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丹尼尔·哈列维 页数:288 译者:叶德新
Tag标签:无
前言
尼采和文明之间的对抗已经过去很久了,当这样一个傲慢的诗人与不幸的哲学家出现在宁静的历史中的时候,我们对他的审判已经开始了,尽管所谓的历史对于尼采而言是一文不值的。这些同样为他所不齿的普通百姓、底层人民已经用一种我们早已熟知的宽宏大量为死者作了定论,而这种定论恰好能够被看做是一种对他的报复。他们承认尼采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却把他的哲学思想视为一派胡言,而他们认为这类胡言乱语最多也只能让听到的人耸耸肩膀而已。他们故意不去理睬尼采的思想,反而去赞美尼采的个人形象。尼采这个离经叛道者试图对一切存在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对世间的一切清规戒律进行摧毁,但结局却是他的思想只是被敷衍性地写在了《收获》或是其他为年轻人而编的选集内的那么几页里。德国的批评家们普遍认为,他比叔本华甚至歌德都要出色。就像福斯塔夫评价的那样,尼采教会了德国的散文家如何成为世界级散文家中的一分子,他使得原来德国散文中层层堆砌的笨拙句子由此变得短小、简洁、明快。民众们有着很敏锐的直觉,他们可以欣赏尼采那种真正的具有大师风范的文风。 尼采写信告诉彼得·加斯特说:“我们必须让德国音乐都变得‘地中海化’。”毫不夸张地说,他甚至“地中海化”了整个德国文学的文体风格。那些他所师从的法国能工巧匠们,比如拉·罗什福科、伏尔泰和司汤达,造就了他笔下那种峭拔、绝妙的句子。然而总有些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尼采在更深的程度和更广的范围内把这种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求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尽管尼采对浪漫主义瞧不上眼,可他是一个具有天赋的诗人和真正的浪漫主义者。富于创造力的意象、隐喻、象征和神话总能掀起汹涌的波涛,从不曾停歇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正是这两种倾向自发地要求他用格言警句的形式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形式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每一页纸上狂欢、舞蹈着。尼采具有一种所谓的“居心不良”的洞察力,这种“居心不良”不是让他耗费工夫去遮遮掩掩,而是令他能够表达得更加简洁明快。德国批评家们把海涅对席勒的描述用在尼采身上,反而更加恰当:“思想通过他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头顶葡萄树叶,挥舞着手杖,像酒神一样狂舞的形象。这是一种醉醺醺、有些模糊的思想。”也许尼采把他自己个性中的许多方面都想得太好反而显得不够理智与清醒,但是在语言方面他并没有对自身过分夸大。“在路德和歌德之后,”在给罗德的信中他这样写道,“还有待于跨出第三步……我想,我已经通过查拉图斯特拉让德语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对于这样一个狂妄得近似追求虚荣的人,德国文学界至今都没有说过“不”。由此可见,弗里德里希·尼采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地位。 又是如何评价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的呢?霍夫丁承认他具有某种较高的“征兆性价值”,可是仅此而已,并无其他。尼采的作品当中上演着充满悖论、生机盎然、激情勃发的现代性思想,具有戏剧的特点,这些狂暴的思想互相冲突、互相碰撞。然而很不幸,它们没有找到出口。H.阿尔弗雷德·富耶在其著作《尼采和非道德主义》中把尼采与那位最显赫的“现代性”思想家居友进行比较,得出一堆正面论点和反面论点,肯定的部分和否定的部分互相抵消了,其结果看上去显然就像是零。
内容概要
尼采到底是一个会么样的人?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误解呢?丹尼尔·哈列维编著的《尼采传》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丹尼尔•哈列维 译者:叶德新 丹尼尔•哈列维,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尼采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他是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学者,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尼采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乐观的智慧》《善恶的彼岸》等。
书籍目录
英译本序 第一章童幼时光 第二章年轻时代 第三章尼采和隐居于特里伯森时期的瓦格纳 第四章尼采和居住在拜洛特时期的瓦格纳 第五章危机与康复 第六章查拉图斯特拉的分娩 永恒轮回的观点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海因里希•冯•斯坦因 第七章最终的孤寂 善与恶的彼岸 强力的意志 迈向黑暗之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出生于一个牧师世家,这个宗教世家的家庭成员都是虔诚的路德教派成员。和他的父亲、祖父以及他妻子的父亲、祖父一样,卡尔•路德维希•尼采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事牧师这一职业的道路。这样的工作决定了卡尔•路德维希•尼采不会像当时的年轻人一样关注时代潮流的方向,也不会关心身处于时代之中的那些民众的焦虑,他只会在宗教这条传统而又稳重的道路上前进。在这条道路上,上帝能够给予其信徒启示,君主会为其臣民指引。上司们对他赞许有加,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给予他王权上的庇护。要是没有头痛症和神经质的毛病,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应该会有一个锦绣的前程,但是由于病痛的折磨,他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休息上面,从而耽误了自己的晋升。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提出了申请,要求去负责一个乡村教区,因此他被任命去了洛肯。洛肯是一个位于普鲁士和萨克森边境的辽阔平原上的贫穷乡村,这里的地势十分荒凉,村里都是些低矮的小房子,但是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对这里的孤独幽暗还算满意,因为对于他赢弱的身体来说,这很适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在洛肯表现出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分,每当黄昏时分,他就把自己关在教堂里,在粗糙的风琴上即兴演奏音乐。他弹奏的音乐总会吸引他所属教区里的村民,他们站在教堂外,静静地倾听,脸上满是羡慕的神情。 在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牧师婚后的第四年,他的年轻妻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是一个男孩,出生于1844年10月15日。获得儿子本来就让父亲十分愉悦,而更为特殊的是,孩子出生的日子恰巧与国王生日是同一天。这种巧合令这个备受国王关照的牧师父亲更加高兴,他在教区的登记簿上记录下了自己初为人父的喜悦,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写道:“哦,十月,受到祝福的十月,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沉浸在你带给我的无尽欢乐当中,但是在你带来的所有欢乐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为我的头胎子洗礼……我的儿子,我给予你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名字,并以此来纪念和你同日诞生的我们高贵的恩主。” 不久以后,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牧师的妻子生下了他们夫妻的第二个儿子,很快,弗里德里希•威廉又有了一个妹妹。此时,弗里德里希•威廉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学说话很慢,直到两岁半的时候才说出了第一句话。同时,他是个沉默的孩子,总是用严肃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小威廉的这些特点并没有影响到父亲对他的疼爱,牧师深爱着这个沉默安静的儿子,每当出去散步时,他总要把小威廉带在身边。虽然那时的威廉年纪还很小,但在他的记忆中,父亲牵着他的手散步的情景总是清晰而又深刻,他和父亲走在村外广阔的平原上,平原上有很多的小池塘,钟声从远处飘来,在平原上回荡,此时,威廉总是紧紧地握着父亲那双强有力的大手,这让他感觉到了温暖。
媒体关注与评论
尼采的伦理思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自我放纵;他信仰斯巴达式的纪律,为了重大目标,既有加给人痛苦的能力也有忍受痛苦的度量。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 当他自知自觉并且心甘情愿地从他生命的巅峰投向毁灭的深渊时,他的精神世界从没有如此明亮,他的心灵从不曾如此激越,他的话语有了更多的旋律和欢呼。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尼采可真算是达尔文的儿子,俾斯麦的弟兄。他一身兼备了雪莱的神经和卡菜尔的脾胃,战士的盔甲内部却隐藏着一个女子般的灵魂。 ——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
编辑推荐
《名人传记:尼采传》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名人推荐
尼采的伦理思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自我放纵;他信仰斯巴达式的纪律,为了重大目标,既有加给人痛苦的能力也有忍受痛苦的度量。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伯特兰•罗素 当他自知自觉并且心甘情愿地从他生命的巅峰投向毁灭的深渊时,他的精神世界从没有如此明亮,他的心灵从不曾如此激越,他的话语有了更多的旋律和欢呼。 ——奥地利著名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 尼采可真算是达尔文的儿子,俾斯麦的弟兄。他一身兼备了雪莱的神经和卡莱尔的脾胃,战士的盔甲内部却隐藏着一个女子般的灵魂。 ——美国著名学才 威尔•杜兰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