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王国维 页数:200 字数:130000
前言
重印《人间词话》序 俞平伯 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此书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吾于论文艺批评亦云然。 自来诗话虽多,能兼此二妙者寥寥;此《人间词话》之真价也。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读者宜深加玩味,不以少而忽之。 其实书中所暗示的端绪,如引而申之,正可成一庞然巨帙,特其耐人寻味之力或顿减耳。明珠翠羽,俯拾即是,莫非瑰宝;装成七宝楼台,反添蛇足矣。此日记短札各体之所以为人爱重,不因世间曾有masterpieces,而遂销声匿迹也。作者论词标举“境界”,更辨词境有隔不隔之别;而谓南宋逊于北宋,可与颉颃者唯辛幼安一人耳,凡此等评衡论断之处,俱持平入妙,铢两悉称,良无闲然。颇思得暇引申其义,却恐“佛头著粪”,遂终于不为;今朴社同人重印此书,遂缀此短序以介绍于读者。
内容概要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中国近代以降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
作者用传统的词话形式、概念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体系。作为一部诗词论著,《人间词话》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词论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本书被列入“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和“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22岁起,他到上海《时务报》报馆做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在罗振玉的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3部著作。l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避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书籍目录
重印《人间词话》序
人间词话
上卷
下卷
附录二十七则
拾遗十三则
附录一 人间词
《人间词甲稿》序
《人间词乙稿》序
人间词·苕华词
人间词·观堂长短旬
附录二 静庵诗稿
静庵诗稿·古今体诗
观堂集林·缀林·诗
附录三 王国维诗拾遗
王国维诗拾遗
章节摘录
上卷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4】,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1】冯延巳《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四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 “红杏枝头春意闹”n【1】,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2】,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释: 【1】宋祁《玉楼春》(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张先《天仙子》:‘冰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1】,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2】。“宝帘闲挂小银钩”【3】,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4】也。 注释: 【1】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2】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3】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澹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4】秦观《踏莎行》见第三则注【2】。 九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一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当作‘彻’)玲珑,不可凑拍(当作‘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当作‘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1】,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2】,夏英公之《喜迁莺》嘲,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注释: 【1】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成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夏竦《喜迁莺》:“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十一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1】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当作‘妙’)绝人”嘲,差近之耳。 注释: 【1】张惠言《词选序》:“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 【2】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曲概》:“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十二 “画屏金鹧鸪”【1】,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2】,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3】,殆近之欤? 注释: 【1】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2】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
编辑推荐
《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论语最有影响的著作,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这是一部最具新意、最有价值的著作。它虽然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说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全书融会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