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王东、 徐春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3-03出版)
内容概要
《21世纪哲学创新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时代呼唤哲学创新、来自科学技术的哲学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当代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不能借“实践唯物主义”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科学体系的思考、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集体发声等。
作者简介
王东,教授,1948年生于北京。198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从1982年起在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枬森教授;1985年6月成为新中国培养的最早哲学博士;1989年5月成为北大最早破格提拔的8个正教授之一;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贴。全国重点学科、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主要学术观点为六点理论创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论;马克思主义现代形态论;邓小平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论;经济、政治、文化系统改革论;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中西文明比较论。发表论文200来篇,主要成果凝聚为“创新学五部曲”、“中国学十部曲”。 徐春,女,1965年2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92年7月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理论、人学理论、环境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学术成果:专著《人类生存危机的沉思》《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全球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的发展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哲学反思与探求》。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998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文明建设”;2007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邓小平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人学基本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环保部项目“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等多项课题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北大传统开新篇 ——从李大钊、冯定到黄楞森 上篇:哲学创新的时代呼唤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作者笔谈 更完整严密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创新时代呼唤哲学创新 来自科学技术的哲学诉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 哲学创新的重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全书四部简介 中篇:哲学创新的首要源头 ——马克思是辩证唯物主义开创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对话——对话黄枬森 当代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不能借“实践唯物主义”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科学体系的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集体发声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基本原则的科学界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称作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正确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心主义 论解放思想的辩证本性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 究竟能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命名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主义? ——兼评黄枬森先生所倡导和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 ——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两个誊清稿” 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总体性原则 重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 对“异化问题”的唯物辩证审视 马克思是辩证唯物主义奠基人 ——写出《辩证法》是马克思毕生哲学创新梦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奠基过程三部曲 ——实践观细胞、新世界观萌芽、唯物史观体系雏形 下篇:哲学创新的重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评论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发布会上的书面发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有益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有益尝试 ——黄橱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 一个严整的合理的体系定将有生命力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是斯大林主义旧哲学吗? ——读黄楞森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扛鼎之作 ——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 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读《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有感 解读哲学与时代的内在逻辑 ——评王东教授新著《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当代世界,如何走向未来 ——《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评价 时代精神呼唤哲学创新 ——读《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有感 中国实现综合创新之道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评王东先生《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马克思思想源头新开掘 ——评《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危机观新探索 ——评《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回答 ——读《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当代中国哲学生成的新探索 ——《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书评 “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 九十仍在征途 ——记北大哲学系资深教授黄枬森先生 代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面镜子 ——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轨迹与十大成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顾名思义,马克思哲学是一个人的哲学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一个学派的哲学。一个人的哲学可能非常复杂,有的人一生中主张过几种哲学;有的人中年后稳定下来,终身坚持,虽然后来也有所变化和发展。而一个学派的哲学往往是一个哲学体系,比较起来,变化不像一个人的哲学那样大,它的名称中之所以包含某个人的名字,是因为这个人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或主要代表,他的哲学思想占主导,但二者不能等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哲学,后者是前者的根基,前者是后者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特征,它是一门科学,而马克思哲学则不能简单地称为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逝世后,将与时俱进,为这一学派的继承者所发展,而马克思哲学在马克思逝世后不可能发展或增加新的内容,如果有,那也是马克思生前遗失著作的发现或者是对马克思著作的新的解读。因此,在我看来,认为马克思的话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观点成立的标准,越接近马克思就越是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倾向是太过分了。 按照我的这种理解,在今天马克思哲学创新就无从谈起,只能谈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创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史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科学的创新。 汪:你的这些想法,我没有思考过,一时还提不出什么意见。我们还是接着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主题吧。你能不能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的异同问题? 黄:好,这正是大家有所争议的问题。 在我看来,二者基本一致,有时甚至完全一致。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总体创新和局部创新,即内容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结构的创新等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人们的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就是结构的创新,而广义的则包括各个局部的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没有什么区别,它既是整体创新,也包括各个局部的创新,不能把体系理解为只是一个骨架,体系是一个系统,系统一定包含它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联系。不能把系统仅仅理解为其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这是现代系统论者的共识,为什么要把思想体系即思想系统仅仅理解为思想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它的具体内容呢? 再说,对于一种理论来说,思想之间的联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紧要的。小至一篇文章、一个报告都有其思想之间的一定的联系,如果内容颠三倒四、杂乱无章,别人怎样正确掌握你的思想实质呢?特别是科学理论,其原理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联系越严密越好,越能表达其内容的合理性,越能说服人。思想体系的形成往往成为一门科学形成的标志。 应该强调,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绝不是僵死的、凝固的、封闭的,而是生机勃勃的、发展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往往是多样的。创新科学的理论体系绝不仅仅是把一些概念或原理颠来倒去,抽象地改动它们的顺序,这正是有些学者厌恶“体系”的原因。因此,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体系创新”的丰富内涵,创新就会是全面的,而不致使创新流于框架的变动上,不致削弱其他方面的创新。我所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可以说是贯彻了这种理解的实例之一,当然贯彻得好不好,够不够,又当别论了。
编辑推荐
《21世纪哲学创新宣言》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