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朱光潜 页数:245 字数:2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有关人生的立志、冷静、谦虚、趣味、英雄崇拜、动与静、情与理、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等的诸多问题,该如何去释义去感悟去实践?
作为青年人亲密的朋友,朱光潜先生倾其一生关注青年成长,他用参透人生的大智慧、美学家的特殊视角、促膝谈心一般的语言,涵盖的有关人生修养,生命、青春与成长,为人处世,读书与教育等方面最关键的话题。
对于人生,他常常站在后台去观看:
你如果问他,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
他会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你如果问他,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
他会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而在自然界事物纷纭错杂,人们为之迷惑的世界里,他用两种发见条理和分寸去梳理。“条理是联系线索,分寸是本末轻重。有了条理,事物才能分别类居,不相杂乱;有了分寸,事物才能尊卑定位,各适其宜。”
对于为人处世,他认为“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
正是因为这些亲切的洞见,夏丐尊先生看了他给青年朋友之后的回信作了一番这样的评价,“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也因于此,他“和广大青年建立了友好关系”,帮助人们在欲望和迷茫的世界中,构筑美的精神境界。
书后附录了朱光潜先生的3条座右铭和15条人生箴言,是朱光潜先生关于人生哲理的精华,值得品味、值得收藏。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年):
安徽桐城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著作包括《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最早的一部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优美的散文笔调讲解深刻的人生道理,深受青年朋友的欢迎。另有译著《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
书籍目录
PART 1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人生面面观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谈人生与我
谈立志
谈敬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
在混乱中创秩序
谈理想与事实
学业?职业?事业
PART 2
自然界事物纷纭错杂,人能不为之迷惑,赖有两种发见:一是条理,一是分寸。条理是联系线索,分寸是本末轻重。有了条理,事物才能分别类居,不相杂乱;有了分寸,事物才能尊卑定位,各适其宜。
人生之修养
谈恻隐之心
谈价值意识
谈趣味
谈谦虚
资禀与修养
谈羞恶之心
谈冷静
文学的趣味
PART 3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生命、青春与成长
给苦闷的青年朋友们
谈英雄崇拜
谈动
谈静
谈体育
谈情与理
谈性爱问题
生命
PART 4
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论为人处世
谈多元宇宙
谈摆脱
谈处群(上)——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征
谈处群(中)——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因
谈处群(下)——处群的训练
谈交友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PART 5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读书与教育
谈读书(一)
谈读书(二)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知识的有机化
谈美感教育
音乐与教育
谈升学与选课
我与文学
附录 朱光潜的座右铭
15条人生箴言
章节摘录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我在大学里教书,前后恰已十年,年年看见大批的学生进来,大批的学生出去。这大批学生中平庸的固居多数,英俊有为者亦复不少。我们辛辛苦苦地把一批又一批的训练出来,到毕业之后,他们变成什么样的人,做出什样的事呢?他们大半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官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他们所学的原来就不很坚实,能力不够,自然做不出什么真正事业来。时间和环境又不容许他们继续研究,不久他们原有的那一点浅薄学问也就逐渐荒疏,终身只在忙“糊口”。这样一来,他们的个人生命就平平凡凡地溜过去,国家的文化学术和一切事业也就无从发展。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的压迫和恶势力的引诱,由很可有为的青年腐化为土豪劣绅或贪官污吏,把原来读书人的一副面孔完全换过,为非作歹,恬不知耻,使社会上颓风恶习一天深似一天,教育的功用究竟在哪里呢? 想到这点,我感觉到很烦闷。就个人设想,像我这样教书的人把生命断送在粉笔屑中,眼巴巴地希望造就几个人才出来,得一点精神上的安慰,而年复一年地见到出学校门的学生们都朝一条平凡而暗淡的路径走,毫无补于文化的进展和社会的改善。这种生活有何意义?岂不是自误误人?其次,就国家民族的设想,在这严重的关头,性格已固定的一辈子人似已无无大希望,可希望的只有少年英俊,国家耗费了许多人力和财力来培养成千成万的青年,也正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担负国家民族的重任,而结果他们仍随着前一辈子人的覆辙走,前途岂不很暗淡? 青年们常欢喜把社会一切毛病归咎于站在台上的人们,其实在台上的人们也还是受过同样的教育,经过同样的青年阶段,他们也曾同样地埋怨过前一辈子人。由此类推,到我们这一辈子青年们上台时,很可能地仍为下一辈子青年们不满。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者。章宗祥领导过留日青年,打过媚敌辱国的蔡钧,而这位章宗样后来做了外交部长,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汪精卫投过炸弹,坐过牢,做过几十年的革命工作,而这位汪精卫现在做了敌人的傀儡,汉奸的领袖。许多青年们虽然没有走到这个极端,但投身社会之后,投降于恶势力的实比比皆是。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那些古里古怪的理论,他确实能讲出一个道理来,我听起来津津有味。我觉得,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在学术上诚实的人,他不哗众取宠,他不用连自己都不懂的“洋玩意儿”去欺骗、吓唬年轻的中国学生。因此,在开课以后不久,我就爱上了这一门课,每周盼望上课,成为我的乐趣了。 ——季羡林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朱光潜)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喜爱和朋友、学生随意交谈。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 ——吴泰昌(散文家) 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与各式各样的倾向都保持接触,保持理解,但无论什么进入这颗心灵,都会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无法故弄玄虚。 ——柴静(央视记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