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修养必读丛书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薛霆  

前言

中华民族,在上古时候称为华族和夏族,此后,在漫长的岁月里,两者逐渐融合,并合称“华夏族”。时至今日,海外许多地区和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均称呼华裔为华族。从海外的观点看,华夏子孙、华人和华侨等均可称为华族。纵观世界一切古老民族,中华民族乃世界最大最古老的族群。中华民族之于祖国,犹如大树之于树根,婴胎之于母体。维系婴胎与母亲的胎衣和脐带,乃中华传统文化!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正在逐渐被淡化、忘却,许多引以为骄傲的民族文化正在悠然远去。薪火相传,承续中华民族血脉,捍卫华族精神家园,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领海诸群岛的各族人群,以及海外华裔的神圣责任。倘若我们这一代人不担负起承继文化的重责,那么,在外来文化袭扰之下,假以时日,我们的优秀文化将在渐渐淡化中成为残缺的记忆。今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的时刻,让我们再次认真思考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关系。没有文化的复兴,民族和国家也就没有认同的基础。我们说,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柱,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数字,更是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复兴中华民族,首先要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而复兴中华文化这项重要工程,则是用文字将厚重的传统文化镌刻在我们及其后人的记忆里,用行动去唤醒人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中华文化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仅仅是撷取一个浪花,并以读本的形式,通过全新视觉解读中华文化渊薮,探寻中华文化的奥秘,分析中华民族特质、禀赋、习俗,研究华族心理习惯。北宋哲学家张载有四句非常著名的言论,也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讲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之中的“学”,不仅仅是儒家的圣贤书,更包括了自尧舜开始到周孔,以至于后世的中华文化。此著虽不敢枉自标榜“继绝学”,但愿以“横渠四句”为标尺,以实际行动记述中华民族独特而优秀的文化气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捍卫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中华文化的传承这一主线谋篇布局,分为起源篇、文化篇、伟业篇、伦理篇、修养篇、风俗篇、杂篇七部分,以散文和随笔的笔触,带你探寻华族始祖起源,创世神话,民族文化图腾,以及民族性格和民族智慧基因。以精简的文字和图片勾勒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灿烂文化的全景,并加以作者的论述。
今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的时刻,本书站在时代高度典藏式地梳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视觉新颖独特,是一部承续华族血脉、激扬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好书。

作者简介

薛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南省南阳市文联党组书记。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自青年时代开始文学创作,涉猎杂文、散文、诗歌和小说等多个领域。曾创作有《秦国第一相》、《大秦名相》等小说、文学剧本多部。2008年,大型电视剧剧本《大秦名相》获河南省优秀剧本征集入选奖。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45年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他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压轴作品”。周同宾,1941年生,河南省社旗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以乡土文学著称于世。其作品集《皇天后土——99个农民说人生》于1998年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奖。

书籍目录

前言/1 起源篇 第一章始祖/4 第二章中华/9 第三章创世神话/13 第四章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图腾——龙/21 第五章氏族部落的文明启蒙——章服之美/24 文化篇 第六章从象形到甲骨/28 第七章神秘的信息代码——《易》/31 第八章东方的“文艺复兴”——百家争鸣/37 第九章老子的谋略/40 第十章孔子的思想/46 第十一章孙子的战略/53 第十二章墨子的理想/58 第十三章庄子的养生/62 第十四章孟子的智慧/64 第十五章屈子的情怀/68 第十六章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力/71 伟业篇 第十七章文学成就/76 第十八章创造发明/83 第十九章中华民族创造的奇迹/89 第二十章中华民族群英谱——帝王/96 第二十一章中华民族群英谱——将相/102 伦理篇 第二十二章“老天爷”与天人合一思想/126 第二十三章良心——社会伦理之基/129 第二十四章仁/132 第二十五章忠孝节义/138 第二十六章中华民族文化经典/145 第二十七章中华民族启蒙经典读物/152 修养篇 第二十八章琴棋书画——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170 第二十九章中华民族“圣贤”/173 第三十章“君子”——东方人的绅士标准/176 第三十一章崇尚与爱好/180 第三十二章武术与气功/187 第三十三章中医与养生/191 风俗篇 第三十四章民族习惯/194 第三十五章节令习俗/197 第三十六章中华民族财富观/205 第三十七章中华民族礼仪/208 第三十八章禁忌文化/211 杂篇 第三十九章阴阳五行/216 第四十章天干地支/218 第四十一章太阴历与二十四节气/221 后记/224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说到中华,你会联想到什么? 是那奔腾汹涌的黄河长江,那广袤无垠的土地,还是那片肥沃土地上辛勤善良而又充满智慧的人们? 在浩若烟海的文化典籍里,我们查找两个熟悉的词“中华”和“华夏”,却发现它们的形成年代,竟然比长城还要早一千年。 说到华夏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的五帝时期。“华”和“夏”在“五帝”时期分别是两个不同的部族,后来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形成了“华夏族”。“华夏”,原意为“光荣的夏人”。“五帝”时期还属于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部落联盟时代,“帝”即部落联盟首领。五帝当中尧、舜二帝都被奉为“上古圣王”之一,“华”和“夏”两个不同的部族融合开始就发生在尧舜两帝时期。 舜是“五帝”时期最后一帝,但“舜”并非其本名,而是谥号,即死后的尊号。他本人的名字不叫“舜”,而是叫“重华”。“重华”的“重”是远古少昊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而“华”才是舜的名字。这个氏族在帝颛顼高阳氏时代担任过部落联盟世袭公职“句芒”。后来,“舜”被广为流传,他的名字“重华”中的“华”则成为“族称”,其本名反而逐渐淡忘了,所以后人们习惯称其为“舜”,而非“重华”。 “有虞氏”,是舜最初所在的部落名称。“虞”本是尧帝时期的“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翻阅史书,我们发现,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但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是以《虞书》开篇的。 虞帝舜的名字为“华”,按照氏族部落传统,氏族首领的名称即全体氏族成员及其后裔共有的名称。在舜建立国家政权后,人们沿袭古老的习俗,以舜的名字称呼有虞氏朝族裔及有虞氏朝治理下的人民为“华”。“华”作为族称见于《尚书·周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社会的贵族。这是“华”早期的内涵。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注:“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后来的“华”作为族称又见于《北史·西域传》,意思却是指所有的中国人了,这是广义的内涵。再往后,“华”作为族称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如果拥有其他国籍,也叫外籍华裔。广义的“华”和狭义之“华”的区别就在于“华”与“夏”的融合,狭义之“华”是融合以前的,而广义之“华”则是融合以后的。 “五帝”时期结束后,“夏后氏”建立夏朝统治了当时的中国。“夏”只是承袭了夏部落的名字。此后,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在夏朝建立的过程中,“华”和“夏”形成了民族融合,初步形成了“华夏文明”,同时“华”与“夏”这两个部族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有了共同的称谓——“华夏”。“华夏”之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蜜尴,罔不率俾。”

后记

拖了三年之久,总算搁笔,有所交待了。    打算写这部书,是在2008年我的电视剧剧本《大秦名相》获河南省优秀剧本入选奖之后,动议的起因来自一件小事。那一年,在美国的一个本家哥从美国归来,闲谈中扯到了海外华人,尤其是小孩,一个个都变成了“黄香蕉”。什么是“黄香蕉”?皮肤是黄的,而里面却是“白的”,也就是丢掉了老祖先传下来的文化,内在的思想习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都西化了,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西方人。为此,他把自己仅两岁多的儿子送回国,接受原原本本的中国传统教育,还四处寻找《三字经》之类的书。后来,我就想,哥哥将侄子送回来的初衷,是否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身在祖国,老祖先留下的文化薪火,那些被海外华人以及西方有识之士视为瑰宝的文化,是否就传承好了?    说句实话,在追逐金钱的狂潮声中,浮华与喧嚣的背后,我们深厚的中华文化如何传承,前景真让人担忧。我认为,一个仅有金钱的民族,是赢弱的民族。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东方,是因为我们自古就有一种精神。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中各方力量都靠体力说话去惨烈搏杀的时候,我们东方先贤已经将视野转向了大战略的研究,将对“道”的研究放在了研究社会和自然的首位,并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自我修养标准,崇尚文化,讲究礼仪,恪守道德……今天,中华民族即将复兴,崛起的关键点在于文化,在于是否传承好、继承好“薪火”,保持传承我们优秀的引以为骄傲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之所以在海外华人眼里是神圣的,就是因为他们亲身对比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不自觉地产生了对具有包容精神、神奇魅力的中华文化的依恋和向往。那么,面对这一切,我们能为传承文化做点什么呢?    世代相续,薪火相传,我们每个文化人都肩负一份责任,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有鉴于此,远离喧嚣闹市,我躲进斗室静静思考,内心默默念叨:是行动的时候啦!于是,我以敬畏之心握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叩启先人宝库的大门。哪怕是仅仅开启一道门缝,我颤巍着描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试图融会贯通,然后采取打包的办法写一部阐释中华文化的书!至今感佩不已的是,此动议得到了姚进忠先生的赞同和指导。在写书过程中,我提到了该书的创作情况,并提出想发动文化“薪火”行动的想法,王新会先生对此予以鼓励和高度评价。景文栓、王同杰先生多次探讨并对文章内容布局建言献策。唐明华、郭启华二位先生也大力声援支持。在此期间,《南阳晚报》曾经分6次摘编了我书中的部分内容。南阳书法家协会的马绍棠、尹先敦主席分别给该书奉献了珍贵的墨宝,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传承,对于作者来说是想传递点什么;而对后来者来说,就意味着需要珍藏和铭记。尽管该书尚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算有了可以传递的舵和桨,我希望以后会有人忽然有所发现,续此航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提升。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优秀的传统正在逐渐被淡化、忘却,许多引以为骄傲的、民族文化正在悠然远去。但是中华民族想要更自信,想要更丰厚,想要生命更有活力,那就离不开这种传统文化的滋养。——河南电视台《传承》节目

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小说家  二月河著名作家  周同宾        联袂评阅  倾情推荐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声中回顾历史  感念先贤重拾传统文化中曾经蒙灰的颗颗珍珠

名人推荐

从文化传统习惯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讲修养的民族。我期盼,我们的孩子在什么时候能丢掉沉重包袱,都普及点国学,了解古人是如何全面发展的……——当代著名历史小说家  二月河在民族复兴的前夜,我们感念先贤,他们给予后人的一切。现代人在社会进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几乎都可以从他们那里找到答案。——著名作家  周同宾今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的时刻,让我们再次认真思考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关系。没有文化的复兴,民族和国家也就没有认同的基础。——本书作者  薛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喜欢二月河的书,因为他的推荐,所以拿起了这本书。每一篇章前都有二月河或者周同宾的点评,很精辟。我认为这本书体现了作者们的良苦用心,看到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
  •   这本书很适合讲给孩子们听。概括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精髓。二月河等的点评忧国忧民,值得深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