就会一致,即使不能一致,也不能用偏离王制的制度去指责别人。可悲啊!使大道光明兴隆、王制统一这样的重任由谁来担当呢? 010.父母全而生子,子全而归之,发肤还父母之初,无些毁伤,亲之孝之也;天全而生之,人全而归之,心性还天之初,无些缺欠,天之孝子也。 【译文】父母将子女完好地降生出来,子女就应该将自己再完整地归还给父母,身体发肤和降生时一样完好无损,这才算是父母的孝子;上天使人完整无缺地降生出来,人也应该将自己完整无缺地归还给上天,心性也和上天降生自己的时候一样,没有丝毫的欠缺,这才算是上天的孝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